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简答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医药学概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辨证论治?如何理解症、证、病的关系?答:(1)辨证论治的概念所谓“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
“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有效指导了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
(3分)(2)症、证、病的概念及其关系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由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等综合而成)。
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该病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3分)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症状和体征是辨别证候和诊断疾病的基木要素,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的反映,病所反映的是疾病的全过程。
中医强调辨证,也不忽视辨病,提倡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它既要求去辨别该病全过程的变化规律,又要求去辨别现阶段的证候类型。
(4分)2.比较肝肾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答:(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疫软,胁肋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颗红盗汗, 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以眩晕耳鸣,腰膝痰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5分)(2)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痰软,形体消瘦,骨蒸潮热,额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以干咳痰少,音哑,遗精,月经不调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本题 6 分)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简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意义。
(本题 6 分)答案:(1)真理: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谬误:谬误是指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简答)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各自的含义答案:(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有量的变化,实现价值增殖。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答)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消极的影响有哪些?(本题6 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以及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紧密。
(2)贸易全球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
(3)资本全球化。
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现代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试述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贯穿了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作用。
2.量变质变规律: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三、否定是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客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试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性。
(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
价值,是指人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
(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③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
④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l)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缎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2.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2、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简答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质,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简述真理与价值对立统一关系?正确答案:(1)真理与价值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对象的相符合;价值体现的是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者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实践的成果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简述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正确答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所以它可以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可以起到价值尺度的职能。
此外,货币还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总趋势是发展但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第一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
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概论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经济现象B. 社会现象C. 自然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概论课程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3. 概论课程中,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时,主要采用的是: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统计分析D. 逻辑分析答案:A4. 概论课程中,以下哪个概念与“社会结构”相对应?A. 社会功能B. 社会制度C. 社会变迁D. 社会行动答案:D5. 概论课程中,社会问题的特点不包括:A. 普遍性B. 复杂性C. 单一性D. 持续性答案:C6. 概论课程认为,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通常包括:A. 社会变迁B. 社会冲突C. 社会不平等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A. 政府干预B. 社会教育C. 个人努力D. 社会放任答案:D8. 概论课程中,社会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政策目标B. 政策成本C. 政策效果D. 政策难度答案:D9. 概论课程中,社会控制的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进步C. 保障个人自由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10. 概论课程中,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功能是:A. 传承文化B. 培养角色C. 促进个体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概论课程中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概论课程中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以及预测社会发展趋势,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论述概论课程中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概论课程中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普遍性、复杂性、持续性等。
这些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阻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产生于原始的氏族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国家历史形态。
所以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2、、简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答:1)它是人民民主的真正体现.2)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3)体现了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3、英国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是什么?简析这一形式的特点?答:英国是实行议会君主制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国家。
英国的大选按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但根据执政党的要求可以提前举行大选。
在大选期间,多个政党(其中主要是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争夺议会中的议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拥有组阁权,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自然成为新内阁的首相,经英王任命后正式任职。
英王是虚位,只进行一些礼仪性的工作。
英王还经常批阅文件、决议,但对其中的内容一概不负责,由相应的内阁大臣或全体阁员代为负责。
4、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并用一简例说明?答:政治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人事、价值和感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5、简述议会君主制与议会共和制的区别?答:议会共和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区别:1)议会君主制的君主对自己的行为不负政治责任,也不负法律责任。
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若有违宪行为,要收到弹劾或审判。
2)议会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袭的,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一定的任期.6、简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答:1.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
1、What’s digital computer?
The Digital computer, which is also called electronic computer, is a digital system that performs various computational tasks.
2、What’s World Wide Web?
WWW—is an architectural framework(体系结构框架) for accessing linked documents spread out over thousands of machines all over the Internet.
3、What’s Operating System?
4、An operating system is the software which controls all the operation of a computer, and acts as an interface between a user of a computer and the computer hardware.
4、What’s an algorithm?
An algorithm is an ordered set of unambiguous(清楚、明白的), executable steps, defining a terminating(可终止的) process.
5、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OM and RAM?
RAM, also called read/write memory, can be used to store data that changes.。
RAM is erasable, temporary, and volatile(易失性)—it blanks out each time you turn the computer off. ROM chips are designed for applications in which data is only read.。
ROM is nonvolatile—the instructions recorded in it do not disappear when the power is off.
6、List four categories of computer.
Microcomputer, Minicomputer, Mainframe computer, Supercomputer
7.list th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
Science calculation 数值计算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Real-time control 实时控制Adjuvant design辅助设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8、What is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now is a worldwide combination of WANs and LANs involving millions of machines.
9.What is network protocol?--List 3 common Internet protocols.
The rules that govern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within a computer system are called protocols (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rogram and a process?
A program is a set of directions. A process is the action of following those
directions.
11.List four activities of a typical operating system.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批处理系统)Interactive Processing System(交互式系统)Real-time System (实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 (分时系统)
12.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rocess that is ready and a process that is waiting?
A process is ready if it is in a state in which its progress can continue; it is waiting if its progress is currently delayed until some external event occ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