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简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贺知章的资料一、背景信息贺知章(1899年6月20日-1947年8月26日),原名贺秋山,字晏阳,号寄微,别号秋野、湘波,湖南湘阴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
贺知章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景、抒发愁绪而闻名于世。
二、主要作品1.诗集:–《乡思集》–《山中集》–《南国集》–《闲居集》2.散文集:–《中国文苑》–《秋野散稿》–《湘军其他》–《大雪》3.翻译著作:–《国际音标》–《英译唐诗集评介》4.文学评论和理论著作:–《文苑》–《文艺新论》三、代表作品1. 诗歌《早梅》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罗帐底。
2. 散文《湘军其他》贺知章的散文作品《湘军其他》以叙述湘军史为主线,揭示了湘军历史上的苦难与辉煌。
他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湘军将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震撼力。
3. 翻译著作《国际音标》贺知章在《国际音标》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和语音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通过准确的音标和生动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知识。
4. 文艺理论著作《文艺新论》贺知章的《文艺新论》是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他在书中对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文艺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艺作品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阐述。
这本书不仅对于文学理论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对于文学爱好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影响和评价贺知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以写实主义风格见长,创作了大量描写家乡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他的散文作品展示了湘军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此外,贺知章还在翻译和文学评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翻译著作为更多人了解外国文化和文学作品做出了贡献。
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对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贺知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文学造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773年-847年),字贺兰山人,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章泉源”。
他以精湛的诗文才华,优美的诗句和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享誉一时,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甘州派”的代表人物。
贺知章早年就读于洛阳文学学府,师从当时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受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风的影响。
贺知章从小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被誉为“诗童”。
他以才情犀利、机智敏捷的头脑以及对于人生深刻的思考而闻名,被人们称为“思辩之神”。
在进入官场之后,贺知章身兼诗人和官员两重身份,这让他在文化和政治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曾被推荐入朝,出任大理评事、观察刑狱、判江西、云南交州等职位,并多次被皇帝赞赏和嘉奖。
但贺知章并不满足于仅仅享受权力和声望,他更渴望将自己的才华用于社会改革和时代进步。
贺知章的诗词作品充满个人情感和对世事的思索,其中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风雅之作,呈现出了他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风以豪放灵动、雄浑奔放而闻名,被誉为“盘根错节、强健有力”。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广泛涉猎各个题材,包括山水、爱情、友情、宴会等多种主题,抒发了他对人生的领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贺知章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他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力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的诗歌被称为“天人之际、自然为一”,体现出了唐代文人的旷达和豪情。
同时,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创作思维和风格被后世文人不断吸收和借鉴,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除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外,贺知章还以其为官清廉和为民造福的政绩而闻名。
他注重反腐倡廉,聚焦百姓疾苦,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
他主张“君臣合一”的理念,通过改革政府机构和政策,为人民谋取福祉,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贺知章的光辉生涯却不长久。
据史书记载,他因与皇帝在意见上的分歧而被贬谪到海南,并于847年离世。
贺知章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是唐代早期诗人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
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主要作品
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
包括《咏柳一作柳枝词》、《采莲曲》、《答朝士》、《回乡偶书二首》、《晓发》、《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顺和》、《望人家桃李花》、《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雍和》、《泰和》、《福和》、《太和》、《表和》、《大和》、《奉和御制春台望》等。
贺知章贺知章,又名贺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
他生于1899年,逝世于1948年,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生平简介贺知章出生在湖北江陵县的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儒家学者,曾任教于当地的学校。
贺知章从小就接受了父亲的熏陶,饱读诗书,对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贺知章早年就读于北京的大学,主修文学专业。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文学社团的活动,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结识,共同追求文学的自由与创新。
他的诗作开始在学校的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创作风格贺知章的诗作以情感深沉、富有哲理的内容而闻名。
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对人生、社会和爱情等主题的深思熟虑,力图通过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常常使用婉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贺知章的诗作中经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他对传统礼教和旧有制度的约束感到厌倦,渴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唤醒人们的心灵,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和改变。
