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第一章渊源

《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是否真的是黄帝所著,已经拿不出可靠的证据。于是,小雅便立足于《黄帝四经》的用词造句以及文法来分析,从而判断该文是否为后人假托黄帝之名成就个人之业。因《黄帝四经》是近年发掘并考古后认定是黄帝年代之物,所以如果从这方面入手,或许可信度要大一些。下面我们先看一下《阴符经》原文,幸好那时的文章都不长:

上篇

中篇

下篇

从文体上来看,战国时代的文章,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动则几十万字,如《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所以《阴符经》无论是句法还是文体上来说,都不可能是战国甚至战国以后的作品。即使是春秋末、战国初如老子、孔子、墨子时代也不可能。因为这时的文章句子已经较长,而不象《阴符经》主要以4字为主,长句虽有,但多以结论为主,这一特点一定是春秋以前的作品,我们可以从《周易》、《诗经》这一类东周早期作品中明显看出。

上面的分析排除了春秋末期乃至战国后,小雅基本上判断是西周至春秋这一段时间的作品。有人怀疑是否为周以前比如商朝或更前的作品呢?基本不会。因为从文中的句子来看,很明显这是与道家一脉相承,例如“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自然之道静”等。

仅凭道家相关为什么可以断定是西周至春秋呢?这是因为在西周至东周,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相互影响,一种是北方文化,也就是文武周公一直至孔子的儒家文化为传承;一种是南方文化,也就是延袭黄帝乃至老庄一派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以仁义为本制定出一套称之为“礼”的行为规范,是属于形而下的人文体系;而道家文化则是以天地大道为本,研究形而上的思想体系。前者是中原尤其以齐鲁为代表,后者是以楚为代表。《阴符经》显然不是讲人们的行为规范,而是讲人的行为背后,那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发挥着关键作用的道。

《阴符经》同时还存在着周文化,那就是《周易》的思想很多。例如:“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从“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这样的句子可以看出,这已经不是周公时代的《周易》,而是春秋时代的的周易,为什么这样说呢?

研究过易经的细心人或许知道,《周易》这个系统并不使用天干、地支这一套完整的系统。虽然《周易》的卦辞中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和爻辞中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句子,但这决不是用干支来推导卦象。天干地支系统要远早于八卦的产生时间,大约比伏羲要早至少一千年以上的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开始,干支就已经基本成型,而八卦则是伏羲之后的事了。而将八卦与干支混用则至少要到春秋才开始。

以上分析稍有点证据不足之嫌,有人就提出疑问,道家起于老子、儒家起于孔子,而你为什么又否定该文章是在老子、孔子之后呢?道家起于老子,是因为老子所著的《老子》一书,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道家的思想;而孔子弟子三千,他所阐述的儒家思想也是从这时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切并不是说老子和孔子之前就没有道家或儒家的思想。例如,鬻子是周朝立国时三代帝王师,他所著的《鬻子》就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上文提到的《黄帝四经》也是道家思想。子产比孔子年长,他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儒家而不是法家。

第二章题解

何为“阴符”?阴,与阳相对。什么是阳?阳就是阳光所照之处,反过来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则称之为阴。《说文解字》中说“阴,水之南、山之北也”,这些都说明“阴”是背地里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某人很阴险,就是指这人表面上说人好话,在人背后呢,一定是在说坏话。阴谋,也通常指见不得人的计划,与阳谋相对。例如张良为刘邦所出的谋略基本上是属于阳谋,而陈平六出奇计,则全部属于阴谋,这是不能事先告之于人的,否则就不灵了。

历史上,诸葛亮则是既用阳谋,也用阴谋。经常出一些所谓的“锦囊妙计”,这些计策是不能提前拆开来看的,必须按照他的指定,到了某一特定地点或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

开来看。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阴符经”所讲述的道理,并不是那些看得见、通常可以体会到的简单道理,而是事情发生的背后,那些不为常人所知道的一些秘密的内容。

