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MCM-B优秀论文

2014MCM-B优秀论文

2014MCM-B优秀论文
2014MCM-B优秀论文

2014MCM-B-优秀论文

美赛丛书目录(考虑)

1. 问题

2. 问题背景与问题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

选哪些指标?理由何在?如何度量?

4. 排名模型(权重模型)

5. 时间因素处理

6. 模型检验

7. 问题综合分析与进一步研究

8. 优秀论文A-26911-东南大学

9. 优秀论文B - 30680-美国-北卡

26160-重庆大学

摘要:灰色与模糊评价模型,另外考虑了性别与时间因素。AHP筛选特征因子,7个因子,灰色相关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灰色模型略强,时间因素对前十人选影响较小。

26160-重庆大学.pdf

评价:除结果图外,乏善可陈,时间因素影响的结论有误。

26636-外经贸大学

摘要:灰色相关模型,依据专家意见选择了四个评价指标:NCAA冠军,Pct,胜场数,教练报酬。模糊相容矩阵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值,结果与ESPN作比较。最后讨论了时间因素,发现规律:“从前”的教练的胜率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教练,但其他三个指标所受到的影响很小。引入滑动平均方法,将时间因素纳入胜率计算模型中,这是本文的一个亮点。Shannon熵用于评价稳定性。讨论了参数敏感性。便利与普适是我们模型的最大优点,但存在指标选择的主观性。

26636-外经贸.pdf

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一般,有点投机,时间因素讨论、模型结果检验以及敏感性检验是亮点,结果对比表达清晰明了,可信度高。缺假设与“conclusion”,是硬伤。

26911-东南大学

三阶段全面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胜率,稳定性,获得冠军数量,个人报酬,点击率,个人荣誉,职业联赛排名),谷歌趋势统计方法,线性拟合方法,加权和模型,AHP+最大熵模型,灰色相关分析,综合排名

26911-东南大学.pdf

评价:非常全面,思路很清晰,表达很简洁,值得效仿。具体说:指标意义讨论充分;指标取值实用、合理;时间因素考虑到位;权重确定有技术含量;结果表达清晰;文章节奏把握好。

如果按更高标准衡量,第二种权重体系中GRA的作用不大显著。

28414-华中科技大学-Frank Giordano Award

5个指标:历史记录,赛事含金量,季后赛表现,荣誉,对体育运动贡献。每个指标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校正AHP的主观因素,熵方法与线性加权模型得到最终评价得分。打分方法检验模型得分与已有信息的排名偏差,聚合模型利用打分方法给出的信息,综合两种方法的得分,给出最终排名。时间权值。

28414-华中科技.pdf

评价:写作老到,层次结构清晰,指标体系较合理、深刻,但评价模型堆砌,不深不透,一些细节交待不清。主要依靠方法上的“集群轰炸”取胜。可借鉴之处仅在写作上与指标体系上。

28876-西南民族大学-SIAM Prize Recipient

AHP+FCE(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双层评价设计,简单模型+AHP-FCE模型

28875-西南民族大学.pdf

评价:1.假设不得要领;2.指标体系建立无理由;3.S(i)定义有创意;4.权重W 计算是摆设;5.时间因素结论太草率;6.写作一般,不值得效仿。

结论:建模能力弱,获奖纯属侥幸。

29696-东北大学

PCA筛选评价因子,三个综合评价因子,Coaches Ranking Model (CRM),聚类分析,利用adjusted Cosine Similarity与“idealistic coach”作比较,增加教练难度与社会影响因子,系数由回归分析得到,修订模型。

29696-东北大学.pdf

评价:思路清晰,表达形式活泼,较轻松,写作老到。主成分应用恰当,相似性评价模型合理,但聚类分析的目的交待不清,最终评价结果如何得到也欠交待,是本文最大缺陷。时间因素讨论较充分。有检验。

30680-NC Schoo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INFORMS &MAA Prize Recipient

图论模型,类PageRank算法,能力得分team skill = coach skill + player skill

30680-美国.pdf

评价:1、亮点璀璨:考虑对手权重的队伍能力计算(借鉴PR);队伍能力分解为队员能力*教练能力(追求实用);比分出现概率;极大似然法思想应用;赛季排名—总排名。

有想法,有技术含量。

2、原创性突出,不追求“时髦”方法的堆砌,体现科研态度的差异。

3、语言朴实,没有或很少装饰性内容,对所用方法理解较深刻。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4、总体思路合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5、假设完美。

6、文章可信度高。

近年来难得见到的好文章!

