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脏腑按摩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8
段氏脏腑保健按摩的原理段朝阳按摩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就是通过术者的双手作用于人体,产生机械性物理刺激,不断的将所做的功(包括力、精神信息和机械能量的有机结合产物)传递给人体,有效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生命活动能力的过程。
段氏脏腑按摩就是运用特定的按摩手法直接作用于胸腹部的脏腑组织器官或者经络穴位,通过外在的物理刺激疏通经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气血运行障碍,促进气血流通,使气血能够随经络和血脉运行,而内灌脏腑,外营肢节,贯穿上下,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保持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旺盛,促进陈旧废物的排出,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有效提高机体的生命力,保障人体的健康,起到强健身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脾胃生气血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脾胃所受纳和运化的水谷之精微供给。
另外,脾胃在中焦,脾主升,胃主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则清升浊降,气化正常,气血条达,可保持机体阴阳气血相对平衡的状态。
因此,有“腹为万病之机,治疗万病全在治疗腹部”之说。
通过对腹部脾胃的按摩可以起到增强脾胃受纳、运化、升清的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废物排泄,不仅局部起到治疗作用,而且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调节、促进之作用,是整体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二、益肾气平阴阳肾脏是人的生命之本,主骨生髓,藏精主水,内蕴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所藏之精来源于先天,充实于后天。
段氏脏腑按摩治病原理段朝阳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据传由清代宫廷御医传入民间,本人祖辈得以继承和发展,经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独特的按摩手法施治于人体的躯干部位,且以腹部为主,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和瘀滞在体内病邪,通过调和脏腑,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对于内科、妇科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堪称中医按摩疗法一支瑰丽的奇葩。
下面围绕段氏脏腑按摩治疗疾病的特点,将其治疗原理阐述如下,愿与同仁共同分享。
一、脏腑慢性疾病的形成在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这里所说的脏腑慢性疾病是指病史较长、病情发展缓慢、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多有脏腑功能失调而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些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疑难杂症),始终坚持“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因为要想治疗这类慢性疾病首先必须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致病因素,才能够做到对证施法,有的放矢,达到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脏腑经络正常生理功能的效果,因此,探究脏腑慢性疾病的成因对分析脏腑按摩治疗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1、要想充分认识脏腑慢性疾病的成因,首先必须要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气的概念和特征做到充分认识中医学哲学基础理论中的气一元论,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
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认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
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
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
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也就是说,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段氏脏腑推拿疗法按摩与中药、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防治疾病三种重要方法,而以防治脏腑病为主的脏腑按摩则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上乘之法门,被历代深谙此术医家所珍藏,据为己有,而秘不外传,用以谋生,故此法多藏匿民间,密而不露,或后继无人,年久失传,当今知者、懂者、用者、传者甚少,难以发扬光大,盛行于世,造福苍生,服务社会,成中医按摩发展之遗憾。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作为前辈谋生之技,同样具有密不外传之家训,然随时代发展,同样面临失传之痛,为了不使这一民间医学瑰宝埋没,弘扬继承和发掘祖国的医学遗产,使之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并让这颗深藏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明珠重放异彩,为人类的健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人作为段氏脏腑按摩传人,经前辈首肯,励精图治,奋笔耕耘,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和《神奇的段氏脏腑按摩》(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年),填补了“以部位按摩为主,防治脏腑疾病”的中医按摩领域的一项空白,开拓了中医按摩疗法新的途径,被按摩界称为脏腑按摩之绝技、中医按摩之瑰宝,引领了当今中医按摩发展的新方向。
