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中国、克而瑞、新浪乐居大事记
- 格式:ppt
- 大小:17.73 MB
- 文档页数:77
易居(中国)案例分析一、易居介绍1、定义易居中国是中国首个提出房地产流通服务商概念的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的整合者与领导者。
在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凭着敏锐的市场拓展、菁英的团队,持续的创新及永续提升的服务理念,构筑起了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营销代理、房地产信息及咨询、房地产互联网、房产经纪、旅游地产服务、商业地产顾问、房地产广告传媒、投资管理为业务流,并覆盖中国各个城市的房地产现代服务体系。
世界的:“易居中国是第一家横跨美国纽交所与纳斯达克的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的上市企业。
”●是中国第一家赴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轻资产地产概念公司●是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领域中同时拥有两家美国上市企业的公司●易居中国向世界展现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崛起中的现代房地产服务企业中国的:“易居中国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房地产流通服务商概念的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的整合者和领导者。
”●是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品牌最领先、最受客户信赖的中国房地产综合型现代服务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一手房营销代理、房地产信息及咨询业务、房地产互联网、二手房中介经纪、旅游地产服务、商业地产顾问、房地产广告传媒和投资管理等●业务区域覆盖全国每一个城市行业的:“以优质的资源、完善的标准、一流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成熟。
”●伴随中国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打造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伴随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成熟,实现技术、信息和服务的融合●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我们的服务覆盖到全国每一个城市2、背景(十年历程)2000年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前身——上海房地产住宅消费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面介入房地产营销代理行业。
2002年公司重组,成立新的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
2003年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业务走向全国,构筑起全国房地产流通服务体系,成为中国房地产营销代理的领导企业。
2004年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引入天使投资,形成了拓展国际资本对接的新格局。
为什么是CRIC拔头筹?作者:来源:《英才》2009年第12期中房信创纪录上市的背后中房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这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虽然它还没有被验证,却给了投资人无限的想象力。
从今年5月易居有分拆克而瑞上市的构想,到7月克而瑞和新浪乐居决定合并上市,再到10月16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 R I C)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不到150天的时间。
10月16日这一天,既是上市的日子,也是新浪房产业务新浪乐居与易居中国旗下克而瑞公司的合资公司CRIC成立的日子,新浪CEO曹国伟、易居中国CEO周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这三个上海男人也因此共同打造了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地产科技第一股。
“这个公司还没有合并呢,却要他们接受一个合并后的上市,对于这一点投资者比较难接受。
”曹国伟告诉《英才》记者,在双方的合并协议中明确规定:交割日是上市的那一天。
在国内房地产网络媒体中,搜房网有十年的历史,为何是C R I C首先登陆资本市场?有媒体评价,“他们只不过太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而已。
”而搜狐焦点网副总经理曾伏虎说得更加直接,他认为按照收入规模看,国内符合上市的同类公司有很多,中房信(CRIC)就像当年门户中的中华网,拔得头筹却对格局无多大影响。
不过,竞争对手的看法并不能左右市场对C R I C的欢迎,资本市场的反应称得上热烈。
CRIC发行价为12美元,纳斯达克挂牌首日收盘价14.2美元,逆市大涨18.33%,而在此之前包括盛大游戏在内的几个中国公司I P O刚上市时统统跌破发行价。
“CRIC结合了克而瑞地产数据服务和新浪门户经验,形成了线上线下完整的房产信息服务,商业模式独一无二。
在模式,规模以及专业性上,都是另外一些单纯的房产垂直网站无法相提并论的”沈南鹏说。
商业模式地产网媒中的“彭博社”“为什么彭博社能在全球的财经媒体一枝独秀?因为它有媒体+数据+专业。
对于我们来讲,现在都具备了。
”沈南鹏是易居中国的天使投资人,几年前,曹国伟被沈南鹏拉去担任易居中国的独立董事,周忻在介绍公司情况时谈到克而瑞数据库。
2022年6月全国房地产土地市场简报易居(中国)克尔
瑞研究中心
6月,土地成交量跌价升,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总建面19804
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7%和10%。
平均楼板价升至3122元/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上涨9%和6%。
市场热度方面,土拍溢价率升至17.2%,环比再增1个百分点,热点
二三线城市优质地块土拍热度不减,厦门、宁波再出单价地王。
因撤牌地
块明显增多,流拍率升至10.4%,环比增加1.9个百分点。
6月,一线城市累计成交545万平方米,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52%。
