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2020毕业季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18.85 KB
- 文档页数:9
对外汉语专业04-1班毕业论文选题马晓双回族“经堂语”词汇研究麻伶秀高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王晓岚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环现象研究李俐兰州方言后缀词叠字结构概述赵建萍试说语素“家”顾丹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何凤瑞许丽范金鹏霍燕妮谈如何教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汉语介词“对”李加荣“在”字句语义内容分析郭晋榕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李琳汉语对称机制下的词语格式不对称划分韩美汉族衣服词语借代思维浅析赖晓燕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字母词卢金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辛明霞付丽丽王玉莲贾静表“谢绝”义的“不V了”格式张娜小议“给”作助词张慧关于对象类介词“向”的认知与考察唐双双“龙”族词汇与中国的崇“龙”文化丁娜试析“动物---植物”的词义类聚归属钱一萌AA式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分刘媛媛浅析音译词的译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王芳现代汉语“数”的语法范畴的表达形式牟晓蓓浅析“X比N还 N”与“X比N更N”徐彤现代店名的词汇特点和文化取向——从“土掉渣”烧饼说起仇瑞仙齐继明何瑞芳邵永立“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黄伟“这/那”的不对称性研究王世斌网络语言中的英语特征语郑淑华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历史文化杨海洋计算机语言进入现代汉语的情况分析董庆波关于“数量指代”是否可以看作缩略语的问题马瑞东分析主谓倒装句的几种形式及古今的差异周兴东论程度副词“最”与“顶”的差异王致峰刘加宁满绪国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及其使用条件张叔光“只能”和“只好”的比较王红超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以老鼠为例钟冰洁荣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王晖颜色词的隐喻对外汉语专业04-2班毕业论文选题姓名吴洪梅刘志苹类词缀字组的规范化问题崔婷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刘潇人称代词的活用及其修辞效果刘惠敏商业广告语的人称变化与广告创意徐慧超浅析社会因素对女性语言的影响李雪芹古汉语“是”字在其附加句形式中的语义探析李敏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研究王雪梅“人家”指代“你”的社会语言学分析王佳妮副词“已经”和“曾经”的辨析黄艳艳海口人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问题与正音房欢欢临沂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周新新中国商标名的构词法及文化心理探究李瑞雪浅析大学生信息联络短信的感情表达方式左芳浅析“~客”族词语高振欣汉语人称代词“恁”的来源再探傅伟伟河口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韩金一说“一点儿”和“有点儿”刘绍霞浅析招远方音吴頔“使”字句内部成员的比较李慧浅析商业店名用词及语法特色杨树红浅析“S①去上课”鞠凤沂水方言声调及连读变调的实验研究袁茂英王英孙成菊岳凤娟探析类词缀化现象和词汇化现象周瑞瑞赵美容李莎莎杨蕾单县方言的声韵调实验分析赵少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及规范王振华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黄健潍坊城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朱振东青岛话中“得”字研究韩伟峰也谈“零X”刘永浅论“一X就Y”格式邴守强对“跟X一样”及其相关句式的多角度分析张琦“一下”结构的句法、语法意义、语用分析魏雪亭现代汉语外来词使用的现象和规律探索肖太波田国峰丁占峰王经经临朐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李鹏程关于比较句和“比……还/更”结构杨海港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韩荣祥论“轻易”和“随便”的异同赵龙“不”字粘着性与非粘着性使用时的不同功能对比吕渐卿“着”、“了”、“过”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论文写作题目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研究2.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策略研究3.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4.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5.汉语教材编写原则与技巧研究6.面向海外市场的汉语在线教育平台设计研究7.汉语水平考试与汉语教学评估体系研究8.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策略研究9.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素质要求研究1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11.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学习者动机与兴趣研究12.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政策研究13.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14.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评估工具与评估方法研究15.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16.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7.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材对比分析研究18.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学习者个人因素与语言习得关系研究19.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策略研究2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学习策略培训与教学应用研究21.基于游戏化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策略研究22.虚拟现实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3.人工智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24.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技术应用研究2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在线教育平台用户行为分析研究26.基于翻转课堂的汉语国际教育改革研究27.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融合教育研究28.基于大数据的汉语国际教育决策支持研究29.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研究30.基于移动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模式研究31.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研究32.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研究33.基于项目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研究34.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情感计算与情感交流策略研究3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在线学习社区构建与运营研究36.基于游戏化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计研究37.人工智能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角色与影响研究38.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神经语言学应用研究39.基于慕课的汉语国际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40.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综述与案例分析。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3、英语语言文学对优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4、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5、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示分析7、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写作9、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10、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探讨1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相关思考12、鸠摩罗什译经与汉语言文字传播13、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4、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15、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6、试论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17、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18、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19、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探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2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23、浅议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24、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5、高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26、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27、新时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28、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29、我国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30、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31、明清世情小说“女性”审美考究反观现代汉语课程“人文”性3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33、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34、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5、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36、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37、麦家小说《解密》互文性及其英译研究38、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9、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40、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之路4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和联系4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43、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44、基于立人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45、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46、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47、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48、文本背后的政治:唐古拉斯之《中国文学》剖析49、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50、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①《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②现代汉语中的网络新词研究。
③《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与社会价值观。
④汉语方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变迁。
⑤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分析。
⑥鲁迅小说中的现代性探讨。
⑦《西游记》中的宗教元素分析。
⑧现代汉语广告语言的特点与效果。
⑨《三国演义》中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⑩汉语中的成语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11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性别角色研究。
12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
13 《聊斋志异》中的超自然元素分析。
14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16 《金瓶梅》中的日常生活描写。
17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8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
19 汉语中的谚语及其文化价值。
20 现代汉语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挑战。
2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观念。
22 汉语中的反语现象研究。
23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城市形象。
2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25 汉语中的语言礼貌现象。
26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
27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汇研究。