“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此乃治本之良策。
段氏脏腑按摩技法,源于宫廷,传于民间,秉承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以独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特殊手法(有些理论和技法目前未见任何流传和资料记载)直接作用于人体腹部经穴和腹腔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化解消散清除滞留脏腑组织器官内的病气、瘀血、痰饮、水湿、宿食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从而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全面修复和提高因外感病邪、情志不遂、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的脏腑机能的按摩绝技,疑难杂证,按之皆愈,偶一不愈,病已转轻,继按可愈,百发百中,为以调理脏腑为主、治疗疑难杂症的按摩技法中上乘之术,是难得的集养生、保健、祛病、养颜、延寿为一体的按摩技法和流派。
自拙著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咨询求学者甚多,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和按摩爱好者的要求,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使这一技法发扬发扬光大,后继有人,造福社会,惠泽百姓,决定广收门徒,传授绝技。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可行性分析报告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据传由清代宫廷御医传入民间,段朝阳先生祖辈得以继承和发展,经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其汲取中医理论精华为指导,采用独特的按摩手法施治于人体的躯干部位,且以腹部为主,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和瘀滞在体内病邪,通过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祛除病邪,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对于内科、妇科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是上可益寿延生,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疾的独特的腹部调理养生之术,堪称中医按摩疗法中的瑰丽奇葩,民间医学国宝。
现将其养生保健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历史回顾1、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年医学和养生文化的积淀,也是段氏祖辈和段朝阳先生继承发展的心血写照。
这种按摩疗法,能够从古传至今,无论在治疗理论,还是操作手法,特别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效果方面,其绝对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不然早已随着历史发展被社会所淘汰,人们所遗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从古传到今,仍然发挥着其独特作用。
2、家传瑰宝,秘传绝技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所知道并未广泛流传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旧的社会制度和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持有者赖以谋生养家户口的无奈之举。
在古代,得之者如获至宝,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束缚,使其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再者,因为过去人们生存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大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忧,故藏而不露,赖以谋生。
因此,其只能被极少数人所掌握,这也是其显得特别独特和珍贵所在。
3、功效卓著,历史验证段氏前辈得此技,随奉为家宝,赖以谋生,多年行医乡里,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治疗无数疑难杂症,救济苍生,亦可显现其独特的功效。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其疗效的确切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历史悠久并可救助苍生的民族瑰宝被埋没且存在面临失传的境地,这也是将其著书立说奉献社会的一大主要原因。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五)——为何把以腹部作为重点调理部位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撰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脏腑按摩是以按摩腹部为主的中医外治疗法腹居人体之中,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气机升降之枢纽。
日本汉方家车益洞吉有“腹为有生之本,百病根于此。
”之说,因此,“欲知其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厘正按摩要术》)。
因腹之地脏腑所居,气血、经络、神经之发源,故“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此乃治本之良策,且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与“胃”,调畅一身气机之“肝”,皆在腹内,按之益甚,莫胜于此。
中医学认为人体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气血生化之源泉,气机升降之枢纽。
从现代解剖学中知道五脏之中有脾、肝、肾三脏位于腹腔内;六腑中的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也全部位于腹腔内;另外,女人的胞宫也位于腹腔之内,腹部又是人体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管的发源与汇聚部位。
可见我们使用脏腑按摩疗法除心、肺两个器官不能直接按摩不到外,五脏六腑的其它器官和人体大部分经脉的基本上大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到。
