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格式:ppt
- 大小:12.57 MB
- 文档页数:27
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殷商时代出现的圃(是指栽种蔬菜的土地)、囿(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2、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生成期:殷、周、秦、汉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往往规模很大;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观赏、生产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通神、求仙;3)园林的总体规划较粗放,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罗列在自然环境中,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造的境地。
“上林苑”。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特点:1)表现手法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其中建筑物作为一个造景要素;2)园林的规划设计由粗放式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并以满足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出现了私家园林。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主要成就: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显示了泱泱大国气概。
隋洛阳西苑、唐临潼华清宫、唐九成宫。
2)私家园林所具有的清新雅致格调,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升华。
3)自然风景式寺庙园林兴起。
4)公共园林涌现。
成熟前期: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特点:1)皇家园林在两宋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
3)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
4)皇家、私家、寺院园林三大园林类型已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即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韵。
成熟后期:清中末(公元1736~1911年)。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2)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全国各地,形成南方、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
3)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
演进脉络:1)园林的规模从大到小;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贵族地主开始在府邸和宅院中建造园林,以展示其财富和地位。
这些园林通常以水池、假山、亭台和走廊等元素为主要特色。
这些园林在形式和布局上受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宋代的兴盛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和创新。
宋代园林的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时的园林构思上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园林就是宋代时期兴建的代表作品。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赞赏。
三、元代的变革与创新元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更加豪华和宏伟的趋势。
元代园林的建筑规模和布局都比宋代更加宏大。
例如,苏州的虎丘和拙政园等园林都是在元代时期进行了重建和扩建的。
这些园林不仅保留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还加入了更多的豪华元素,如宏伟的大门、雄伟的宫殿和精美的花园等。
元代园林的变革和创新为以后的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明代的精细与细腻明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园林艺术的精细化。
明代园林的建筑构造更加精巧,花园的布局更加精细。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明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园林风格。
这些园林在布局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景观的精细处理和表达,并且加入了更多的绘画和雕刻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艺术化和精致化。
五、清代的继承与发展清代园林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清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清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增加了更多的亭台楼阁和水景元素,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壮丽和宏大。
清代园林的发展不仅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色,还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建筑风格,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六、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宝子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国古典园林史的重点复习资料笔记哈。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咱得知道,中国古典园林那可是有着老长的历史嘞。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园林的雏形啦,那会儿的园林主要是供贵族们打猎、游乐的场所。
就像是他们的私人小天地,在里面尽情玩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开始有了一些文化内涵。
这时候的园林不仅是玩乐的地方,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啥的挂上钩啦。
比如说儒家、道家的思想都在园林里有所体现。
园林里开始有了山水的布置,讲究个自然之美。
秦汉时期呢,园林规模就变得超级大啦。
像阿房宫、上林苑这些,那都是有名的大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面积大,里面的建筑也特别华丽,各种亭台楼阁啥的,应有尽有。
皇帝老儿们就喜欢在这些地方显摆显摆自己的威风。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讲究自然之美。
它不像西方的园林那样规规矩矩的,而是追求一种自然、随意的感觉。
园林里的山水、植物都是按照自然的样子来布置的,让人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大自然一样。
比如说,园林里的石头啊,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的像山峰,有的像瀑布,特别逼真。
2. 意境深远。
这园林啊,还得有意境。
啥是意境呢?就是通过园林里的各种元素,营造出一种让人产生联想和感受的氛围。
比如说,在园林里种上几棵松树、竹子,再摆上一块石头,配上一个小亭子,就给人一种宁静、高雅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就想在里面待上一会儿,发发呆啥的。
3.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里的建筑和自然环境那是融合得相当好嘞。
建筑不会显得很突兀,而是和山水、植物相互映衬。
比如说,在湖边建一个亭子,人们坐在亭子里就能欣赏到湖光山色,那感觉多棒啊。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那可是超级豪华的,规模大得吓人。
一般都是皇帝和皇室成员们享用的。
像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是有名的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还有大片的山水景观,简直就是一个小世界。
2. 私家园林。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1. 古代我国园林的起源我国园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被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古代我国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6世纪的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是贵族或富豪为了进行宴乐、享乐而建造的。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园林是商朝时期大禹家乡圉津墓园,园中有湖泊,花木,秀丽景色。
2. 我国园林的风格我国园林的风格有很多种,其中以江南园林最著名。
江南园林以小桥、流水、园林为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榭、桥梁流水、植物花草,都是其典型特征。
另外,我国园林追求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构思精巧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遐想和美感。
3. 我国园林的规划设计我国园林的规划设计注重平衡、对称和布局的巧妙安排。
与西方园林相比,我国园林更注重布局的灵活性和自然的呈现,以及园林内各种景物的错落有致,没有拘泥于线性布局,更能展现出自然的秀美和人文的内涵。