读书报告评分:

2、对论文好坏的判断能力也是建模能力的一部分,需要不断磨砺。

历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人文类竞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历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人文类竞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华中理工大学建筑方案“将居民安置在发种种的小镇中” 上海交通大学农村民居建筑调研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西部蝶类资源调查 北方交通大学多渠道多方式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铁路的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浦东开发区环境调查及综合防治 华中理工大学将城市引入农村,农村引入城市-繁忙江南水乡的僻静水上公园云南大学村落文化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生育健康服务模式——武定县 云南大学村落文化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生育健康服务模式——武定县 北京师范大学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南京理工大学走出困境再创辉煌——重庆军工企业走上发展之路的启示 清华大学《十字路口看乡企》——中国农村乡镇企业转制问题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两家名油企业生活后勤体制变 革 北京大学股市中操纵市场行为及防范的法律对策 武汉大学武汉市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 云南大学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脱贫致富——云南省怒江傈族自治州经济开发新模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从法院状告新闻媒体谈起——一起名誉侵权官司引发的思考 复旦大学适应环境变化,构建新型企业——上海国有外贸企业改革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 哈尔滨理工大学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网站 北京师范大学困境与出路——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发展远程教育——关于中国远程教育中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 西南政法大学典权的过程分析及性质研究 山西大学刚玉之路 河海大学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结发展模式探讨 中国药科大学我国药品价格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的研究 杭州商学院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 湖南财经学院买方市场:高教与经济增长—发展高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几点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看法的调查报告 东南大学南京市流动民工现状调查 重庆大学“移民者的乐园”——三峡库区“棚户现象”调查研究与城市(镇) 渝州大学绿色贸易壁垒及重庆之应对 北京大学中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和健康预期寿命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反馈、学生的归因模式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一项行动研究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葡萄酒的评价_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优秀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重庆工商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葡萄酒的评价 摘要 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本论文主要研究葡萄酒的评价、酿酒葡萄的分级以及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对于问题一:我们从假设检验的角度出发分析,对两组的评分进行均值和方差运算,并在零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通过使用Matlab 做T 检验,得出两组评酒员对于红葡萄酒的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白葡萄酒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再建立可信度模型 = H ,计算结果如下表, 对于问题二:根据葡萄酒质量的综合得分,将其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对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葡萄影响较大的 到了它们的偏相关系矩阵。利用通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11231123=2.001x 0.0680.015x +........=0.0540.7580.753x ......... y x y x x ----+红红红红白白白白 对于问题四:在前面主成分分析和葡萄酒分级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得出线性回归方程。运用SPSS 软件,通过matlab 编程运算,求出受它们综合影响的线性回归方程。在验证时,随机从上面选取理化指标,将它们带入P 的计算式中,通过所求P 值判断此时葡萄酒质量所属级别,得出了不能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的结论。

大学生挑战杯优秀获奖作品-范文

参赛作品 学校: 项目名称:大焊王朝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类别: G 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 B、生物类、医药类 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 D、电子信息(软件、网站) E、电子信息(硬件) F、材料类 G、机械能源类 H、服务咨询类

