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32.08 KB
- 文档页数:4
九寨沟策划书九寨沟策划书一、背景分析九寨沟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内,地处四川西北部,距离成都市约460公里,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景区境内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包括珍禽异兽、文化古迹、冰川格带峰谷、峡谷溶洞等,是国内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景区之一。
但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九寨沟景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目标定位本次策划的目标是在保持九寨沟景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拓宽旅游业经济增长渠道,提升景区竞争力,同时加强九寨沟景区与周边乡村的联系,实现景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荣共存。
三、策略1. 聚焦绿色发展,提升景区环保形象。
在景区内设立回收垃圾站、打造绿色步行道、推广垃圾分类等方式,加强九寨沟景区环保意识和形象,提供更加清新、自然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文化挖掘,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在中央部分增设美食区,红色文化展厅,藏文化艺术品展示等,让游客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九寨沟的文化内涵,拓宽游客在景区内的时间和范围。
3. 开发旅游+精品农业模式,丰富旅游产品。
将景区和周边乡村的旅游和农业资源相结合,推出旅游+采摘、旅游+民俗、旅游+农家乐等新产品。
这些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为景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促进当地乡村的发展。
4. 推出限流措施,提高游客体验。
在旅游淡季,景区对游客实行限流措施,尽量避免挤压、安全等问题。
此举不仅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还能保障景区的安全。
四、落地实施1. 优化当地监管环境,加强对旅行社的运行监管。
在景区周边建立旅行社监管基地,设立监管人员,据此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管,完善行业规范。
2. 建立客户回访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九寨沟景区客户回访机制,统计游客意见和问题,并据此及时调整运营模式,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3. 加强景区与周边农村的合作,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益。
利用当地位于四川川西北的有利产业条件,开展一系列旅游、农业开发项目,以特色经济和生态旅游为牵引,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益。
下列对于九寨沟生态旅游与生态管理经验九寨沟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旅游景区,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管理经验。
以下是一些关键经验:1. 强调保护优先:九寨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将“爱护九寨沟,人人有责”作为口号,鼓励游客自觉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全面规划与管理:九寨沟采取全面规划和管理的方式,包括保护区的划定、游览路线的规划、游客流量的控制等,确保生态环境不受过度开发和人为干扰。
3. 限制游客数量:九寨沟对游客数量进行了限制,每日接待游客的人数有限,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4. 限制车辆通行: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九寨沟限制了私家车辆的通行,游客需乘坐景区内的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道路破坏。
5. 引入环境教育:九寨沟将环境教育纳入旅游活动中,通过展板、导游解说等方式向游客传递生态保护的意识,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6. 加强监管与执法:九寨沟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确保游客在景区内遵守规定,不破坏生态环境。
7. 合理开发利用:九寨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设置游览路线和设施,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8.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九寨沟与国内外的生态旅游机构和学术机构保持交流与合作,吸取国际先进的生态旅游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措施。
这些经验使得九寨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旅游的典范,也为其他生态旅游景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九寨沟是一个以其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的景区。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九寨沟采取了许多生态旅游与生态管理的经验:1. 限制游客数量:九寨沟每天限制游客数量,以确保游客流量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游客需要提前预订门票,并且每天只能进入指定的时间段。
2. 分散游客流量:九寨沟将游客引导到不同的景点,以平衡各个景点的游客数量。
这样可以减少对特定区域的过度拥挤,并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浅谈九寨沟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九寨沟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从1986年开始。
自此, 前往九寨沟旅游的游客呈直线上升之势,到2006年,旅游者人数增至2310000人次,且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目标基本达到。
但是,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先进的管理以及较高素质的人才,使得九寨沟与国际一流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尚缺乏有效解决游客高峰时段和景区游客容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因此探索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针对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及明确市场定位等策略。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古称中羊峒,因沟内原有8个藏寨分布在不同高度高山湖泊围围,又称九寨沟或翠海。
它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和藏羌情“五绝”,构成了神奇梦幻的“童话世界”。
1984 年正式开放的九寨沟,在八年后的1992 年12 月14 日,就以其“独特的美景”和“重要而濒危的动植物资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跃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1997 年10 月,九寨沟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2 年7 月通过“绿色环球21”认证。
至此,三项国际桂冠加冕一身的九寨沟声名远播。
1、九寨沟旅游发展现状1、1 资源优势九寨沟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
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及钙化滩流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同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极具科学研究和旅游价值。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树木水中立,清泉林间流。
世间画片美过实景的多;九寨沟恰恰相反,实景胜过画片。
1、2知名度1984 年正式开放的九寨沟,在八年后的1992 年12 月14 日,就以其“独特的美景”和“重要而濒危的动植物资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跃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1997 年10 月,九寨沟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2 年7 月通过“绿色环球21”认证。
九寨沟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策略摘要: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中,应着重关注科技应用和资金支持,强化景区制度建设与完善,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推动景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福利,强化环境保护,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
