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典型与意境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2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选择,填空,判断1 .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 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2.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 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3.现实型文学特点: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的特点: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1)古代三种文学类型杂揉在一起(2)近代三种文学类型充分发展(3)现代文学类型多向流变5.三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6.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形象层面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性的统一言语层包括:是内指性的,具有心里蕴藉性,具有阻拒性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中国古代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二层次说:庄子----言意说,《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三层次说:王弼(三国)-----言象意。
9.西方对文学层面的认识:(1)四层次说----但丁(中世纪):字面意义,比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2)二层次说-----黑格尔(近代,18世纪):外在性状,内在意义(3)五层次说------英伽登(20世纪):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冲图示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的特质。
10. 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
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 便渐渐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又称理想型) 和象征型; 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11.1888年4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提醒文学根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根底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降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根底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表达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表达,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拟直露、倾向比拟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拟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性1.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地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一句遗言变成千古名篇。
2.文学典型的“特征性”,要分两个层次来理解(1)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例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2)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1.这种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灵是晶莹的、高洁的、可爱的,她多彩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心”,即少女之心、诗人之心、士子之心。
2.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它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2)二是要看灵魂所呈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3)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二、文学意境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它在意境中处于核心统帅的地位。
名词解释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2016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型:名词解释】[1] 客观说答: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这种客观说最早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相关。
【题型:名词解释】[2] 文学文本答: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这种文本我们称之为文学文本。
【题型:名词解释】[3] 典型环境答: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题型:名词解释】[4] 意境答:抒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系统,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题型:名词解释】[5] 文学象征意象答: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立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题型:名词解释】[6] 叙述视角答: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题型:名词解释】[7] 叙述标记答: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是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识。
叙述标记有时是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的。
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是它的标题。
【题型:名词解释】[8] “圆形”人物答: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当作品中的人物从人们已经了解的、期待着的行为状态中超脱出去,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比直接显露的性格特征更复杂、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时,这个人物就具有了性格的厚度,也就是说变成了“圆形”人物。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摘要:境界、意境、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关键词:意境,意象。
(一)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
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
《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
” 叶燮《原诗》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 这都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唐代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
“情境”“意境”,实为情之境、意之境,即反映到诗中的情感状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境界的论述,首先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不局限于词.他把境界作为文学的审美理想王国维所谓境界,主要是讲景和情两方面。
他以古人词句为喻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在于他能把常人习见身处之境地,转化为心中诗的境界,或说诗的某种境地,然后写出来。
王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
(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创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的纽带。
意境,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生活之“境”的辩证的统一。
意,包括情与理,即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和发现。
文学概论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
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10.艺术真实 (P158)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理解1、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