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狮西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燕.(yān)地花朝.(zhāo)节飞沙走砾.(lì)廿.(niàn)二日鹄.(hú) 波色乍.(zhà)明倩.(qiàn)女靧.(huì)面髻鬟..(jì huán)浅鬣.(liè) 茗.(mínɡ) 罍.(léi)蹇.(jiǎn) 浃.(jiā) 曝.(pù)呷.(xiā) 堕.(huī)事恶.(wū)能无纪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冻风时作.:起。
29《满井游记》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一、作者资料:1.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之首。
“公安派”在创作上坚决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
他们的作品率真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
有《袁中郎集》。
2. 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 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你记住了吗?《满井游记》作者,(朝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为“”的创始者。
著有。
二、你读准了吗?砾()廿()偕()鹄()靧()鬟()鬣()茗()罍()蹇()浃()曝()呷()堕事()恶能()尚劲()三、你读顺了吗?要求学生熟读课文,音要准,不读破。
这几句该怎样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四、你读通了吗?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学,标注疑难之处,课前写在黑板上。
2.这些词你会解释吗?A.1.余寒犹厉余之游将自此始2.偕数友出东直宠辱偕忘3.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4.鳞浪层层呷浪之鳞5.晶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则北通巫峡6.麦田浅鬣寸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7.游人虽未盛虽有名马8.如镜之新开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B.1.泉而茗者 2.罍而歌者3.红装而蹇者C.1.冻风时作 2.土膏微润3.娟然如拭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柔梢披风6.风力虽尚劲7.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8.呷浪之鳞9.以游堕事 10.此地适与余近11.恶能无纪3.这些句你会翻译吗?(1)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29、《满井游记》主备人: 审核人:班级:某某:使用方法及说明:1、预习部分:在预习时间内,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2、合作学习部分:先独立思考,再由学习组长主持全组讨论;并确立展示人;3、展示部分:由各组负责展示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4、当堂检测部分: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打出等级;5、课后练习:课后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习过程:一、自学预习: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2、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4、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课时一一、自主学习1、朗读训练听读自由朗读抽读齐读2、给加点字注音燕地()廿()二月花朝节()呷()浪鲜妍()明媚堕事()飞沙走砾()曝()沙之鸟浅()鬣寸许髻鬟()()靧面()红装而蹇()者脱笼之鹄()汗出浃()背罍而歌者()恶能无纪()3、作者袁宏道,字,号,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
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弟并称“三袁”,为文学史上“ ”的创始者。
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全集》。
二、合作讨论分小组,找出文中关键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试着翻译课文课时二三、展示讨论结果1、关键词(1)一词多义:时: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始:冰皮始()解髻鬟之始()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乍: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得:欲出不得()悠然自得()然:晶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词类活用: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作则飞()沙走()砾(3)重点虚词:之:若脱笼之()鹄局促一室之()髻鬟之()始掠也夫:夫()不能以游堕事(4)其它:土膏()微润恶能()无纪()2、翻译重点句子(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课时三探究文意(1)试着描绘满井的全景,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2)这篇游记小品写了满井这个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细细读,慢慢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
29《满井游记》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感受北国初春景象,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有关学过的游记,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袁宏道: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 、朗读时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节拍。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3、试概括文章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四、研讨交流
1.燕地初春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2.燕地初春恶劣的天气还体现在那里?
3.作者的心情如何?
4. 第一段并没有写满井,反面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5. 第二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春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
6.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7.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吗?