符是什么?符,就是符号,就是信物。古代打仗时所用的兵符就是一种常人不太容易复制的信物。阴符,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背后所提示的符号。当然这个符号不是一般之人所能见到的,否则就不称之为阴符了。其实,研究过《易经》或者《老子》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阴符,因为《易经》或《老子》就是最全面的阴符经,这二本书所要提示的,基本上都是常人所不太容易知道的阴符,说穿了就是“道”或“易”,如果一定要与佛家相关联,那就是“空”,讲的都是一个内容。

明白了“阴符”二字的含义,我们就不难读懂《阴符经》这本书。劝学网的QQ群里,每天都有人大呼小叫地问“有哪位高人懂阴符经?”仿佛只要谁读懂了《阴符经》,他的智慧就高于鬼谷子、姜子牙,似乎和诸葛亮相差不大了。这些都是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将《阴符经》想像得过于神秘,必然带来一个很坏的结果,那就是如果真有人来向他解释《阴符经》,他永远也不信,除非黄帝本人穿越时空而来,哪怕黄帝讲错了他也信。因为他已经是迷信了。

正因为有许多这样的迷信之人,宁可相信名人的假话,也不愿意相信合理的分析,于是就会有人冒名顶替姜子牙、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来为《阴符经》作注解。是不是真是这些名人所作的注解,小雅并不来考证。因为小雅认为,只要你讲的正确,就一定不会与《老子》、《周易》的思想相违背,反之,即使真的是名人本人,只要与《老子》、《易经》不相符合,小雅就不认可。看来小雅也很迷信,迷信《老子》和《周易》。

其实,小雅才不会迷信这二本书,但有一法可以保证小雅不是迷信,那就是“实证”,也就是真实地去验证其中的道理,用马列的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雅研究《老子》和《周易》已经有四、五年了,如果没有确定的把握是不会如此自信的。但《阴符经》中也有小雅拿不准的地方,但这些不是文章的根本,都是一些孔乙己那种“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内容,小雅根本不愿意去考证。之所以小雅要啰嗦这么多废话,目的是希望大家对学习经典的态度要正确。

有了正确的态度这才是第一步,还必须要对《老子》或《易经》中所讲的“道”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通解《阴符经》。那么,《老子》或《易经》之“道”究竟是什么呢、“道”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也就是构成万物的最最基本粒子,当然这样的基本粒子已经是波粒二象性了,其静态质量为0,也就是说一旦静止下来,这个粒子就变成了“无”、变成了佛家的“空”,这对常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道”的另一含义就是“规律”,我们通常讲的“道理”就是一种规律。万物发展变化都是规律,所以按道行使就是尊重事物的某种规律去办事。《阴符经》中所讲的五贼、道等都是指某种规律或规则。明白了“道”的大概念之后,还要更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个“道”。易经将“道”分为天道、地道和人道,这三道又称之为“三才”,三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

《老子》已经为我们总结好了,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中的“法”不是指法律,而是“效法”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的行为要效法地道,而地道是效法天道的,天道是效法万物本源的“道”,这个“道”是自然而然,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再说明白一点,那就是天道影响并决定着地道的发展变化,地道影响并决定着人道的行为和思想。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们就好分析原文了。

第三章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这句话开宗明义,已经将天道决定地道、地道决定人道的规律表述了出来。这个三才之道为什么是天道决定地道,而地道又决定人道呢?以前文革时有一首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万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阳气”的充满而变化。植物、动物都是第一需要的就是阳光。天道在易经是乾卦,地道在易经上是坤卦,乾刚而坤柔,天尊地卑,地道是顺从天道而运行,这就是宇宙万物的规律。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这儿突然抛出了一个千古难解的话题:“五贼”何物也?是不是说天底下出现了5个小偷?显然不象。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一下“贼”字在这儿是不是“偷东西”的意思。“贼”,左边一个“贝”,右边一个“戎”,“戎”是本义是用兵戈去伤害对方之意,所以,“贼”的本义是残害、伤害等意思。《说文》:“贼,败也,害也。”那么“贼”有没有“偷”的意思呢?当然有。你害了人家的命、物等,其实就是“偷”了人家的命、物等。