28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29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多媒体应用。
30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31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影响。
32 中国现代剧作中的社会问题探讨。
33 汉语中的比喻与隐喻现象。
3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旅行主题。
35 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简化趋势。
36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文化。
37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38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9 汉语中的双关语现象研究。
4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改编。
41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4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政治批判。
43 汉语中的语音变化与发展。
44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自然主义。
4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习惯研究。
46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德观念。
47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分析。
48 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表现。
4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资源开发。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3.1 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3.2 道德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塑造
3.3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3.4 尊重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4.1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4.2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接受程度
4.3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的意愿
第五部分: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5.1 保留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5.2 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和责任
5.3 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努力
第六部分:结论
6.1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总结
6.2 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探讨如何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希望本论文能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对外汉语学院毕业论文选题范围第一篇:对外汉语学院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对外汉语学院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一、文字(一)文字学问题1.古文字、今文字问题2.汉字与汉藏语系或者汉字文化圈其他语言文字的比较研究3.汉字的结构及发展演变问题4.关于“六书说”和“三书说”5.汉字文化问题(二)汉字教学问题6.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对外汉字教学的理论问题7.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问题8.中外学生汉字习得的特点比较9.汉字习得中出现偏误原因探析 10.汉字规范化问题 11.汉字教学史 12.汉字在海外的传播举例:应用于汉字学习的手写板再设计欧美留学生和日韩留学生汉字习得的比较研究二、词汇(一)本体研究13.词汇理论研究14.词汇研究的前沿问题15.词汇的汉语史研究(包括虚词)16.词语考释(包括方言词语考释)17.常用词演变18.词汇的文化内涵19.词汇比较(包括语言内部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20.外来词问题21.新词新语22.进入大众生活的网络词23.俗语惯用语成语等语汇方面的问题举例:释紫副词“逐渐”和“逐步”的对比分析“渐渐”与“慢慢”的比较分析“可能”和“大概”的多角度分析“不然”与“要不”的对比分析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多角度比较《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研究现代汉语带类缀的三音节复合词浅析(二)对外汉语教学应用24.词汇教学问题可结合专业特点选取25.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问题26.留学生词汇教学实践问题27.中外学生词汇习得的特点比较28.教学实习中的一点或几点创见 29.词汇习得中出现偏误原因探析 30.词汇教学史31.汉语词汇对其他语言的介入及影响举例:由“心情”、“心境”、“心绪”的比较分析看同义词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运用Inspiration软件辅助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离合词的界定及其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三、语法(一)现代汉语语法3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33.现代汉语某种句式分析 34.现代汉语某种结构分析举例:“V起来”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其虚化轨迹语气词“呢”和“吧”的比较分析浅析后缀为“然”的形容词和副词关于“去+VP”和“VP+去”的一些思考“所有”与“一切”的多角度分析 AB不AB格式浅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特征研究积极羡余和消极羡余动词AABB重叠式多角度探讨试析“没有”与“比不上”比较句“V个AP/VP”结构的多角度研究双重功能下的“让”字句及与“使”字句、“被”字句的比较程度副词“太”和“极”的多角度比较浅议“很+名词”结构“不仅”、“不单”与“不但”的对比分析“但”类转折连词和“却”类转折副词的辨析(二)古汉语语法35.古代汉语语法问题分析举例: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三)语法问题的汉语史研究36.从汉语史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问题举例: 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探析论汉语史上的“副词并用”(四)语法化问题 37.语法化问题探索举例: 情态动量词“遍”的历时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法分析(五)方言语法问题研究 38.方言中独特语法问题分析举例:香港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特点(六)语法新理论的应用39.认知,焦点,标记,功能,生成句法,韵律句法,语言类型学,构式语法等理论的应用(七)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40.语法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举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现句浅谈时间副词“在、正、正在”的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意义汉语比字句与留学生习得偏误分析四、语言比较研究(一)汉英语言比较举例: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交际中的汉英混用现象及其动因探微(二)汉日语言比较举例:汉日定语标志“的”与“の”的比较(三)汉韩语言比较 41.汉英句法问题比较研究42.汉日语法、文字、词汇的比较研究43.汉韩语法、文字、词汇的比较研究五、语料库词汇语法研究44.结合语料库的汉语词汇研究 45.结合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六、其他46.汉语研究与信息处理举例: 基于语料库的高离散频度离合词插入成分分析47.海内外某部语言学专著的平议或心得第二篇: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参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注意:1、题目研究范围(对旬地域、待业范围、研究内容等等)千万不要过大,提倡“小题大做”。
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1、毕业论文总原则:①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和构思,资料参考,内容撰写,修改审定,打印成册,宣读答辩等内容。
②毕业论文的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戒假、大、空。
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论文课题完成8千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个性鲜明。
③在选题上,要求学生不要求全求大,论题要适中。
题目大了,论述不详,不能全面概括,学生驾驭不了;题目小了,内容无法展开,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论述不充分,势必贫乏单薄。
④从撰写论文始,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探讨,确定选题内容,把握好方向。
选题确定后,要拟定出论文提纲,再交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审定,避免从一开始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⑤答辩时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掌握好语速节奏,语言清晰,表述准确,答辩简洁、流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语言学方面:10个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29个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2汉字和汉文化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14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15部件研究16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17如何整理异体字18如何整理异性词18规范汉字的研究19 汉字的前途20"修辞与语境"浅谈2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2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23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2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2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26谈"成语的活用"27谈"叠用句"28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29 谈"比喻"古代汉语方面:10个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28个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22《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参考选题(1)一、文艺理论试评方方的小说试评池莉的小说试评先锋派的文学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通俗文学漫谈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儒道文学观之比较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说”意境”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现实主义新论现代主义新论优美的实质与特征崇高的实质与特征中西方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中西悲剧观比较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研究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论审美距离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自然主义新探简论形式美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二、现代汉语次字的词性研究略论”了1”和”了2”的区别与辩论还、又、也的功能比较“名+名”语法小类试析试论汉语概数表示法的多样性谈谈状语的非常规位置及其作用中学生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简析试谈中学教材中的长句教学中学生作文中复句作用情况的调查10.语法知识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体会)1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1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1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1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15.人民日报中的语言失误分析(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而分析(题目作相应改动)三、古代文学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13.论宋代的爱国诗14.汉代楚歌诗简论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17.论晚清宋诗运动18.”同光体诗”的评价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20.王鹏运诗歌论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25.论辛弃疾词26.试探江西诗派27.论陆游的爱国诗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29.试谈《西游记》主题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34.汉赋的艺术价值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41.论曹植的宴游诗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45.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的艺术特色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60.