代表作品贺知章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哲思诗等。
其中,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咏鹅》。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贺知章对鹅的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愉悦的心境。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学生们熟知的经典之作。
贺知章的另一部代表作《游子吟》也广受赞誉。
这首诗以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亲情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影响和评价贺知章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他的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思想内涵,引领着当代文人进行了一场创作的革新运动。
贺知章的诗作也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赞誉。
许多文学评论家将他的诗作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佳作相提并论,称其为“近代楚辞”。
他的文学才华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被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人物生平: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贺知章诗词全集26首全
摘要:
一、贺知章简介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正文:
贺知章,字季真,号东篱,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与李白、杜甫等诗人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狂人”。
一、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卒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12年)。
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监察御史、右补阙、著作郎等职务。
贺知章晚年辞官归乡,享年76岁。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贺知章生活在唐朝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以豪放、奔放、唯美为特点。
受此风气影响,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1.豪放奔放:贺知章的诗歌作品富有豪放、奔放的气息,表现了他热情洋
溢的性格。
2.善用典故:贺知章善于运用历史典故,使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诗画结合:贺知章的诗歌作品中,景色描绘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诗画意境。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1.《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楼观远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凉州词》:这首诗以戍楼为背景,展现了边塞戍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1.《登鹳雀楼》
2.《凉州词》
3.《夜泊牛渚怀古》
4.《咏柳》
5.《回乡偶书》
……
26.《乌衣巷》
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个人的资料贺知章个人资料贺知章(660年-744年),字知章,号惠休,又号果山。
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贺知章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是贺德基的后代,是庐陵贺氏的一员。
他自幼聪明好学,天赋异禀。
贺知章的早年生活和教育贺知章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家族历代都有人才辈出。
贺知章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文学和历史作品。
他对古代文学和诗词鉴赏特别感兴趣,并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贺知章的经历和成就贺知章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先后在唐朝多个皇帝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以政治家的身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历史进程。
贺知章的文学成就是他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他的诗词作品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和人民的热爱,被誉为“自然之旅者”。
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字句优美著称,广受赞誉。
他的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回乡偶书》等。
贺知章的人格魅力贺知章是一位礼貌、谦虚、随和的人。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合作和团结。
他对他人始终心怀感恩之情,他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他的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贺知章的影响和价值贺知章通过他的文学和政治成就,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激发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
他的政治智慧和才华为国家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一代政治家”。
贺知章的生平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自幼热爱学习,努力追求卓越,通过勤奋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的才华和勤奋为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贺知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贡献和影响深远。
他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他的一生是充满智慧和成就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和学习。
通过学习贺知章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追求卓越,取得更大的成就。
贺知章简介资料
贺知章,字鲁山,号吾斋,直隶省永城(今属河南)人。
生于清光绪五年,逝世于民国三年。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贺知章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广泛的知识影响力,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代才子”和“二十
五好汉”之一。
生平
贺知章自幼聪颖,九岁能作文,曾被誉为“有琴必弹,无琴必书”。
他少年时曾
在当地私塾学习,后考入沙井书院。
贺知章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重要学府的教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学子。
文学成就
贺知章的文学才华出众。
他的诗歌清丽优美,笔力雄健,开创了新诗的形式,被誉为“新诗之父”。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青松赋》等,广受赞誉。
此外,他的散文也是极具特色,清丽简练,感情真挚动人。
革命活动
贺知章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致力于文化教育改革,提倡民主自由,被尊称为“教育家之友”。
影响力
贺知章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方向。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思想观念也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贺知章是中国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辉煌成就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坛上,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