8. 小结(主题)
五、达标检测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写自己游历某个地方的经历、感受,并讲给大家听。
1。
26《满井游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检查预习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意以下重点字,词义作局促土膏于时乍明娟然靧面浅鬣茗蹇尚劲浃呷堕事适恶能2.一点拓展:古今词语的沟通。
东风时作:作,起。
(日出而作,)飞沙走砾:走,跑。
(东奔西走,)偕数友出东直:偕,偕同。
()适与余近:适,正好。
(适得其反,)余寒犹厉:犹,仍然,尚且。
(记忆犹新,)(二)品评佳句,感受意境美。
a.在文中勾画直接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
b.讨论一下,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课堂检测1.选出对加粗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A、冒风驰行(坐车)呷浪之鳞(吸而饮)B、麦田浅鬣寸许(左右)汗出浃背(湿透)C、泉而茗者(茶)倩女之靧面(洗)D、偕数友出东直(全、都)柔梢披风(披挂)2、选出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比喻)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对偶)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排比)D、呷浪之鳞。
(比喻)3、续写填空,使之构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写一句带有哲理性的话语。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_____________。
29.《满井游记》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借助工具书和经验疏通文意。
3、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过程和方法目标: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3、给下面的字正音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4、理解字义(1)虚词:之:脱笼之鹄(助词,的)倩女之靧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郊田之外(限定关系,以)局促一室之内(限定关系,以)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2)一词多义①乍波色乍明(初,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忽然)②作冻风时作(刮起)属予作文以记之(写)③鳞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地)呷浪之鳞(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鱼鳞,这里指鱼)④时冻风时作(时常)时而献焉(到时候)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⑤虽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即使)⑥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于时冰皮始解(开始)⑦得欲出不得(能,能够)悠然自得:(得意)得道多助(施行)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通“德”,感激)(3)词类活用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煮茶;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举杯;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骑着驴;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走;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第29课满井游记编写:李传宝【预习学案】班级姓名一、初读课文,把握以下内容1.本课生僻字较多,要能正确读写;熟读课文,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试自主疏通文意;理解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看作者是选取哪些景物,通过哪些词来表现季节特征的。
二、文学常识袁宏道(1568~1610)代文学家,字中郎,号。
文学创作上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三、字斟句酌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廿( )偕( )燕( )砾( )鹄( )靧( )髻( )鬟( ) 鬣( )茗( )罍( )蹇( )浃( )曝( )呷( )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欲出不得.②偕.数友出东直③冰皮始解.④倩.女之靧面⑤鳞.浪层层⑥娟然如拭.⑦柔梢披.风⑧红装而蹇.者⑨以游堕.事3.句子翻译①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②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⑤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⑥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4.本文的主旨句是:四、我的预习困惑第29课满井游记编写:李传宝【课中导学】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2.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之”“而”等重要虚词。
3.学习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4.感受北国初春景象,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二、教学过程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可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内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满井游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积存文言辞汇,把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点描述景物的方式,把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光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述,透出京郊早春的芳香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一辈子哲理的感悟。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yān niàn zhāo huìpùxiājiāléi燕.地廿.二月花朝.节靧.面曝.沙呷.浪浃.罍.而歌者Liè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lìwū浅鬣.倩.女蹇.者髻鬟..堕.事飞沙走砾.恶.能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明白得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文句。
北京一带气候酷寒,过了花朝节,冬寒尚未褪尽,常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
(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老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恍如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超级轻松)。
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能够看到河底,亮晶晶的,恍如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事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韵,恍如漂亮的少女洗了脸方才梳好髻鬟一样。
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
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不时能够见到。
风力尽管还很猛,但走路就汗如雨下。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满井游记》导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袁宏道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注意古今异义;理解文章内容,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2、拟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欣赏本文写景抒情的文采。
3 学会与大自然相处,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能准确地翻译全文难点积累文言词汇,注意古今异义.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导学后反思一、复习《醉翁亭记》: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2、了解“公安派”。
