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格式:pdf
- 大小:192.16 KB
- 文档页数:2
运动康复科普,关于臀肌挛缩的那些事针刀课程推荐▓课程▓☆河南省针刀临床与尸体解剖←▓时间▓☆11月11日(11月10日报到)▓地点▓☆河南省中医学院(郑州市)导语:“走路外八,不能并膝下蹲,行走跑跳时髋关节弹响,臀部外侧肌肉空虚好像有两个凹陷……”你有这些症状吗?如果你已经有了以上症状的一项或者是多项,那么,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你出现了臀肌挛缩。
今天,我就要要跟大家聊聊臀肌挛缩的那些事儿。
臀肌挛缩臀肌挛缩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障碍的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的问题。
此问题的病理性疾病称作臀肌挛缩综合征,常见于儿童。
臀肌挛缩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就目前研究来看,主要的病因有:注射因素;儿童易感因素;免疫因素;疤痕体质;遗传因素;外伤、感染;臀部感染等因素。
对于臀肌挛缩综合征目前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是,臀肌挛缩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仅仅是出现臀肌挛缩的症状。
多数人是由于臀部肌肉的废用或者不常锻炼而引起的臀部肌肉的轻度挛缩。
在早期,这种挛缩是可以逆转的,但如果长时间对这样的问题置之不理,那就很有可能发展到不可逆的程度了。
臀部肌肉的位置和作用在臀部,我们最常用到的肌肉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股方肌和闭孔内外肌。
臀大肌: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是一块很宽大的肌肉。
可以使大腿产生伸展,外展,内收外旋的动作,还有保持身体位置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臀中肌,臀小肌:位于臀大肌深面,可以起到让大腿外展,围绕髋关节环转的作用,还有维持骨盆位置稳定的作用。
梨状肌:在小骨盆后壁,有使大腿外展外旋,骨盆后倾的作用。
臀肌挛缩的病因1、注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臀肌挛缩的发生与臀部肌肉注射有关。
由于针刺创伤和药物化学反应刺激,引起创伤性、化学性筋膜炎和肌纤维炎,纤维组织增生,筋膜增厚而挛缩。
2、先天性与遗传性因素:有研究认为部分臀肌挛缩是由于先天臀肌发育不良导致的,有遗传因素。
15例;其年龄在5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4)岁。
Ordinary组31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2例;其年龄在5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0.35)岁。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Ordinary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对症护理、认知训练等。
在此基础上,对Research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方法是:1)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例如做有氧健身操、手指操、进行步行训练等。
嘱咐患者家属全程陪伴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并注意控制患者进行锻炼的时长(以15~30 min为宜)。
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尽量让其自行料理日常生活,鼓励其自行进食、穿衣、洗漱。
3)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家属注意监督患者用药。
在患者口服磺脲类药物后,注意观察其是否发生低血糖。
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注意观察其是否发生注射部位皮肤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
4)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鼓励其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多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2]。
定时对患者进行记忆训练。
通过让患者观看旧照片等方式引导其回忆往事,鼓励其讲述过往人生中一些难忘的经历,以增强其记忆力。
鼓励患者通过读报纸、听广播、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方式保持与外界世界的联系[3]。
此外,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玩纸牌、下象棋、打麻将等益智游戏,以提高其认知能力[4]。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护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认知障碍的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血糖水平、认知障碍的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护理的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护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较与Ordinary组患者相比,Research组患者治护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较低,P<0.05,详见表1。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研究现状xx年xx月xx日•引言•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的功能锻炼•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的护理措施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1背景介绍23儿童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术后康复护理对于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研究现状探究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重要性分析现有研究在术后功能锻炼护理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范围研究范围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为近5年的研究报告和临床案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确保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研究02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基本概念及诊断标准儿童臀肌挛缩症是一种由于臀部肌肉及筋膜纤维变性、挛缩而导致的髋关节屈曲、外旋、外展受限的疾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期,主要表现为步态异常、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定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创伤、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儿童臀肌挛缩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
典型的步态异常、髋关节屈曲、外旋、外展受限等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可见臀部肌肉及筋膜挛缩,髋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
03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的功能锻炼03减轻疼痛锻炼可以增强患肢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01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通过功能锻炼,可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02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减少并发症。