二晏词比较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四、写作写作的模仿与创造论写作模式论写作灵感论写作想象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论文章的开头艺术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17.评《芙蓉镇》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20.论韦良山的性格特征21.壮族文学中的当代意识22.壮族文学的民族特色23.论新诗的音乐美24.民间文学专题研究25.壮族神话研究26.壮族传说故事研究27.壮族歌谣研究28.壮族歌圩29.论诗歌的意象30.论小说的抒情趋向31.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32.论儿歌的艺术特色33.为何短篇不短34.------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35.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36.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37.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38.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39.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40.论散文的”散”41.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42.童话的意境43.论写作的自我意识44.谈文章的结尾艺术45.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46.论诗歌的音乐美感47.散文的真实性刍议48.论转折关头写人49.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50.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51.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52.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53.诗歌的音乐美感54.散文的真实性5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56.论诗歌象征57.小说的时空艺术58.论小说模式五、现当代文学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艾芜作品研究(要求如上)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10.《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11.《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12.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1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14.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15.莎菲女士之我见16.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17.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18.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9.论莫言的小说20.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21.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22.论《凯旋在子夜》23.论琼瑶的小说2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5.论《鸡洼窝人家》26.论《棋王》27.论老舍的戏剧观28.论张贤亮的小说29.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30.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31.舒婷的诗歌创作32.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33.谈莎红的抒情诗34.秦似的杂文创作35.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36.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37.李准的小说创作38.秦牧的散文特色39.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40.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武耕新研究41.闻捷诗歌研究42.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43.论《钟鼓楼》44.论《北方的河》45.论王安忆的小说46.论高行健的探索剧47.论新诗潮48.论北岛的诗4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50.论王蒙的小说51.港台文学研究52.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53.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54.论柯岩的创作55.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56.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57.论刘绍棠的小说58.论刘索拉的小说59.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60.周梅森小说论61.方方小说论62.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论,苏童小说论,格非小说论)63.新生代诗歌研究64.金庸小说论65.席慕蓉现象研究66.论谌容的小说六、民族民间文学(一)1.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4.文化整合论与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5.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认识价值6.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7.少数民族神话的文学特质8.少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9.少数民族神话的超人形象体系10.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史诗性11.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12.少数民族史诗的美学意义13.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趋向14.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形成途径探微15.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和民族心理定势16.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的”神秘化”问题17.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的审美特征18.少数民族民间歌谣的文艺发生学的意义19.少数民族情歌的艺术魅力20.少数民族长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21.少数民族民间说理长诗与民族伦理道德观22.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与接受美学2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多角度,多学科”问题24.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现代化25.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趋向26.钟敬文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27.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变异性与发生认识论28.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的历史现状29.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化人类学30.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观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七、外国文学试论《俄狄浦斯王》悲剧的艺术成就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征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几个妇女形象试论《伪君子》的艺术特征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试论《哈尔德。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汉语言文学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最关键的途径。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东方文学1、浅析东方文学体现出的宗教伦理色彩2、试论上古东方文学的特征3、《吉尔伽美什》体现的史诗母题4、圣经《旧约》中“语言创世”的哲学意蕴5、试论《旧约》的文学意义6、浅论《圣经》简约含蓄的叙事艺术7、浅析《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8、沙恭达罗形象分析9、试论中古东方文学的特征10、试论《一千零一夜》中爱情故事的思想价值11、物哀与幽玄:浅析日本文学的审美特征12、唐代文学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影响13、《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14、试论纪伯伦《先知》的艺术特色15、试论纪伯伦《先知》的思想内容16、试论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17、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18、泰戈尔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19、《吉檀迦利》体现的泛神论和泛爱论思想20、《雪国》的艺术特征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语言类(语言学方向)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一)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 汉语新词语研究3. 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 汉语字母词研究5. 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 汉语修辞研究7. 汉语多音字研究8. 汉语复活词研究9. 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 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 汉语惯用语研究13. 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 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5. 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16. 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17. 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18. 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19. 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20. 给病句一个理由21. 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2. 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23. 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24. 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25. 同志”的尴尬26•文学语言研究27•汉语语气词研究28. 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29. 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 菜名” 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31. 命名和艺术世界一一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32. 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3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35. 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36. “ X巴”类新生店名研究37. 说秀”(英show)38•汉语象声词研究40. 汉语感叹词研究41. 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42. 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43. --------------------------- 东北方言后缀“"的研究44. 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45. 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46. 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47. 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48. 褒义词考查分析49. 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0. 贬义词考查分析51. 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52. 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 新闻语言研究53. 广告用语研究54. 法律、商贸语言研究55. 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56. 词类区分研究57. 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58. 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59. 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60. 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61. 现代汉语语法62•汉语应答句研究63. 标题语法研究64. 标题语用研究65. 标题语义研究66. 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67. 东北官话语音研究68. 东北官话词汇研究69. 东北官话语法研究70. 东北官话语用研究71.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72.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73. 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74.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75. 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76. 