4. 我国园林的主题我国园林的主题多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为主,以展现出自然的秀美和文化底蕴。
也有一些园林依托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主题进行园林的建设,让园林内散发文化的韵味。
1. 古代西亚园林的起源古代西亚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古代波斯人喜欢在自家住宅的周围修建园林,以展现贵族的地位、财富和品味。
古代波斯园林主要体现在殿宇的花园和庭院,这些园林以水池、花草、树木为主要景观,采用休闲、游憩等功能作为设计主题。
2. 西亚园林的风格西亚园林的风格主要表现为宫殿花园和穆斯林花园两种类型。
宫殿花园包括了宫殿、评台以及园林植物和艺术造型的装饰元素。
穆斯林花园则包括了水池、绿化、亭台和通道等构造元素。
西亚园林还注重饲养各种鸟类,让园林充满生机与活力。
3. 西亚园林的规划设计西亚园林的规划设计注重对称和几何图案的巧妙安排。
西亚园林追求对称和秩序感,以此来展现主人的权力和地位,园林内的亭台楼阁、雕栏画栋都体现出华贵的气息,并配以水池和喷泉,使其更显富丽堂皇。
1.中国园林的源头是什么,论述其涵义和功能?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要紧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刻在公元前11世纪,也确实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幸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操纵在必然范围内,周围围墙,养禽兽专人治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浇灌,也有必然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有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光,成为园林最先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因此,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先具有的两个功能。
“一池三山”起源于昆仑神话和神仙思想,太液池,蓬莱,住持,瀛洲后成为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计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阻碍。
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
其宫殿布局由前宫后苑组成。
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
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显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住持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
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衬托仙境。
阻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计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阻碍。
1二、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光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置朝政的地址13、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光优美的地址,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时间驻跸的地址14、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之内,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地址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光,成为园林最先的构筑物。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一、早期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古代中国的贵族和富有人家开始兴建园林,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
他们在山水之间营造了园林,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
这些早期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营造宜人的环境和独特的景致。
二、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贵族和官僚阶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南朝梁武帝营造的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这座花园以池塘和园林建筑为主要景观,营造了宁静、优美的环境。
同时,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情感之美的表达,通过园林景观传递情感和意境。
三、唐代园林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唐朝文化的繁荣,园林建筑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
史迁所建的龙门园,是一个以山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
这座园林以其恢弘壮丽的景观和高雅的氛围而闻名,也成为了后来很多园林的模仿对象。
四、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圆明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圆明园以其精心设计的建筑和布局,成为了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而清代的颐和园更是催生了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颐和园以其奇山异水、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园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现代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古典园林的发展注重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古典园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古典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新机遇。
以中山公园为例,这座园林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区。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起源、南北朝时期、唐代兴盛、明清时期和现代传承和发展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成果。
古典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智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园林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商时期B. 周代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2. “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3. 以下哪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A. 拙政园B. 留园C. 网师园D. 颐和园答案:A4. 以下哪个园林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A. 圆明园B. 避暑山庄C. 拙政园D. 狮子林答案:B5. “借景”是哪种园林设计手法?A. 障景B. 对景C. 框景D. 借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A. 诗情画意B. 师法自然C. 建筑与自然结合D. 几何对称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园林属于江南四大名园?A. 拙政园B. 留园C. 网师园D. 颐和园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A. 皇家园林B. 私家园林C. 寺庙园林D. 公共园林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对/错)答案:对2.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小巧精致著称。
(对/错)答案:对3.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其设计完全模仿江南园林。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先秦至秦汉)、成熟期(魏晋南北朝至宋元)和鼎盛期(明清)。
在萌芽期,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功能多样;成熟期,私家园林兴起,园林艺术逐渐成熟;鼎盛期,园林艺术达到顶峰,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2. 描述“借景”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答案:“借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手法,通过巧妙地利用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将其纳入园林视野中,从而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
这种手法不仅能够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还能够使园林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增强园林的整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