因此,脏腑按摩疗法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病症和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整个机体形成的各种病症。
因为它紧紧抓住的是“脏腑失调”这一导致人体患病的本源,治病遵循的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采取的是“整体调理”,而非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故有多病同治,异病同治之神奇功效。
二、许多脏腑病变对腹部气血都会产生影响胸腹部内藏五脏六腑。
根据祖国医学“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五脏六腑发生病变,可以从胸腹部及躯体的外部反映出来。
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曾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
——为何脏腑按摩地最高境界是调肝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地感悟,撰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肝脏是人体最易变质地器官肝为形声字.字从肉,从干,干亦声.“肉”指“人身”.“干”本指盾牌,引申指“防护”、“自卫”地意思.“肉”与“干”联合起来表示“人体中地盾牌”.本义:人体中具有防护自卫功能地脏器.因此《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西医认为,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地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地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地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地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地部门.中医则认为,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调畅气机,二是主藏血,生血.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地作用.肝主疏泄地生理功能,总地是关系到人体全身地气机调畅.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地重要条件.肝地疏泄功能正常,还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地重要条件.肝脏地这些生理功能也就决定了它在人体内工作最繁忙且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地损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肝脏是人体最为繁忙地器官,它既是人体内地一个“化工厂”,更是一个进入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地“处理厂”.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地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地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地大气、饮水和食物,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以及我们使用地药物,这些都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致使肝脏受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肝脏解毒时由于血液在流动地关系,它不是把血液关起门来做这个工作地,而是边流动边解毒,解毒地同时身体地其他部位正常运转中还会继续产生代谢产物.熬夜,酗酒,服药,感染等就会意外和加重肝净化血液地负担,肝脏细胞就会加快老化,解毒功能随之会减退,使体内毒素在血液中就会蓄积,这种大分子毒性物质会使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最后停滞在人体地毛细血管中,成为“死血”,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肝脏地代谢功能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几个方面.人每天摄入地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等等,分解后地“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地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些加工不了地物质,形成垃圾不能被及时从肝脏代谢出去,就会积累在肝内,而影响肝地正常生理功能.如:肝功能若减弱时,肝脏转变脂肪为磷脂地能力也随而减弱,脂肪不能转移,便在肝脏内积聚,成为“脂肪肝”.脂肪积聚过多时,更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产生一系列症状.肝脏合成和贮存糖原地功能若减弱就容易导致“糖尿病”地形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肝也是受人地情志伤害最直接最厉害地器官.肝在志为怒,这个人们都知道,发怒时会伤害肝脏.“怒“这种情志在常人身上是经常会发生地.当人遇到不顺心地事,都会怒从心中起,有地人还会经常着急上火生闷气.这种情志如果过度或者经常发生产生地信息和邪气就会直接损伤到肝脏,形成肝气郁结.邪气郁滞凝结在肝脏,就会直接影响肝内地血液,形成瘀血.因为我们知道肝脏是藏血地,血淤积在肝脏内,必然会导致肝内贮藏血地空间减少或肝细胞受损,这样初期在气滞血瘀地过程,郁而化火,造成肝火旺或肝阳上亢,形成“高血压症”.久之瘀血不去,肝藏血减少而致肝血不足或肝阴虚之症.日久肝脏细胞得不到营养就会坏死硬化,就会形成“肝硬化”或“肝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五脏中其他四脏生理功能失常时对肝也会产生很大地伤害.、心主神志,虽肝在志为怒,但心为肝脏之主,“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怒动于心则肝应”.所以心对肝地伤害则还是表现在情志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如果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肝,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肾藏精,肝藏血,因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故称之为“精血同源”,又把肝肾地关系称作为“肝肾同源”,因此如果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或肝阴亏虚,即肝无血可藏.