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77. 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78.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9. 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0. 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81. 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82.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8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84•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 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85.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86. 报刊语言研究87.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88.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89.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90. 法律语言研究91.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92.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3.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94.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95.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96.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97.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98.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99.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00. 谈俗话”101.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02.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03.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104.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105. 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06.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107.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108. 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109. 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110. 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111. 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112. 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113. 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114. 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15. 实验语音学116. 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17. 语音史研究118. 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二)1. 《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 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 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 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 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 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 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 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1.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12. 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13.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如之、其、所……)1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1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1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1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20•现代汉语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21. 汉语歌曲如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22. 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 《诗经》中的生物研究2. 《诗经》中的器物研究3. 《诗经》中的虚字研究(可选择某一类,如连词、介词;或选择其中一个,4. 十五国风的比较研究(可比较其中几种)5. 风、雅比较研究(可比较某一内容)6. 《诗经》的赋、比、兴研究(可研究其中一种)7. 《诗经》中的特殊句式研究8. 朱熹的《诗集传》研究9. 姚际恒《诗经通论》研究10. 方玉润《诗经原始》研究11. 崔述的《诗经》研究(以及其他有关《诗经》的专书研究)12. 《老子》的道”13. 《老子》的水”15. 《老子》某章研究16. 东北方言本字考(可考证某一字以及与它有关的字,也可讨论其他方言)17. 汉字构形分析研究18. 汉字意象与汉语结构19. 汉语常用字的词性”问题20. 古代汉语的名词中心句21. 古代汉语的词类与词性(可探讨某一词类或某种有关现象,如词类活用,连、介词分类。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 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 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 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 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 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 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 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 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 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 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 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 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 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 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 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 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 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 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 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 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 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 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 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 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 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 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 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 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 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 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 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 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 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 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 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 51、浅议修辞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52、汉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53、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 54、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5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56、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7、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 58、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 59、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 60、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6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62、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63、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 64、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 65、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 66、媒体的汉语言传播--以几则实例为证 67、汉语言“拿来”二题 68、探讨汉语言的民族性 69、浅论新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大发展 70、科技写作中常见病例分析--成分的残缺和多余、图表的多余与重复 71、汉英语言中的文化色彩 72、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 73、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一个值得注意的远端教育文化构想 74、浅析日常教育中的汉语言地位 75、多媒体汉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76、汉语言的艺术化教育 77、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 78、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天命”“性命”“生命” 79、论汉语言对亚氏的逻辑思想的应用、阐释与发挥 80、寻找汉语言的家园--论任洪渊的诗和诗论 81、论汉语言接受主体的文化结构 82、论汉语言学习中的准确性 83、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84、汉语言中的隐喻特质浅析 85、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86、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 87、关于高校汉语言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88、勐海汉语发展初探 89、汉语言的正确使用--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 90、浅释歌唱中的汉语言 91、英语教学中汉语的使用 92、英语教学中利用和控制使用汉语言的探讨。