“天有五贼”,讲的原来是“老天之下有五种伤害”,哪五种伤害?后人又有2种不同说法。一是认为五贼为五行,因为五行虽然相生,同时也相克,《阴符经》所讲的主要是相克。另一种是诸多名家解读,认为五贼为“命、物、时、功、神”,这本来算是正解,可惜多数人还是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许多回答五贼问题者,多数原样粘贴古文,不再解释,因为他也解释不出其中的意思来。

五行之说因不值一驳,所以小雅只对命、物、时、功、神这个五贼(其实应该叫“五害”才准确)加以说明。首先,这个“贼”字是站在“被害”之人的立场来说的,否则就应该称之为五德。为什么“德”与“害”意义完全相反,却能表示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这还是因为立场不同,所谓敌人之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一类意思。

1.贼命:就是害你性命。一个人只要不是神仙都会死亡,这是老天要你的命。有人是生病死的,有人是车祸死的,汶川百姓是地震死的,总之,是老天要你死的。一件事情也是有生有灭,也是老天要灭。所以,“贼命”告诉你一个真理:如果有人得罪了你,而你又想报仇,你不用担心打不过对方,你只要好好地活着,只要快乐地活着,只要你活得比仇人时间长,老天会替你报仇的。

《射雕英雄传》里不是说有一个老道,为了报仇钻研道家武功,多少年之后好不容易终于练成了九阴真经,结果他的仇人不是生病死了,就是七倒八歪奄奄一息了。反过来,

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要担心这一点,因为老天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就要了你的命。你也可以“替天行道”要了他人的命,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甚至有可能你的一个不经意的玩笑,都可以杀人。你走路不小心踩死一只小虫,对小虫来说这也是贼命。命没有也就什么都完了,所以说“贼命以一消”。

2.贼物:就是侵害你的财物。农民辛辛苦苦地忙了一年,到头来一场虫灾让农田棵粒无收,这是老天贼物。一位工薪阶层的人,忙碌了几十年买了一套商品房就花完了所有的积蓄,甚至有人还没有来得及住进去房子就轰然倒塌,一生辛苦挣来的财物一下子就没了。几十位画家从马来西亚高高兴兴地回家,马航突然就失联了。这些都可以说是老天贼物,当然你也可能是老天的帮凶。例如树上长的果子,并非你的劳动成果,你却采下来吃了,对果树来说这是老天贼物。

贼物的特点其实已经有人“偷”的意思,不劳而获,以备自己一时之需,所以古人解释说“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你以后在使用这一阴谋时,千万不要去做违法犯罪之事,一旦绳之以法,埋怨《阴符经》是没有用的,因为《阴符经》并没有让你这样做,是你自己会错了意思。

3.贼时:就是在某个恰当的时候做了恰当的事。我们都知道《春江花月夜》是千古名唱,可张若虚就此一篇属于经典之作,其它几篇流传下来,水平实在不怎样。有些明星就会唱那么一两首歌,却就是成名了,此后唱歌一直平平如也。也有些将军就是在关键时刻出了一把力,却封侯拜将功劳很大,相反有人出生入死立下了大功,却在关键时刻犯了一点小错就身败名裂。

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被判处贪污腐败罪的人,仅贪污6.7万元便死刑立即执行,可谓生不逢时,一生辛苦打拼了半辈子,好不容易升官贪这么一回,可如今这世道,就算是贪6.7亿者即便是一个村官就不止这个数了。诸如薄某某、周某某级别之人,乘一个100倍已经是客气的了。这些现象都是贼物加贼时甚至贼命,视百姓如草芥而已,这就是天道之五贼现象。

