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蜜蜂产业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6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一、发展现状养蜂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养蜂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1. 养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养蜂户数逐年增加,养蜂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养蜂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养蜂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2. 蜂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我国蜂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蜂蜜、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供应充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蜂蜜年产量已超过20万吨,蜂蜡年产量超过5万吨,蜂王浆年产量超过1000吨。
3. 蜜蜂品种丰富:我国蜜蜂品种丰富多样,包括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蜜蜂等。
不同品种的蜜蜂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4.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我国养蜂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和哺育了一批高效、抗病、优质的蜜蜂品种,并应用先进的养蜂技术,提高了养蜂效益和产品质量。
5.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蜂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蜂蜜、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旺盛。
二、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蜂业的发展,以下是我国养蜂业的发展方向:1. 科技创新:加强养蜂技术和管理的研究,提高养蜂效益和产品质量。
注重哺育高效、抗病、优质的蜜蜂品种,推广先进的养蜂技术,提高养蜂业的现代化水平。
2. 哺育专业化养蜂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哺育专业化的养蜂企业。
通过规模化生产、统一管理,提高养蜂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市场开辟: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加强蜂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开辟国内外市场。
推动蜂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蜂产品的市场份额。
4.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加强养蜂行业协会的建设,提供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政策支持等服务,促进行业内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5.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蜜蜂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蜜蜂的饲养条件和生存环境。
28APICULTURE OF CHINA浙江中蜂保种现状及保护开发建议尹平 陈浙伟 丁向英 黄康│文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浙江中蜂”是具有浙江地域特征的蜜蜂保护品种,是在长期进化适应的过理中形成的特别适应浙江省气候、蜜源条件的蜂种,早在2013年被列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22年“江山中蜂养殖系统”入选浙江省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一、“浙江中蜂”主要概况1.品种来源与分布浙江中蜂是原产于浙江的自然中华蜜蜂品系,是在浙江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在全省三分之二的丘陵、山地均有养殖,主要分布在浙东、浙南、浙中、浙西北地区,以丽水、金华、衢州、温州等地为主,其中丽水市为中心产区,饲养量超15万群;衢州江山为品种保护核心区,饲养量1.4万群。
江山福赐德中蜂种蜂场是“浙江中蜂”保种核心区,也是全省唯一的“浙江中蜂”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地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月亮湖”源头—浙江省江山市碗窑乡金龙村,占地50亩,周围蜜源植物丰富。
保种方式以本土种质资源保护为主,通过人工定向选育进行蜂种选育,进一步提高浙江中蜂生产力和抗病能力。
2.品种特征与性能“浙江中蜂”是华中中蜂与华南中蜂的过渡品系。
蜂王个体较大,腹部较长,尾部稍尖,体色灰黄和黑灰相间,少部分为枣红。
雄蜂个体粗大,尾部钝圆,体毛密集,体色黑;工蜂多为灰黑环和灰黄环相间。
生产中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具有繁殖快、采集力强、节省饲料、抗螨、抗寒耐热的优势。
但在自然状态下易分蜂,不易形成强群,易感染囊状幼虫病。
生产上以多蜜源为主,受气候和人工管理方式不同,定地桶养蜂蜜年产量为3-5kg/群,活框饲养为5~15kg/群。
二、种质资源保种与开发现状和问题“浙江中蜂”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本地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蜂群规模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丽水、衢州以及金华等山区丘陵,积极推广“十箱万元”的中蜂精准扶贫模式,将中蜂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实现了低收入农户可持续增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江山对口帮扶四川沐川,开展师带徒、中蜂小转地饲养,引入“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联结共富的“江山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致富的帮扶。
54APICULTURE OF CHINA浙江是全国养蜂大省,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产值和出口量已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了“全国养蜂大县”江山、“中国蜂产品之乡”桐庐和“中国蜜蜂之乡”丽水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业“金名片”,蜂业已经成为浙江畜牧业的金字招牌。
一、产业发展现状1.蜂业生产稳中有升据统计,2010~2014年,浙江养蜂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蜜蜂饲养量稳定在110万群。