第一篇: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汉语成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汉语委婉语的用语特征★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比★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面向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语气与语调的关系与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前瞻★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近十年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综述★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试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误差★汉文化价值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跨文化交际与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英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与其它语言教学的异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及其比较★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对外汉语教学★网络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原则★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心理研究★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论社会礼貌原则的民族性★中外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中外文化禁忌语比较★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从十二生肖中看中外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或其它国家)★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对外汉语教学与湖湘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育市场发展研究★从楹联艺术看中韩文化交流★宋瓷中的儒道互补精神★从古代瓷器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评估设计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关于字本位何次本位争议的思考★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浅议零起点班短期汉语教学★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偏误分析★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儿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素教学法”初探★汉语和英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何英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汉语和韩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汉语和汉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汉语日语对比研究★浅谈表比较的“有”字句★“太”作程度补语时的特征分析★从认知角度看虚词“与”的语法化★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谁”的非疑问用法★“你”和“我”在固定词组中的语法意义★浅谈汉字中的错别字★现代汉语方位词“内外”的语法语义使用特点分析★从汉语教学角度看语境的岐义★趋向动词“上去”与“下来”的状态意义比较★浅谈范围副词“都”★汉语中颜色词“黄”的文化意义探析★论汉语中“红”文化意义产生的原因★量词“双”“副”“幅”浅探★从“碧血”“救火”“吃水”等着词语超常搭配★论“好”作状语和作不予的异同★试论“很+V+了/过+数量成分”★从夫妻称谓语中管窥夫妻之间的地位★字母词规范及相关问题研究★浅谈“主语省略”和“主语缺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探析★汉语礼貌语的语用功能探析★论新词与汉文化★“务必+VP”的语法和语义分析★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类及其语用制约★浅析“连”字句中“都”与“也”的差异★时间词“刚”“刚刚”与“刚才”★谈“半A半B”的语义关系及语义类型★关于“了”的用法浅析★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浅论★“吃食堂”类动词短语的认知研究★从与数词有关的成语误用中谈文化内涵★浅谈汉字在信息时代的几点优势★程度补语的多维思考★“开”的句法语义特点浅析★“数词+名词”结构探析★谈汉语的委婉语★女性社交称谓的文化心理解析—以“小姐女士夫人”等为例★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梅(竹.兰.菊)形象(选一)★从古诗看古人的消暑方法的情趣★四大名著中的饮食文化比较研究★试论古代考试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文化意蕴研究★从《傲慢与偏见》看当时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圣经》与英语文化★《诗经》和《楚辞》中的“鸟”意象及其文化透视★汉民族民间迎接新生命习俗及其文化探析---以吴越地区从新生命诞生至满月时间段为例★文化情境中神话与民俗的互动---以月亮神话为例★“下来/下去”二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浅析汉英指示代词在语篇中的对比★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汉英女性亲属称谓语比较★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序篇误及原因分析★个案研究--韩国留学生中介语类型分析★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提高留学生汉语修辞能力★悲沉叹末世,辛辣讽时弊--浅谈晚唐赋体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夷坚志>与<聊斋志异>的人鬼恋故事分析比较★金庸小说中的美女文化★鲁迅作品中的方言动词★娜拉与繁漪——悲剧命运的分析与比较★汉语自称的词语选择及语用意义★关于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法的几点思考★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矛盾性★对《红楼梦》中的“呢”的分析★谈“前面”、“上面”和“以上”的非指示与指示用法★周报副刊的新进路★汉语学习者的情感需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外汉语口语课中的词汇教学问题★英语国家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副词“都”的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文重复现象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比较句偏误分析★试论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试论不同宗教信仰对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从晴雯与简爱抗争的不同命运谈起★唐风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演变★中外家庭教育差异下的下一代创新意识培养初探★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误读★★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着”的语法意义采用及难点分析★秦文君〈男生贾里〉系列作品的语言分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策略★《山海经》、《伊利亚特》战争神话叙述差异——兼论神话资源的文化产业化★浙江三个饮食风俗区节令食俗研究★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以富阳的传统手工造纸为个案研究★议初学汉语的韩国留学生课余听说训练★宁波地区传统婚俗的现代开发——以宁海“十里红妆”为分析个案★现代汉语“制作”类动词研究★“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述评与思考★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论文化差异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影响★“超人”哲学与社会主义的交融与碰撞——浅谈杰克·伦敦创作思想中的矛盾★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韩国山台剧与中国贵州傩堂戏演出面具的比较研究" ★论《荆棘鸟》中的菲奥娜与梅吉母女的爱情悲剧★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独立汉字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探访人的隐秘心灵——《我的名字叫红》简析★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编写的建议★守望者——《飘》主要人物诠释★越中窥“蚕”——杭嘉湖地区蚕文化探究★唤名叫魂的灵魂信仰及其仪式秩序★从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看乌镇旅游开发★颜色词“黑”及其文化涵义★留学生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文化障碍归因及对策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研究★运用自编语料提高汉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成功与失败——金庸武侠小说中爱情模式的两大类型★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不同的经历,同样的抗争——于连、贾宝玉形象对比分析★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用语问题的探讨★燃烧的复仇烈火——《呼啸山庄》和《原野》的比较阅读★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悲剧——《红与黑》与《马丁·伊登》主人公悲剧命运对比分析★论《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改编★关于蚩尤战败封神的研究——兼论神话人物形象的政治利用★从岁时民俗谈余杭地区的门文化★“接连”、“一连”和“连连”的比较研究★“乱世佳人”与“荆棘鸟”——斯佳丽和梅吉形象的精神解读★金华旅游景点英译名称英译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先秦、秦汉时期火信仰政治化演变★形容词重叠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麻将的中国文化心理特征分析★十字军战争与欧洲文明进程★韵律语法在汉语词层面上的研究与运用★关于义乌公交站名英文翻译报站的调查★汉英语“体”语法范畴的比较★余姚地名的构成及其地域文化★浅谈任务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语义分析★留学生使用名量词的偏误及教学对策★“别说”句式浅析★明清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在同异文化圈中的不同表现及比较★消逝的童年:现代化视角中的儿童游戏★“V+到+N”与“V+到+N+去”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比较★副名组合的语义阐释★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政治讲话的英译——以《温家宝在2007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为例★葛兰言《诗经》研究对传统注释的突破及其意义★论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与颠覆★多项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的规律★关于非洲留学生汉语课堂适应情况的调查★对外汉语中的熟语书面语习得调查与分析★汉英委婉语交际功能对比分析★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日常用语的影响★对日本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文学性阐释★对外汉语短期强化口语教材研究★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议《诗经》的玉文化与儒家的君子品格★目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试论中高级对外韩语中的惯用教学★新闻标题的民族文化渗透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比较浅析★"试论中西文化在海外宁波帮企业中的融合——以叶氏家族为个案"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研究与分析★诺斯替主义与道教比较研究★高级汉语教学阶段中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浅谈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教学★"家族文化与生态家园营造——以浙江武义郭洞何氏家族为例" ★《倩女离魂》和《井筒》中的“魂旦”形象的文化比较★少儿英语教学对海外少儿华语教学的启示★清风吹拂的人生——李渔、林语堂的生命哲学对其文学创作影响之比较★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古人体态语★“爱V不V”格式研究★林黛玉与简·爱的文化人格比较★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的传播★辅助性教学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两套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分析★中非体态语的基本特征及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并列连词分析★杭州地名命名特征及其文化保护★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从觉醒到反抗——小说《一九八四》简析★高校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及其对策★现实生活秩序的重构——艾特玛托夫《断头台》主人公形象解析★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温州鼓词表演艺术传承模式探讨★国际汉语热下的对外汉语新认识★浅析语境教学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用汉语语篇思维学地道汉语★浙江海宁盐官镇海神信仰——以海神庙为研究个案★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分析★论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汉英颜色词对比研究★日本建筑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文化与神道——关于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日本国民的立场分析★春晚小品中陈佩斯和赵本山的言语风格差异★"海盐“滚灯”表演民俗及其演变" ★宁波帮新生代初探★由净琉璃本《曾根崎心中》看日本的耻文化★爱的凌迟与救赎——读张爱玲《心经》★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华文小学为例★日本神道教与武士文化——由“靖国神社”引发的思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文化教学★国际商务人际交往的跨文化差异★英汉社会称谓的差异问题及教学对策★试论台词在戏剧表演中的魅力体现★清代文字狱中的语言避讳现象与语言禁忌★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对策★从“林译小说”探近代中国西方文化传播★论《诗经》之婚恋诗所表现的周代婚恋习俗及婚制★从个体本位与集体本位析中美女性主义差异——比较《律政佳人》《欲望都市》★女人为“人”——比较波伏娃与张爱玲女性意识★韩南研究——以《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一书为例★中国茶馆文化与英国酒吧文化的对比★论跨文化婚姻中的跨文化交际★婺剧的传承与发展——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孔子“和而不同”和谐理念的对外传播★浅析美国学生反文化运动的消亡及其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初探——以文化差异为中心的文化导入★论余华小说的死亡情节★浅谈戏曲界的“活化石”——松阳高腔★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面向海外的青少年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湖州含山镇蚕桑民俗文化述论★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形成途径及原因探析★浙江象山石浦古镇渔民俗文化述评★黄岩柑橘民俗文化演变及其复兴与展望★略论宁波帮的经营思想——以宁波帮在上海的发展为背景★任务与情节模式分析——海岩小说走红探问★媒体语言方言化分析——以杭州媒体为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交际文化义★林语堂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塑造的孔子形象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2、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3、