4.贼功:就是轻易取得他人的功绩。武昌起义成功之时,孙文还在美国,一时群龙无首,有人想到黎元洪以前做过都督,又有一定威望,对清政府有点矛盾,于是打算请他出来当首领,当革命军找到他时,这个后来的总统当时竟然吓得躲在床底下。这样一个无功而有功之人可谓贼功之典范。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些元帅就几乎没有什么战绩,却仍然可以当元帅,而粟裕战功赫赫却当不上元帅。这就是一个贼功,一个被贼功的典型例子。

现在有许多教授,自己并不花时间去搞研究,而是让学生去研究,等论文整理完毕,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位。许多央企里面,这样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科员辛辛苦苦地写出来的报告,最后著名首先是领导排在第一位,自己的名字是否能排上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事情大家干,但功劳必须是我的。

5.贼神:就是主心骨没了。贼命、贼物、贼时、贼功,所损害的只是一人一物之事,而贼神则是一个家、一个国、一个团体就完了。王明,在苏联学习时成绩优异,还在苏联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过军事论文,赢得了共产国际成员的一致称赞,回国后自然是中共的

最高领导人,这一来,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战、阵地战,结果红军差点全军覆没,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大转移。

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独立团只要有李云龙这个主心骨,整个部队就是一只猛虎,一旦失去这样的核心,部队也就失去了军魂。老毛在时不管对错,他的思想始终是灵魂;老邓在时,他的理论也始终是灵魂。老毛、老邓走了,老江自称核心,老李这个总理治国无术,很快就一团糟。虽然老朱后来扭转乾坤,但毕竟没有了主心骨,于是腐败从此开始,邪路越走越深,以致于今天反腐不可谓力道不猛,仍然积重难返,已经是病入膏肓。

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

五贼,并不一定就是国家大事,而是你身边处处都有、时时发生。你改变不了国家的五贼,但要管身边的五贼。因为这五贼表面上是他人伤害你,而实际都是自己不注意,这就如同对待伤风感冒一样,西医告诉你是因为病菌的侵入所治,这是不负责的说法。因为同样在一起吃饭睡觉的其他人并没有生病,即使是同一个人,同样的伙食今天生病,而明天却不生病。

这就如同清政府不说自己腐败无能,却将国家衰落的原因归结于外国的侵略。中医认为,一个人生病首先是自己受了风寒,导致人体经络的平衡被打破,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常,这才让病菌有可乘之机,因此现象上出现病菌感染的状态。这病菌感染并不是因而是果。同样,如果清政府国力强盛,外国列强怎么会入侵得进来。病菌每天都在入侵人体,外国势力也每天觊觎中国,关键是自己保持健康,五贼才能不伤于自己。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明白了上述道理,那么把握自己的命运就不再是老天控制,而是自己决定。这就是说,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修养、修行、修身,使自己永远身心健康,一切变化都了然于心,这就是孔子所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真能这样,你也就是圣人了。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下面又开始谈天道、地道和人道之间的关系。天道决定地道,地道影响着人道,特别要注意的是人道。因为人有把握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人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自然,所以人定胜天。人为什么能改天换地,关键就是人心把握住万物变化之机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试想如果古人看到我们当今奔月入海,一天之内可环游世界,这已经比《逍遥游》中所说神仙厉害百倍,如果古人再看到我们视频聊天等神奇事情,即使做梦也想像不出,由此可见人是多么可怕。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天发杀机,不过是自然灾害,地发杀机,也不过是自然灾害,而人发杀机,天地都无能为力,所以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更何况人作孽必须伴随天作