地价结构性回落,平均楼板价降至11087元/平方米,同、环比跌幅
都在40%。
上海土地成交最為活跃,成交总建面达244万平方米,在修改
出让规则后,上海土拍热度明显提升,部分地块溢价率超30%。
二线城市
累计成交4497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26%和1%,平均楼板价5066
元/平方米,环比下跌3%,同比上涨19%。
郑州土地成交最为活跃,成交
总建面接近400万平方米。
因优质地块集中人市,杭州、宁波、厦门等土
拍市场火热,屡有高溢价地块出让,杭州共计7宗地达到限价上限,宁波、厦门更是诞生新的全市单价地王。
三四线城市累计成交14762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12%,同比持平,平均楼板价大幅回升至2235元/平方米,同、
环比涨幅都在200-/0左右。
热点三四线城市中,东莞、徐州、南通等土
地成交相较活跃,成交建面皆突破200万平方米。
其中,东莞土拍市场持
续升温,平均溢价率达到30%,3宗地溢价率更是突破50%。
易居分拆乐居上市周忻押注移动互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坊间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恒大地产第一次IPO上市失败时,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在香港见到了许家印。
当时许家印面带憔悴,衣带渐宽。
周忻见状后就买了一条某著名品牌皮带送给许家印。
包括恒大在内的地产商是易居中国的主要服务对象,目前有4458家。
周忻经常开玩笑说,他就是开发商的长工,是在种地。
比如,把地种在新浪、微信、百度等等。
其实这只是周忻给美国资本市场讲述一个个故事。
3月10日,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易居)(纽交所代码:EJ)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乐居控股有限公司(乐居)已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易居中国的第一大股东是持有其25%股份的新浪,据此分析,新浪也将是乐居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此前的2009年10月,易居旗下的克而瑞数据与新浪乐居合资的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表现不佳,于2011年11月私有化退市。
如今,资本市场最喜欢倾听的故事,莫过于移动互联了。
因此,宣布分拆乐居上市之后,周忻还公布了另外三项战略。
即,乐居将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基于房地产移动电商的相关软件和工具;联手新浪、红杉资本及云锋基金,成立一家专业从事有抵押(房产抵押)的金融服务公司,建立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和社区增值服务平台,易居和新浪将各占金融服务公司42.5%的股份;易居还将与新浪、分众传媒及申通快递一起成立一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社区增值服务公司,易居将持有该合资公司55%的股份。
合资公司将依托新浪微博、微米的社区社交账号、分众的传媒系统以及申通的物流平台。
在O2O最火热之际,周忻选择了把鸡蛋装在多个篮子里。
只不过,乐居是联系其他篮子最主要的载体而已。
3月11日晚间,周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移动互联网是今年最主要的争夺战场。
如果你们没有看到这一点,你就OUT了。
周忻认为,如果要将移动互联网做大做强,首先就是抢占入口。
房企伏兵上海六大核心功能区分羹楼市新版图(世博、临港、前滩、沿江、迪士尼、虹桥)(11号地铁南注:上海市六大重点地区,与浦东相关的有五个,其中前滩、临港、迪士尼更是浦东所独占,可见十八大后上海市将重拾浦东改革发展的大旗,重点推进大浦东开发和自由贸易区建设。
其中前滩区域将崛起国际商务区(IBD),迪士尼区域(川沙、惠南、祝桥)将建成国际旅游区(ITD),临港地区将建成国际自贸区(FTD),这三个区域将与浦东世博、浦东临江地区构成未来大浦东的核心框架,支撑未来三十年上海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世博园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区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已经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上海市领导近期调研时再次强调,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六大重点功能区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既事关长远发展,也是当前工作重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上海已多次强调“六大功能区”的建设,一幅上海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然浮现。
六大重点功能区必将是规划与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而一向对此颇为敏感的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们早已嗅到先机。
临港地区多重利好促楼市快速发展随着市政府《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到2020年,临港新城将被打造为一个常住人口80万的“智造城”。
高规划高起点,加上政府大力度的支持,作为上海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之一的临港新城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双特政策”抬高成交量上月刚刚公布的《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临港地区将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集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常住人口达到80万左右。
为加大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市政府还在日前宣布在临港地区实施“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简称“双特政策”),其中提及,对于未来临港地区的人才引进给予特别优惠。
相关政策公布后,临港新城的几个在售项目人气明显增长,成交量也相应提高。
