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写生考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60 KB
- 文档页数:7
苏州写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标题:苏州写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摘要:本文对于苏州写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描述了实践的目的、组织过程、实施情况、所取得的成果与困难,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苏州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观察力,增加了对艺术的理解。
第一部分:引言
1.1 实践的背景和目的
1.2 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实践的组织过程
2.1 实践的准备工作
2.2 实践的组织和安排
2.3 实践的参与者介绍
第三部分:实践的实施情况
3.1 实践地点的选择和介绍
3.2 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3 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收获
第四部分:实践的评价与分析
4.1 实践的优点和亮点
4.2 实践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4.3 实践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部分:实践的总结与展望
5.1 实践的总结
5.2 实践的展望和未来规划
结论:通过苏州写生社会实践,我们不仅对苏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观察力,增加了艺术的理解。
虽然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希望未来能继续进行类似的实践,拓宽我们的视野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苏州、写生、社会实践、艺术、观察力。
写生实习报告总结报告我们带着速写本踏入苏州开始了我们一段写生旅途。
苏州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之首-----拙政园。
拙政园当然是私家园林中典型的一座,其园分为东园、中园、和西园,中园的布局和结构最为精致,柳荫路曲蜿蜒,似有恬静之感,又似江南羞羞答答的姑娘,小家碧玉的特点就蕴含在其中了,像江南这样细致的园林,连解决人有三急的地方都有特别的名字,叫听雨轩,能不婉约细致吗?拙政园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都蕴含在了其中,不愧为苏州园林之首。
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无论拙政园还是留园,都体现了江南之美,它们是江南园林的典型,自然也就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所以它们的建筑风格基本是一致的,具有共性。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
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
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州艺术考察报告(共5篇篇一:苏州写生考察报告写生考察报告本次园林考察主要在苏州,考察对象是留园和拙政园。
这两座园林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设施最齐全的四大名园其中的两座。
这两座园林都是中国苏州园林的始祖和范本,对中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在此作为我是第一次考察园林,我先介绍一下留园。
留园的历史有史料记载,院内建筑布局精致,其实众多而知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然占地小,但是里面的布局让人感觉在梦境一般。
留园的建筑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但是我觉得整体有点小气,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都是官场失利,隐居于此,想把自然界中的美景尽收于自己院内用仿造的形式在院内表达过来。
(此为留园进门处)留园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此为中心水景)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苏杭写生实习报告苏杭写生实习报告写生地点:苏州杭州写生内容:苏杭古典园林.著名古镇、名胜风景区写生手法:钢笔速写表现写生时长:十二天写生目的:一是提升钢笔速写表现风景的能力。
二是感受江南水乡的人文环境,传统建筑风格,以及学习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
为自己以后的专业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
写生过程:同里古镇〉〉〉苏州古典园林>>>西塘古镇写生目的:感受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与魅力,以及古镇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民俗气息,体验园林设计的思想,培养设计的灵感,了解景观各元素给人的感受与震撼力。
为以后自己的设计之路打下基础,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
引言:经学校课程安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艺术设计系开始了为期十二天的苏杭写生实习之旅。
主要是针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建造以及同里古镇、西塘古镇的文化气息。
通过钢笔速写的形式对其进行较为直观的感受。
感受古镇传统古建筑的建筑独特美以及人情的美,加深对园林景观已经古建筑的理解与认识。
追求属于我们追寻的艺术气息,增强我们的艺术文化修养。
实习写生地的概况:千年古镇-同里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
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隶属吴江市。
在江南一带是颗灿烂耀目的水乡明珠、旅游的新热点。
同理镇位于苏州市东南27公里的太湖边、运河旁,四周被五个湖环抱。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而闻名海内外!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苏州—园林---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江南写生实践报告江南写生实践报告写生目的: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充分接触自然容身自然环境,提高绘画写生能力,锻炼坚强意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对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形成独特完美的理解,充分了解古代中国建筑的特点,对“景观园林设计”有更清晰地认识与理解。
写生内容: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年的外出写生实践。
这次写生时间安排在了10月25日到31日,一周左右的时间。
主要目的地是江苏省,园林景观设计。
第一站:苏州。
大家在老师、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古代四大园林之中的“留园”、“拙政园”,完美的景色真不愧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所建而成,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享有“天堂”的美称,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留园:园内景观独具特色,面积虽小却“五脏俱全”。