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早期开始个体化原则适度原则长期坚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护理郑 艳,仲肇平,姚陆丰,彭琳瑞,严友梅(宁波市第六医院小儿骨科,浙江宁波315040)摘要:目的 总结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护理。
方法 我科对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2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采用关节镜下治疗挛缩的臀肌及筋膜,对其进行精心护理,指导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1±0.4)d。
17例患儿获得成功随访,其中优12例,良4例,可1例。
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2±0.5)个月。
5例患儿因失访未联系,具体情况不详。
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且围术期的细心护理和早期正确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关节镜;儿童;臀肌挛缩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09)6A-0049-02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及局部肌内注射等外部因素引起的臀肌及筋膜等软组织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姿势及体征的临床病症。
以双侧多见,单侧较少见。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与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有关[1]。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但是患儿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并发积液或血肿,影响伤口愈合,有的易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条索样瘢痕组织。
近年来,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优越性在于能达到彻底松解或切除挛缩带;且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炎性反应轻,愈合快,瘢痕小;术后能早期下地功能锻炼,不需长时间固定双下肢[2]。
我科对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2例臀肌挛缩症患儿进行关节镜下松解挛缩的臀肌及筋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8~16岁,平均(9.2±1.1)岁;其中19例有多次臀部肌内注射史,2例无明确诱因,1例为脑瘫伴单侧髋关节脱位。
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摘要】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患者小切口松解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及功能锻炼的疗效。
方法对52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指导,了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髋关节中立位屈曲活动度均在100°以上,内收大于10°,双下肢能并拢下蹲。
本组疗效优45例,良7例,优良率100%。
结论通过优质全面护理,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小切口臀肌痉挛症围手术期护理功能锻炼臀肌挛缩症是因臀肌及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或瘢痕形成,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综合症[1]。
轻者造成患者异常姿势和特殊步态,严重者骨关节畸形,骨盆倾斜,跛行等,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及生活能力。
我院应用小切口松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做好臀肌挛缩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臀肌挛缩症患者为我院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采用小切口松解手术进行矫正。
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8岁~37岁,平均17.5岁。
42例患者发病前有反复肌肉注射史,6例有髋部病史,4例无明显诱因。
患者均表现为跛行,双下肢交腿,并膝下蹲困难。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臀肌挛缩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又因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担心手术效果,患者心理状态较差。
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介绍术前、术后配合知识,预期效果,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护理[2]。
2.1.2 饮食:合理膳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高纤维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2.1.3 术前指导: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并说明术后排便的方法,防止因排便不慎污染伤口造成切口感染而影响疗效。
做好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并说明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臀肌挛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总结分析其共同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为患儿术后的康复锻炼提供更明确的指导。
标签:儿童;臀肌挛缩;功能锻炼臀肌挛缩症(GMC)是由于臀部肌肉及筋膜纤维变性、挛缩,继而导致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屈曲功能障碍,表现为特有步态和体征的临床症候群,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婴幼儿臀部肌肉反复注射有关[1],已成为小儿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3],而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效果的有效保证。
1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开放式和微创两大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程度不同。
针对不同手术方式,恰当选择功能锻炼时期及训练强度,更有助于帮助患儿恢复关节功能。
1.1开放式手术治疗开放式手术治疗就是传统的手术切开皮肤的治疗方式。
在患肢皮肤做一切口,切开皮下达深筋膜,见白色硬性纤维条索,用剥离器沿其表面剥离,充分暴露挛缩范围,松解、切断挛缩的臀肌及筋膜组织,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手术切口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弧形切口、斜切口、直切口等。
徐峰[4]、陈焕诗[5]、李瑛[6]等人对不同手术切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认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不必过分拘泥于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关键在与彻底松解、切断挛缩的臀肌及筋膜组织。
但开放式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容易遗留疤痕,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1.2 关节镜手术治疗在很小的皮肤切口下,置入关节镜系统,使视野清晰,显示挛缩带轮廓,以射频汽化仪切割臀肌挛缩带,充分止血后,放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伤口。