保密须知 本商业计划书属于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大焊王朝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以下简称甲方),其所涉及内容和资料只限于(以下简称乙方)及其关联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计划书后乙方应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确认,并遵守以下规定: 1.若乙方不希望涉足本计划书所述项目,请按上述地址尽 快将本计划书完整退回; 2.在没有取得甲方的许可,乙方不得将本计划书全部或部 分泄露给他人,不得私自部分摘抄、复印或拷贝计划书内 容。 3.乙方应该尽到对待自已的机密资料一样的义务对待本计 划书。 本商业计划书项目所涉及的具体事宜均可协商。 申请人/公司(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目录 执行总结 (3)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7) 1.1 项目背景 (7) 1.2 项目来源 (7) 1.3 项目意义 (7) 第二部分产品与行业介绍 (9) 2.1 产品 (9) 2.2 后续产品 (14) 2.3 技术 (15) 2.4 国内外同类产品和技术的综合比较 (16) 2.5 行业分析 (19) 第三部分公司战略 (21) 3.1战略分析 (21) 3.2公司战略 (22)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25) 4.1 目标市场定位 (25) 4.2 市场细分 (25) 4.3 市场需求及发展预测 (25) 4.4 现有市场容量 (27) 4.5 市场特征 (28) 4.6 市场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发展速度 (28) 4.7 发展动力与前景 (29) 第五部分市场营销 (30) 5.1 市场目标 (30) 5.2 营销策略 (30) 第六部分竞争与风险 (35) 6.1 竞争分析 (35) 6.2 风险分析 (38) 第七部分生产与研发 (41) 7.1 生产技术方案 (41) 7.2 建厂筹划 (42) 7.3 环境保护 (45) 7.4 研究与开发 (45)

