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致病菌的检验10——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1.什么是菌落?了解菌落有何实际意义?2.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3.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4.试述脂多糖及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5.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
6.解释荚膜的概念及其功能。
7.S层是什么样的结构?8.试述鞭毛的结构和功用。
9.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10.叙述芽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11.根据鞭毛、芽胞为何能鉴别细菌?12.什么是革兰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13.试述应用电镜观察细菌有哪些特点和限制?第二章1.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3.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4.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6.生物被膜有何特点?7.何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举例说明其作用。
8.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9.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10.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第三章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举例比较它们的异同。
2.试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4.根据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列举常用的辐射方法及其杀菌原理和应用。
5.试述滤过除菌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四章1.什么是柯赫法则?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2.试述致病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过程。
3.什么样的细菌能内化入胞?意义何在?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及组成如何?5.什么是类毒素?有何用途?6.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意义及检测方法。
7.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第五章1.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2.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4.试述毒力岛的概念及特点。
5.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6.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第一章1.什么是菌落?了解菌落有何实际意义?2.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3.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4.试述脂多糖及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
5.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
6.解释荚膜的概念及其功能。
7.S层是什么样的结构?8.试述鞭毛的结构和功用。
9.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10.叙述芽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
11.根据鞭毛、芽胞为何能鉴别细菌?12.什么是革兰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13.试述应用电镜观察细菌有哪些特点和限制?第二章1.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3.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
4.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6.生物被膜有何特点?7.何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举例说明其作用。
8.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9.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10.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第三章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举例比较它们的异同。
2.试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4.根据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列举常用的辐射方法及其杀菌原理和应用。
5.试述滤过除菌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四章1.什么是柯赫法则?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2.试述致病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过程。
3.什么样的细菌能内化入胞?意义何在?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及组成如何?5.什么是类毒素?有何用途?6.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意义及检测方法。
7.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第五章1.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2.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4.试述毒力岛的概念及特点。
5.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6.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大多数真菌不需要复杂的营养就能生长,最常用的为沙氏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在培养前针对标本应做适当的前处理,如痰可做4%H2SO4或4%NaOH处理20~30min,除去杂菌再接种于罗氏培养基,37℃5%~10%CO2培养,定时观察,至4~8周。
解脲脲原体:主要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应采集尿液标本。
1954年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尿道炎(NG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因其菌落细小,故曾称为T支原体(T-mycopiasmas)。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主要引起人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经呼吸道传播,无泌尿道感染。
而解脲脲原体可以经性接触传播,并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支原体:菌落培养3~10天可形成直径为0.2~0.5mm大小的菌落,用低倍镜观察,菌落呈“荷包蛋”样,即中央部分较厚,不透明,向下长入培养基内,周边为一层薄薄的透明颗粒区。
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
支原体“草莓”状,反复传代后呈“荷包状”菌落。
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不敏感,常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类药物,以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
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支原体肺炎,应采集痰液标本。
诊断→症状重(高热、咳嗽)而胸部体征少(双肺无干湿啰音,仅有散在哮鸣音),加上左肺叶弥散性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最可能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对作用于核糖体,抑制或影响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敏感。
肺炎支原体可从口腔、呼吸道分离到,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衣原体:是一群体积较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细胞内专性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抵抗力弱,不耐热,加热50℃经30分钟或56~60℃5~10分钟可杀死,但耐寒,在冰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微生物检验,沙眼衣原体的包涵体中含有糖原,碘染色可以着色。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衣原体螺旋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是一类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二分裂方式繁殖。
•对青霉素有耐药性。
对青霉素有耐药性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L型细菌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与原菌相关,常可回复细胞膜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在般培养基中稳定需高渗培养菌落小,0.1-0.3 mm 大,0.5-1 mm液体培养混浊度低有一定混浊度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呈多形性(球形丝形)、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呈多形性(球形、丝形),Giemsa 染为淡紫色,G-。
细胞膜含固醇,有的支原体有荚膜或特殊顶端结构。
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 ,分子量较小。
2培养营养要求高需加血清(1020%)、培养:营养要求高,需加血清(10-20%)及酵母浸液等。
PH 7.8-8.0,PH< 7.0死亡。
生长缓慢菌落小呈油煎蛋样二分裂繁殖缓慢,菌落小,呈油煎蛋样。
二分裂繁殖。
3、抗原结构:蛋白质和糖脂,交叉较少。
4、抵抗力:一般与细菌相似,对作用于蛋白质的抗生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广泛分布于人、动物体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溶脲脲原体,不育症,似淋病,称为非淋球菌淋病。
人型支原体粘附单核巨噬细胞CD4T AIDS 生殖器支原体穿透支原体侵入红细胞+T 免疫损伤AIDSIgM ,IgG ,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IgA 抵御再次感染。
细胞因子:TNF-α,IL-1,IL-6均可发挥作用。
(一)肺炎支原体①二分裂、出芽和分支、断裂。
②夏末秋初高发,经呼吸道感染,借末端的棒状结构吸附到呼吸道黏膜表面,不侵入组织和血液。
③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非细菌肺炎的1/2),间质炎症,症状轻,与胸片严重程度不符。
5-15岁年龄段易症症状轻与胸片严重程度不符515感④类脂质抗原和人体细胞膜有交叉,出现超敏反应,引起间质性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