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下笔——写作训练三步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生写作指导“三部曲”作者:葛丽曼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1期摘要:写作文是小学生语文作业中的重难点。
我在两年半的作文教学中,奏响了写作指导“三部曲”——情感体验、指导写作、评改作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三部曲”一、第一部曲——情感体验语文新课标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感受[1]。
因此,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就能激发学生写作求知欲,让学生不怕写、乐于写。
(一)玩中体验我指导学生写一次游戏的作文,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玩什么,怎么玩,而是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
如“画鼻子”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女孩,学生们就蠢蠢欲动,一个学生蒙眼画完,其他学生的反应也非常热烈,学生们有兴奋、有遗憾、有跃跃欲试的……每次画完,我都抽学生说一说,评一评,总结经验。
学生一次次去画,我一次次指导学生说活动过程、感想、体会,学生兴趣盎然。
果然,学生的作文也多是内容充实、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二)观察中体验我指导学生写《小小“动物园”》,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观察家里的人平时都有哪些个性,像什么动物。
课堂上,我聆听学生的发言,在全班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我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板书,学生们都没想到彼此家人的个性是这么鲜明、这么有趣,学生们言之无尽,满怀着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写出了各富特色的《小小“动物园”》。
(三)生活中体验我指导学生写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的文章,主题是:我喜欢或不喜欢的人。
问学生:“生活中,哪些人是你喜欢或是不喜欢的呀?”学生们会说到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还有些学生告诉我,喜欢老师、喜欢朋友、喜欢环卫工人……大家醍醐灌顶般越说越多,才发现课堂上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把生活搬进课堂。
指导陈同学写《我不喜欢这样卖西瓜的人》,市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实践证明,让小学生从玩中体验、观察中体验、生活中体验,使得真情流露,才能有话可写,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一咱们平常人要想把写作能力提上去,其实有不少办法。
今天就跟您唠唠三种挺管用的法子。
第二种,勤动笔。
别光在脑袋里想,想到啥就赶紧写下来。
不管是日记、随笔,还是小故事,都行。
一开始别太在意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
写着写着,您就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越来越顺溜了。
而且,每次写完,自己再读一读,改一改,看看哪儿能写得更清楚、更有趣。
第三种,观察生活。
生活里到处都是素材,就看您能不能发现。
比如说,今天在菜市场碰到个有趣的摊主,或者路上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把这些小细节记下来,以后写作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得上。
您别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小事写好了,文章也能出彩。
写作这事儿,就得靠多读、多写、多观察。
只要您坚持这么做,慢慢地,您的写作水平肯定能提高。
《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二说起写作训练的方法,我给您讲讲这三个实用的。
一个是模仿。
找您喜欢的作家或者文章,照着人家的风格和结构写。
别觉得模仿不好,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咱不也得有人扶着嘛。
模仿能让您快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套路,慢慢地您就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啦。
再一个是积累素材。
平时兜里揣个小本子,或者手机上记一记,看到啥有意思的、听到啥好玩的,都记下来。
比如说,一句有意思的广告词、朋友讲的一个笑话,这些说不定哪天就能变成您文章里的亮点。
还有就是大声朗读。
自己写的东西,大声读出来,您一下子就能发现问题。
读着不通顺的地方,那就是得改改。
而且,朗读还能让您感受文字的节奏和韵律,写的时候就能更注意啦。
您别嫌这三个方法简单,只要您踏踏实实地去做,写作对您来说就不再是难事。
坚持下去,说不定您还能写出让大家都喜欢的好文章呢!《写作训练的三种方法》之一朋友,想把写作水平提上去不?来,我跟您说说三个不错的办法。
先说坚持写日记。
这可真是个好法子!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
甭管写得多简单,哪怕就几句话,那也是在锻炼。
日子久了,您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写,而且写得越来越顺。
龙源期刊网 快乐写作:奏响“看、听、说、写”四部曲作者:宫萍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年第12期【摘要】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写话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写出精彩的语句。
通过观察情境图,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由课堂走向课外,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
【关键词】倾听观察情境想象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当看到学生们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作文时,笔者总感叹学生似乎没有了想象力,语言匮乏,缺少了真情实感。
如果学生在低年段时,就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写话产生兴趣,那他们是不是就可以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写出他们想象中的事物,表达出对周边事物的认知与感想了呢?从“我”“想说想写”到“敢说敢写”,再到“会说会写”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激发兴趣,锻炼学生的观察、倾听、想象与表达的能力,进而才可能写出精彩的语句。
一部曲:看活用配图,有序观察,练习说话部编版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配上了许多精美的插图,那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插图巧妙地运用起来,作为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的好材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还可以学习、模仿文中的词语、句式来说话,降低说话写话的难度,使自己更有自信。
笔者会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先说想到的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
这样由简单的一两个词语到一句话,使本来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说的机会。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1”时,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把看到的说出来。