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银奖作品——欣赏

目次 一、执行概要 (4) 二、公司简介 (6) 2.1、公司CIS介绍 .............................................................................................................................. 2.2、公司性质 ...................................................................................................................................... 2.3、核心技术及应用 .......................................................................................................................... 三、项目背景 (12) 3.1场分析及存在问题 ......................................................................................................................... 3.2本产品及其同类产品概述 ............................................................................................................. 四、市场机会 (14) 4.1、市场特征 ...................................................................................................................................... 4.2、市场容量 ...................................................................................................................................... 4.3、竞争分析 ...................................................................................................................................... 五、公司发展战略 (17) 5.1、基本类型 ...................................................................................................................................... 5.2、选择该类型的原因 ...................................................................................................................... 5.3、总体战略 ...................................................................................................................................... 5.4、发展战略 ...................................................................................................................................... 六、市场营销 (19) 6.1、摘要 .............................................................................................................................................. 6.2、指导思想 ...................................................................................................................................... 6.3、市场状况分析 .............................................................................................................................. 6.4、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6.5、市场规模及潜力分析 .................................................................................................................. 6.6、营销目标 ...................................................................................................................................... 6.7、营销策略 ...................................................................................................................................... 七、生产管理 (26) 7.1、生产总体概要 .............................................................................................................................. 7.2、生产流程图 .................................................................................................................................. 7.3、具体生产流程 .............................................................................................................................. 7.4、厂址选择 ...................................................................................................................................... 八、成本核算 (29) 8.1、单位产品成本 ..............................................................................................................................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挑战杯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2006年第5期总第34期“挑战杯”专刊) 2006年11月9日 战鼓声声马碲疾 未雨绸缪迎挑战 ●各院系积极备战“挑战杯” ●全国“挑战杯”的最新动态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山 东大学举办 金奖作品名单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编者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挑战杯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两类),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它对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盛会”。2007年7月,全国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作品将进行预审;8月,将下达终审参展通知;10月,将在南开大学进行终审、展览、总结、表彰;同时河南省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也将于07年举办。我校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9月8日,出台了《河南科技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管理办法》;同时下发了《关于举办河南科技大学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目前,各单位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挑战杯的有关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挑战杯,本刊专门介绍各院系备战挑战杯的情况及全国挑战杯的最新动态,以便学习、参考与交流。 各院系积极备战“挑战杯” 车动学院:1、成立科技创新协会:9月,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由刘红俊副教授带领下成立了科技创新协会,现有成员200多人。协会聘请徐斌教授、谢金法博士等为顾问。2、组织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4月17日,在校本部举行“大学生科技制作作品展示活动”,最终挑选了可追光行走的机器人、自动避障车、智能交通灯、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等 二十四件作品进行展览,并在现场对部分作品进行了功能演示。3、暑假期间制作“挑战杯”参赛作品:2006年暑假期间,在学院副教授刘红俊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共制作科技作品15件,如:行星轮式爬楼车、履带式越野车、无线电子公告牌、断芯检测器、避障车、攀杆机器人等。4、组织大型科技创新制作大赛:10月23日,在校本部举行“花样年华” 杯首届科技制作大赛。大赛邀请十余位教授、老师担当比赛评委。评委们对参赛的“行星 轮式爬楼车”、“椭圆规”、“多功能衣架”等40多件作品的创新思路、工作原理、特殊用途进行了详细询问。参赛人员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介绍、演示,并对评委们提出的问题进 行了详细的解答。 建工学院:1、力学、结构等教研所的教师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宝贵的建议,提出将他们手上一些正在研究且实用性较强的课题交给学生来做,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2、徐红玉博士拿出“博士项目基金”,帮助《电动动载加载激振器》项目组的同学进行项目制作。3、10月30日,由梁斌教授、张益华副教授等几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申报条件及参赛学生资格进行了确认,并对已完成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作出初评。由梁斌院长指导的《钢筋混凝土变形柱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开发》等三个项目入选。4、目前尚有部分项目制作还未完成,尤其是由“SRTP”资助、梁斌院长指导的《橡胶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项目因其科学性强、学术性浓及模型制作的复杂性,作品将于2007年3月完成。其他项目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加紧工作,力争在2006年12月20日前完成。 材料学院: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办公会议,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本院的实施方案。2、已初步拟定6-7个项目参赛,其中有3个项目已得到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全国赛优秀论文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轩辕杨杰整理) 摘要 本文分析了题目所提供的早期SARS传播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认为该模型可以预测疫情发展的大致趋势,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混淆了累计患病人数与累计确诊人数的概念;第二,借助其他地区数据进行预测,后期预测结果不够准确;第三,模型的参数L、K的设定缺乏依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针对早期模型的不足,在系统分析了SARS的传播机理后,把SARS的传播过程划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将每个阶段影响SARS 传播的因素参数化,在传染病SIR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SARS传播模型.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对本模型求数值解得到:北京SARS疫情的预测持续时间为106天,预测SARS患者累计2514人,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应用SARS传播模型,对隔离时间及隔离措施强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早发现,早隔离”能有效减少累计患病人数;“严格隔离”能有效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认清SARS传播机理,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而题目所提供的累计确诊人数并不等于同期累计患病人数,这给模型的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 本文分析了海外来京旅游人数受SARS的影响,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估算出SARS会对北京入境旅游业造成23.22亿元人民币损失,并预计北京海外旅游人数在10月以前能恢复正常. 最后给当地报刊写了一篇短文,介绍了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1.问题的重述 SARS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俗称: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和蔓延使我们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现需要做以下工作: (1) 对题目提供的一个早期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 建立自己的模型,说明优于早期模型的原因;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信息的模型,并指出这样做的困难;评价卫生部门采取的措施,如:提前和延后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估计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3) 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预测SARS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2.早期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题目要求建立SARS 的传播模型,整个工作的关键是建立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如何结合可靠、足够这两个要求评价一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明确: 合理性定义 要求模型的建立有根据,预测结果切合实际. 实用性定义 要求模型能全面模拟真实情况,以量化指标指导实际. 所以合理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实用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足够的信息. 2.1早期模型简述 早期模型是一个SARS 疫情分析及疫情走势预测的模型, 该模型假定初始时刻的病例数为0N , 平均每病人每天可传染K 个人(K 一般为小数),K 代表某种社会环境下一个病人传染他人的平均概率,与全社会的警觉程度、政府和公众采取的各种措施有关.整个模型的K 值从开始到高峰期间保持不变,高峰期后 10天的范围内K 值逐步被调整到比较小的值,然后又保持不变. 平均每个病人可以直接感染他人的时间为L 天.整个模型的L 一直被定为20.则在L 天之内,病例数目的增长随时间t (单位天)的关系是: t k N t N )1()(0+?= 考虑传染期限L 的作用后,变化将显著偏离指数律,增长速度会放慢.采用半模拟循环计算的办法,把到达L 天的病例从可以引发直接传染的基数中去掉. 2.2早期模型合理性评价 根据早期模型对北京疫情的分析与预测,其先将北京的病例起点定在3月1日,经过大约59天在4月29日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通过拟合起点和4月20日以后的数据定出高峰期以前的K =0.13913.高峰期后的K 值按香港情况变化,即10天范围内K 值逐步被调整到0.0273.L 恒为20.由此画出北京3月1日至5月7日疫情发展趋势拟合图像以及5月7日以后的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图像,如图1.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挑战杯_自然科学类_全国特等奖作品汇编