本文将探讨在九寨沟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并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实现生态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发展引言:生态旅游强调旅行过程中的自然体验,与传统的大众旅游存在明显差别。
这种旅游方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展开,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福利,并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探险元素,旨在满足人们沉浸于自然环境中的激情体验,同时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使人类与其他生物达到更加和谐的共生状态。
在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一、生态旅游概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已受到全球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注重可持续发展。
具体特点如下:首先,生态旅游注重游客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
关注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其次,生态旅游注重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旅游活动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追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时,应考虑长远的规划和利益,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1]。
最后,生态旅游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关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游客应尊重当地民族文化,与当地居民保持良好互动,共同促进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九寨沟的历史变迁如何?一、九寨沟的发现与初步开发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一。
九寨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直到20世纪初,它才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
1. 九寨沟的发现九寨沟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202年,当时西晋时期的杨秀清在巡视三郎山时偶然发现了这片美丽的地方。
杨秀清对九寨沟的美丽景色赞不绝口,将之称作“九寨沟”,才让后来的人们得知了这个地方的存在。
2. 九寨沟的初步开发20世纪初,九寨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于1984年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公证为九寨黄龙。
此后,九寨沟开始进行初步的开发,包括修建道路、建设旅游设施等,为后续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九寨沟的保护与发展九寨沟的历史变迁不仅包括了其初步的开发阶段,还涉及到了近年来的保护与发展过程。
为了保护九寨沟这片独特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生态保护九寨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不仅为了保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还为保护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通过限制游客数量、修建步道、设置严格的游览路线等方式来保护九寨沟的生态环境。
2. 文化保护九寨沟地区还富有丰富的藏族文化,为了保护与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传统村落进行修缮、保护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举办藏族文化展览等。
三、九寨沟的旅游业发展与影响九寨沟的历史变迁也表现在其旅游业的发展与影响上。
九寨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九寨沟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内外游客中享有盛誉。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2. 经济发展的带动九寨沟的旅游业不仅仅给当地带来经济的直接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九寨沟的灾害与重建九寨沟的历史变迁中也不乏灾害的存在,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九寨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九寨沟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张唯唯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9年第01期摘要:九寨沟风景区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童话世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实行生态旅游势在必行。
关键词:九寨沟生态旅游现状对策一、景观及成因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长江水系二级支流白水江源头的一条“Y”型大支沟,流域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
九寨沟的自然景观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经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和新构造运动,九寨沟形成了大量的褶皱和断裂,整个景区上升为陆地,这些构造运动形成了九寨沟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同时,在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及多次冰川退缩基础上,经过高寒岩溶和重力灾害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九寨沟共有大小海子108个,其中,长海是面积最大的海子,形成于53.6万年前,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
长海的水面相对稳定,水流通过地下岩溶水系统补给了日则沟的海子,成为九寨沟重要补给和调节水库。
二、九寨沟生态旅游的现状1.生态旅游及意义生态旅游是在全球面临环境危机,人民环保意识觉醒的背景下提出的。
九寨沟推行生态旅游,可以促进人们回归自然,保护自然,陶冶情操。
从长远来看,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还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2.九寨沟现状虽然大规模的游客能在短期内给九寨沟创收,但也给九寨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游客间接产生的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使景区的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极限。
同时,九寨沟风景区景观类型较多,但面积比例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不高,景观破碎化明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倡导生态旅游势在必行。
三、九寨沟生态旅游的对策1.建立生态旅游的主导思想,加强宣传与保护管理者、旅游者、当地居民都应树立生态旅游思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九寨沟旅游资源调查篇一:九寨沟景区管理现状及对策九寨沟景区管理现状及对策班级:20xx级旅游管理2班姓名:胡光梅专业:酒店管理摘要: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也是我国的一处美丽的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
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在欣赏九寨沟美的现状的同时,我们要关注九寨沟的管理现状及采取不同对策对九寨沟进行保护,尤其是要关注九寨沟的管理的缺失和保护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了九寨沟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好那美丽的九寨沟。
关键词:景区现状优势之处存在问题对策一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一处集自然山水、藏族风情、珍稀生物和原始森林等观光资源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位于川北高原,东南据四川省省会成都400千米以上,属于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景区长超过80千米,总面积约620平方千米,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自然景色建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大多数景点集中于“y”字形的三条主沟内。