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4、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5、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6、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7、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8、高级水平留学生语调偏误与教学对策9、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1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12、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3、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4、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5、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16、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17、“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8、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19、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2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2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22、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23、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4、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5、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26、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27、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28、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29、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30、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31、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32、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33、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34、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35、“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36、“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3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38、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39、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40、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41、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42、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43、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4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45、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46、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4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4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4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50、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52、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53、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54、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55、汉语成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56、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57、汉语委婉语的用语特征58、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比59、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60、对外汉语教学法初探6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62、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63、面向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64、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65、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66、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68、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69、语气与语调的关系与第二语言教学70、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前瞻7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72、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浅议73、近十年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综述74、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75、试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误差76、汉文化价值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77、跨文化交际与肢体语言78、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79、英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80、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81、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82、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83、对外汉语教学与其它语言教学的异同84、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及其比较85、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86、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87、汉语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88、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对外汉语教学89、网络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原则90、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心理研究91、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92、论社会礼貌原则的民族性93、中外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96、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98、从十二生肖中看中外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99、中韩建交后韩国汉语教科书选用问题研究(或其它国家)100、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101、对外汉语教学与湖湘文化传播102、对外汉语教育市场发展研究104、从楹联艺术看中韩文化交流105、宋瓷中的儒道互补精神106、从古代瓷器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107、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108、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评估设计研究10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110、关于字本位何次本位争议的思考111、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难点问题探析112、浅议零起点班短期汉语教学113、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偏误分析114、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15、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116、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儿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17、“语素教学法”初探118、汉语和英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19、汉语和英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20、汉语何英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21、汉语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22、汉语和韩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23、汉语和韩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24、汉语和汉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25、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26、汉语日语对比研究127、浅谈表比较的“有”字句128、“太”作程度补语时的特征分析129、从认知角度看虚词“与”的语法化130、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1。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对外汉语视域下指人成分“-者”和“-人”对比研究对外汉语视域下的“没想到”与“想不到”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法尼日利亚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实验研究留学生“V不V”句式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构式“越来越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木本植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单音节口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V掉”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建议泰国学生汉语状语的习得情况考察《魅力汉语》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偏误分析柬埔寨初级班汉字教学研究——以柏威夏青年会汉语中心为例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同素异序词偏误分析尼日利亚留学生汉语单双元音韵母习得实验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语言景观在旅游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阳朔语言景观为例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得”字补语句教学研究影响印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愉悦的因素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分级读物定量研究不同等级韩国学习者汉语生造词差异性分析法语DELF考试与新HSK考试中级笔试部分比较研究方位对举格式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反义对举词汇构式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研究——以英国Invicta小说为例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题的对比研究现代汉语数字对举格式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印尼优利联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音发展个案研究少儿对外汉语教材对比研究——以《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为例印尼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流行语习得情况调查研究与建筑有关的传承语素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副词“就”偏误分析对外汉字教学案例研究泰国初级综合汉语教材中补语的选取与编排研究——以《初级汉语》为例泰国初级汉语教材《快乐汉语》和《天天汉语》对比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名量词编排分析——以《发展汉语》《汉语教程》两部教材为例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第五、六季)中汉语学习者口语词汇偏误研究山东省六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留学生“V来V去”构式语义习得研究构式理论视野下的“宁可……也……”习得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同素单双音节连词习得考察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副词习得的偏误考察——以《发展汉语》综合教材所收副词为例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空缺研究——基于汉语词和韩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中韩犬类语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基于中高级汉语教材名词的汉语学习者语体习得考察及教学建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