学生看后说:“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变绿了,粉红粉红的桃花开了。
”“夏天,荷花开了。
雨点落在池塘里,雨点落在荷叶上。
作文三部曲(上)摘要:教师要像果农种果树那样开展孩子的写作教学:写作前如播种,需要埋下观察、细腻、自我、丰富、言欲等“文种”;作文时如耕耘,需要多轨道开展练习:口语训练、结合活动、迁移仿写;写完作文后如摘果,评议推广:互评互议,互改互诵,取长补短。
关键词:巧埋“文种”;多轨练习;互评互议《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旨在强调写作是需要学习的,写作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的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而非一两节课能完成的,所以教师要掌握作文三部曲。
一、写作前埋下“文种”写作教学需要准备,作文前需要埋下以下五颗饱满的“文种”。
1.“观察”种子能展开细节描写的人,必定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如此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东西,能透过物体表面看到物体的本质,能观察到物体今天与昨天的不同。
2.“�腻”种子细腻的文笔能让习作丰满起来,可以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认知感。
“细腻”离不开写作,关系着学生的言语触觉和敏感;“细腻”离不开写作教学,要想让学生细腻起来,教师首先要细腻。
3.“自我”种子写作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离开了自我,写作就失去了灵魂。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切“指导”都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主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一基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代教师、代教材、代他人“立言”,所写的作文就会远离其内心真实的精神世界,成了小孩说大人话的翻版。
4.“丰富”种子要想用文字表达思想,就必须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我们的写作教学不是要教会学生写什么,而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力,促使其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萌发言说的冲动,生成言说的力量。
5.“言欲”种子敞开学生的心扉,童心就会自然恣意,就能幻化出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写作自然就打开了天窗。
二、作文时多轨耕耘当学生学会了观察,有细腻的言语触觉和敏感,拥有强大的自我、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强烈的言语表达欲望时,教师应随机点拨,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地开展多轨练习,尽可能地肥沃学生言语精神的温润土壤,扩大适合其言语表达的动感场域,从而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反复锤炼中有所提升。
小学生写好作文三部曲摘要:作文是令很多教师与学生都头疼的科目,一到写作文,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抄袭一片。
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又应该如何改善,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努力的方向。
笔者也对此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笔者就自己的看法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观察;说话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生作文写得得心就手,那么这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然好,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笔者就小学生作文进行了很多实践,认为,如果想要让小学生作文写得好,必须要进行三部曲。
笔者坚持运用这些实践,并见到了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谈一谈,与各位同仁共商发展。
一、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推动学生探求和索取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内因。
如果学生对某样事物感兴趣,那就会倾注大量的注意力在上面。
所以,如果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就要从作文的各方面入手。
例如,拿一节写水果的作文课做例子。
(一)从写作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在写作时,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有兴趣,因此,在写水果时,笔者就拿来实物,又红又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弯弯的香蕉等等,然后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本来学生就已经被眼前所放的水果吊起了胃口,再加上又要写这样东西,活生生的事物摆在面前,学生写起来就兴趣高涨,水果的香味、颜色、样子,都摆在学生面前,有的学生还把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如香蕉的籽是什么样子的、桔子皮可以泡水喝等也写了进来。
这样的写作内容为学生所喜爱,就充分给予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这样的课堂气氛则对教师的写作指导十分有利。
(二)从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再适应新的教育体制,现在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观察作文三步法观察作文,又叫素描作文,是中年级作文的主要训练形式。
在教学中,永春县桃城镇桃溪小学周淑印老师采用三步训练法,紧紧围绕“认真看,仔细想,善比较,悟道理”十二字,指导学生写好观察作文。
第一步:以观察室内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如指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摆设情况,写静态片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看,按方位顺序,把教室的摆设和布置一件一件说清楚。
学生观察口述后,要求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把事物写具体,然后把下面两段短文进行比较,从中悟出写作方法。
如:我们的教室在图书楼下,正面墙上挂着国旗,国旗下面是黑板……我们的教室在图书楼下第一间,教室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正面墙上挂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每当我抬头看到国旗,心中就肃然起敬,它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它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美好未来而努力学习……通过比较,学生明白:静态片断描写要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数字,写出静物的形状、颜色等,只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就能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些。
第二步: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初冬到了,天气一天天寒冷”片断,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初冬树木的变化,然后写在本子上,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
如一个学生这样写:“一阵秋风刮来,树叶沙沙直响,几片黄叶飘飘悠悠掉下来。
