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 泻下药
- 格式:doc
- 大小:69.20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二》常用单味中药总结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平喘宜蜜炙,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药理作用:升压、强心。
2.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既走表,又走里。
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
4.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5.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6.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炒炭)。
解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治风通用药。
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上半身风寒湿痹痛,太阳头痛。
9.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少阴头痛,寒饮伏肺要药。
10.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阳明头痛。
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颠顶头痛。
12.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治鼻渊头痛要药。
13.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平喘宜蜜炙,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药理作用升压、强心:麻黄既走表,又走里。
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桂枝主治阴暑证,水煎凉服,夏月麻黄: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解鱼蟹毒:紫苏、生姜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上半身风寒湿痹痛:羌活寒饮伏肺要药:细辛止痒:苍耳子、荆芥透疹:荆芥、西河柳解肌:桂枝、葛根风寒湿痹痛:羌活、白芷、藁本、苍耳子通窍: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鼻渊头痛要药)头痛:少阳头痛:柴胡、阳明头痛:白芷、太阳头痛:羌活、少阴头痛:独活、细辛、颠顶头痛:藁本、项背强痛:葛根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牛蒡子(寒):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
3.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利咽开音。
咽痛音哑。
4.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考点精讲】
1.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2.功效: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兼逐瘀、消癥、杀虫
3.主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兼治癥瘕、虫积等。
4.分类
5.注意事项
(1)临床应用时,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正虚者配补虚药。
(2)泻下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3)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
一、大黄
二、芒硝
三、芦荟
四、番泻叶
第二节润下药一、火麻仁
二、郁李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一、甘遂
二、巴豆更多视频加百度网盘(可力到)好友领取
三、牵牛子
四、京大戟
五、红大戟
六、芫花
七、千金子。
泻下药 —— 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千金子、玄明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京大戟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n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乳汁。
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cm,宽5~13mm,全缘。
伞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5伞梗,腋生者多只有工梗,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顶端4裂,腺体椭圆形;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1,子房球形,3室,花柱3,顶端 2浅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
中药泻下药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攻下药的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
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
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润下药的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第一节攻下药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实热壅滞等症。
此外,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第二节润下药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
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第三节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症,近代又用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状。
泻下药
1.写出大黄的功效、主治、性味
①性味——苦寒
②功效与主治
泻下攻积——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清热泻火——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止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2. 泻下药中有哪些药物的用法、用量较特殊
生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番泻叶——泡服
芦荟——不入煎剂
甘遂——入丸散,醋制,0.5-1g
京大戟——煎服,1.5-3g
巴豆——制霜内服,0.1-0.3g(有大毒)
3.大黄和牵牛子的别名
大黄——大黄炭、川军、绵纹、生大黄、制大黄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4.能泻火逐饮,又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
能逐水退肿,又泻下通便牵牛子、巴豆
能杀虫,又泻下牵牛子、芦荟、(芫花)。
