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12.《为人民服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为人民服务》一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 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画出重点词句。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文章的主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重点词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社会责任感3. 文章结构:引子、正文、结尾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思考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提高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拓展作业:搜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进行课堂分享。
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4.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同学们,谁能用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历?(生举手发言,师相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3.师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重点指导:“鼎”字比较难写,记忆下半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联系上下文可知在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鸿毛: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是轻微,微不足道的意思。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说说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8岁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2.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
3.小组内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四、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新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交待目标同学们,你们记不记得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江亲切慰问的话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听到的是战士们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仿还回荡在耳畔。
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十六课:为人民服务(板书)。
这篇课文是议论文,是我们新接触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就是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希望同学通过本音标学习,能体会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
二、预习检查1、简介写作背景。
2、介绍书中的人物。
三、自学下面大家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学中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自学汇报1、汇报字、词、句,师随机点拨。
2、提出在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五、小组讨论各小组讲座本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组长同学做好记录。
六、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下次到一起来了。
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哪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的?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5、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七、质疑1、李鼎铭先生是在怎样情况下提出“精兵简政”这条建议的?2、全文是围绕哪一中心论述的?3、为什么要把开追悼会作为一个制度?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提出这个问题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勇气从哪里来?八、朗读课文,体会中心1、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怎么样活着才有意义?2、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中心,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重与泰山()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阅读能力大提升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观点写的?用“”画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12课《为⼈民服务》优秀教案备课素材⼈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出⾃《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其次不辱理⾊,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发,婴⾦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固有⼀死, 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是⽑泽东在《为⼈民服务》⼀书中⽤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民服务⽽牺牲,其死重于泰⼭,进⽽教育⼴⼤党员⼲部战⼠要向张思德学习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改正。
清于鸿⽑()千均⼀发()⼤明⿍⿍()死的其所()2.查字典,填空。
“⿍”字共()画,⽤部⾸查字法查()部,⽤⾳序查字法查(),⾳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②正当,正在。
在“⿍⿍⼤名”中应选第()种,在“⿍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的成语(⾄少三个)()、()、()。
3.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批评指出。
()是什么⼈,谁向我们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意思层层递进,第⼀句讲,第⼆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内容,判断下⾯说法的正确与否。
A.⽂章是⽑泽东于1944年9⽉8⽇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C.本⽂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D.⽂中采⽤了引⽤、对⽐、举例⼦等⽅法进⾏论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启情导入1、同学们,通过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
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爷爷的深情演讲。
2、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1、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预习内容。
(字词、主要内容、查找的资料等。
)三、品读课文1、回顾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自学好了之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当学生交流完某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以及在表达上的特点。
4、看板书总结:本课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写了三方面内容: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要搞好团结。
这就是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先总论后分论。
板书:总分5、其实这种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形式在本课的自然段中也有所体现,你们发现了吗?(生:第2、3自然段。
)⑴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爷爷是如何先总的阐述观点,再分层论述的?⑵指名回答。
⑶按照这一自然段先讲再讲接着讲最后讲自己练习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段落层次。
⑷再指名说。
⑸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演讲的语气):自读、指读、齐读。
⑹集体背诵。
四、返顾整体1、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与本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之处?2、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议论文,毛爷爷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采用了先总论再分论的结构形式,把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10个字。
正确读写“彻底、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或者听到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在一些墙壁上、网站上还有爸爸妈妈的照片上看到,有谁知道这几个是谁提出来的呢?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通读课文,画出生字,多种形式把握字音和词意。
2.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
生字:彻迁泰迫批鼎标牺炊葬3.重点交流的字:“泰”下面是“氺”,不要写成“水”;“鼎”的第六笔是竖折折。
三、初读感知1.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作者、演讲时间、场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课件展示)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四、学习把握1.学习第一自然段。
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第二句)画出重点词语并理解(完全、彻底)2.学习第二自然段。
找出中心句(第一句)围绕中心句论述的方式(先引用名言,再具体阐述,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理解(江姐、董存瑞、雷锋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是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他们的人生观。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为人民服务”思想。
二、学习体悟1.学习第3段。
找出中心句(最后一句)(1)这段话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举例和复句论述)(2)课件展示文段,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是怎样连起来的?(找到关联词“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紧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为人民服务教案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主旨的探讨与总结。
3.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和关键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内容:课文主旨、文章结构、生字词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效地组织讨论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毛泽东和张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四、学习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人民服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6.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为人民服务》2. 课文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服务、人民、幸福、团结、友爱、进步4. 课文主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记忆重点词语。
2. 拓展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精选1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篇1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证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学习本文,能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表达方式的好材料。
教学理念分析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本节课希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他们熟悉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由此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并指导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模式分析“五导五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学法: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阅兵式录像片断,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学们听见什么?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今天,“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已经成为一句经典的名言传了一代又一代,显示出永恒的魅力!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他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二、预习汇报(一)请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话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二)教师相机穿插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并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参加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什么要发表这个讲话?三、读课文,列提纲,小结方法(一)《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即兴演讲,但条理十分清楚,论述十分精彩,假如你就是主席,为了明天演讲成功,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这提纲可以是一句句话,可以是一个个小标题,也可以是一个个关键词,反正越简练越好!(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三)引导学生总结列提纲的方法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一)初步认识“引证法”并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二)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感情(三)体会“例证法”意义,并通过观看电影《张思德》片断,使“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形象化五、感受文章语言特点(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关联词作用,并指导朗读(二)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主席演讲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六、再读全文,联系实际,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一)请同学们再读全文,划出自己喜欢的作(二)运用所学方法写感言,并与同学分享、交流(三)联系生活,升华主题七、实话实说,网上留言请同学们浏览张思德纪念馆并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自己最深切的感受板书设计:12.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根本宗旨)对待生死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互助(正确对待困难、同志)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 会写“革、彻”等10个字,会写“革命、解放”等25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3.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接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资料,导入新课。
资料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鸿毛(hóng máo) 哀思(āi sī)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是围绕什么来讲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意思:(1)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 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关爱,使人民团结起来。
2. 毛主席告诉我们,人死的意义有哪两种?(1) 为人民利益而死,意义重于泰山;(2) 为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意义轻于鸿毛。
四、交流探讨,体会前后关系。
1. 思考:(1)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3)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 全班交流。
(一切出发点——为人民服务。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和课文大意,懂得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意义重于泰山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1.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2.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检查字词背诵默写情况。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几方面的意思。
让我们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板书)2.介绍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选》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1.指名读第1至5自然段。
2.思考: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