在《南坪县志·翠海》一节中,对九寨沟的记载只有一句话:“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
海拔在2000米以上,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
海水中野鸭成群,天鹅、鸳鸯也常来嬉戏,一派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景象,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保护区。
二九寨沟景区的独特优势之处(一)独特的审美价值“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精灵是水、湖、泉、瀑、溪、河、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机济,五颜六色,多彩多姿。
【关键字】旅游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08旅游管理(2)班何嘉敏郑洁湛树章摘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客观地对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每年到九寨沟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
九寨沟如何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九寨沟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的内部优势1.具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
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一位曾游历了世界若干名胜的英国游客说:“九寨沟和斯里兰卡的千尺悬瀑,几内亚的新娘面纱,日本的日光之泷、瑞士的日内瓦湖等名胜风景区相比,更能引人入胜。
”美国跨国公司的总经理林德布雷游览了九寨沟后,惊叹道:“地球上有九寨沟这样的景观,是一大奇迹,是我们人类的一大幸运。
”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羌人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
九寨沟发展现状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九寨沟的旅游设施相对不完善。
虽然有一些酒店和宾馆可以提供住宿,但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此外,交通设施不便,尤其是九寨沟附近的道路不够宽敞,往往会导致交通拥堵和长时间等待。
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九寨沟的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游客不文明行为,如乱丢垃圾、破坏植被等,给九寨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护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此外,九寨沟的经济发展还不充分。
尽管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与之相比,其他产业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
九寨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领域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实现九寨沟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九寨沟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
政府投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扩大酒店和宾馆的建设,提高交通设施的便利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加强对九寨沟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倡文明旅游,禁止破坏行为。
同时,加强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九寨沟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提升九寨沟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
政府鼓励九寨沟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的发展,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总之,九寨沟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但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九寨沟的旅游品质和环境保护水平。
相信随着这些努力的不断推进,九寨沟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Ecological Protection生态保护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究程钰茗 张显怡 杨斯婷 李 鑫 赵 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 610225)摘 要: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兴起。
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九寨沟景区是中国生态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本文首先介绍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探讨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九寨沟景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九寨沟景区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
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也存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为保证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旅游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源自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
国际学者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非大众化或可替代的旅游方式,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外国学者用两个不同的概念描述生态旅游:硬性生态旅游强调保护环境、特殊的旅游目的、较长的旅游距离和较小的规模,重视运动和挑战,并减少对服务的需求;而软性生态旅游则注重表面的环境责任、较短的旅游距离和较大的规模,强调舒适和享受,期望有服务支持,重视旅游解说,依赖旅行社和旅游经营商等[1]。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吸引人的旅游景点,并提供满足游客旅游活动需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其目的是吸引游客,推动旅游活动的开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九寨沟景区造成的破坏及应对措施[摘要] 本文以研究九寨沟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并找出一定的应对措施为目的。
探讨了九寨沟景区存在的一些生态地质等函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分别介绍了九寨沟旅游生命周期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九寨沟旅游业。
再来分析九寨沟旅游的劣势和威胁,最后来九寨沟景区应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相关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加大对九寨沟自然景区的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旅游和环境的平衡点、提高景区内外相关旅游产品的质量、景社一体化管理,并做出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基础的风景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制约了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以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必然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发展。
九寨沟风景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全景区以山河湖泊为主,并且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80年代九寨沟风景区的客流量不足3万人次,但是到了现在,客流量将近300万人次,增长了约100倍,平均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以上。
20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寨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也使得九寨沟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海外,成为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
