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计量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07.02 KB
- 文档页数:17
计量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定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3、《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4、《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5、《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周期检定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6、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
7、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数据无误,有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字,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8、检定合格印应清晰完整。
残缺、磨损的检定合格印,应即停止使用。
9、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10、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员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11、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2、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开尔文,计量单位的符号是K。
13、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单位制。
14、在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旋转速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转每分,计量单位的符号是r/min。
15、测量值为9998,修正值为3则真值为10001,测量误差为-3。
16、某仪表量程0~10,于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则示值引用误差为0.05%,示值相对误差为0.1%。
计量基本知识目录计量及有关概念 (1)一.计量与测量 (1)二.计量的对象和内容 (1)1.计量的对象 (1)2.计量的内容 (1)3.计量的分类 (1)4.计量的特点 (1)5.计量管理的方法 (1)6.计量管理的原则 (1)7.计量管理的特性 (1)8.计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9.计量技术的专业分类 (1)三.法制计量第一节计量及有关概念一.计量与测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合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
测量是一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二.计量的对象和内容1. 计量的对象:当前普遍开展和比较成熟或传统的有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和化学等计量。
2. 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为6个方面: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的是SI基本单位定义的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尔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
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要特点: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建立在单位制基础上的计量制度。
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标准ISO 1000不但规定勒国际单位制的构成,也规定勒国家单位制的使用方法。
我国对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方法,包括量级单位的名称、符号及其使用、书写规则,也都与国际标准的规定基本一致,各行各业都应严格遵守、正确使用。
1984年2阅27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的内容包括: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SI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等。
SI基本单位:米(m):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德长度。
千克(kg):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计量基础知识1、问:《计量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答:《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基本法,是计量行为规范的总和。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还是个体经营者,包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自觉遵守。
如有违反,就是违法行为,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实行行政处罚,严重的违法行为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由司法部门处以刑罚。
《计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保障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最终还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问:什么是检定?答:计量检定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应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
计量检定可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种。
3、问:什么是校准?答:计量校准是量值溯源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的测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活动。
计量校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不像检定那样,既有计量技术要求又有法制管理要求。
检定的结果要给出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不合格通知书,而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4、问:什么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答: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设置或者授权建立并经市场监管部门组织考核合格的计量检定机构。
5、问: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答: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法定计量单位。
6、问: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有什么作用?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管理风险。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测量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的目标。
因此管理由于不正确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风险管理的思想也贯彻于测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全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的重点是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管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第一节概述一、标准及标准化定义\(一)、什么叫标准国家标准GB3935. 1-83 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
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
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特定颁布的程序.(二)什么是标准化GB 3935. 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
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2)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GB/T 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序,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第二节标准的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一、标准的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一)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二)行业标准(1)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批,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计量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定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3、《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4、《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5、《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周期检定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6、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
7、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数据无误,有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字,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8、检定合格印应清晰完整。
残缺、磨损的检定合格印,应即停止使用。
9、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10、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员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11、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2、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开尔文,计量单位的符号是K。
13、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单位制。
14、在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旋转速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转每分,计量单位的符号是r/min。
15、测量值为9998,修正值为3则真值为10001,测量误差为-3。
16、某仪表量程0~10,于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则示值引用误差为0.05%,示值相对误差为0.1%。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通用计量术语计量术语是计量科学的专门用语,是计量科学的相关概念用定义描述、被赋予约定的指称。
计量术语的统一是计量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一直受到国际计量组织的高度重视,1984年由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EML)联合制定了《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名词》(即VIM-1984),1993年经重新修订发布了《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即VIM-1993)。
国家计量局1998 年第二次(1982年制定,1991年第一次修订)修订后出版的新规范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共收集术语158个。
1996 年国防计量军标委根据国防计量的使用需要,并依据VIM-1993编制了国家军用标准GJB2715-96《国防计量通用术语》,对国防科研、生产、使用中基本的、通用的计量概念相对应的计量术语进行了规范。
因此,研究学习计量知识和计量技术,必须首先审慎研究和学习计量术语及术语之间的关系,才有助于学习掌握计量知识。
第一部分通用计量术语中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量和单位的术语第二章测量和测量结果的术语第三章测量设备的术语第四章测量设备特性的术语第五章量值传递及溯源的术语。
第一章量和单位的术语在这一章里共介绍了12个术语,其中需要掌握的6个,熟悉的4个,了解的2个。
第一节掌握的内容1.(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注:①术语“量”可指广义量或指特定量。
例1,广义量: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例2,特定量:某根棒的长度、某根电线的电阻、某份酒样中的乙醇浓度等。
②能按大小次序排列的彼此相关量称同种量,即同种量是单位相同,可比较,可按大小排列的量。
如:1mg、5mg、10mg的砝码。
③同种量可以组合成为同类量,同类量是单位相同,可比较,但不能按大小排列的量。
如功、热、能量;厚度、周长、波长。
计量检定机构只有在其建立的计量标准经考核合格,并由有关部门审批或授权后才能开展计量标准范围内检定项目。
计量检定是一项法制性很强的工作。
它是统一量值,确保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是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的重要形式;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计量保证的重要条件,是对全国计量实行国家监督的一种手段。
它是计量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实际应用,也是计量部门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计量检定的术语(一)计量检定的定义[计量器具的]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是由计量检定人员利用测量标准,按照法定的计量检定规程要求,包括外观检查在内,对新制造的、使用中的和修理后的计量器具进行一系列的具体检验活动,以确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可供使用,计量检定必须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及封印等,以判断其是否合格。
计量检定有以下几个特点:⑴检定对象:计量器具(包括测量标准、测量设备和参考物质、测量系统等);(2)检定目的:判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⑶检定依据:按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4)检定结果:检定必须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合格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⑸检定性质:计量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实施国家对测量业务的一种监督。
(6)检定主体:计量检定人员。
计量检定按管理性质分为: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
按管理环节分为:出厂检定、进口检定、验收检定、周期检定、修后检定、仲裁检定等。
按检定次序分为:首次检定、随后检定。
按检定数量又可分为:全量检定、抽样检定。
(二)计量检定相关术语与[计量器具的]检定类似的计量术语有:校准、测试、计量确认等,必须正确它们涵义并加以区分。
1、校准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