嵌偶单音词偏误分析研究赴泰中小学汉语教师志愿者线上岗前培训调查研究——以2020年吉林大学培训点为例泰国中学汉语课堂的非预设事件应对策略探析面向来津留学生天津地域文化导入研究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来华日本留学生语法学习策略调查研究辽宁高校国际学生线上汉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状况分析——基于2012至2020届毕业生的调查国际中文教师能力现状研究泰国初中汉语教材《体验汉语》和《天天汉语》对比分析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三套汉语教材的课文选编与改编研究语篇体裁视角下中亚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研究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近义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基于图示教学法的线上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以《快考试了》为例卢旺达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声学研究论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以《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PPT课件为例多模态教学模式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以高级汉语综合课为例肯尼亚华文学院初级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研究——以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为例基于“汉语桥”古诗词试题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研究汉语言本科留学生学位论文及写作状况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线上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设计——以《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Ⅰ)》为例纪录片资源在中级汉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视听教材《中国人的故事》为例比况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外国人短视频塑造的中国形象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材中文化因素对比分析——以《发展汉语·中级阅读》和《中级汉语阅读教程》为例对日学生一对一汉语教学实践与反思——以E-China汉语机构为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源结构分析——基于兰州大学的调查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词语选编研究——以《汉语纵横·精读课本》系列为例菲律宾中学生汉语课堂问题行为研究——以菲律宾怡朗亚典耀圣母学校为例对外汉语教学识字教学法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个案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课程设置研究——以兰州高校为例基于新HSK考试的对外汉语教材分析——以《HSK标准教程5》为例关于形式动词“进行”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研究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神话教学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个案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格国家货币文化符号对比研究法国传教士戴遂良《汉语口语教科书》语法选编研究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书写教学研究外国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在辩论中的话语标记语对比研究——以《非正式会谈》和《奇葩说》为例卢旺达留学生汉语塞音习得的实验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材的发展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以《中国神话系列文化微课》为例近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演讲环节探析甘肃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才艺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对外汉语“身物互喻”词教学研究——以兰州大学国际交流文化学院汉语教学为例对外商务汉语购销类词汇教学研究——以兰州大学留学生商谤汉语教学为例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发展模式探究对外汉语古诗词教材内容和体例研究——以《诵古诗·学汉语》和《中国古诗词多媒体趣赏》为例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探究——以兰州大学四位教师为中心“构式-语块”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轻松学中文》为例兰州大学汉国教中国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北非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甘肃高校为中心的考察巴基斯坦本土汉语学习者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研究——以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为例面向马来西亚零基础汉语学习者的线上识字教学策略初探零起点商务汉语教材词汇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对本选题参考的说明:1、以下选题仅提供了写作的方向,可根据方向自拟题目,请学生自己根据写作重点确定论文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直接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2、本参考选题仅列出部分主要的研究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的题目。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2.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3.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4.论柳永词的俗与雅5.论柳永词中的赋法6.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7.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8.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9.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10.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11.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12.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或女性意识、抒情性)13.《家》中觉慧的形象与《寒夜》中汪文轩形象的比较14.论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15.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6.论莫言小说的形式感17.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18.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19.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0.论舒婷的诗歌创作21.“女性散文”研究22.论巴金的《随想录》23.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内涵24.王蒙小说研究25.论刘心武的小说26.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7.港台文学研究(如论琼瑶、三毛、席慕容、陈映真、金庸等人的创作)28.《白鹿原》的文化底蕴2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30.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31.论朦胧诗的美学特征32.论顾城(或舒婷、北岛)的诗33.论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34.论归来诗人群的创作35. 史铁生小说的生命意识36.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37.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38.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39.毛泽东诗词夸张辞格探析40、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41.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42.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43.论杜牧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44.王维和李白山水诗思想内蕴的比较45.从高适边塞诗看盛唐气象46.论霍小玉形象的塑造47.论苏轼词中的“梦”48.论辛弃疾婉约词的艺术魅力49.简论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色50.论李清照词中的“愁”51.论李煜词的“真”52.比较温庭筠、韦庄婉约词风之异同53.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54.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55.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56.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57.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58.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59.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60.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对传统母性的颠覆61.《家》中觉慧的形象与《寒夜》中汪文轩形象的比较62.论巴金前期小说的青春气息63.论茅盾小说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64.论戴望舒诗歌的感伤情调(或意象体系)65.论藏克家诗歌的情感特征(或形式技巧)66.论《围城》的讽刺艺术67.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68.论巴金的《随想录》69.论艾青建国后的诗歌创作70.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艺术特色71.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72.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73.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74.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75.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76.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初探77.简体字与繁体字研究78.汉字教学方法研究79.X地方言中的古语词研究80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81.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形象研究82.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83.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84.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85.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86.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87.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88.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奥斯汀的妇女观89.论《简•爱》的艺术成就90.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91.论《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92.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93.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94.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对外汉语毕业论文选题对外汉语毕业论文选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对外汉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即将毕业之际,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毕业论文选题。
这个选题需要既能展示我们对对外汉语教育的理解和研究,又能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实践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我们可以从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目前对外汉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例如,可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汉语学习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对外汉语教师等。
这样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外汉语教育改进的思路和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对外汉语教材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改进教材的建议,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设计更适合的教材,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涉及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分析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技术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可以通过对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软件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以及如何设计和开发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软件。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与质量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与质量保证是对外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选择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探讨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保证,以及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效果。