中国房地产杰出案例摘要: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概况二、中国房地产行业百强企业的成功案例1.保利地产2.合生创展3.绿城4.易居中国5.世联地产6.建业7.福星惠誉8.贻成9.上海三湘10.旭辉11.金科12.蓝光13.方圆集团14.中惠熙元正文:中国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百强企业。
保利地产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成立于1994 年,保利地产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业务涵盖住宅、商业、酒店、会展等多个领域。
保利地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客户信赖。
合生创展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企业,成立于1992 年。
合生创展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业务涵盖住宅、商业、酒店等多个领域。
企业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打造出了众多优秀的房地产项目。
绿城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成立于1998 年。
绿城以“优质生活服务商”为定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业务涵盖住宅、商业、酒店、教育等多个领域。
绿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客户信赖。
易居中国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企业,成立于2000 年。
易居中国以房地产经纪业务为主业,业务涵盖新房、二手房、租房、商业地产等多个领域。
易居中国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动力,打造出了众多优秀的房地产项目。
世联地产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成立于1993 年。
世联地产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业务涵盖住宅、商业、酒店、会展等多个领域。
世联地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客户信赖。
建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企业,成立于1992 年。
探讨房地产带来的变化作者:成小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谁能执信息化的牛耳,谁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弄潮儿。
在房地产信息化的领域内,易居中国与新浪网的强强联手,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新浪乐居的合并,使得10月1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司成为了真正的领跑者。
这是中国房地产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也是中国房地产经济领域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中国房地产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行业实现集约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不仅使信息成为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种相对独立且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房地产业利用土地、资金与劳动力等物质资源的传统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
从企业发展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的理性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无论是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还是房地产信息服务企业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都对房地产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房地产信息服务大跨步向前发展,房地产企业将会搭乘信息化快车,驶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从运行模式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业运作模式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房地产专业门户网站,不仅可以提供新闻、搜索、网络与数据库接入、免费邮箱、网络社区等功能作用,网聚中国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包括开发商、供应商、服务商、投资商)、从业者,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资讯服务,更重要的是,并有效整合资金、信息、通路、营销、人才等有价值的资源。
事件一:政府首提分类调控?各地纷纷放松限购事件二: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利于房地产发展事件三:央四条力度超预期?个贷放松刺激需求事件四:春节后杭州首降价?全国市场进入调整事件五:国开行获万亿PSL?棚改融资压力缓解事件六:融绿并购风波再起?企业并购渐成趋势事件七:房价下行压力较大?创近十年最大跌幅事件八:万科启动合伙人制?掀房企股权激励潮事件九:邯郸房企融资危机?民间借贷乱象堪忧事件十:互联网渗透房地产?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事件一:政府首提分类调控?各地纷纷放松限购事件 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称,要“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未提房价,仅提“分类调控”,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强调“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篇幅阐述了住房保障机制的完善。
截止2014年11月底,在全国的限购城市中,除一线及三亚外,其他城市均放松或取消了限购,很多省级政府和城市级政府出台了刺激需求的一揽子措施。