单味中药第3章泻下药一、最佳选择题1、某男,40岁,患热结便秘,兼肝经实火,宜选用的药是A、龙胆B、芦荟C、芒硝D、番泻叶E、青葙子2、番泻叶的功效是A、泻水逐饮,消肿散结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冷积,逐水退肿D、泻热通便,消积健胃E、泻下逐水,去积杀虫3、番泻叶内服缓下时用量宜A、1.5~3gB、5~9gC、1~5gD、0.5~1gE、O.5~3g4、用开水泡服即能泻下导滞的药是A、火麻仁B、大青叶C、番泻叶D、款冬花E、野菊花5、具有苦寒降泄,咸能软坚特点的是A、京大戟B、大黄C、芦荟D、巴豆E、芒硝6、治水肿、臌胀、胸肋停饮及痰饮喘满应使用A、温里药B、利水渗湿药C、攻下药D、止咳化痰药E、峻下逐水药7、年老体弱、久病及妇女胎前产后便秘者应使用A、温里药B、补益药C、峻下逐水药D、润下药E、攻下药8、治外感热病之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用攻下药取的是A、釜底抽薪法B、下病上治法C、通因通用法D、清热解毒法E、外病内治法9、下列哪项不属芒硝的适应证A、乳痈B、痔肿C、舌疮D、咽肿E、乳少10、下列哪项不属大黄的适应证A、湿热黄疸,淋证涩痛B、瘀血经闭,癥瘕积聚C、血热吐血,衄血便血D、火热上攻,牙龈肿痛E、寒湿痹痛,脘腹冷痛11、能泻下软坚,善治燥屎坚结难下的药是A、芒硝B、胖大海C、昆布D、芦荟E、瓜蒌12、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化瘀B、利尿通淋C、泻下攻积D、清热泻火E、凉血解毒13、既可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郁李仁B、芦荟C、决明子D、生地黄E、火麻仁14、火麻仁的功效是A、泻火逐饮,消肿散结B、清热解毒,软坚C、祛风除湿D、润肠通便E、凉血止血15、不宜与牵牛子配伍使用的药物是A、巴豆B、郁金C、芒硝D、五灵脂E、硫黄16、下列为辛、热,有大毒的药物是A、郁李仁B、巴豆C、甘遂D、牵牛子E、京大戟17、巴豆的内服剂量是A、0.01~0.03gB、1~3gC、0.3~0.5gD、0.1~0.3gE、0.001~0.003g18、功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有A、牵牛子B、芫花C、巴豆D、京大戟E、甘遂19、牵牛子的功效是A、泻下,逐水,去积,杀虫B、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血C、泻水逐饮,消肿散结D、泻下,清热,软坚E、泻下,清肝,杀虫20、京大戟的功效是A、逐水消肿,破血消癥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火逐饮,祛痰止咳D、泻水逐饮,消肿散结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21、甘遂除泻水逐饮外,又能A、消肿散结B、清肝杀虫C、杀虫疗癣D、解毒止血E、祛痰止咳二、配伍选择题1、A.番泻叶B.郁李仁C.红大戟D.芦荟E.芒硝<1> 、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泻热通便、健胃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2、A.炒炭B.盐炙C.生用D.酒炙E.醋炙<1> 、大黄用于泻下宜A B C D E<2> 、大黄用于火热上攻咽喉肿痛宜A B C D E<3> 、大黄治疗出血证宜A B C D E3、A.补气B.敛汗C.养心安神D.清热解毒E.利水消肿<1> 、郁李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A B C D E<2> 、柏子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A B C D E4、A.芫花B.牵牛子C.京大戟D.郁李仁E.番泻叶<1> 、性寒,既泻下逐水,又去积杀虫的药是A B C D E<2> 、性温,既泻水逐饮,又杀虫疗疮的药是A B C D E5、A.芫花B.京大戟C.牵牛子D.番泻叶E.红大戟<1> 、源于大戟科,长于泻水逐饮的药是A B C D E<2> 、源于茜草科,长于消肿散结的药是A B C D E6、A.细辛B.甘遂C.芒硝D.瓜蒌E.郁金<1> 、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是A B C D E<2> 、不宜与丁香同用的药物是A B C D E7、A.巴豆B.芫花C.郁李仁D.火麻仁E.番泻叶<1> 、治疗寒积便秘,宜用A B C D E<2> 、治疗热结便秘,宜用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男,35岁。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二、润下药三、攻下逐水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对应方剂:火麻仁郁李仁:甘遂:京大戟:商陆:芫花:巴豆:牵牛子:对应方剂:横向总结通利二便 :杀虫:区别寒下、温下:松子仁:用法用量: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泻心汤)逐瘀通经(抵挡汤)利湿退黄 破痰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vs鉴别大黄异:同: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大黄:破痰,凉血止血虎杖:化痰止咳治疗水火烫伤常配伍的药物是地榆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下润燥软坚外用清热消肿 回乳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清肝 杀虫利水大承气汤(肠燥便秘)利水消肿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消肿散结消肿散结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峻下冷积(辛热,不同于其他泻下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癫痫)外用蚀疮去积 杀虫十枣汤番泻叶、郁李仁、峻下逐水药,冬葵子芦荟、芫花、牵牛子(苦参,贯众 ,海桐皮,雷公藤)(寒下大承气汤类,温下巴豆类)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夏蔹及攻乌遂戟藻芫反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诸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小结。
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l[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掌叶大黄:多年生草本。
根及根茎肥厚。
茎直立,中空。
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膜质筒状。
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小,紫红色或带红姿色;花被6片,长约1.5毫米,两轮排列;雄蕊9枚;花柱3。
瘦果有3枚,沿棱有翅,棕色。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唐古特大黄: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狭长,呈三角形披针或窄线形。
药用大黄:与上两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
花较大,黄白色,长2毫米。
掌叶大黄[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所形成)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
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Natrii Sulfas[来源] 为硫酸钠矿精制后的结晶体。
将天然矿物溶于热水中,滤液冷后析出的结晶,称为皮硝;皮硝与萝卜片共煮,取上层液冷后析出的结晶,为芒硝;芒硝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为玄明粉。
[药物性状] 呈棱柱形,长方形或不规则的结晶,两端不整齐,大小不一。