从亭台楼阁、近水平台以至于到地面印花、纹饰浮雕无一不是静致典雅。
园内古建筑更是独具一格,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人身处其中总能浮想联翩。
地面拼贴更是新奇含蓄,例如“花钱”图案,“连升三级”等等,根据谐音来寓意吉祥富贵之意,颇有一番情趣。
园内山石众多,与绿色植物带相融合,配合默契吻合。
整个园子内廊道众多,却不杂乱,大多十步一折,换景自然。
假山石等也充分体现出当时建园时主人想表达的意念。
此外,园内游玩的游客也很多,并且伴有文化宣传等等,评剧演出、茶社等等更能体现整座园子的文化内涵。
拙政园:拙政园是我最喜欢的园子,不仅仅因为它的建筑、风景等,还有它古老而久远的故事。
听导游讲,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象便是拙政园的缩影。
这座园子曾经是曹雪芹幼时生活了十三年的家,中途家道没落之后便随父离开此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
写生调研报告苏州杭州尽管无法提供相同的标题文本,但我可以提供有关苏州和杭州的调研报告。
以下是针对两个城市的调研发现和相关数据。
苏州调研报告:背景介绍: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运河和历史文化景观而闻名。
同时,苏州也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苏州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和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1.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尤其在电子信息、纺织和汽车制造等方面表现出色。
2. 这个城市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和创新企业。
3. 旅游业也是苏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和历史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业:1. 苏州的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和虎丘等享有盛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城市内的苏州博物馆和苏州绣坊也是游客热衷的景点。
3. 苏州的运河系统和水乡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生活质量:2. 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学院。
3. 城市绿化率高,公园和绿地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4. 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包括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
杭州调研报告:背景介绍:杭州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它以美丽的西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杭州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和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1. 杭州是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中心,以阿里巴巴等知名公司为代表。
2. 这个城市也是中国传统产业如丝绸和茶叶等的重要基地。
3. 亦是中国的创新中心之一,拥有多个高新技术园区和研发机构。
旅游业:1. 杭州的西湖是其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
2. 城市内的灵隐寺、雷峰塔和宋城等也是游客热衷的景点。
3.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州、上海等其他著名旅游目的地。
生活质量:2. 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
3. 著名的杭州菜以其细腻的口味和精美的烹饪工艺而闻名。
苏州写生调研报告苏州写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全面了解苏州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本次调研选择了苏州作为目的地。
二、调研时间和地点调研时间:2022年4月1日至4月7日调研地点:苏州市内及周边景区三、调研结论1. 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给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苏州需要花一整天才能充分体验到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
2. 苏州的园林景观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调研中我们参观了苏州的几个著名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其精致的布局、独特的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卓越,也展现了苏州人民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3. 苏州的水乡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在周庄和同里这两个古镇,我们感受到了水乡人民的淳朴和宁静。
这些地方的古建筑和运河相互映衬,在这里漫步,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4. 苏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
我们品尝了苏州的传统美食,如苏州素斋和特色小吃等。
这些食物不仅色香味俱佳,还展示了苏州人对美食的讲究。
5. 苏州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我们乘坐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前往各个景点,感受到了苏州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
四、问题与建议1. 苏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一些景点的游客数量过多,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
建议当地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控制游客流量,提高整体游览体验。
2. 苏州的一些古建筑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一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出现破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投资力度,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3. 苏州的旅游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城市内部交通方便,但一些景点之间的交通还不够便利,建议加强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游客的出行效率。
4. 苏州的旅游服务需要提高。