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2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3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51、浅议修辞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52、汉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53、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54、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5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56、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57、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58、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59、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60、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6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62、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63、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464、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65、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66、媒体的汉语言传播--以几则实例为证67、汉语言“拿来”二题68、探讨汉语言的民族性69、浅论新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大发展70、科技写作中常见病例分析--成分的残缺和多余、图表的多余与重复71、汉英语言中的文化色彩72、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73、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一个值得注意的远端教育文化构想74、浅析日常教育中的汉语言地位75、多媒体汉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76、汉语言的艺术化教育77、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78、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天命”“性命”“生命”79、论汉语言对亚氏的逻辑思想的应用、阐释与发挥580、寻找汉语言的家园--论任洪渊的诗和诗论81、论汉语言接受主体的文化结构82、论汉语言学习中的准确性83、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84、汉语言中的隐喻特质浅析85、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86、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87、关于高校汉语言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88、勐海汉语发展初探89、汉语言的正确使用--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90、浅释歌唱中的汉语言91、英语教学中汉语的使用92、英语教学中利用和控制使用汉语言的探讨6。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下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1、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存现句偏误分析及研究2、对外汉语文化传播中的茶文化传播研究3、汉语有标条件复句的应用研究述评4、浅谈汉语作为二语的分级读物的编写5、新时期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6、面向初、中级使用者的外向型汉英词典检索方法新探究7、“起来”的语法化和习得过程的关系分析8、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及对策9、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10、关于编写针对蒙古国学生汉语语音教材的建议11、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探析12、对外汉语中的汉英双宾句句法结构对比分析13、现代汉语同义单双音节副词的语频和共现探究14、国情文化视域下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现状与反思--基于孔子学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比较研究1516、汉语教材中“什么”否定用法的编写建议17、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汉语类图书“走出去”的思考18、“中国梦”指引下的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传播19、论来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20、汉语国际传播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21、蒙古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22、俄罗斯对外语言传播策略启示23、汉语二语者写作中的高频动词使用研究24、中西茶文化差异对茶叶翻译方法的影响分析25、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26、对蒙古国学生汉语声母韵母教学的切要、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27、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的调查与分析28、初高中年级留学生习得汉语反语的偏误研究29、改革拼音规则利于入境游发展30、从类型学看东南亚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31、大数据视角下的汉语驱动学习研究32、汉日马文化意象对比研究初探--以成语、谚语为分析对象33、网络语言中汉语拼音文字的使用及其规范化问题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34、论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渗透--以惯用语为例35、基于语境视角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术传播语言选择36、从偏旁部首的含义看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37、“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特点浅析38、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对中国菜名翻译的研究39、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学习偏误浅析--量词运用40、语法教学的新思路--《三一语法》读后41、现代汉字的象形特点与现实意义42、汉语虚拟位移建构的认知机制研究43、《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词编纂问题刍议44、湖南汉语国际推广现状与策略研究45、初级阶段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策略46、韩国零基础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探讨47、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48、汉语国际教育视阈下中国国情以及“敏感话题”的对外阐释49、双语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50、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51、影响字母词语汉化的因素及研究现状52、意大利华人青少年汉语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以米兰ZAPPA高中为例53、现代汉语“不用说”的构式研究54、汉语不对称现象类型及其成因的潜显阐释55、基于语料库的“罢了”“而已”语篇功能比较分析56、新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有关思考57、探究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5859、基于翻转课堂的对外汉语学习平台的设计60、对外汉语出版物的海外传播困境及对策61、对外汉语儿童分级阅读研究62、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课堂互动模式研究63、对外汉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非个体因素研究64、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65、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文化词语研究66、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补充材料选取研究67、对外汉语课堂互动中教师反馈语的礼貌策略研究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68、对外汉语教材中成语英译问题分析及对策69、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70、基于网站构建和运营视角的对外汉语网站分析71、基于课堂观察的对外汉语课堂交际性量化研究72、对外汉语课堂纠错反馈有效性研究73、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项目选取及编排研究74、论网络教学资源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应用价值75、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课中的文化因素研究76、论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77、对外汉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课堂行为比较研究7879、试论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师的作用80、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文化炫耀现象研究81、论对外汉语培训师的角色转换82、中韩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版块的对比研究83、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多维释义模式研究84、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话语标记语编写设计研究85、韩国初级汉语综合课堂中流行文化引用策略研究86、对外汉语中的多方位语言输入87、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和特征88、浅析对外汉语中华才艺书法课程的学科定位问题89、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红楼梦》90、中小学生书面语表达中的语体转换分析91、母语者和留学生汉字变形部件的认同对比研究92、基于语料库的单一动词句法框架研究及二语习得考察93、二语学习者词汇的理解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实证性研究94、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字课中的渗透95、“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对外传播的SWOT分析96、对外汉语课堂留学生中性行为分析97、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98、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99、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100、汉语成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101、汉语委婉语的用语特征102、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比103、汉语数词的文化蕴义104、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105、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06、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107、试析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误差108、跨文化交际与肢体语言109、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110、英汉礼貌策略对比研究111、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心理研究112、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113、论社会礼貌原则的民族性114、中外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115、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中的体现116、中外文化禁忌语比较117、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118、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与语用失误119、从十二生肖中看中外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120、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汉英广告语比较121122、从古代瓷器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123、外国学生汉语听力偏误分析124、汉语和英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25、汉语和英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26、汉语何英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27、汉语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28、汉语和韩语音系特点的对比研究129、汉语和韩语构词特点的对比研究130、汉语和汉语句法特点的对比研究131、汉韩跨文化交际异同点的研究132、“太”作程度补语时的特征分析133、从认知角度看虚词“与”的语法化134、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化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