但是在辉煌成绩的背后,九寨沟也面临着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景区客容量有限,游客人数季节性强等问题,因此对于九寨沟旅游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有必要。
20多年的发展使得九寨沟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也使得九寨沟不仅闻名全国,还享誉海外,成为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典型。
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整体宣传促销成效明显;跨区域旅游合作步伐加快;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巩固拓展。
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作者:金绍芝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胜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旅游景区周边的环境破坏和承受一定的压力、威胁。
九寨沟作为我国知名的旅游境地,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长时间面临着自然保护、旅游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合理利用九寨沟资源、保护旅游资源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为此,本论文以九寨沟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与策略。
关键词: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九寨沟位于四川境内,其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如高山湖泊群、瀑布以及各种珍贵的生物资源。
长时间以来,九寨沟一直都坚持“严格保护、管理,合理开发以及综合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发九寨沟自然资源,加强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人数从 1984 年的 27529 人次至 2010 年的1700297人次,增长了100多倍,年递增率在 23%以上。
但由于九寨沟缺乏合理的旅游规划,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得九寨沟旅游资源与其他知名的旅游资源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为此,研究九寨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容目前,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可持续发展定义进行理解,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是众说纷纭,但对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较为普遍认可的是在《我国共同的未来》(1992年)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经济、社会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的发展;二是注重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是注重各个方面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四是注重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二、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一)九寨沟旅游的优势(Strength)一是九寨沟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如高山湖泊、瀑布以及钙化滩流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茂密的森林等。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论文题目:九寨沟风景区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名:***学院:园林园艺学院专业:园林班级:园林08级3班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12 月14 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九寨沟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及资源概况 (1)1.1九寨沟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1)1.2九寨沟风景区的资源概况 (1)2九寨沟布风景区建设进展情况 (2)3九寨沟优势分析 (2)4九寨沟风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4.1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4.2服务质量不高 (3)4.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高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3)5九寨沟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策略 (3)5.1保护生态环境是九寨沟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5.1.1增强风景区领导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3)5.1.2对九寨沟风景区建设、排污的项目要严格把关 (3)5.1.3不断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 (3)5.2提高服务质量,对游客精细化服务 (3)5.3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吸引国外财团投资九寨沟风景区 (4)5.3.1充分运用外资银行 (4)5.3.2建立外资进入九寨沟旅游产业的融资担保基金 (4)5.3.3建立吸引外资的信息服务体系 (4)5.3.4推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4)6结语 (4)参考文献 (5)致谢 (6)九寨沟风景区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风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已导致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均、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改革现有风景区管理体制,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探讨建立一个既有利于资源和生态保护又能兼顾旅游开发、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体系,以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革新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建设情况,接着阐述可该景区开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策略。
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探析摘要:九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管理;多元化主体;精细化管理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在2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
2007年5月8 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今天却以“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蜚声中外。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景区年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亿多元,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
但是,与其他一些景区的过度开发以至旅游资源衰竭的情况不同,九寨沟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理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秀丽和纯净。
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坚持以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向中外游客展现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这里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幽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旅游开发的巨大成功,是与景区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息息相关的。
一、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旅游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鸟兽虫鱼、奇石绝景等为载体。