贺知章用他的才华和爱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歌颂祖国的壮丽乐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传奇。
请注意保留换行,这是使用Markdown语法书写的简介资料。
贺知章,字季真,尊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艺术家,荣获“诗狂”之美誉。
他是开元初年的甲科进士,曾任职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要职。
然而,他最为世人熟知的身份乃是书法艺术家,而非诗人,尤以擅长草书享誉士林。
1. 人生历程:贺知章生于一个富庶之家,自幼受到优良的教育熏陶。
他性情豪放、豁达风趣,好饮酒作乐,因而被时人誉称为“诗狂”。
青年时期,他凭借卓越的文学才能获得唐玄宗青睐,成为宫廷文学界的翘楚人物。
然而,随着年华老去,他对权力厌恶渐增,屡次请辞官职以寻求自由之境。
最后,他在晚年归隐故土,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
2. 成就与贡献:贺知章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和独特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婉约含蓄、意境深远等特色引人瞩目。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泛传颂,并在后代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于其诗坛光彩,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更为卓越。
他的草书作品气势磅礴、瑰丽流畅,蕴含极高的艺术价值。
3. 性格特质:贺知章具有豪放不拘、气度恢弘的性格特点,极其喜爱饮酒研讨、谈笑风生。
他的才情和豪情令他在宫廷中广受赞誉,同时他也始终追求自由与内心真实。
他渴望挣脱尘世枷锁,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4. 社会影响:贺知章的诗歌作品和书法作品在当时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众多诗人的楷模和典范,而他的书法佳作为后人津津乐道。
他的草书风格被誉为“狂草”,已成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流派之一。
除此之外,他对后世的诗人和书法家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5. 轶事传说:关于贺知章的事迹轶闻众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与杜甫的交往传闻。
相传贺知章深度欣赏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赞誉有加,称之为“小李白”。
此故事体现了贺知章对杜甫才华的赞美与对李白诗歌的热爱。
另一则传说则讲到贺知章在书法艺术造诣深厚。
他曾为皇帝撰写《龙瑞宫记》,当其将此佳品公诸于众之时,众人无不惊叹不已。
然而,当皇帝观赏此作时却颇为不悦,因为贺知章并未将其名讳纳入作品之中。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河洛书院弟子,有“唐代大诗人”之称,其诗歌融合宋词体系,情境感性,富有韵味,抒发美好情怀,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完美之作,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之龙头。
贺知章,字子瞻,号洛神,宋江苏贺郡(今属山西省五台县)人。
出生于唐朝明康二年(公元798年),生育一子。
贺知章依照道家的教义游历江淮,曾游览洛阳,奉献神龙斋,继而荐入河洛书院,担任宰相,教授禅宗文化。
贺知章的诗歌以其感性情景动人的抒情风格而著称,其诗歌多以题材分为两类:情物类和思古类,其中以情物类更为突出。
贺知章情感丰富,有时缠绵,有时张扬,有时婉转,有时抒发,令读者沉迷,而有时则极富哲思,论述世俗及哲理,能够令人深思。
贺知章诗歌,极为细腻,声音清亮,表情丰富,有一种细腻感性的美感,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篇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更显贺知章的抒情得心应手。
此外,贺知章亦有游记、散文集,如《悦来行》、《浪花录》。
贺知章与贾岛、韩愈、白居易一起被称为“豪杰唐人”,被誉为“唐代大诗人”,其诗歌虽短小精悍,也有流长恢弘之作,抒发出温馨美好的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被世人推崇甚至至今有其影响,并为西方文学界所熟知,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载体。
贺知章的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传奇,他的诗歌,被誉为
“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最出名的作品有《海棠经》及《西子捧花》,其诗歌不仅是细腻之笔,更具有实用价值,贺知章诗歌也广泛被用于抒情对婚礼结婚,教科书,以及中国文化传播中。
贺知章,唐朝大诗人,曾凭借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而影响至今,他的传奇古典诗歌,也被世人永远铭记!。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介绍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盛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贺知章原是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到了山阴,少年时期就以诗文闻名。
公元695年,贺知章中进士,又中乙未科状元,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籍记载的状元。
中状元后的贺知章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太常博士,之后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而又被人称为“贺监”。
贺知章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赋诗,互相切磋诗艺。
公元744年,贺知章因病而上奏请求度为道士,回归乡里,得到了唐玄宗的许可。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而《孝经》现已流传到了日本。
贺知章诗文精佳,以绝句见长,但其作品大多都已散佚,现存而录入《全唐诗》的有19首,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咏柳》与《回乡偶书》两首。
贺知章的故事贺知章有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十分出名。
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
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
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
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
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
刚一落座,贺知章这个老头就追问李白是否有新作拿出来观赏,倒是一点不客气。
李白就抓紧把自己的《蜀道难》呈给贺知章。
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了,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
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
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唐代诗人与书法家贺知章生平简介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而《孝经》现已流传到了日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与书法家贺知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贺知章简介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同族人中曾有人为太子洗马,小的时候就以诗文见长了,高中状元后开始了顺利的仕途生涯。
根据历史记载,贺知章应该是浙江最早的状元了。
贺知章一开始担任国子四门博士,不久后升任太常博士。
公元722年,张说帮助贺知章进入丽正殿,期间编修过《六典》等典籍,但是经过多年没有完成,改任太常少卿。
三年后,贺知章成为礼部侍郎,之后改任工部侍郎等职位。
公元738年,贺知章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同时担任秘书监一职。
贺知章经常喝得大醉与当时的文人一起谈论诗文,谈笑风生,与一些后辈成了忘年之交。
一生写下的诗作不多,但是有《回乡偶卷》、《咏柳》等佳作传世。