有些景点的导游服务态度不尽如人意,希望导游能够提高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结语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苏州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苏州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风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拙政园写生调研报告拙政园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之一,在苏州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拙政园的历史和特点,我进行了一次写生调研,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
据历史记载,这座园林最早建于明代,名为"canglangting",后来在清代被购买并改建为拙政园。
园内的建筑和布局都充满了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在调研过程中,我注意到拙政园内的建筑布局十分精妙。
整个园区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东部有池塘和假山,而中部则有建筑和庭院,西部则是一个小型花园。
园内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如“礼乐汇古堂”、“见微堂”、“远舫”等。
这些建筑都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屋顶的翘角和斗拱的装饰,极具观赏价值。
拙政园的园林设计也十分独特。
园内的池塘和假山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优美的景观。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假山则仿佛是一个个巍峨的山峰,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园内还有一些有趣的景点,比如“镇远书院”,里面陈列着历代文人的手迹和书法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除了建筑和景观,我还对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观察。
拙政园里有许多名贵的花卉和树木,比如梅花、竹子和松树等。
这些植物被精心种植和修剪,展现出了浓厚的自然美感。
在园内漫步,可以感受到植物带来的清香和绿意,让人心情愉悦。
拙政园的文化氛围也令我印象深刻。
园内有许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书法、绘画和剪纸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给园内增添了一股浓郁的艺术氛围。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茶馆和餐厅,提供各种传统的茶和美食,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苏州美食。
总结起来,拙政园是一座古老而独特的园林,兼具建筑、景观、植物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拙政园的历史和特色。
这座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是一个可以让人放松身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苏杭写生实习报告苏杭写生实习报告近期,我参加了一次精彩的苏杭写生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亲近大自然,感受到了苏杭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艺术视野和情感体验。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苏州古城的写生经历。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精美的传统园林和水乡风光,是绘画写生的绝佳场所。
我选择了苏州古城内的拙政园和留园作为写生点。
在这两座园林内,我对建筑和园林景观进行了细致观察和勾勒。
拙政园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景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将画笔运用于水面的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变化,以及光影的浓淡交错之中,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景象。
而留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和美丽的庭院则让我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的和谐。
在这里,我深入研究了青砖灰瓦的构造和水墨画的表现力,尽力将这座园林的特色表现在纸上。
除了苏州古城,我还前往了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进行写生。
西湖的美景一直以来都令人神往,而我此次的写生体验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之处。
在湖边的柳浪闻莺和断桥残雪景区,我看到了柳树婆娑的身姿和冰雪融合的美景。
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勾勒,我将这些美景转化为了绘画,表现出了西湖之美。
而在灵隐寺,我对寺内的建筑和僧侣进行了写生。
这座风景如画的寺庙充满了佛教的神秘与庄重。
我沉浸在寺庙的氛围中,细致地描绘了寺庙的红墙、绿瓦和僧侣的面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灵隐寺周边的茂密山林,为我的绘画增添了自然与宁静的氛围。
除了画面上的写生经历,这次实习还让我接触到了苏杭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古城里,我看到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剪纸、刺绣和面塑。
这些手工艺品充满了艺术之美和传统文化的底蕴,让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杭州的茶文化之都,我还参观了龙井茶园,亲手体验了采茶和制茶的过程。
通过与茶农的交流,我深入了解了龙井茶的历史和茶艺的精髓。
这次苏杭写生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通过亲自感受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我不仅提高了绘画的技巧,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苏州写生总结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景、古老的水乡文化和繁华的市区而闻名于世。
我最近有幸能够在苏州进行写生活动,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苏州的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的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精心布局而闻名。
我参观了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等知名园林,每一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拙政园以其精美的石刻和精致的园林布局吸引了我的目光,留园则以其雅致的建筑和独特的假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园林中的水池、假山和花草树木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如画的景致,让我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其次,苏州的水乡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的运河纵横交错,河道两旁是一片片古老的建筑和小桥流水。