2015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蜜蜂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浙江蜂业尤其是中蜂产业快速发展。
2018年,全省饲养蜜蜂143.65万群,养殖户3.26万户,其中中蜂饲养量43.28万群,比“产业振兴计划”实施前分别增加30%、93%和312%。
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蜂蜜产量呈波动趋势,蜂蜜年产量维持在8~9万t。
2.产业布局区域化明显全省蜂业区域布局十分集中,2010~2018年意蜂主要分布在江山、兰溪、慈溪、桐庐等县,2018年4个养蜂重点县(市)意蜂饲养量47.37万群,占全省意蜂饲养量的47.2%,占全省蜜蜂饲养量的32.98%,生产蜂蜜3.18万t,占全省蜂蜜生产量的38.88%。
2010~2014年,全省中蜂在10万群以下,且分布分散,2015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蜜蜂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蜂发展迅速,丽水出台相应中蜂发展政策(主要有“十箱万元”等),丽水中蜂发展迅速,从2014年底的1.41万群发展到2018年底的13.4万群,增长850%。
目前中蜂养殖主产县(市)主要分布在永嘉县、开化县、遂昌县、龙泉市、淳安县,这5个县(市)2018年底中蜂饲养量14.54万群,占全省中蜂存栏的33.6%。
蜂群饲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10~2018年,全省饲养的意蜂维持在100~110万群,2015年以前全省基本上饲养的是意蜂,占蜂群的90%左右,中蜂占全省蜂群的10%左右。
2015年以来,中蜂发展迅速,到2018年意蜂饲养占全省蜂群的70%左右,中蜂占30%左右。
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背景:中华蜜蜂产业是中国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中华蜜蜂产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蜜蜂养殖效益低、蜂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为了提升中华蜜蜂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制定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目标是通过改善蜜蜂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蜜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实施方案:1. 推动科技研发:加大对中华蜜蜂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展蜜蜂疾病预防和控制技术的研究,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2. 培训农民:组织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向农民普及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3. 建立示范基地:在各地设立中华蜜蜂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农民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产量和质量。
4. 引进优良品种:通过引进外来的优质蜜蜂种群,提升中华蜜蜂的品种改良水平,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5.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中华蜜蜂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6. 提供财政支持:在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中,给予合格蜜蜂养殖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蜜蜂养殖。
预期效果:通过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中华蜜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2. 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3. 推动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4. 促进农村就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5. 增加蜂产品的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
6. 提高中华蜜蜂的群体健康和繁殖能力。
结论:中华蜜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是中华蜜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培训农民、建立示范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市场监管和提供财政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华蜜蜂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华蜜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APICULTURE OF CHINA浙江省主要蜜源植物发展变化调查及动因分析王瑾 毛小报 毛晓红│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杭州 310021引言蜜源植物是指具有蜜腺而且能分泌甜液并被蜜蜂采集酿造成蜂蜜的植物或能产生较多能被蜜蜂采集利用花粉的植物,它是蜜蜂赖以生存与生产的主要条件,也是发展养蜂业的物质基础[1]。
浙江是全国养蜂大省,养蜂业历史悠久,蜜源植物十分丰富,全省人工栽培与野生蜜源植物约有300种,分属于70科、189属,总面积3000多万亩。
以浙江省主要蜜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要蜜源植物分布及变化情况调查工作,摸清主要蜜源植物面积增减、区域分布等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浙江省是全国传统养蜂大省,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产值和出口量连续20多年居全国前列,在中国养蜂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
2020年,全省饲养蜜蜂100.61万箱,蜂蜜产量5.02万吨,养殖户3.96万户。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全省蜜源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浙江省蜜粉源植物名录》记载,浙江省蜜源植物共计300种,包括70科,189属,总面积达3000多万亩,分属粮食、油料、纤维、果蔬、花卉、林木、饲料、香料、饮料、药材等十大农业植物资源。
在陈纪涵[3]关于浙江省主要蜜源植物研究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等方法,初步得出浙江省主要蜜源植物为油菜、紫云英、柑橘、枣树、山茶、枇杷、乌桕(山乌桕)、大豆、玉米、杨梅、柿树、荆条、西瓜、桉树、野桂花等,面积近2000万亩,为全省蜂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蜜源植物分布1.油菜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是高产稳产的蜜源植物。