`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微观仿真研究 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小类:机械与控制 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简介: 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微观仿真方法。利用VISSIM仿真平台分析5个影响因素对通行能力的敏感性;选取敏感性高 的因素来建立修正系数模型,并获得实际通行能力的改进计算公式;将 其进行验证,并和现有的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其具有最小的相对误差, 从而为环形交叉口规划、设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我国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相对滞后,不能客观评价城市交通系统的情况,本文选取北京市方庄环形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处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重点进行环 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修正。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以下 工作: 1.完成交通量调查辅助手机软件(android平台)的开发。 2. 现状调查利用Google earth查找北京市区内的环形交叉口,并通过实 地观察和综合比较,本研究小组选取了方庄环形交叉口,并于2010年8 月24日——8月26日(周二至周四)对其几何数据、交通量(机动车、 非机动车和行人)、车辆行程时间和地点车速进行调查,了解方庄环形 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为VISSIM仿真平台的搭建和验证、通行能力模型 的建立以及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依据。 3.VISSIM仿真平台的搭建与校 准首先利用部分实测数据搭建仿真平台,后利用剩余数据,以仿真画面、 平均相对误差及最大相对误差为评价指标,通过调整四个驾驶行为参数 来校准仿真平台。其中,正交试验法的运用,在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同时, 提高了效率。 4.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影响环形交叉口通行 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环岛半径等几何方面的因素和交通量等方面的交通 因素。选择大车比例、左转比例、右转比例、主支路流量比例和环岛半 径作为此次影响因素分析的对象。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利用“每次改变 单一因素,仿真计算该条件下的通行能力”的方法,通过非线性曲线拟 合分析各个因素对通行能力变化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东、西进口 大车比例、左转比例和右转比例以及主支路流量比例对通行能力变化敏 感性较高。之后,对拟合曲线之间相关性较高的因素进行合并,简化后 续实验。 5.修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开发在比较各种环形交叉口理论通 行能力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王炜的双环行车道时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作为 基本通行能力模型。接着,通过改变上述敏感性较高的4个影响因素,

