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12《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12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揭题师:“不用颜料不用笔”能画画吗?(学生自由说)有几个小动物真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揭题板书,读题)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圈画课后生字。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相互检查课后生字认读,读准多音字“着”,相互评价,正音。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5.师生合作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三、读中感悟1.教师:下雪了,几个小画家来到了雪地上。
都有谁来了呀?(在书本上标出来,再指名回答,师相机贴图)2.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教师: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画画的吗?他们都画了些什么?(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游戏(找朋友):这些小画家的画,老师也带来了。
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的小画家也想找到自己的画,请你们帮帮他们吧!(指名把相应的动物脚印的画,贴到小动物旁边。
)5.教师:小动物们画得多漂亮,你觉得小动物们的画像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句很美的话吗?如“(小鸡)的画像(竹叶)。
”(课件出示)6.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漂亮的画吧,你觉得小画家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用颜料和笔吗?(不是)那他们是怎么画的呢?书本上是怎么说的?赶快找一找吧!(出示句子: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7.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他们说着笑着,忽然小鸡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
《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明确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能够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动画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来猜测故事情节,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进修(20分钟)
(1)学生阅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拓展(15分钟)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友情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或画一幅描绘友情的图片。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力量,并鼓励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珍惜友情,互相帮助。
五、作业安置
请同砚们完成《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理解题,并准备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或一幅友情主题的画作。
六、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2《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核心内容;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背景;
•理解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领会助人为乐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学会从故事中领会助人为乐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备好故事的课文,用于讲解;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个标题的理解,你们觉得在雪地里画画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 学习与理解
1.请大家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小画家在故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最终,小画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三) 拓展
请同学们讲述自己见过或听说过的感人助人故事,并谈谈你们的感想。
(四)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节,同时也领会了助人为乐的道理。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友爱相处。
六、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和体会,体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感谢大家的认真听讲,下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冬季的美丽和寒冷。
3.增强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勇敢创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小画家的心情和行为。
2.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学准备1.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及相关课件。
2.学生需要准备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冬季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冬季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带领学生感知寒冷冬季的气息,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学习课文:–听老师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跟读。
–请几名学生出来,表演课文中小画家的一些行为动作,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
–解释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时的感受和心情。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选择在哪里作画?为什么?4.绘画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颜料和画笔在纸上进行自由画画。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冬季的理解和感受。
5.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引导学生继续加强绘画技巧。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还感知了冬季的美丽和寒冷。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勇敢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以上就是今天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谢谢大家的配合!。
《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 分析故事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培育同砚的情感认知和品德修养;3. 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同砚对文学创作的爱好。
【导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盘绕一篇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展开。
故事主要叙述了一个天资敏锐的小男孩,通过用绘画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最终在一片雪地上完成了一幅感人的画作,引起了全村人的惊愕和艳羡。
【导学过程】一、导入引导1. 让同砚想象一下在雪地里画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你会怎样选择画什么?为什么?2. 引出故事题目《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同砚猜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故事1. 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请同砚跟读故事内容;2. 要求同砚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以及他的成长过程;3. 引导同砚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谈论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提示同砚注意细节,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
三、展开谈论1. 请同砚谈谈对小画家的印象,以及他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2. 让同砚谈论雪地画家的作品对村民有何种影响,以及画家的选择对他自己的意义;3. 引导同砚沉思,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或感悟。
四、沉思活动1. 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谈谈自己的爱好爱好以及梦想,是否有遇到过一样的困难和挑战?2. 让同砚自由发挥,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呈现他们对自己梦想的表达和追求。
【导学反馈】1. 整理同砚在谈论和沉思活动中的表现,对于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必要的必定和指导;2. 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进修收获,沉思如何将故事中的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期望同砚能够在品味故事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自己对将来的期望和等候。
让我们一起尽力,像小画家一样,在生活的雪地上创设属于自己的精彩画作!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师出示雪景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生:堆雪人、打雪仗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在美丽的雪景中尽情的玩耍。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画家,你们看:出示四种小动物的图片师: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1、师:下面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你们的小手,边听边用手指,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
师范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拿出铅笔,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三、识记生字1、师: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已经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了,遇到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吗?生:问老师、问同学、看拼音、查字典。
师:同学们的识记方法可真多呀!,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识字,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认识生字。
2、师:卡片上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如果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认识吗?现在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如果你认识卡片上的生字,请你站起来大声的朗读,看谁认识的最多,读的最快、最准。
最先与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
3、师:老师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学生推荐小老师领读。
4、游戏巩固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认一认部分,学生认读雪花上的生字,巩固生字。
《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引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部描写冬天里小女孩梦境中奇幻冒险的故事。
通过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冬天的美丽与快乐,以及小女孩在冰雪世界中的勇气和创造力。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启发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创作。
二、目标1. 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 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导学步骤1. 课前热身(5分钟)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冬天的视频,引出冬天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阅读(20分钟)请学生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述,以便后续讨论和思考。