我乘坐游船游览了苏州的古典水乡,欣赏了沿岸的古老建筑和精美的园林。
在水乡的小巷里,我还看到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表演,深深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苏州的市区也让我印象深刻。
苏州的市区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美食街随处可见。
我在市区的街头巷尾漫步,品尝了苏州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感受到了苏州的繁华和活力。
总体而言,苏州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无论是园林、水乡还是市区,苏州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通过这次写生活动,我对苏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我相信,苏州的美景和文化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体验和欣赏。
写生考察报告本次园林考察主要在苏州,考察对象是留园和拙政园。
这两座园林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设施最齐全的四大名园其中的两座。
这两座园林都是中国苏州园林的始祖和范本,对中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在此作为我是第一次考察园林,我先介绍一下留园。
留园的历史有史料记载,院内建筑布局精致,其实众多而知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然占地小,但是里面的布局让人感觉在梦境一般。
留园的建筑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但是我觉得整体有点小气,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都是官场失利,隐居于此,想把自然界中的美景尽收于自己院内用仿造的形式在院内表达过来。
(此为留园进门处)留园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此为中心水景)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用的最多的太湖石,有名败家石,古代许多有钱人都是因为喜爱太湖石,而搞得倾家荡产,所以太湖石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太湖石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原因:皱;透;漏;瘦。
所以这也是留园的不寻常之处。
(此为冠云峰)在后花园的盆景也很好,里面有许多见不到的植物还有盆景,让人流连忘返。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留园的报告已经完毕,下面到另一个重点:拙政园。
拙政园的影响力要比留园大,面积也比留园大的多。
她始建于明德年间,拙政园给我的感觉要比留园好,留园显得小气,她被称为“中国园林之母”。
可想她的影响有多大。
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 年建成。
以“是亦拙者之为政也”而起名。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
(西部园林美景)篇二:安徽写生考察报告安徽写生考察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3年3月25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10级环艺专业的同学怀着高兴的心情踏上了去安徽的写生旅途。
我们足足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终于眼前出现了期待已久的徽派建筑,沿途的风景也大有不同,麦田渐渐的被水田所取代,不时还能看见几头大水牛在稻田里耕作,远处出现了成片的竹林,山上的植被也越发的茂密起来,不时还有许多云雾环绕其中,风景如画美丽极了,同学们也是激动不已。
慢慢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们的车也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黄山市,路边的小山也渐渐多了起来,风景也越发秀丽了,我们的车子在小山之间穿梭,不时还穿越几个长长的隧道,这是在北方少见的惬意,同学们也纷纷拍照留念。
不知不觉的到了下午七点多,我们的车队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南屏,下车后我们直奔饭店,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这里的空气比较凉爽,没有想象中那么热,当天晚上吃完晚饭同学们就拖着疲惫的身体早早睡了。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餐,老师让我们集合安排了一天的行程。
几位导游带领我们各班同学进入南屏景区,开始参观景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充满古代气息的建筑,绿树白水下的房子,以马头墙为建筑主题的屋顶,以灰色的墙壁,黑色小瓦片的屋顶为主题的房子,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南屏的美丽风光,如“慎思堂”“程氏宗祠”还有“抱一书屋”、,这里的居民以“叶”氏为主,建筑古朴,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沿途还有一些茶馆,木雕馆,酒馆,颇有一番地方味道。
空气中略微带些湿气,天上下着小雨,显得格外清爽,真不失为居住养生的好地方。
房屋多为高大的墙体,巷子也格外幽深,窄窄的充满古香古味。
最吸引人的是建筑上的石雕、木雕,每一块石板、木板,都不是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使人不禁赞叹古人技艺的精湛。
对于南屏,最深的印象是村中上上下下的台阶和村边的万松林,以及村外田地边的石桥和水车.万松林因为树梢上跳跃的松鼠而得名,遗憾的是我未曾亲眼目睹松鼠的身姿;不过倒近距离观赏了采蜂蜜的小蜜蜂.大水车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清澈的水流随着转动的水车灌入小水渠,让人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大石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河水潺潺,勾起人无限的绘画冲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实习时间、地点时间:地点:上海、苏州、杭州二、实习目的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1、上海部分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
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
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
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
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
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
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
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
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
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
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