评析回顾过去,从2005年开始至今的9年间,除了2009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调控房价作为重点。
2009年之所以出现例外,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幅猛降,政府面临着刺激经济的压力。
这就意味着过去十多年,作为全国“一刀切”、以抑制需求为主,以增加供应为辅的政策正在改变。
实行分类调控的原因:一是针对市场分化的现实,调控也要分类对待,有的城市需要降温,有的城市没必要遏制;二是引导市场调结构和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三是遏制投资投机等不合理需求,体现供需双向调节。
自分类调控提出后,多个城市开始松绑限购,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情况依旧严重,受房地产交易量下滑和房价下跌的影响,上半年土地市场较为冷清,成交低迷、底价成交甚至流拍情况屡屡出现,已经影响了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松绑了“限购令”,就是为了刺激购房者积极入市。
易居中国的营销布局:以变应变,六力合一作者:夏沫来源:《新营销》2014年第10期如果说房产电商是O2O,那么渠道整合平台就是O4O,线上、系统、工具及数据库四维一体服务于线下渠道。
乱世出枭雄,一个最坏的时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时代。
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错综复杂。
虽然限购、限贷政策逐渐放开,但卖不动房依然是开发商最大的痛处,与楼市整体较为平缓的趋势相比,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依旧浓厚,买与不买似乎难以抉择。
虽然前景堪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市场遭遇低谷时,一定是营销大放异彩之时。
从去年年底开始,围绕房产营销的创新层出不穷,而拥抱互联网似乎成为这场营销变革的主旋律。
作为房地产电商的领跑者,易居中国此次又提出了新的房地产O2O全程营销整合方案,通过整合旗下的易居营销、乐居电商、乐居移动、克而瑞第三方营销、金融服务房金所、励拓行销六大实力板块,形成“合动力”,力图为开发商提供从品牌项目告知到渠道拓展、客户意向吸引、锁定、转化直至案场成交的营销突破。
用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的一句话来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不变是等死,只有变化才能有发展。
通过整合手中的王牌资源,易居以变应变,一种房地产营销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逆市营销,渠道为王2014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走低,各个房企都卯足了力气在营销端发力。
虽说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营销终究是门技术活。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早已结束,只有吸引和抓住更多客户,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人气和拉高业绩,这样看来渠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虽说“得渠道者得天下”,但全面系统的渠道整合还从未有人涉足。
易居深知要想唤醒客户的潜在购房需求,就必须挖掘一切渠道与客户建立零障碍交流,励拓行销由此应运而生。
实际上易居的励拓行销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运营——渠道。
目前,励拓行销已基于易居庞大的置业会员数据库,构建起国内最大的房地产渠道整合平台“万源汇”,将之前分散在易居系统内部的拓客、行销、中介联动和全民营销四大业务集合在一起,不仅弥补了此前分散营销的短板,还强化了行销的最终目的——变坐销为行销,主动出击,找到客户,实现转化。
《2020年6月全国房地产市场简报易居(中国)克尔瑞研究中心》摘要:半年考压顶,项目推盘节奏加快,28个重点监测城市新增供应明显放量,累计供应面积升至2961万平方米,创年内新高,环比增长21%,同比基本持平,北京、广州供应持续放量,同比涨幅超30%,深圳供应持续偏紧,同比仍降35%,上海供应不增反降,同比跌幅升至45%,二三线城市累计供应269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3%,同比持平供应:环比激增21%并创年内新高,过半城市已同比转增半年考压顶,项目推盘节奏加快,28个重点监测城市新增供应明显放量,累计供应面积升至2961万平方米,创年内新高,环比增长21%,同比基本持平。
过半城市供应同比转正,福州、广州、常州等同比涨幅皆超40%。
一线城市累计供应264万平方米,同、环比略有回升,涨幅都在5%左右。
北京、广州供应持续放量,同比涨幅超30%,深圳供应持续偏紧,同比仍降35%,上海供应不增反降,同比跌幅升至45%。
二三线城市累计供应269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3%,同比持平。
武汉、青岛、徐州等供应明显放量,环比涨幅超50%,南京、福州更是翻倍增长,无锡、大连等供应明显放缓,同比跌幅超40%,宁波、厦门等供应再现低迷,同比跌幅皆超70%。
成交:环比虽增5%但同比由增转跌4%,热度惯性维持但动能减弱28个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面积2668萬平方米,环比再增5%,但同比由增转跌,跌幅约4%,去年基数较高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也反映当前市场快速复苏后续动能趋于减弱,在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之后,后续购房需求似有增长乏力之疲态显现。
一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265万平方米,同、环比微降,跌幅都在5%以内,受限于疫情二次复发,北京成交明显走弱,同比跌幅升至24%,上海成交高位回落,但整体仍处高位,同比仍增长11%,显示市场热度依旧不减,广州、深圳成交环比继续回升,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乃至转正。
二三线城市累计成交面积240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6%,但同比转跌4%,各城市市场进一步分化,杭州、青岛、常州等市场延续高热度,成交同、环比皆升,徐州更是放量增长,一举创近年来单月新高,南宁、昆明、无锡等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宁波更是显著缩量,同、环比皆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