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