、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脾有问题,气血生化无源,亦可导致肝血不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此,肝脏受损,它地代谢功能、解毒功能、防御功能都会减弱,经脾胃消化吸收地饮食物进入肝脏时就不能被很好地“加工”和“解毒”,影响气血生成地质量,导致气血亏虚.肝地疏泄功能失常,肝脏分泌、排泄胆汁地功能减弱,就不能够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起到促进作用,协调脾胃地气机升降,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肝地疏泄功能失常不但影响脾胃地气机升降,更重要是影响人体整体气机升降,使气血失调、经络不通,脏腑组织地活动失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诸病皆可从肝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在精心研究中医学基本理论地基础上,结合大量地临床实践,提出了“诸病皆可从肝治”地理论.指出: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肝主疏泄,人体男精女血之藏泄、情志之畅达、气机之协调、血与津液之输布运行以及饮食物之消化吸收,皆赖肝之疏泄、条达.肝足厥阴经下起自足上至于头,与许多脏腑器官相联络.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不仅导致肝经所过部位胀满疼痛,而且气滞日久,影响精、血、津液地输布运行,则致血瘀痰阻,进而导致症瘕积聚、乳房肿块、月经不调、阳痿不举等病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促进脾胃对饮食水谷地消化吸收作用.且心肝之血互养,肝肾精血互化,肝肺气机协调,肝肾疏泄有度.若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见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之症;若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降不及,则见气逆而咳;扰动精室,影响肾藏,则致遗精梦泄;伤及心血,扰及心神,则为失眠多梦.肝失疏泄太过、不及两端.疏泄太过者名曰肝气逆,以气病为主,因气属阳,易动易升,故逆乱而为患,以“胀”为特点.疏泻不及者,名曰肝气郁,郁在血分,因血属阴,主静故也,凡郁结而为患,以“闷”为特征,于妇人多见月经失调诸证.因此,肝逆与肝郁,有阴阳动静之别,不可混淆.但两者亦可相互转化,如肝郁在血分,若血瘀日久,必生郁热,热可助气,肝郁可以转化为肝逆.且气之与血,一阴一阳,一体一用,密不可分.肝气逆者,有上逆、横逆之别.上逆者多有头痛耳鸣,横逆者肠胃受之,证见脘腹痛、泛酸、嗳气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于肝气郁结证,古今医家有诸多精辟论述.《内经》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金元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气、血、痰、火、湿、食地六郁学说,并提出“六者之间,先为气滞,而后为其它.”并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类证治裁》专列肝气一篇,提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读医随笔》说:“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皆肝气不能舒畅也.”任应秋教授也提出“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脘腹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哕呃、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等等,都和肝气不能舒畅有关.”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都认为肝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 肝气郁结证是临床最常见地中医证候之一,它不仅涉及多种疾病,而且自身又有衍变地多向性,因此诸病从肝郁论治不仅体现了中医地异病同治,同时也体现了同证同治中地异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段氏脏腑按摩治病地最高境界就是治肝.我们通过按摩手法可以将肝脏内积累地垃圾清理出,恢复它地原貌,自然肝地生理功能就能恢复,重新塑造它地“将军之官”地威武形象,使它重新行使在人体中地重要职责,诸脏调和,人体必然会恢复健康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未完待续)。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作者:段朝阳一、基本概念段氏脏腑按摩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手法直接作用在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通过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和排除病邪(瘀滞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穴位的邪气、瘀血、水湿、痰饮、宿食等)从而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方法,成为脏腑按摩的一个重[1]要流派。
二、概念详解1、指出治疗疾病的原理来源于中医理论。
他既然是一种传统的按摩方法,就离不开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离开了中医理论,那就不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
他依据的中医理论主要包括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等几个方面,与其他按摩等曾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不以经络学说作为主要治疗指导理论。
2、明确了手法治疗的重点部位。
治疗的部位主要是在人体的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其中以腹部为主。
3、说明了具体治疗方法。
以调和脏腑和排除病邪为主,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躯干部位,通过调理脏腑器官并排除瘀滞其内的病邪,从而是脏腑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以达到祛病的目的。
4、确定了治疗的主要疾病。
脏腑按摩最适应于治疗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内科、妇科),慢性病主要是指病形成的过程比较长,疾病发展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是脏腑器官非器质性病变,在较长的时间内患者不存在生命危险的病症。