该方法创伤小,无需广泛肌肉分离,出血较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
张玉明、徐涛的研究认为此种微创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具有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良好等优点。
小儿臀肌挛缩症(GMC)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背景介绍
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常表现为臀肌短缩和扭曲,甚至可能引起脊柱侧弯和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手术治疗是GMC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
可以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30名GMC患儿进行观察,其中男性16名,女性14名。
所有
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锻炼内容主要包括
练习骨盆前倾、骨盆后倾和骨盆旋转三个动作,每个动作坚持练习10次,每天练
习3次,连续锻炼3个月,并对患儿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结果分析
经过3个月的功能锻炼,所有患儿的腰椎和髋关节的活动度均有所改善。
其中,男性患儿平均腰椎前屈度数由手术前的30度增加到了45度,后伸度数由20度增加到了35度;女性患儿平均前屈度数由手术前的25度增加到了40度,后伸度数由15度增加到了30度。
髋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幅度也均在10度左右。
此外,在锻炼过程中,有15名患儿表现出了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如焦虑、
抑郁和缺乏自信等。
经过3个月的锻炼和心理疏导,这些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GMC患儿手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和关节的恢复,并有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GMC患儿来说,早期的锻炼和康
复是非常重要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不能一刀切,必须个体化制定锻炼计划,并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
(1)锻炼时要注意腰背肌的力量,腰要直,走路时大腿用力带动小腿。
以前驼背的人要注意挺胸,感觉到很舒展。
可以定时叫人观察自己的姿态或是对镜练习。
(2)重视髋关节的整体功能,注意平衡,内外前后侧肌力兼顾。
(3)要有信心和耐心,别太着急,每天坚持锻炼一定能够成功!一般前面几天的锻炼会很痛苦,后面没那么痛,但贵在坚持。
(4)臀肌挛缩术后锻炼(下面是网上摘抄的内容,太经典了,大家可能看过。
我把它打印下来了,每天照着练)标准足量系统康复训练是治疗臀肌挛缩症(外八字、蛙形腿)及防止新的粘连和挛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所有动作象正常人一样自如即可停止针对性锻炼。
一、防止或改善挛缩的康复目的:维持延长后的长度、改善皮肤挛缩和增加韧带柔韧性1、并膝屈髋屈膝(或称下蹲)锻炼有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两种;被动屈髋屈膝适用于不能领会锻炼目的及方法、无法主动配合的6岁以下保守治疗患者和术后早期(有缝合的1周内,微创的12小时后)需要锻炼协助引流但因疼痛不能很好锻炼到位的患者。
具体方法:双膝并拢固定后,操作者将患者双足抬起双足底与操作者胸部相接触,双手握住患者小腿踝上,双手及胸部缓慢用力并嘱患者深呼吸使髋膝充分屈曲,各组3-4个,保守治疗者复日6-8组,术后患者复日3-4组即可。
被动锻炼痛若减轻后即进行主动锻。
双膝并拢固定,双手抓住牢固支持物进行下蹲训练,要求次数同被动。
2、双下肢交叉重叠屈髋屈膝锻炼(坐着翘二郎腿),主被动操作要求与并膝锻炼时相同,但开始时间比并膝锻炼晚1-2天,且每次先练并膝再练交膝,以减少痛苦增加适应性。
3、全程翘二郎腿(又称魔鬼动作):双手扶牢(或拉牢)后翘着二郎腿单腿蹲下站起,每条腿5次,两腿交替一遍为一组。
4、抱膝触肩法:坐稳后双手抱右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左肩,约接近越好直到接触;再双手抱左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右肩,反复交替训练,抱膝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内收内旋。
二、防止积血残留由于大转子区非微创手术的工作腔在切口的前后均有,所以要求患者仰卧位府卧复隔2小时交替一次,尤其早期锻炼每组后均应交换一次体位,间隔约15分钟。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体会
孙晓辉;陈秀丽;郭华娟;孙燕;王晓琴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26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
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早期分步骤的系统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均康复出院,无1例感染。
出院后随访3~6个月,髋关节无弹响,其中优11例,良1例,髋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
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能达到彻底松解挛缩组织的目的,配合早期分步骤的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总页数】2页(P6314-6315)
【关键词】臀/外科学;挛缩/外科学;关节镜检查;手术后护理;运动疗法
【作者】孙晓辉;陈秀丽;郭华娟;孙燕;王晓琴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14;R473
【相关文献】
1.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康复护理体会 [J], 肖欢
2.关节镜下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J], 田丽;况丽
3.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J], 章彩
4.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康复护理体会 [J], 肖欢
5.关节镜下微创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护理体会 [J], 薛梅; 熊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恢复期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经历了手术之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修复。
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术后恢复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机能,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后运动锻炼必须要科学合理,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恢复进程。
那么,术后恢复期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呢?首先,要明确术后运动锻炼的时机。
这通常取决于手术的类型、身体的恢复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
一般来说,小型手术如微创手术,在术后几天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而大型手术如心脏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可能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能逐渐开始运动。
在开始运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伤口的愈合程度以及身体的整体状况来评估何时开始运动是安全的。
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即使还不能进行常规的运动锻炼,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并发症。
例如,在床上进行深呼吸练习、轻轻活动手脚关节等。