孽,老天会降灾害于人类,以示惩戒,但这样一来,苦的一定是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果真这样,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因为百姓不能活,这就是道之必反、否极。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虽然人具有这种改天换地的能力和心性,但也并不是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人的最大潜能都是处于伏藏状态,一旦发挥出人的潜能,夸张一点说,什么事情都可是以实现,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作为一个常人,在做事业方面,不能什么事都无所不用其极,要有所伏藏,为什么呢?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能大富大贵者一定是经过各种九死一生的危险,真的能成功者百分之一都不到。那些打江山之人,无论是刘邦、朱元璋还是成吉思汗,哪个不是在死亡线上滚过来的。就说国民党、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前,有多少先烈为之赴汤蹈火而牺牲,即使没有死而成了功臣,结果还是不得好死。所以,伏藏之要是被众多注家所忽视,实为点睛之笔。常人只看到有成就之人光辉的一面,却看不到另一面,另一面才是“阴符”。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既然人的性情需要伏藏,但仍有一个问题,即长期不用,则人之潜能将会丧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潜藏之物要经常拿出来“晒晒太阳”,也就是阴符必须经常与阳符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更新一些过时的内容。“九窍”是指人身九窍,头部七窍为两眼、两耳、两鼻、一口,下身还有2窍以排污之用。“邪”,这儿指想像不到的功能。对于人身之九窍,常人是日用而不知其功用。

那么,九窍之功用究竟是什么呢?九窍是五脏六腑之窍,所谓“窍”就是“空穴”,用于通气,与外界交换信息之用。五脏六腑皆伏藏于体内,必须疏通好这九窍,才能保证五脏六脏可以吐故纳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也同样需要耳目来获取外界的信息,皇帝常年深宫不出,没有这些耳目,则皇帝所作决策一定行不通。光有耳目还不行,还要有口来宣传国家政策、推行法规来实施,所以,“三要”即耳、目、口三者。耳目用于获取信息,口用于发布信息,信息之一入一出谓之“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既然九窍三要为动静之门,那么门户开大了就会出问题。木是主生长的,火是主兴旺的。这本来是好事,但你看不到好事背后的阴符,即祸事也从中产生,祸福永远是相连的,恩害也永远是相连的,所以老子也告诫我们“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个道理不可不知,有人问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有奸臣,原因就是奸臣与忠臣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好人与坏人也是会转变的。本来是忠臣,有时一念之差也会做奸臣之事,同样奸臣也会做忠臣之事。

有一次小雅去教堂,曾问过牧师一个问题,既然上帝无所不能,为什么不将撒旦消灭,以免于祸害。牧师说,撒旦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灭了撒旦就等同于灭了众生,所以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通过忏悔上帝才能净化人的心灵,才能去除撒旦。我

们学习《阴符经》也要了解这样一个道理,祸福无常,存于一心。福来不必喜,因为有祸在阴处,祸来不必悲,因为祸发必克,时动必溃。一旦奸生于国,唯一办法就是改革,所以当前腐败惩治如何,不在于习近平能力大小,而在于政治体制是否改革。如果新闻、言论不自由,腐败必然更猖狂。

第四章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对于地道来说,有生有杀,这是自然规律,而人道不足之处在于喜生而恶杀,为私欲又擅杀。如果我们站在天道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是非对错、好坏美丑之事,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长生不老之事,只可延长寿命,而决不可能永生,否则,天地不容。

有人说,佛家可以涅槃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是因为你不懂什么叫“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谓涅槃,是指以众生为念,彻底无私无欲,自己的形体已经捐给了大自然,从而实现灵魂或意识层面的不生不灭,不堕轮回。一个形体只要能活动,就必然消耗能量,这个形体就不可能是不生不长,一定是有生有杀,所以说这是“道之理也”。即使是地球、甚至宇宙太空,都是有生有长,何况人之形体呢?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万物之所以生,皆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生物与非生物、有机物与非有机物都是如此,所以说“天地被万物所盗用”。人之所生存,则是依据万物而生,人所呼吸天地之空气,人所吃食物也是万物之属,人之排泄也化入万物之中,所以说“万物被人所盗用”。人不可能不生不灭,所以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成为万物之一,所以说“人也是被万物所盗用”。这三者之间相互盗用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三才天地人才能相安无事。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容易打破这一平衡。毛泽东时代,为了粮食问题,大面积毁林造田,导致生态被破坏,沙尘暴肆掠,现在整治需要花很多倍的代价。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质量指数已经严重被破坏,PM2.5居高不下,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温上升等。大面积商品房的扩建,水泥路面的大范围增加,造成水泥下的土壤长期不能保湿,造成一下雨就成涝,不下雨则成旱的状态。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明白上面所说的三盗相宜的原则,因此就必须按时而食,不可因自己的贪求,而不顾他人的死活,要懂得平衡尤其是生态的平衡。许多人也许认为小雅所说的内容,是现代人才提出来的,古人并无如此先进的思想。我们看孟子是怎样告诉梁惠王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为什么要以时入山林?就是因为人过多地砍伐,森林的再生能力就失去了。