3. 主题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主题是什么,如勇气、友谊、创造力等,并让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讨论。
4. 词汇梳理(10分钟)引导学生整理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如snowflake、ice palace、magic paintbrush等,并通过词义解释和例句加深理解。
5.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创作写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节,创作一个结局,或者画一幅与故事相关的插画,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总结和延伸(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的主题和教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勇气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冬天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五、课后作业1. 记述《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自己最喜欢的情节,并写出你的感想;2. 制作一个描绘冬天的手工作品,并写一段小作文描述这个作品;3. 继续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寻找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总结故事中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识字与写字: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表达与交流:结合插图,说一说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和同学交流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聊聊冬天,齐读课题1.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引导用“我喜欢冬天,因为……”的句式说。
2.有一群小动物也喜欢在雪地里玩,它们来了(出示)!请跟着老师写写它们的名字,板书课题,齐读。
任务二:初读课文,分类识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圈出生字:田字格中的生字用方框圈,蓝线内的生字用圆圈圈,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2.自由读读课后生字,再和同位认一认。
3.同位合作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有错误互相教一教。
4.出示课后生字,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有什么好办法和大家分享吗?5.指名说,分类指导识字:(1)加一加:“月”加竖变成“用”;“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2)图文对照:“羊”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出示一群羊,“群”的“羊”变红),形容人或物数量多的时候,可以用“一群”来表述。
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大雁、一群鸡、一群鱼、一群大象。
)(出示大象牙齿和“牙”)看图对比,大象长长的牙齿如同“牙”的最后一笔撇。
你能给“牙”找朋友吗?出示竹子图,和“竹”对比记忆。
“竹”的左右两个部分组成一样吗?组词:竹笋、竹竿、竹叶。
(3)形近字:“几”和“儿”比较记忆。
6.游戏巩固字词:魔法师游戏巩固生字,雪花飘飘读词语。
7.课文共有几句话?指名六个孩子一人一句读课文。
8.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和节奏。
9.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精华】《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三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
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或实物;观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看看他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准备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片或实物。
(二)识字、写字教学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读准生字“马、用、笔、加”和要求会认的字“枫、参、睡”的音。
随生字“笔”的学习,认识偏旁“”(竹字头)。
指导写字。
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注意以下笔画的写法:“用”字中间的两横与左右两边的'撇和竖相离不相接;“笔”字中“”(竹字头)的第二笔是“”(横)。
(三)朗读、背诵指导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
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
可让学生边读边看图,或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正确、读流利。
“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然后通过范读或录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中间两句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冬天,和蔼可亲的冬爷爷带着雪花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有几个小画家还在上面画画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2、揭示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自主读识过渡:这首儿歌就藏在课本的第104页,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找到它。
1、师范读儿歌。
2、(出示课件)(1)、自主读识(一)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将课文读正确。
(2)、自主读识(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教师检测。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做好评价)4、教师检测生字、词语。
瞧!词语宝宝跟我们打招呼了,谁能准确、响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大家响亮的声音引来了生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学生读,小老师教读。
)(4)、大家分享自己识字的方法。
加一加:群—君+羊加—力+口着—羊+目加偏旁:洞—同学的“同”加上“三点水”加一笔:用—“月”字加一笔比一比:“几”和“儿”区别(5)、学习蓝色的生字多音字“着”,并试着用每个读音说一句话。
《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一、导言《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部讲述冬天里小男孩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纯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启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冬天的特点和魅力。
2. 小男孩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3. 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冬天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纯净。
2. 导读:简要介绍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思考冬天的特点和魅力。
3. 阅读:让学生阅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4.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男孩为什么选择在雪地上画画,以及他的画作表达了什么意境。
5.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雪地画画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冬天的乐趣和艺术创作过程。
6.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进行互相交流和欣赏。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收获,思考冬天的美丽和纯真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雪地画画的表现和创作水平。
2. 收集学生对冬天的理解和感受。
3. 评估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4. 考察学生对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户外艺术创作活动,如沙画、水彩画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拓展他们对艺术的视野和理解。
3. 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冬天的美丽和纯真,进行创意写作活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冬天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必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自主识记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能向同学推荐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自主识记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前测激趣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苹果图,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听,小苹果在说话呢,它在说什么呢?(教师走近苹果树),哦,它在说呀,这节课要请小朋友闯四关,谁在这四关里表现出色,谁就可以上台摘取一个苹果作为奖励,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昨天是个好日子,夜里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来一看,树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
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房子里睡懒觉呢,可有四个小朋友听说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硬要我把它们给带来了(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贴于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其实呀,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二、激情闯关,自主识字1、听,小苹果又说话了:请小朋友作好准备,现在闯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提醒生字的读音。
(让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摘取小苹果,师可趁机拿着小苹果在耳朵边听听,然后说:“我听见小苹果说你是个聪明、大胆的孩子”。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一、背景引入•本节课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雪地里,通过描述小画家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好。
二、预习内容1.了解“画”字的基本笔画构造。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熟悉生词、短语的意思。
三、学习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中描述小画家生活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模仿小画家在雪地里寻找画布的动作。
4.了解冬天的一些特点和活动。
四、重点内容1.小画家在雪地里表现勇敢、坚毅、创新的精神。
2.雪地里的景色和画家创作的内容。
3.体会冬天的美好瞬间和季节特点。
五、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冬天与小画家的联系。
2.学习课文:逐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和短语。
3.分组讨论:讨论小画家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激发学生勇敢创新的精神。
4.角色扮演:分组模仿小画家在雪地里寻找画布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5.创作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或颜料在纸上绘制冬天的景色或小画家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阅读课文,复习生词和短语,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六、学习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2.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对冬天的感知和对小画家的情感认同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冬天的美丽景色,还能感受到小画家的努力与坚持,培养学生勇敢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