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7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通用12篇)《为人民服务》篇1教学流程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
(播放阅兵式片断)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
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
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12.《为人民服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为人民服务》一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 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画出重点词句。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重点词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社会责任感3. 文章结构:引子、正文、结尾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思考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提高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拓展作业:搜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课堂分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生字词。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尾3. 重点词语:服务、人民、祖国、责任、荣誉4. 难点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5.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 为人民服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语言运用:品味本篇演讲词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思维能力: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审美创造: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课前解析】关注时代背景:《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提出的。
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 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为人民服务,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新课:《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并了解张思德是谁,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12《为人民服务》一等奖创新教案《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第十二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了解课文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学习作者阐述“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把握自然段之间内在的联系。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资料的搜集,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PPT歌曲《为人民服务》课时目标:学习课文2-4自然段,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继续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鸿毛剥削彻底兴旺哀思利益解救追悼会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2、讲话围绕哪个中心展开?讲了几层意思?每层意思讲了什么?(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3、这篇悼念张思德同志的演讲稿,离现在已有76年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3.交流初读收获⑴认读生字词⑵指读课文,校正读音⑶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⑴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
⑵再读开头,感悟写法。
(直接点题,亮明观点)⑶根据提示背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9篇)为人民服务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作业:1、抄写字词。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
2.能力目标: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要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在阅读中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
【教学设想】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媒体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新课探究】一、介绍文章的背景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2.张思德生平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11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人民服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6.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为人民服务》2. 课文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服务、人民、幸福、团结、友爱、进步4. 课文主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记忆重点词语。
2. 拓展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2课《为人民服务》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分析“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的含义;②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的内涵;③能够理解课文中人民群众和服务他人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需求,关心他人困难,为他人奉献;②培养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特质及适应自我发展的才能。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献身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引导学生学会服务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播放《葵花》歌曲,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引发对“奉献”的思考,引出本课话题。
2.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志愿者服务、医护人员服务、消防员救援、护士照护病人等,“哪一张图片你觉得最感人?为什么感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阅读理解1. 首先进行课前热身,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观察图片和标题,让学生预测该文章内容的主旨。
2. 展示语言准确的PPT幻灯片,初步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篇章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课文题目所描述的主题。
3. 分组朗读,展开小组讨论。
4.教师出示一张图表,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5. 阅读理解分析。
教师具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以及如何服务人民。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比如了解民情民意、心怀感恩之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这些价值观。
三、专题讲解1. 辨析“服务”和“奉献”的区别。
教师用各种资源展示服务与奉献的不同,让学生分析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和联系。
2. 人民群众和服务他人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包括视频、图片、实物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强调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1.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2.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字词背诵默写情况。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让我们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板书)2.介绍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选》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1.指名读第1至5自然段。
2.思考: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服务课文教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案】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进行说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联系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
2. 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
文章通过讲述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阐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崇高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学习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进行说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进行说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课文结构: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3. 重点语句:因为人民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
2. 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进行说话练习。
12、为人民服务学习目标:1.能抓住课文的论点及围绕这个论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快速梳理出课文的结构。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将一个意思表达清楚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1:能抓住课文的论点及围绕这个论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快速梳理出课文的结构。
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将一个意思表达清楚的写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5分钟)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学习进程学程创设学本评价第一学程: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1,有2个学习任务:任务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中提出的论点用“——”勾出来,写在后面的结构图里。
任务2:课文第2—5自然段围绕这个论点分别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完成后面的结构图。
主问题1、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学习任务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中提出的论点用“——”勾出来,写在后面的结构图里。
学习指导1:采用“自学+展学”的方式。
第一步:自学自学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中提出的论点用“——”勾出来。
第二步:展学老师抽生展示自己的论点。
学习任务2:课文第2—5自然段围绕这个论点分别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完成后面的结构图。
学习指导1: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方式。
第一步: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读课文文第2—5自然段围绕这个论点分别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革、彻”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0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鼎”字可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记忆,要注意书写笔画和笔顺;“牺”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革、彻”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板块二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演示“鼎”字的由来,教师范写“鼎”字。
(2)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剥削革命解救压迫牺牲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五湖四海(3)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正音:“剥削”的“削”读“xuē”;“鸿”读“hónɡ”。
(4)学生齐读词语。
3.了解张思德。
(1)梳理脉络: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谁的。
预设: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播放影片: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
15:00—20:00(3)了解张思德:张思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毛主席竟然为他写悼念词?请同学们观看关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
(4)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板书: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三默读课文探服务,三大方面绕中心1.将文本读薄。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提炼出关键词。
(2)提炼关键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的意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怕批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互助。
(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3)提炼方法: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读着读着书就读薄了。
2.初步了解议论文。
(1)像本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几方面内容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谁来说说自己对议论文的了解?学生交流。
(3)教师相机补充:议论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本文是如何将这几方面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文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为今后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
3.学习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演习说服务,初触写法入新课1.将文本读厚。
上节课我们把文本读薄了,提出观点后还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毛主席围绕观点是怎样展开去说、具体地说、深入地说,这就是把书重新读厚。
2.课件出示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课文由薄读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意,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
板块二品词析句悟服务,不怕牺牲为人民1.明确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学生交流。
(1)预设一:课件出示: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名言,说明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些人死得毫无意义。
②齐读司马迁的话。
③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④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们表达了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是那样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所以,毛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2)预设二:课件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①师:此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两种死——“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进行对比。
②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③学生交流: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例如雷锋、董存瑞、郝副营长等人,他们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比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
④朗读指导: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
通过对比,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3)预设三: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①读一读:此处用了怎样的方法?(列举张思德同志的例子)②请回忆上节课我们看过的片段,说说张思德都做了哪些事。
(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干活、烧炭……)③课件出示张思德牺牲的片段,配乐朗读《灰色空间》。
④教师小结:张思德同志永远离去了,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两个部分吗?【设计意图】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诵读日常积累的关于生死的名言。
力求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促进教学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向未来开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板块三举一反三拓服务,授人以渔心中明1.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部分的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2.学生交流。
(1)预设一:课件出示: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自己以往阅读的书目,说说革命队伍的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例。
(2)预设二:课件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关注关联词:上面的句子有几对关联词?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这些关联词的使用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层层深入。
3.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议论文除了要讲清楚、写明白外,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3)拓展练笔。
同学们,文中这些令你心动的话使你想到了什么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读写互动,这种方式是阅读教学指向体验和表达的一种深刻的课程自觉和担当。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文本的内容,通过“写”来拓展延伸,达到情感的升华。
板块四拓展延伸品服务,推荐阅读乐成长1.浏览网站。
你知道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我们一起去张思德网上纪念馆看看吧!2.写写感受。
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3.推荐阅读。
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革命先辈的事迹呢?同学们可以课后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想一想周总理生前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同学们也可以读读雷锋、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再一次体会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设计意图】“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一堂课的学习,只能激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兴趣,因此,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去网站留下自己的感想,以及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助于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一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通过缜密的论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为人民服务。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三点:1.扎扎实实,关注字词的理解。
在词句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精雕细琢,对语言文字训练做到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