现代许多人,包括政府好大喜功,城市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了,还在希望增加,而下水道却又不与时俱进,造成广州一下雨就涝。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造成土壤板结。蔬菜使用激素,连鸡鸭鱼肉都没有一个是干净自然的原生态了。更可怕的是这些恶性循环大家已经习已为常,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了。一个“时”、一个“机”,这二者把握不好,迟早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学习《阴符经》,如果还认识不到这一点,这篇经典也算是白学了。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在劝学网的QQ群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在问有谁懂《阴符经》,仿佛这些求之若渴。如果小雅将这篇大家认为很神奇的《阴符经》提示出来,恐怕大家以后没有太多的人再去喜欢这本书了。因为大家是“知其神而神”,也就是说因为大家不懂此经,听人家说这是一本奇书,于是大家都很神往。等到小雅解密之后,大家一看原来不过如此,这些道理我也懂,于是“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就是他们不懂得神奇的结果都来自于不神奇的小事。

五一节之后,小雅因辞职赋闲在家,因此每天有时间在QQ群中给大家解读易经,有人就给我留言,说易经是很神奇的天书,你这一解释一点也不神奇了,肯定不对,请告诉我你的解释之出处。这就是典型的“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人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天道决定地道,地道决定万物。日月有数,这是天道之数,也就是说,日月总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那儿运行,但地道万物秉日精月华而生,其大小成就之定数取决于先天之数,这也是一个定数。圣人清静寡欲、明心见性、功德自然完备,而神明不失,于是需要用时便能用,不需要用时则伏藏。

一个人如果太执着,为了追求某事而不惜代价,事业有可能成功,但所付出的往往得不偿失,即使当上了皇帝也有所不足。我们事后去分析历史,往往感叹某人当时怎么会那么糊涂,其实如果换成你在场,可能会更糊涂,因为太执着时神明过于消耗而顾此失彼。只有那些不为私利,一心为众生之大仁者,才能神明俱足,这样的人也就是圣人了。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三才之间互惠互利之盗机,普通人是看不清的,即使你告诉他也不会相信。当小雅写这儿时,QQ群里正好有人在谈论“量子涨落不确定性”等科学话题,小雅就告诉他们,这些科学家因不学习中国的传统思想于是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中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科学家们解释错了2个概念: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都不是物质,它们是物质运动之后所产生出来的属性,换句话说,如果万物皆不运动了,世界上还有空间和时间吗?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一旦宇宙万物停止运动,则时间和空间将迅速消失,就回到了无极状态,回到了老子所说的“无”、佛家所说的“空”的状态。再反过来,因为万物运动,从“无”产生了“有”,也就产生了万物,这也是佛家之所以说四大皆空的原因,因为万物都是那个“空”因缘和合才变化出来的。老子、佛祖早已告诉大家,可大家并不相信。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道,本来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可以被利用,从而为人类适当获利。问题是人有贪得无厌之欲,不能节制。而懂得节制的君子毕竟是少数,所以君子明白道之后,能节制自己固守自己的本我。但普通人一旦明白一些规律,则必然为利益服务,过多地破坏了平衡。例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这类书很畅销,就是因为许多人希望通过此一举而成名,却不知道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些小事才是君子所为。

当今,为什么贪官遍地都是,就是因为不明道,不具德,一旦有权则无不用其极。当今朝代如此,民国也如此,清朝、明朝、宋朝等,哪个朝代不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数目的大小而已。孔子、释迦牟尼想通过传道授业之法来改变人的思想品德,甚至共产党也是想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其实都是枉然。中国搞了几十年的思想品德课,全是空的,连讲课老师自己也不信。

