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 格式:ppt
- 大小:634.00 KB
- 文档页数:8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
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
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
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综合篇1.什么叫课程?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情况怎样?4.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和动因是什么?5.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6.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7.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什么?8.如何理解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9.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哪些重大调整?10.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1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12.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5.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16.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7.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8.杜威的课程理论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什么启示?19.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要流派?20.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1.什么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22.什么是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23.什么是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24.什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25.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6.什么是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27.如何开发创新课程?28.如何开发环境课程?29.如何开发校本课程?30.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哪里?3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32.新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33.什么是课程资源?3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5.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哪些特点?36.当代国外教学改革有哪些主要特点?。
新课改知识辅导第一节 课程概述1. 课程作为教学科目(从教育内容角度界定) •权威解读:•《教育大词典》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成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辞海教育心理分册》课程是教学的科目。
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
悠久历史:–我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到中世纪: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近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在1859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一词,指的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近现代以来学科课程体系的最终建立和完善,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课程的定义基础上的。
【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
并片面强调内容,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 •西方课程词源:•curriculum 源于拉丁语cursus,跑马道;强调静态的教学内容。
•当代新的解读,cursus 指跑的过程与经历,引申为在教育过程中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有了动态意义。
•现代西方对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 ),简称学程。
英文词典很普遍。
如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
2.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学习者的学习结果。
(从学校教育进程角度界定)(1)课程是教育活动计划:–为了使学习者达到一定目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美国泰勒目标模式)课程可以定义为行动计划,计划包括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
(我国教师把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属于该定义范畴。
)这种观点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事先规划。
(2)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美国早期课程论专家博比特:课程就是教育者试图达到的一组教学目标或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
根据中小学生的情况,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必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一)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90年代初,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在该著作中,托夫勒把人类的文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次浪潮时期——农业阶段,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时期——工业阶段,不过300多年之久;第三次浪潮时期——指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主要标志,太阳能的利用、空间技术、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的出现为象征的信息化阶段。
)席卷世界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知识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
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显然,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新世纪的挑战,正使我们对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调整。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承担国民素质教育提高的教育正经历一次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的彻底的变革。
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课程自然首当其冲,通过课程改革来培养知识经济所需的创新人才。
走向知识经济的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因此终身教育体系便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点。
终身学习的最根本的基石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有关教育理念的融合。
信息技术本身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是信息技术却是引发这场教育革命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手段和方式。
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
首先,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的观念发生变化,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而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
教师不在是学习者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最大限度的创设学生学习的环境。
学生则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来自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和发布。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作者:孙泽文来源:《基础教育》 2013年第3期孙泽文(荆楚理工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荆门448000)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表现出注重传统性与现代性、基础性与发展性、共同性与个性化、学术性与生活性统整的特点。
但由于在一些方面的改革过于激进,采取了一种颠覆性的革命方式,导致课程内容存在与素质教育整体性目标相悖的问题。
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应按照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建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整体,将一个完整的世界呈现给学习者,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科学化建设。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3.03.005 在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
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通过自身改革为适应社会急剧变迁与促进学习个体和谐成长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呼应。
内容无疑是课程组织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看,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和评价等都是围绕着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而展开的[1]。
因此,检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寻思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需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特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与国际上成熟的课程相趋近的内容体系。
主要体现在:改变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化了与学习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方面。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并举建国后的50多年,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从来没有作出过整体性的变革,力图保持基本框架的相对稳定。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把传统的学术性内容仍然作为核心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框架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
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基本一致,但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结构框架上与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它吸收了各国课程标准制定的优秀经验,同时又考虑到我国的实际特点,具体框架如下:
表7.1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主要内容:
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如果有学段的话);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一至二、三至四、五至六、七至九年级,有些课程只限在一个学段,有些课程兼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段。
内容标准: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来阐述目标。
实施建议: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的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附带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教师的理解,同时也是引导一种新观念的有效方法。
术语解释: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使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标准。
参阅: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芬兰是全球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芬兰开始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由此开始。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教育政策、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芬兰的这一做法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与问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教育改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或缩小教育差距的行动计划。
芬兰作为全球第一个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芬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基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芬兰基础教育课程创新取得成绩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芬兰在基础教育课程方面具有前瞻性;二、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加强对教师培训制度的改革。
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些问题:第一、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有哪些成功因素;第二、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第三、如何看待我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四、如何看待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学质量下降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体化制度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加强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各级教师和校长的专业能力。
第四、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五、开发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与资源建设项目。
三、改革的主要特点芬兰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高。
在这一过程中,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编码:0741122090英文名称: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教学时数:3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1、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与趋势(三)作业题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