3、给加点字注音:燕()地寒花朝()节百步辄()返廿()二日若脱笼之鹄()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麦田浅鬣()寸许呷()浪之鳞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汗出浃()背曝()沙之鸟毛羽鳞鬣()恶()能无纪4、听录音初步感知听文章脉络:5、填空:本文以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秀丽的景色.三、结构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作者在记述出游满井之前,勾画出北国早春的特有的的特点;同时又交待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以及的迫切出游的心情。
第一部分:1、思考: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二部分:满井春色天()水()()山()()柳条()()麦田()()游人()()鸟鱼()郊田之外有春,而未知也()3、第二段可以分几层?4、第三部分:物我交融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三、中心主旨:四、1、本文的写法:五、练习:本文在记叙描写中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也有的是以物比物,判别下列给出的句子类型.1.若脱笼之鹄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如倩女之靧面而而髻鬟之始掠也4.麦田浅鬣寸许六、作业:背诵课文。
29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自读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投影。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吾欲之南海何如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然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吴广以为然..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
,也可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3)。
《满井游记》导学案【题目解说】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走进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作品有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背景链接】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飞沙走砾(lì)辄(zhé)返二日倩(qiàn)女髻(jì)鬟(huán)乍(zhà)明出于匣(xiá)始掠(lüè)披风(pī)泉而茗(míng)者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⒉虚词脱笼之鹄(助词,的)之倩女之靧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郊田之外(限定关系,以)局促一室之内(限定关系,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样子)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⒊一词多义波色乍(zhà)明(初,始)冻风时作(刮起)①乍②作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忽然)属予作文以记之(写)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地)冻风时作(时常)③鳞呷浪之鳞(代鱼)④时时而献焉(到时候)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鱼鳞,这里指鱼)于时冰皮始解(这时)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于时冰皮始解(开始)⑤虽⑥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即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欲出不得(能,能够)⑦得悠然自得:(得意)得道多助(施行)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ã)我而为(wãi)之(通“德”,感激)⒋词类活用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煮茶;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举杯;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骑着驴;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走;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甘肃狮西市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20210406169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燕.( )地寒花朝.( )节飞砂走砾.( ) 廿.( )二日百步辄.( )返偕.( )数友脱笼之鹄.( ) 倩.( )女靧.( )面浅鬣.( ) 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汗出浃.( )背呷.( )浪之鳞曝.( )沙之鸟2.说明加点的词语。
冻风时作.( )飞沙走.砾( ) 天稍和.( ) 如镜之新开.( )娟然..如拭( ) 泉.而茗.者( ) ( )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 )三、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欢乐的感情。
)1.读准字的音,专门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曝呷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之”的用法(见课后第三题)四、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重点句子翻译。
(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较典型的疑难在班上提出共同解决。
3、全班快速串译全文。
五、达标检测熟练朗读课文,对比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2、说明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 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满井游记》导学案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燕.( )地寒花朝.( )节飞砂走砾.( ) 廿.( )二日
百步辄.( )返偕.( )数友脱笼之鹄.( ) 倩.( )女
靧.( )面浅鬣.( ) 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
汗出浃.( )背呷.( )浪之鳞曝.( )沙之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冻风时作.( )飞沙走.砾( ) 天稍和.( )
如镜之新开.( )娟然
..如拭( ) 泉.而茗.者( ) ( )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 )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
....( )
三、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
曝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之”的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四、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重点句子翻译。
(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较典型的疑难在班上提出
共同解决。
3、全班快速串译全文。
五、达标检测
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生字注音。
廿()鹄()鬣()茗()罍()蹇()倩()髻()鬟()浃()乍()澈()靧()曝()
2、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作:___________
土膏微润膏:___________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时:____________ 波色:__________ 乍:_________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开: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
娟然如拭娟然:______________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蹇:
_________________
作则飞沙走砾飞: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西湖游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今岁春雪甚盛()⑵梅花为寒所勒()
⑶与杏桃相次开发()⑷竟不忍去湖上()
2.翻译句子(4分)
⑴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作者与杭人游湖的审美情趣有什么差异?(4分)
答:
七、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下列内容
1.生字的读音及字形。
2、了解课文内容、顺序,
3、对一词多义的辨析。
4、句子的翻译。
八、作业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 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