这样就给按摩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和充足的治疗时间,因为按摩疗法主要是通过手法来调动人体本身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需要患者要有一定的自我恢复时间,只有这样患者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够逐渐得到恢复,从而通过恢复的器官的功能将人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最终达到康复。
三、历史传承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家族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的按摩技术的结晶。
此法历史悠久,由清朝宫廷御医传入民间,保定段氏得其真谛,遂为家传秘术,并代代相传、发展至今。
因其理论独道、手法奇特,故防病治病、效果显著,因而得到传承不绝。
段氏脏腑按摩的保健作用段朝阳一、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来自社会、工作、生活等不同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心理的强度不断地超越体力所承受的强度,情绪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状态,在加上生活没有规律,造成体力透支,用心用脑过度,就会导致脏腑功能也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超负荷状态,久而久之,身体和精神上就会出现不适感觉的一种生理状态,最终形成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亚健康”状态。
常出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心神不宁、腰背酸痛、头疼失眠等症状,但各种检查及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亚健康”并不健康,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阶段,因为健康的平衡状态已被打破,只是量变还没有发展到质变的程度。
“亚健康”就象一个毒瘤,暗藏在人体内,不断地释放毒素,让身体危机四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亚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脏腑保健按摩对于消除“亚健康”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对处于“亚健康” 、工作紧张和身心疲惫的人群,经常接受脏腑按摩,可以有效起到调整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垃圾”的排泄,从而保持人体精、气、神的旺盛,体能的快速恢复,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使“亚健康”向健康状态的转变。
二、祛除病邪防病治病腹部是人体上下联结的枢纽,也是许多经脉循行汇聚之处,更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腹部水谷之精微供给。
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劳逸损伤,都势必造成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气血津液运行代谢的失调,继而在腹腔内的组织器官中会生成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宿食等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和生理代谢产物存在于腹腔内又阻碍了这些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影响了脏腑的生理功能,遏制了正气,扶持了邪气,并成为病邪在体内存在所依附的载体,又成为形成疾病的因素,导致多种病证。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作者段朝阳段朝阳先生,继承家学,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将秘传古老技艺奉献社会,成为脏腑按摩传播和倡导者,荣获“全国养生保健特技能手”称号。
1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的出版,重要在于将来之于社会的宝贵财富,归还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2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所独创,他是古代劳动人民和众多医家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的积淀,段氏只是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古老技艺,为了与其他脏腑按摩方法名称区别,故称作“段氏脏腑按摩”。
3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4形正即人体的形体要端正,主要体现在骨盆和脊柱上,而形正的前提必须要筋柔,对于畸形的躯体首先必须调整的是肌肉筋腱,然后是骨胳的矫正,方能真正的实现“骨正筋柔”,最终调理脏腑功能的长期疗效。
5人的肉体是形,其内的生命能量是气,其外是气与形的表现谓神,所以人体形正、气足,则神旺、体健。
6宇宙万物都是有气构成的,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就是一团气,脏腑按摩实际最出要的是调这团有形和无形的气,使乱者和顺,滞者疏散,浊者清除,使人体回归本原如婴儿,则健康。
7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脏腑按摩实际是心与形的有机结合,心形合一才入妙境,达最效果,望来者用心品味,诚心悟道。
8“大道致简”是真理,不要因为简单而放弃,智慧人开创微博,聪明人不厌其短,古有“硬送一寸金,不送一句话”,这里每句话都是脏腑按摩的精髓秘笈,学习脏腑按摩的朋友不要因简单而错过,它将有助于你技艺的升华。
9常言道“理通法自明”,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在这里我只能用简短的文字与同仁分享自己在脏腑按摩中的感悟,希望大家勇于参加评论,共同提高,把这一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
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
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
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
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