第五章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善听,聋子善视,这些道理大家一听就明白,因为是一心无二用。劝学网有许多成员,道家想学、佛家想学、儒家也想学,小雅经常劝这些人,不要贪多,选择其中一个,一门深入地学习,则你所能投入的精力是常人的十倍还不止,提高的速度反而很快。等到一门有小成,其它佛家、道家、儒家都是相通的,再去学习就会很简单,一通百通。如果再能昼夜之间多次返复,那么效果就会是常人的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楞严经》中有认识世界的“八识”,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为感官接触到事物,从而产生信息传送于心。心中有物,全是因为有五识接触事物所引起。这儿认为“机在于目”认为最关键的是眼睛,因为眼睛所获取事物的信息最全面、最完整。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谓之大恩大德,然而,一年四季之中,春生而秋杀,非为尧存,不为桀亡,乃自然规律,是以无恩。因此春夏之迅雷、秋冬之烈风,无不蠢蠢然而动,皆属于自然规律。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也经常有一些重大决策(迅雷)、一些重大举措(烈风),我们如何应付呢?

不被迅雷所击、不被烈风所吹,这就需要我们不随波逐流,要保持一种至乐、至静的心态。什么是至乐、至静?就是不直接抵触,迅雷力量虽大,但力量很快就会消失,烈风虽刺骨,但飘风不终期,相信事情终会解决,这是至乐,宁神以保持清闲神明,这是至静。也就是说,既不要悲观,又要有所作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就是保持性廉。

这两天菲武装抓扣我渔民、越南冲撞我钻井平台,许多人义愤填膺,恨不得一口气将菲越彻底用武力打压下去,这就典型属于违背了至乐性余、至静性廉的心态。最近,腐败

高官不断被查落马,但仍有大老虎、老老虎没有抓住,于是百姓一片失望之中,这些都是没有做到至乐至静的缘故。这并不是大家不够聪明,而是大家虽然学习《阴符经》,但并没有看到事情的阴符,也就是其背后的内情。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天地自私吗?老子告诉我们,天地极其自私,因为万物皆有寿命,只有天地长久,这是至私。为什么天地能够长久,因为天地从来不自私,所以才成就他自私的结果。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举一个大家明白的事例来说明。共产党在民国时期非常弱小,为什么最后能在磨难中取得政权,因为当时的共产党是真心为百姓,许多人抛头颅洒热血,确实是在为百姓谋福祉,所以百姓也一心支持共产党,最后成就了共产党夺取政权的“至私”。

儒家为什么要推行仁政,就是要执政者一心为百姓,这就是大仁,从而才能换取百姓一心为政府。文王之所以能从百里之地而取天下,靠的就是行仁政,四方有识之士争向奔之。纵观历朝历代,打江山之人差不多都是现象上大公而无私,最后成就自己的“至私”,否则,政权一定不稳固。

禽,与“擒”通假,把握的意思。炁,与“气”通假,指事情的每一个细节。要想做到大公无私最后成其私这样的结果,其关键决不是在宣传上下功夫,而是在行动上、小事情上真正做到。国、共两党一个号称“天下为公”,一个号称“天下为共”,旗号并无分别,合起来就是“天下为公共”,但行为上却完全不一样。因为共产党的军队不管多艰苦,始终将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所以共产党取得了天下。可是当下呢?口号虽然没有变,但腐败如此严重,已经告诉了大家政府是否已经失去了民心。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这与庄子所说“方生方死”意思差不多,也就是事物一出生就开始向死亡发展;一死亡就开始向出生发展。生死轮回原本就是宇宙的生存法则,这个星球爆炸了,其碎片和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转化到其它物体上,重新开始新的生命。不仅生命是如此,恩与害也是如此,都是相对的。阴与阳、对与错,前与后,高与下,尊与卑也都是如此。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天文、地理已经与现代科学中的相同名词有区别,范指与天道有关的一切道理称之为天文,与地道有关的一切道理为地理。文,原本是纹,纹中必有理,所以天文地理就是指天地之道理,也就是天地之自然规律。常人因不明这些自然规律,所以将这些规律所表现出的现象,当作很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我们学习过道家思想的人,则对不同时间的物体进行研究,将其当作一种哲理或规律来加以区别,并为我所用。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虞,这儿是动词,意思是猜度他人。期,期望的意思。圣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表现得比平常百姓还普通,这一点决非故意装扮出来的,而是一向如此。因为他们对大道了然