我往地下一看,爸爸昨天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今天又撒下许多树叶……”有的学生还能与其它树进行比较,并写进心里想的话。
如:“……只有松树、柏树,它们不怕寒冷,还那么青绿,屹立在严寒之中。
我想我也要像松柏那样,不怕寒冷……”写动态片断,要注意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如写“春雾”片断,向学生提供观察提纲,提醒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①太阳出来前后,春雾怎样?(形状、颜色、飘动)②春雾中的景物和人们怎样?通过仔细观察,大部分学生能按观察顺序写下来。
如:“春天的一个早晨,我打开门,一股寒冷潮气迎面扑来。
作文三部曲作文三部曲a.构思。
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
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等。
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尽其所言为止。
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
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
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
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
“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
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必须立即捕捉,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在行文过程中,对提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
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
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莫忘点题。
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
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
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
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
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所交代。
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
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
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
作文也是这样。
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
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
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肺腑之言能感动人。
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作文教学“三部曲”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思维逻辑不清晰等。
教师需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文。
本文将介绍一种“三部曲”作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文的能力。
一、第一部曲:观察与积累作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是写作文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比如到校园、社区或城市的公园、商场等地方,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物和事件,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文的素材。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的生活,或者观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他们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家名作,比如金庸的小说、冰心的散文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写作水平。
二、第二部曲:构思与策划在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作文的构思和策划。
构思和策划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它涉及到文章内容的选择、结构的规划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和策划。
可以让学生通过“如果……会怎样?”的方式,进行构思和策划;也可以通过“假如……怎么办?”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构思和策划。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结构框架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和策划。
可以教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题材,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他们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第三部曲:表达与组织在构思和策划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作文的表达和组织。
好的构思没有好的表达和组织,作文也是无法成功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示范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表达和组织。
学苑攧英qp 戋浓寓卡圾x夭塚笔{三麵放I—以部编教材夫上为例浙江省江山市窑里小学徐湘云“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文本的各种空白点进行写作的方式。
随文练笔短小、精练,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负担小,效率高。
运用合理的方式找准随文练笔落点,运用多种方式训练,最后进行文字修饰,三部奏响学生乐于写作的华美乐章。
三部曲之一:找准落点一奠定乐章基调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套路,而且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找准落点很重要。
下面把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具体落点汇制成表格:课题读写结合点《草原》1.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请你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狼牙山五壮士》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你平时比较熟悉的场面。
《开国大典》如果你是一位记者,最想把镜头对准开国大典上的哪个场面?请你写下来。
《竹节人》写一个玩具制作指南,以及这个玩具的玩法。
《故宫博物院》为家人介绍一个景点。
《穷人》 1.仿写第一段,学习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2.补白文中的省略号,揣摩桑娜的内心世界。
3.续写《穷人》。
《夏天里的成长》仿照文中对生物飞快生长状态的描写,选择一两种写一写。
《盼》 1.你盼过什么?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只有一个地球》1•写读后感。