因此,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和完整,便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九寨沟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朱忠福【摘要】九寨沟现有的功能分区中存在规划边界不同、规划分区冲突、生态红线与功能分区关系不清等现实问题,原因在于行业条块分割、各类规划重点不同、依靠的基础数据不统一.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用大比例尺地图准确规划、统一各类功能区界等.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九寨沟各类分区进行统一制图表达,并建议调整生态红线,加快九寨沟震后恢复,以震后重建总规为统领,多规合一,促进九寨沟景区协调发展.【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2【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九寨沟功能分区;多规合一;协调发展【作者】朱忠福【作者单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九寨沟 623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1众所周知,九寨沟拥有多个响亮的“头衔”: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为了与这些称号相对应,成立了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国家5A级旅游景区管理局、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统称为九寨沟管理局。
为了实现各个“头衔”的功能目标,制定了《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1]《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九寨沟旅游区总体规划》[4]《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5]。
一个九寨沟有六种称号,成立了五个管理局,制定了五个规划,实行的是一套人马、统一管理的体制。
一、九寨沟功能分区概述九寨沟有多种称号,对此有不同规划,体现了不同功能与特点,但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共性:都需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不同称号肩负的历史使命各有偏重:遗产地强调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生物圈保护区旨在展示和促进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平衡关系;自然保护区侧重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障生态安全;风景名胜区承担着保护景观与发展经济的双重责任;旅游景区重视“以人为本”的旅游服务环境开发;地质公园关注通过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初探章小平任佩瑜邓贵平[摘要]我国景区管理多注重细节管理,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结果很少找到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基于战略管理研究框架,分析了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提出了战略目标,制定了战略体系,并对战略的实施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笔者试图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探索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民族地区;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管理战略;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9)06!0213!04作者简介:章小平(1963-),男,藏族,四川大学博士生,研究员,九寨沟管理局局长;任佩瑜,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成都610064;邓贵平,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
四川九寨沟62340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探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巨大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以前的文献主要是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环境容量的角度探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试图通过容量管理去控制旅游的负面影响,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难度[1,2]。
我国景区管理理论注重细节管理,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结果很少找到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以九寨沟为研究对象,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一)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基础九寨沟地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不便的交通,脆弱的环境,稀缺的人才决定了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最佳方式。
九寨沟30多年的旅游发展实践表明:维系生态旅游是促进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在推动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全球呈现出人口、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趋势,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出现了严重冲突。
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已威胁到当代人类和后代人类的基本福祉。
从∀寂静的春天#到∀增长的极限#,全世界对发展的不断思考已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转向可持续模式,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为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践行基础和国际背景。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前后签订了 京都议定书 等多项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并编制了 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建构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阶段性发展的具体目标。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引导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指导思想。
它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国家发展导向为九寨沟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国内导向和智力支持。
在这个意义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从根本上保障长期的生态安全、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
国际、国内践行环境决定了九寨沟旅游景区管理战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九寨沟景区管理的现状与差距九寨沟地处I U CN全球2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国西南山地。
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2)。
九寨沟景区从开发到现在已经30多年,在此期间赢得∀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率先实行∀沟内游、沟外住#旅游发展模式、率先使用绿色观光车和生态厕所、率先实行网上订票、率先使用门禁智能系统,其管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也深受游客好评,但距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还存在较大差距。
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已有近140年的历史。
已经进入综合发展和科学管理阶段,提出了∀科学的公园和公园的科学#(science for parks,parks for science)的管理口号。
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管理,发挥公园的生态社会效益,维系其可持续发展[3,4,5]。
