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简称HFR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大陆和东北亚地区,随着外来入侵性疾病的传播,包括非洲猪瘟,该疾病在西欧和美洲也遭受威胁。
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多种形式,可归纳为尿毒症型、轻微血热型、神经症型和出血热型。
其中,尿毒症型主要表现为血清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糖或蛋白质出现异常以及肾功能紊乱等症状。
轻微血热型与尿毒症型相似,但除了尿量减少外,体温也出现普遍升高。
神经症型则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痛、胃肠炎等,此外,皮疹、睡眠障碍和停止排尿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出血热型的典型特征是突然出现的发热,并伴有呼吸性、心肌梗死性或神经性出血。
HFRS主要通过宿主(尤其是野鼠)排泄物中传播的hantavirus,经过空气传播或接触宿主排泄物、血液、皮肤等传播而滋生。
因此,预防HFRS的措施主要是消除hantavirus的滋生环境,加强野生动物的消毒、清除和除害工作,以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关键的预防措施也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定期检查以及严格的抗病毒治疗。
在饮食方面,应当增加含钙、钙吸收和免疫系统促进的食物,以及降低宿主肝细胞氧化受损的食物。
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必要时采取消毒措施,而且及时补充水分。
在治疗方面,HFRS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和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
病毒治疗时,应给予多肽类药物、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细胞内入侵。
抗凝血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热型的血液凝结异常,以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伤,提高治愈率。
总之,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以及及时的抗病毒和抗凝血治疗,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和蔓延。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赵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
在临床上是以短程发热,既而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候群为其主要特征。
【历史回顾】孙吴热,二道岗热。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出血性肾病性肾炎和流行性肾病(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 nephropathia epidemica, NE)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982年)无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登革热、埃搏拉。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肺综合征出血热1993年)【病原学】汉滩病毒76-118株(Hantaan virus 76-118)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A9株R22株一、归属和命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目前其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属,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HV)。
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结构、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和核酸的同源性将汉坦病毒分为9型。
核酸的差异性小于5%者为同型病毒,差异性在5-25%者为不同亚型,差异性大于25%者为不同型。
二、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正二十面体结构。
直径85-120nm。
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如鼠类)传播给人类。
该病的特点是高热、出血、肾功能受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HFRS的传播,制定一个全国范围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以便及时应对疫情。
1.监测目标:-监测HFR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监测疫情的暴发和传播情况。
-监测病例的分布和高风险区域。
2.监测内容:-病例监测:建立完善的病例报告系统,包括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登记和报告。
-病毒监测:对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患者、啮齿动物和环境样品进行汉坦病毒的检测。
-知识监测:监测公众对HFRS的认知水平和疫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疫苗供应监测:实时监测疫苗的生产和供应情况,并做好储备工作。
-卫生设施监测:监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设施的防控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暴发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病例的相关信息,并确定病例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病例报告和通报:建立HFRS病例的报告和通报机制,确保病例能够及时上报和公开。
-采集样品:对医院、农贸市场、居民区等可能存在汉坦病毒的地方进行采样,并发送到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
-调查表和问卷:设计调查表和问卷,了解公众对HFRS的认知和防控措施的掌握情况,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
4.监测机构和责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监测工作,制定监测方案和政策。
-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监测方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和维护病例报告系统,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
-实验室:负责样品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向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病例情况。
5.监测结果的利用:-及时通报: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给社会各界和公众,提高大众对HFRS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针对性干预: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政策,针对高风险区域和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肾综合征出血热谈话单
摘要: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简介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因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方法
2.治疗方法
3.预防措施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
1.肾衰竭
2.肺水肿
3.脑水肿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后
1.治愈率
2.复发率
3.后遗症
正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毒通过鼠类等啮齿动物的排泄物传播给人,导致人体出现发热、出血、肾损害
等症状。
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一旦确诊,治疗要及时进行,主要方法包括抗病毒、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肾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和并发症等。
总体来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愈率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和后遗症。
因此,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尤为重要。
考试总时间:1分钟
所用时间:00:00:00
2013-12-24 00:24:48 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1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2道题)
1、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持续4~6天
√B、可因继发感染所致
C、急性起病,体温增加至40℃
D、血液浓缩引起血容积正常或轻度升高
E、此期可与少尿期重叠同时出现
2、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除下列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A、白细胞升高伴不典型淋巴细胞增多
B、血小板减少,此项可预示预后和严重性
C、蛋白尿多是短暂的,多可在2周内恢复
√D、特异性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E、可见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钠低钾多见于少尿期
B、可见BUN及肌酐(Cr)增高一
C、血清抗体4倍升高可确定诊断。
D、蛋白尿可在发热后第二天出现
E、“三早一就”是指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4、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65%患者可发生
B、持续3~6天
√C、脑水肿时应积极大剂量使用甘露醇
D、尿毒症引起的出血倾向
E、此期以少尿,高血压,水肿为特征
5、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自觉症状较少尿期好转
B、尿量可达3~6L/d,持续数天至数周
C、可因出血或继发感染而引发休克
D、仍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E、如补液不当可引起快速脱水或严重休克
6、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5期经过
√B、麻疹样皮疹,以四肢受压部位为多
C、早期表现为发热,面部充血,结膜水肿
D、血液浓缩及血小板减少
E、急性起病
7、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B、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
C、鼠类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溶胶传播
D、常见于亚洲和欧洲
E、以发热,肾衰竭,出血为特征
8、EHF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有:
A、血WBC增加,中性粒细胞也增加
B、血小板降低
C、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D、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E、以上均是
9、男性40岁,发热三天12月10日入院,血压72/40mmHg,血WBC 18×109/L,血小板56×109/L,尿蛋白(+++)。
该患者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革兰阴性败血症
B、钩体病
√C、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D、感染性休克
E、革兰阳性败血症
10、男性林业工人,发热两天于12月1日来诊;体查:结合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水肿,伴呕吐、头痛、腰痛。
下列哪项检查对患者的诊断帮助最小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出血热IgM 型抗体检查
D、RT-PCR测EHFV RNA
√E、肝脾B超
11、患者因发热3天,少尿1天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入院。
人院当天尿量400ml,给予1000ml补液治疗后,尿量无明显增加,此时最适当的处理是:
A、大量补液
√B、入量为出量+500ml
C、积极补钾
D、立即血透
E、高蛋白饮食
12、男性,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尿量由无尿增至1500ml,体温再次升至38.5℃,面色苍白,四肢冰冷,BP 70/50mmHg,P 145次/分,R 32次/分,WBC 12.5×109,N 85%,Hb 119g/L,BUN 由34mmol/L升至40mmol/L,Cr430mmol/L升至520mmol/L。
此时最重要的处理是:
√A、抗休克
B、止血治疗
C、抗感染
D、紧急血液透析
E、强心利尿
本次答题情况:共用时间:00:00:03 总得分:0分(其中选择题:
0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