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最佳选择题芒硝的功效是A.泻下软坚,清热回乳B.泻热通便,清肝杀虫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D.泻下通便,消积利水E.泻下通便,散结消肿『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最佳选择题芦荟的功效是A.泻下软坚,活血化瘀B.泻热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通便,清热回乳D.泻下通便,凉血解毒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
最佳选择题通便宜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A.火麻仁B.柏子仁C.番泻叶D.款冬花E.甘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番泻叶【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最佳选择题性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是A.大黄B.千金子C.甘遂D.巴豆E.芫花『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甘遂性寒,有毒。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最佳选择题甘遂内服的正确用法是A.入汤剂B.入丸散剂C.先煎D.后下E.另煎『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甘遂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5~1g。
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
外用:生品适量,捣敷。
最佳选择题性热有大毒,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物A.巴豆B.芦荟C.芫花D.番泻叶E.千金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巴豆性热有大毒,【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最佳选择题巴豆制霜的目的是A.增效B.矫味C.减毒D.矫臭E.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巴豆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
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
宜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京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2)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3)虫积腹痛。
芫花【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
【主治病证】(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2)寒痰咳喘。
(3)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千金子【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
(2)癥瘕,经闭。
(3)顽癣,赘疣,毒蛇咬伤。
最佳选择题千金子制霜后入丸散的内服用量是A.3~6gB.12~18gC.0.5~1gD.0.05~0.1gE.6~12g『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千金子内服:制霜后入丸散,0.5~1g,或装胶囊;选用肠溶胶囊,可减轻对胃的刺激。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醋调敷。
配伍选择题A.清肝杀虫B.消积健胃C.活血祛瘀D.解毒止血E.清热回乳芒硝除泻下软坚外,还有的功效是芦荟除泻下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番泻叶除泻热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正确答案』EAB『答案解析』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最佳选择题A.牵牛子B.大黄C.芫花D.甘遂E.千金子性温,能泻水逐饮,杀虫疗疮的药物是性寒,能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的药物是性温,泻下逐水,破血消癥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AC『答案解析』千金子辛温泻散,有毒力猛,【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牵牛子苦寒降泄,有毒而力猛,【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芫花辛温行散,苦能泄降,有毒而力猛,【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
综合分析选择题[1~3]患者,男,35岁。
素体壮实,3日未解大便,腹胀痛,日晡发热,舌红苔黄,脉大有力。
建议选用大黄配芒硝。
1.大黄配芒硝的功效是A.泻下攻积,清肝杀虫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攻积,行气止痛D.泻下逐饮,去积杀虫E.泻下攻积,软坚清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
两药相合,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泻下通便宜选择的饮片是A.酒制大黄B.生大黄C.蜜炙大黄D.盐水炒大黄E.大黄炭『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
大黄炭则凉血化瘀止血。
3.大黄通便的合理使用方法是A.入汤剂久煎B.发酵后用C.取酒蒸馏液D.注射用E.开水泡或后下『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多项选择题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有A.大便秘结B.湿滞中焦C.胃肠积滞D.水饮停聚E.实热内结『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多项选择题大黄的主治病证有A.胃肠积滞B.血热吐衄C.热毒疮肿D.瘀血经闭E.湿热泻痢初起『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大黄【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多项选择题芦荟的主治病证是A.热结便秘B.癣疮C.肝热惊风D.小儿疳积E.虫积腹痛『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芦荟【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多项选择题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A.玄参B.决明子C.火麻仁D.郁李仁E.生地黄『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决明子【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多项选择题牵牛子的功效是A.去积B.逐水C.泻下D.杀虫E.止呕『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多项选择题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有的功效是A.消肿散结B.破血消癥C.泻水逐饮D.杀虫疗疮E.祛痰止咳『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