3~4月开花,花期30~35天,一个花期每个采集群可产油菜花蜜40~50千克。
蜜易结晶,呈猪油色,有菜花香味。
蜂业发展情况汇报
蜂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近年来,我国蜂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就我国蜂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推动蜂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蜂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蜂业产值不断增长,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蜂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国蜂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蜂农们在养蜂技术、蜂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然而,我国蜂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蜂业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地
区的蜂业发展相对滞后,产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其次,蜂业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对蜂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此外,蜂业在面临疾病防控、蜂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也面临一定困难,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蜂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蜂业发展。
二是加强蜂业技术培训和科研力度,提高蜂农的技术水平,推动蜂业的科技创新。
三是加强蜂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蜂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加强蜂业的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管理,保障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我国蜂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有
关部门和广大蜂业从业者共同努力,加大对蜂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蜂业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山市情一.江山概况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南邻福建浦城,西接江西玉山、广丰,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县,1987年撤县设市。
区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59.86万,下辖13个镇6个乡2个街道、295个行政村12个社区。
江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辐射内陆的“桥头堡”,是浙江省的西南大门,正着力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县域发展高地;是浙江省的老工业基地,正着力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工业新城”;是浙江省的历史人文名城,正着力构建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旅游胜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的“山水家园”,全面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
近年来,江山紧紧围绕构建边际发展高地、进位省内中等发达行列、进军全国百强县市“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城市定位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9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4.7%,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4236美元;财政总收入12.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4%和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6%和16.5%;外贸进出口总额3.07亿美元,是“十五”末的7.2倍;金融机构期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3.1亿元、165.1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和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5元,分别增长10.5%和12.7%。
△人文景观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形象主题为“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突出体现为“奇、古、特”三个字。
“奇”指奇山,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全国丹霞第一奇峰江郎山,古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始生态景观、国内罕见的磊石洞群浮盖山。
中国蜂业61浙江省蜜蜂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瑾 毛小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杭州 310021)摘 要:浙江是全国养蜂大省,蜜蜂种业优势显著,良种繁育体系较为健全。
本文对浙江蜜蜂种业主要蜂种、良种繁育与推广、种业市场、各地支持政策等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育种技术落后、种业市场发展滞后、育种人才缺乏和商业化育种体系尚待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浙江蜜蜂种业发展,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蜜蜂种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布在永嘉县、开化县、遂昌县、龙泉市、淳安县等地。
全省蜂业种业优势明显,蜂业种源基本实现省内全面自给,并对省外供种。
先后培育出平湖意蜂、浙农大1号意蜂、华中中蜂、萧山王浆高产意蜂(浙江浆蜂)、太湖中蜂等特色品种,其中以高产王浆著称的“浙江浆蜂”地方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浙农大1号”意蜂被农业农村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系,“浙江浆蜂”“浙农大1号”意蜂每年向省外供种数万只。