于胸,不会与世俗一样追求名誉和利益,所以,老子看上去就是一个打扫卫生的图书管理员,孔子更惨,被人称作“惶惶如丧家之犬”。在常人看来,这些圣人都很愚,所以“以愚虞圣”,也就是以貌取人、以相观人,错将圣人当无知;而明道之士则“以不愚虞圣”,也就是说,明道之人,一眼能看出那些“极高明而道中庸”之人。

当今人们,无论是学习兵法也好,学习经商也好,总喜欢看一些类似《犹太人赚钱秘诀》、《商战三十六计》等书,希望学会一两奇招,能够一招制敌的暴富心理,所以常人“以奇期圣”,认为那些奇门异术才是圣人所为;而明道之士则“以不奇期胜”。因为真正决定胜负的商战靠的是实力、靠的是踏实的功底、靠的是你为大家的付出或贡献。如果不将功夫花在基本功上,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来,而三阳成天希望靠技巧取胜,这是不长久的。学习国学更是如此。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水,代表智,代表小聪明、小技巧。火,代表兴旺、代表实力。不踏实打基础,而用一些所谓的“捷径”、“秘诀”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只能是自取灭亡,不可长久的。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易经中有“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万物之生与毁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生于道静而毁于动荡。对于人来说,心主神明,而神明喜清静而恶燥动。所以,一个人在处理复杂事情时,如果能保持冷静,则神明俱在,则可以处理好大事,反之则处理不好而混乱。所以老子说“清静乃天下正”,也就是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相反,如果天地之道侵,相互争夺,阴阳反复相推而导致事物之发展变化,这也是自然之道,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状态,继续加剧下去,则乾坤毁万物亡。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要认为,我只取道静之状态,而不要道侵之状态,这样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选择某种状态,并不是你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在事情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之所以有“道侵”的现象,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在内。我们学习《阴符经》,就是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自己。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律历,就是乐律和历法,凡指随时间而变化的一切规律。圣人永远是处于明白大道的状态,所以不管遇到多么困难之时,都会保持冷静的思考,不去采用极端的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困境,而是脚踏实地做一些对将来有益之事。圣人一般不会让事情发展到不可调和状态,而是在平常就处理一个踏实又平衡的工作状态。自然之道不可违,所以平常就遵守。

如何用“至静之道”来解决困境呢?那就是在平常就消除隐患,做到《黄帝内经》上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不要等到生病了才知道用极端的方式来医治,也不要等到腐败现象已经危害国家安全了才来反腐,而是要还没有生病、刚出现腐败苗头时就治理,这才是至静之道。所以会打仗的将军无赫赫战功,因为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是律历上所不能记载的,因为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将军、治未病

的医生、治未乱的能臣,他确实没有什么功绩可记载,他们所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而没有大事。

扁鹊见蔡桓公四次,第一次告诉他病在腠理,第二次告诉他病在肌肤,第三次告诉他病在肠胃,第四次发现病在骨髓旋头而走。如果扁鹊四次是为不同的人治好四种病,则第一个人认为扁鹊只是普通医生,而第四个人一定夸奖扁鹊是神医,而事实上能治“未病”之人才是神医,治垂死之人只是普通医生。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神奇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易》,它可以演绎万物之象,其中的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而阴阳相胜之术数,明明白白地将卦象的秘密提示了出来。这是对于不明大道之人用的辅助工具,真正明白大道之人根本不用,所谓“善易者不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