贺知章晚年的时候更加放纵,得了重病,几乎神志不清了,然后奏请告老还乡,成为一名道士,贡献自己的住所为道观。
贺知章回到家乡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
贺知章的诗有哪些贺知章文采卓著,平生写下的诗篇不多,在《全唐诗》中收录的也就十九首,领挖还有一首断句,但多为佳品,千百年来为历代人所传诵,足见贺知章的文采。
贺知章性格狂放不羁,有“诗狂”的称号。
贺知章的诗含有部分祭神诗和应制诗,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绝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尤其是在写景和抒怀方面,诗风如他的性格一样俊逸洒脱,清新别致。
贺知章的诗有《采莲曲》、《董孝子黯复仇》、《题袁氏别业》、《晓发》等20首,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咏柳》和《回乡偶书》了,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名诗。
《咏柳》是一首写春的诗,诗中以及的物象引出自然、环环相扣,写出了早春的生命气息。
《回乡偶书》有两首,以风趣的手法描述了一个久别家乡的人重新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久居外地到老的伤感和重回故乡的亲切感。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简介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是什么历史名人贺知章人物生平简介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是唐朝时期有名的诗人。
贺知章一生狂放不羁,不拘小节,风流倜傥,贺知章的诗也充满着豪放之风。
贺知章早年考中状元,后来一直报效国家,直到86岁才告老还乡。
贺知章名声在外,盛唐前期颇有名气。
考中状元后的贺知章在朝为官,后来经人举荐参与文书的纂修等工作,当过侍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位。
贺知章性格旷达豪放,不拘小节,风流潇洒,喜欢谈笑,好喝酒,这种豁达的性格常常被人所倾慕。
有着清谈风流的美誉,晚年时期的贺知章更加的豪放,常常自称四明狂客。
贺知章是一名诗人,其诗作品以绝句见长,大多以写景抒怀为主。
贺知章的诗脍炙人口,诗文精佳,贺知章不仅在诗文上的造诣颇高,其书法上的品味也很高,最擅长的就是草隶,其中的经典作品是《孝经》,整体趋势一气呵成,神采奕奕,不仅有严谨之风,更有飞扬风姿之感。
贺知章作品颇丰,但是留存至今的却很少,只有少量的作品留存,其中以《咏柳》《回乡偶书》两首最为有名,这两首诗风格独特,潇洒清新,可谓事贺知章的经典之作。
贺知章的一生可谓是官居高位,诗文也负有盛名,于李白是知心好友。
贺知章生活于公元659至744年间,正是盛唐时期,贺知章当时的名声大噪,文名颇著,唐玄宗李隆基对贺知章很是敬重,他是一个惜才之人,无论何事对贺知章都很照顾。
贺知章告老还乡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归隐,唐玄宗同意了。
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贺知章有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十分出名。
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
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
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
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
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太白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贺知章出生于陕西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山西太原。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贺知慎曾任监察御史。
贺知章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勤奋好学,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问。
他的文学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十四岁时就开始创作诗歌。
贺知章的一生经历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变迁。
他早年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
他在游历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战乱、灾荒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深感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
贺知章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又有婉约柔美的意境。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有《咏柳》、《登鹳雀楼》、《静夜思》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咏柳》以描绘春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登鹳雀楼》则以抒发壮志豪情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静夜思》以描写夜晚景象为线索,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贺知章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中之仙”,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启示,许多文人墨客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诗歌创作技巧和精神风貌。
同时,贺知章的诗歌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除了诗歌创作,贺知章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有《自叙帖》、《祭侄文稿》等传世之作。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刚劲有力的笔触,又有柔美流畅的线条。
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书法家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书法技巧和精神风貌。
然而,贺知章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得罪权臣而被贬谪,流离失所。
贺知章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贺知章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贺知章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生平】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的简介资料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贺知章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人物生平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主要成就书法
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
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
”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
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为世传诵。
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
《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
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
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诗歌
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
包括《咏柳一作柳枝词》、《采莲曲》、《答朝士》、《回乡偶书二首》、《晓发》、《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顺和》、《望人家桃李花》、《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雍和》、《泰和》、《福和》、《太和》、《表和》、《大和》、《奉和御制春台望》等。
贺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