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获奖论文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旨在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对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污染程度、传播特征以及污染源的确定进行有效的描述、评价和定位。 对于重金属空间分布问题,首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应用Surfer 8软件对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直观的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图形;随后,分别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模糊评价标准和模型对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判。 对于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问题,基于因子分析法、问题一的结果和对各个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分析等因素,判断出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石油加工并推测该区域是镍矿富集区。随后讨论了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金属的污染贡献率。 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模型一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基于污染传播的一般规律建立模型,求取污染源范围,模型作用更倾向于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模型二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拟合二次曲面方程,在有效确定污染源的同时也反映了其传播特征,模型更加清楚,理论性也更强。 在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问题中,我们对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所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建立了考虑了时间,地域环境和传播媒介的污染物传播模型,从而反映了地质的演变。 综上所述,本文模型的特点是从简单的模型建立起,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发展,逐步达到目标期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克里金插值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流程图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评价和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讨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并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建议,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 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1]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 记录采样点的位置。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1.2 目标任务 (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分析还应收集的信息,并进一步探索怎样利用收集的信息建立模型及解决问题。 二、 模型假设 1)忽略地下矿源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认为海拔对污染物的分布较小,故只在少数模型中讨论其作用; 3)认为题目中的采样方式是科学的,能够客观反映污染源的分布。 三、 符号说明 3.1第一问中的符号说明 i p ——污染物i 的环境污染指数 i C ——污染物i 的实测值 i S ——污染物i 的背景值 m ax (/)i i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i i avg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2014年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设计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 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 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2011年数学建模大赛优秀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数学模型 摘要 针对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问题,本文主要考虑出警速度和各服务平台的工作量来建立合理方案。对于A区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的问题,我们采用Dijkstra算法,分别求得在3分钟内从服务台可以到达的路口。根据就近原则,每个路口归它最近的服务台管辖。 对进出A区的13个交通要道进行快速全封锁,我们采用目标规划进行建模,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先找出13个交通要道到20个服务台的所有路径。然后在保证全封锁时间最短的前提下,再考虑局部区域的封锁效率,即总封锁时间最短,封锁过程中总路程最小,从而得到一个较优的封锁方案。 为解决前面问题中3分钟内交巡警不能到达的路口问题,并减少工作量大的地区的负担,这里工作量以第一小问中20个服务台覆盖的路口发案率之和以及区域内的距离的和来衡量。对此我们计划增加四个交巡警服务台。避免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和服务台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 对全市六个区交警平台设计是否合理,主要以单位服务台所管节点数,单位服务台所覆盖面积,以及单位服务台处理案件频率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A 区的指标作为参考,来检验交警服务平台设置是否合理。 对于发生在P点的刑事案件,采用改进的深度搜索和树的生成相结合的方法,对逃亡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可能的逃逸路径搜索。由于警方是在案发后3分钟才接到报警,因此需知道疑犯在这3分钟内可能的路线。要想围堵嫌疑犯,服务台必须要在嫌疑犯到达某节点之前到达。用MATLAB编程,搜索出嫌疑犯可能逃跑的路线,然后调度附近的服务台对满足条件的节点进行封锁,从而实现对疑犯的围堵。 关键词:Dijkstra算法;目标规划;搜索;

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

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

————————————————————————————————作者:————————————————————————————————日期: 2

2012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2 National “Challenge Cup”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and technology works 面向农户收益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研究 ——基于农产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思考Research On Profit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For Peasants ——Reflection on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nsaction Cost 完成日期:2012年11月28日 Complete On :2012/11/28 目录 摘要 (4) 英文摘要 (5)

面向农户收益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研究 ——基于农产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思考 1 导论 (6)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6) 1.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8) 1.2.1研究思路 (8) 1.2.2研究方法 (9) 1.3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 (9) 1.3.1理论综述 (9) 1.3.2文献回顾 (10) 2 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利润分配的理论研究 (10) 2.1 农产品的概念、范围及分类 (10) 2.2本文研究的典型农产品代表 (11) 2.2.1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及形成机制 (11) 2.2.2国内农产品利润控制主体和农民成本-收益分析 (11) 2.3国内农产品典型流通方式分析 (15) 2.4调研小组第一阶段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17) 2.4.1调研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析和调查假设 (17) 2.4.2宜昌到武汉各地蔬菜价格对比 (20) 2.4.3宜昌蔬菜生产基地到本市及武汉的流通成本分析 (23) 2.4.4武汉市流通渠道透视 (25) 2.4.5武汉市消费者蔬菜购买行为分析 (27) 2.4.6调研第一阶段的结论 (29) 3 农产品交易成本理论 (30) 3.1交易成本的界定 (30) 3.1.1交易成本的由来和发展 (30) 3.1.2交易成本、流通方式和农民收益的关系 (30) 3.1.3农户交易成本的组成和影响因素 (31) 3.2本文对武汉农产品交易成本指标的选择 (33) 3.3交易成本对农民选择初级交易方式的影响 (38) 3.3.1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界定 (38) 3.3.2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的分析与预测 (39) 3.4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中介组织流通销售的必然性 (42) 3.5古典经济学视角:信息、利益的博弈下中介组织的利润“败德” (49) 4基于交易成本的调研方案与模型构建及分析 (52) 4.1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52) 4.1.1调研目的 (52) 2012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