深呼吸可以帮助扩张肺部,预防肺部感染;活动手脚关节则可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当身体状况允许开始进行正式的运动锻炼时,应该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例如,可以先从短距离的散步开始,每次 10 15 分钟,每天 1 2 次。
随着身体的适应,可以逐渐延长散步的时间和距离。
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疼痛、疲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术后运动锻炼的类型也有很多选择。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量级的哑铃、弹力带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训练如瑜伽、伸展运动等,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肌肉和关节的僵硬。
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运动锻炼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关节手术后的运动重点在于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关节屈伸练习和肌肉收缩练习;腹部手术后,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腹部运动,先从轻柔的腹部按摩和深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腹部肌肉的轻度收缩练习。
手术后如何进行体能训练恢复活动能力手术对于身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术后的体能恢复至关重要。
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恢复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手术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差异会影响恢复的进程和方式,因此在开始任何训练之前,务必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术后身体恢复的阶段。
一般来说,术后的恢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恢复阶段、中期恢复阶段和后期恢复阶段。
在初期恢复阶段,通常是手术后的几天到几周内,身体还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
这个时候,主要的任务是休息和促进伤口愈合。
活动范围可能仅限于床上的简单动作,如翻身、坐起等。
即使是这些小动作,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身体的感受,小心进行。
进入中期恢复阶段,伤口开始愈合,身体逐渐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此时,可以开始一些轻度的体能训练。
比如,在室内短距离的慢步行走,每次 5 10 分钟,每天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帮助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
但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到了后期恢复阶段,身体状况进一步好转,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种类。
比如,可以尝试爬楼梯、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但要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不要让自己感到过度疲劳。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有几个关键的要点需要牢记。
第一,循序渐进是关键。
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再次损伤。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时间。
第二,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错误的姿势不仅无法达到训练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新的问题。
比如,在行走时要挺胸抬头,步伐稳定;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肌肉的发力点和关节的角度。
第三,呼吸要均匀。
正确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减少疲劳。
一般来说,在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第四,注意休息和营养。
体能训练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身体的恢复提供足够的支持。
小儿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被动功能练习(附63例报告)
沈霖;杜靖远;王洪;朱通伯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1989()3
【摘要】小儿臀肌挛缩症是因臀部肌肉组织纤维性挛缩而导致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疾患,多与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药物有密切关系。
对轻度的臀肌挛缩症,行中药熏洗、推拿、按摩颇有效验,但若已发展到严重影响患儿正常蹲、坐、跳、跑功能时,手术切除及松解纤维挛缩组织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为了限制患肢外展、外旋,国内多采用双下肢皮肤牵引2周,再开始进行1~6个月功能锻炼。
【总页数】3页(P44-46)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功能锻炼;下肢皮肤牵引;肌肉注射;髋关节活动;中药熏洗;外旋;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双膝关节
【作者】沈霖;杜靖远;王洪;朱通伯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J], 郭凤英
2.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J], 孙雪娜
3.小儿肌肉注射后臀肌挛缩症手术后处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的体会 [J], 李健宁;吴少
西
4.小儿臀肌挛缩症治疗的几点体会(附64例报告) [J], 邹季
5.小儿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被动功能练习—附63例报道 [J], 沈霖;杜靖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臀肌挛缩症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
王志刚;陶缨;熊敦善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卷),期】2004(12)3
【总页数】2页(P44-45)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康复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王志刚;陶缨;熊敦善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人体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5
【相关文献】
1.功能锻炼与物理因子联合治疗对重症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J], 刘国辉;杨述华;杜靖远;杨朝晖;郑启新;邵增务
2.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J], 孙雪娜
3.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胡丽君;陈秀荣
4.手术配合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治疗青少年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J], 樊丽霞;滕居赞;孙瑞波;朱奎
5.自制约束带用于臀肌挛缩症术后规范化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J], 彭芳;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