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
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
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
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段氏脏腑推拿按摩典型案例十五——气滞胸痛编者按:自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同时有些读者也对著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意见中主要反映在著作中缺乏临床案例,今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的临床实践整理部分典型案例以飨读者,弥补此憾事,便于大家对段氏脏腑按摩疗法进一步认识和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典型案例】那是2002年一天的晚上6点多钟,我在家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见是我的一个女同事与她的爱人一起扶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
我连忙把他们让进屋里,只见那女人眉头紧锁,面色发青,身形蜷缩,呲牙咧嘴,显得特别痛苦,我赶紧让那女人躺在床上。
我同事说,那女人是她小妹,从石家庄回来探亲才三天,今天下午胸腹部突然就疼起来了,而且疼的特别厉害。
我们就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她做了检查还拍了X光片,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医生也没有办法,只给她服用了止疼药,并建议给她找个按摩医生给她按摩试试,我就想到了你,这不就立刻赶过来了,也没顾上给先你联系。
了解了病情后,我就对她的腹部进行诊断,边诊断边问她,你原来得过这种病吗?她说得过,一年要疼好几次,每次都要到医院输七、八天液才能好,不过这次比以往要严重的多。
现在她的疼痛部位在左季肋下胃脘部、整个左胸胁和后背左肩胛部位。
我摸到她的乙状结肠部位,结肠硬硬的,我便问她平时有便秘吗?她说经常便秘,而且很厉害,几天不排一次大便,排出的都是小蛋蛋儿。
然后我又给她检查了腹部其它部位,因为她痛的很厉害,所以腹部肌肉显得很紧张,按着发硬,力量不能深入腹内,所以也没有探明腹内其他情况。
我检查完对她说,你可能是因为便秘导致腹气不通,肠胃气上逆窜至胸胁及背部,使气血瘀滞,阻塞经脉,不通则痛。
按摩操作手法(分段式)一、头部1.大拇指从印堂穴向两边太阳穴推;(三至五次)2.用左手大拇指与右手中指同时按压两边太阳穴,并用右手大拇指从印堂穴向百会穴推同时按压百会穴;(十至十五次)3.用双手大拇指按住头顶,同时双手的其余四指分别按压头部两边的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四个位置,按揉后,以提拿法向头顶上放提拿;(三至五次)4.按揉大椎穴;(二十至三十秒)5.按揉耳部;(二十至三十秒)二、颈肩部(上肢)1.揉大椎,拿肩井,按揉阳明大肠经。
2.重按肩井,手三里,曲池,阳池。
3.手压阳池,另一手握指尖活动腕关节,指关节,正反3次。
4.双手揉按手臂,手腕放松,抖手臂。
三、下肢1.按揉命门,八髎,拨环跳。
2.提揉委中、委阳及腘窝部隆起的部分。
3.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照海。
4.按揉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5.一手按委中,另一手握足尖,屈伸膝关节。
6.一手抠揉三阴交,另一手握足尖摇踝关节,脚指关节。
7.按足底,抠涌泉穴。
四、背脊部1.掌揉两侧膀胱经。
2.双拇指点、按、揉天宗及双侧肩甲缝。
3.按揉至阳、大椎、命门、双肾俞、八髎。
4.双拇指扣双肾俞向腰拿开,然后再推至肾俞反复4—5次,打开腰肌。
5.从下向上捏背三次,放松肌肉。
五、胸腹部1.双手重叠摸腹,顺时针按揉脐周围(10—15)次。
顺呼吸按压脐部位,呼气时立即放松(5—8次),以激活肠功能。
2.分推两肋,按压章门穴,捏腹(5—8次)。
3.按揉天枢、中脘。
4.按揉鸠尾、膻中(顺时针揉按)。
5.拇指按压天突。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三)——为何百病皆可按气论治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撰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百病皆生于气也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
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病必然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脏腑。
气血的病理变化总是通过脏腑生理机能的异常而反映出来。
气血失调又可分为气失调和血失调。
由于气与血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病理情况下,气病必及血,血病亦及气,所以气和血往往同病,故统称为“气血失调”。
下面我们先谈谈气的失调。
1、气失调包括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气的运行失常,以及气的生理功能减退等,具体表现为气虚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
(1)气虚:气虚是指元气不足,全身或某些脏腑机能衰退的病理变化。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多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也可因劳伤过度、久病耗伤、年老体弱所致。
气虚主要表现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减退,以及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等方面。
气虚为阳虚之渐,在气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就会出现了阳气虚少,虚而有寒象,发展为阳虚。
由于气与血、津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在气虚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及血和津液,从而引起血和津液的多种病变。
如气虚可导致血虚、血瘀和出血,也可引起津液的代谢障碍,如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形成痰饮、水肿等。
(2)升降失常:升降失常包括气陷、气脱、气滞、气逆和气闭等。
我们在这里只重点谈谈常见到的与慢性病形成有关的原因——气滞。
气滞是指某些脏腑经络或局部气机郁滞的病理变化。
气滞主要是由于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以及外伤侵袭、用力努伤、跌仆闪挫等因素,使气机阻滞而不畅,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