2.模仿第二自然段,采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三部曲之二:水乳交融一华美乐章随文练笔推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以相似的振动频率,拉动和谐之弦,弹奏和谐之音,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1.结尾续写式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练笔。
如《穷人》全文讲完后,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围绕故事主线“收养一抚养一养大”合理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
2.仿写迁移式文章中可供练写的素材有很多,我们可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比如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均可借鉴。
观察思考下笔——写作训练三步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写作素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只是我们有时闭上那双观察事物洞察社会的眼睛。
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张开眼睛檫亮眼睛。
将目光投射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利用各种感觉器官。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意识。
第一步观察
极尽人的眼、耳、鼻、舌身上的五官之能事,最大极限度地张开捕捉客观世界信息的罗网。
眼可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耳能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清脆;鼻可闻“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芬芳;舌可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味;身可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处境。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眼观其色,耳辨其声,鼻嗅其气,舌舔其味,体察其形的习惯。
充分地捕捉信息和感知事物。
第二步思考
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与思考感悟相结合。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
因为人们用眼观察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看法。
而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要发掘未被发现的东西,就必须思考从中悟出别人还未悟及的东西。
同时,眼见未必是实,生活中也有些假象,需要辨别,唯有多思考思慎思,才能透过显现看本质,才能去伪存真。
也只有多思善思慎
思,才能使人勤于使用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去捕捉。
绚丽多彩的客观世界才不会因为感知的千篇一律而黯淡,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思考不仅要悟出事理、物趣、人情还要善于联想。
联想到同类的人事物以及相反相对的人事物。
推而广之,窥一斑见全豹。
切忌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下面的寓言,看看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
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好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象,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而逝。
寓言涉及两个对象:火花、浪花仔细琢磨,火花之说肤浅,浪花之言深刻。
浪花的话是我们思考的关键:植根于波浪才会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而逝—?—话语里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波浪是水滴的集合,源远流长,根基深厚。
与之类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文化习俗等。
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体。
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然后将它进一步推演,潜藏其后的蕴涵就会浮出水面: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或社会等)才能成就辉煌永葆事业的青春。
第三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了观察和思考的准备,下笔写作就是水道渠成的事。
且慢,对于阅历短浅,见识浅陋的中学生来说仅仅是自身的观察浮浅的积累,有一定局限的思考,就是能一气呵成挥笔而就。
除了少数有禀赋的之外。
多数学生的写作,依然是有难度的。
因为看得见想得到未必写得出来写得好。
有了材料,怎么写?首先是让学生学会锤炼语言,妙笔生花,作文要养成斟词酌句的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喜欢平白如话,还是华丽工巧,是入木三分还是委婉讽喻。
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自己的喜好而有所侧重。
在具体的行文中要讲究语言的锤炼,何处该轻描淡写,何处该浓墨重彩,何处亮明观点,何处淋漓尽致地抒情。
何处该直白一点,何处该含蓄一些,都应该推敲,领会在心,运笔在手。
其次,让学生广泛阅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摘录并反复咏诵佳词丽句。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
适当作一些精美的仿写练习,用以提升文字品质,使行文文采飞扬。
还应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的点拨与尝试,如开篇应引人入胜或引用诗文名句,彰显底蕴;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为你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不失时机地引用名言,会让你的文章文质兼美;或用题记开头,言简意赅,题记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中考作文时设计一个好的题记,犹如在阅卷老师面前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容易激发兴趣。
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或用修辞开头,添一分文采,比喻拟人开头,能激发想象,排比增强气势,振起文势,设问能启人深思,对比则立场鲜明;或用情景
描写开头,这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或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
总之开头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应熟练的掌握两三中方式,让自己能在中考时得心应手。
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作文应有一个令阅读老师赞许的结尾,古人云:“好的结尾,犹如咀嚼于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结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或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给人严谨完整之感。
或议论抒情,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增强感染力,或情景描写,留下想象余地。
或戛然而止,意尽而意无穷,余音绕梁,或发出号召,简洁有力,富有鼓动性,或抛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文无定法,但写作训练是有一定的章法,并且是一个长期的循环渐进的过程。
相信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