世界遗产公约 指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必须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公园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管理经费的短缺,偏重发挥国家公园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导致了部分国家公园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6,7,8]。
九寨沟景区管理和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可发现当前景区发展主要存在问题有:(1)产品结构单一;(2)国际知名度不高;(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4)品牌与效益失衡;(5)旅游高峰期环境压力大等。
现实旅游环境告诫我们,不进则退,九寨沟景区管理只有实施现代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才能在世界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战略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分析,其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以便对九寨沟可持续发展重大事情做出决策。
基于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我们对九寨沟的战略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见表1。
表1九寨沟战略环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九寨沟外部机遇与威胁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威胁;内部优势明显,但产品结构有待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合作有待加强。
(二)战略目标制定战略目标是根据对景区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分析,在明确外部机遇与威胁和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景区后期发展目标和应达到的水平的定位,正确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和优选战略的重要依据。
1.总目标将九寨沟建设为现代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景区;第二步,2015年建设成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第三步,202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旅游目的地。
2.分目标(1)经济目标。
2011年,游客达到251万人,占全州游客总数的38%以上,其中海外游客占15%;门票收入达到5.5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56%以上。
2015年,游客人数达到400万,占全州游客总数的43%,其中海外游客占22%;门票收入达到8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60%。
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430万,占全州游客总数的50%,其中海外游客占30%;门票收入达到9.2亿元(人民币),占全州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的65%。
(2)生态环境目标。
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实施碳);社区居民停止使用木材进行取能、风能和天然气作为生生物柴油、天然柴油或汽油作为燃料;低流量80%以上;社区居民生活污水、垃,保持∀零垃圾品牌#;85%以上;保持森林火灾零发监;保护好珍理;实现社区居民收入比;恢复重建扎如寺;提高社区居民受;为社区居民开辟健身场地,;鼓励社区居民制作和出售本地工;尊重和保护社俗,开展文化多样性调查,编制研究报告;帮助沟外社区居缩小景区内外居民收入差距。
(三)战略选择方案S W OT模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战略选择方法。
由于战略的核心是处理未知的未来,涉及的因素太多因而无法准确预测,只有从明确的目标逐步转向具体的战略才是客观合理的。
而最佳的战略应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景区内部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降到最低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见图1。
多元战略体系保护型发展:保护第一,发展第二,保护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增长型发展: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努力,向现代化旅游目的地迈进和谐型发展:提升社区生活水平,加大社区参与;景区内外协调发展信息化:环境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游客服务人性化精品化: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旅游精品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资金、技术、管理理念海外输出多样化:延长旅游产业链,向其他景区和产业拓展文化提升: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自然和文化#两条腿走路人才提升:完善人才队伍,健全培训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图1九寨沟可持续发展多元战略体系只有这样九寨沟景区适宜增长型、精品化和国际化战略,才能进一步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景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实施内容1.组织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应该与战略相匹配,战略若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应作相应的变革。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九寨沟管理局可以按照库特∃勒温(Kurt Le w in)模式分三阶段(解冻!变革!再冻结)循序渐进地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9],其变革的主要内容有:由机械式组织向有机式组织转化;在直线职能型结构的基础上,辅以矩阵型和委员会结构;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控制好管理幅度。
2.组织文化重塑组织文化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帮助组织成员明确战略目标,约束组织成员行为,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塑造组织整体形象,对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10]九寨沟管理局重塑组织文化包括以下内容:(1)精神文化的设计。
九寨沟管理局的精神文化可以概括为∀开拓创新,超越自我,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2)行为文化的设计。
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
行为规范强调标准化管理。
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内容。
(3)物质文化的实施。
通过局域网、图书室和阅览室等完善组织文化传播网络,营造组织文化学习氛围。
3.信息渠道畅通战略有效实施,需要组织全体成员了解战略目标、战略内容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方法、程序等。
因此,为了让九寨沟管理局全体管理者和职工以及其他关心九寨沟发展的组织和个人都参与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来,九寨沟管理局应该通过网络、杂志、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战略制定的原因、依据、目标、实施内容、途径等,也只有信息渠道畅通,才能有效反馈战略实施情况。
4.激励制度完善调动组织员工实施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组织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激励手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 erzberg)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九寨沟管理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立与战略匹配的激励制度[11]:(1)运用保健因素原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如提供愉快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的住房生活条件、帮助员工子女接受教育等。
(2)运用激励因素原理,尊重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如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可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
除了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需求外,还应关心其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例如成就需要、归属需要和影响力需要等。
5.人才队伍壮大人才资源对战略成功实施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