平湖意蜂(China pinghu Italian Bee,CpIB),又称平湖王浆高产意蜂,是意大利蜜蜂经浙江平湖养蜂者几十年大规模定地饲养、定向选择形成的具有平湖地方特征的王浆高产型意蜂,其蜂王浆平均单产高达3kg 以上。
平湖浆蜂不但对大面积油菜花蜜源采集力强,而且能充分利用零星蜜粉源,可持久表现出极好的产浆性能,目前已成为我国蜂业推广应用的著名地方品种[1]。
浙农大1号意蜂(Apis mellifera ZND No.1),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世界上第一个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意大利蜜蜂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专家鉴定的蜜蜂新品种。
该品种首次于1993年6月30日通过浙江省科委的技术鉴定,先后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农业农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具有繁殖速度快、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异品性,而且其王浆、蜂蜜、花粉产量高,平均每公斤越冬蜂(浙4框蜂)生产蜂王浆高达4kg,远远高于同期世界上其他品种。
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蜜蜂养殖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江山市是浙江省的一个蜜蜂养殖重要基地,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其蜂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就江山市蜂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江山市蜂产业概况江山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其区域内河山秀美,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全年无霜期长达280天,且空气湿度较高,因此非常适宜蜜蜂的生存与繁殖。
据测算,江山市蜜蜂种群数量在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20000群以上,总数位居浙江省蜂业的前列。
江山市的蜜蜂品种多样,常见的有黑蜂、意大利蜂、卡尼罗蜜蜂、平原蜜蜂等。
同时,江山市设有6家蜂蜜加工厂,能够满足市场对蜂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江山市蜂产业的优势江山市发展蜂产业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南端,地势平坦,交通便捷。
市区距离杭州、温州、义乌等大中城市里程均在200公里以内,这些城市都是蜂蜜的消费大市场。
2. 农产品种类齐全。
江山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有着大量优质的农产品,如柿子、葡萄、枇杷、桑叶等,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食材,有利于蜂蜜的品质和数量的提高。
3. 气候条件适宜。
江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适宜,且空气湿度较高,这些条件不仅有利于蜜蜂的生存与繁殖,而且有助于蜂蜜的质量提高。
4. 市场需求广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蜂蜜逐渐成为一种营养健康的食物,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
江山市产出的蜂蜜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而且远销世界各地。
江山市蜂产业的发展现状江山市的蜂产业多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
随着蜂产品上市流通,使得江山市现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蜂产品产业链。
1. 蜂箱制造:蜂箱是养蜂的重要工具,江山市有着自己完整的蜂箱制造产业链。
市区域内拥有正规的蜂箱制造企业3家,年生产蜂箱上万只。
2.养殖蜜蜂:江山市养殖蜜蜂历史悠久,拥有了自己的优良蜜蜂种群,其中黑蜂种群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
绿色“福赐德”作者:宿希强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年第05期在徐水荣看来,绿色的内涵很丰富,“不光蜂产品要有机、无公害,也不光是生产过程中节能环保,更重要的是有绿色的员工、绿色的意识、肩负绿色的使命。
”每周的星期三下午,都是江山福赐德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绿会”时间。
“所谓绿会,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的自由谈,大家心平气和地就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开诚布公地交流。
”董事长徐水荣微笑着对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说。
这种“绿会”已经持续了近10年。
在福赐德,任何一个员工都不会轻视“绿会”,这种无拘无束的民主氛围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拥有的——8年前的2003年,福赐德的“绿色战略”就是在“绿会”上拍板落定。
说来貌似轻松,实则惊心动魄。
绿色产品2003年是中国蜂产品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一年。
其时,蜂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和江山市的大部分企业一样,福赐德在竞争中完成了标准化技术体系,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
接下来的宏大命题是,企业向何处去?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一年,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福赐德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山清水秀的碗窑水库,福赐德和当地养蜂协会及另一家企业合作,种植了各类蜜源、胶源植物20000多株,总绿化面积33000多平方米。
同时还建成两个有300箱蜂的标准化示范蜂场和可容纳70多人的标准技术培训中心。
“自此,福赐德的绿色战略渐渐清晰。
”徐水荣说,一条集有机、绿色、无公害蜂产品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连锁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蜂业大道徐徐铺开。
之后,福赐德又相继建设了有机蜂产品示范基地等绿色基地,因为原料得到保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很快,福赐德“绿色蜂产品”开始在业界叫响,其产品“破壁松花粉”、“蜂胶软胶囊”被批准为“国食健字号”产品。
2005年,福赐德山花蜜、百花蜜、蜂王浆更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被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记者了解到,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的福赐德现已拥有蜂蜜、蜂花粉、蜂胶、蜂王浆、松花粉、营养食品6大系列120多个品种,在华东、华南地区有自营专卖店1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