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blue
- 格式:ppt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概述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2.民事诉讼法本章难点: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2.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诉讼实践和国内外民事诉讼理论的科学。
本章教学时数:二学时第一节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一、民事冲突(一)民事冲突的概念所谓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各种原因对民事权益状态或民事权利归属的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
民事冲突,有人又称作民事争议或民事纠纷。
如婚姻家庭冲突、著作权冲突、荣誉权冲突、债权债务冲突、损害赔偿冲突、合同冲突、海损事故冲突、货物买卖冲突、房屋租赁冲突、山田水利冲突、森林草原所有权归属冲突等等。
形成各种民事冲突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原因,也有人文个性的原因。
(二)民事冲突大体上有下列特点:1、民事冲突主体的平等性。
无论是公民之间或是法人之间产生的冲突,也无论是中、外公民或是中、外法人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主体始终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相互之间不存在命令服从上下隶属关系,在法律法规面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2、民事冲突内容的特定性。
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民事冲突,从质上说尚未激化为刑事犯罪,从度上说并非是无益之争而是民事权利义务之争。
这种权利义务之争可以高度概括为财产权利义务之争和人身权利义务之争。
3、民事冲突的可处分性。
民事冲突主体的平等性和内容的特定性,决定了主体对内容的可处分性。
基于不同的理由,主体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让度权利。
4、民事冲突的可处理性。
既然是民事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义务之争,主体又享有处分的权能,因此,任何民事冲突都可以采用和平的方法处置,实践证明它们是可以平息和解决的。
二、解决民事冲突的途径在我国,解决民事冲突的方式有下列五种:(一)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
当事人是民事冲突的主体,根据国家法律,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
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二)有关部门依职权处理。
民事诉讼法的的性质是什么如果在公民之间或者在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这时候就会用到民事诉讼法,可他是一种怎样性质的法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以便大家更加了解这个法案。
如果在公民之间或者在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这时候就会用到民事诉讼法,可他是一种怎样性质的法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下▲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以便大家更加了解这个法案。
▲一、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是公法不是私法;从其在法律体系地位来看,其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一样,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从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它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不可取代的,也决定了民事诉讼法属于独立的部门法。
从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内容来看,它主要规定的是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来保证这些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的诉讼制度和程序,这表明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
▲二、适用范围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诉案件;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三、民事诉讼法的对事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又称为民事诉讼的主管,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主要包括: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所发生的案件。
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和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如物权、债权等;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包括了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如姓名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1民事诉讼法性质-1、民事诉讼法是公法。
由于民事诉讼法规范是国家对公民行使审判权的程序,因此,在性质上属于公法范畴。
基于这样的定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矛盾就是作为诉权载体的当事人与作为审判权载体的法院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
虽然民事诉讼法不乏规范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规定,比如,诉讼代理、协议管辖、诉讼和解,但这些规定只是民事诉讼法中的附随事项,不会改变民事诉讼法的公法性质。
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程序法,程序法是相对实体法而言的。
民事诉讼法是民事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事程序法中居于核心位置。
3、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
基本法相对于宪法和其他民事程序法而言。
民事诉讼法是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订和修改的在效力上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民事程序法,与民法、刑法同属国家基本法。
4、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进行的划分,民调整对象是民诉活动和民诉的关系,这种调整饿对象决定了民诉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区别。
3宪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与民事诉讼法是根本法与基本法律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1-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
即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有宪法规定并获得宪法保障,在人类漫长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一些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本原则逐步确立。
随着自然法的陨落,这些基本原则与当事人程序基本权保障首先被法典实定化,之后随着法治的发展而被宪法化成为高级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立法机构。
2-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作为基本法律之一的民事诉讼法的指定和运作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民事诉讼法理所当然遵行宪法,通过具体性的实施规则保证宪法性原则和权利的实现,‘民事诉讼法’可以被称为被适用的宪法。
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还表现为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宪法所规定的实体权力的程序基本权收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合宪性审查或者宪法诉讼得到救济,甚至宪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可以直接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但宪法的可诉行及可操作性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学界以认识到,惟有通过宪法的司法化,才能确保宪法规定得公民权力获得实质性保障。
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性质?2、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任务?3、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4、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效力?5、什么是同等原则?6、什么是对等原则?7、什么是法定管辖?8、什么是授权委托书?9、什么是传票传唤?10、什么是答辩?11、什么是上诉期间?1、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是民事程序法的一种,是民事程序法系列中的一个法。
教材也写了社会主义性质等,这些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来进行理解,如:民事诉讼法的社会性、阶级性大家能够理解就行了。
2、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例,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第二,以宪法为根据;第三,以民事审判工作经验为参考;第四,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目的。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的效为分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对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对哪些人有效,适用于哪些人。
对事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对哪些案件有效,也就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案件的范围。
空间效力是指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时间效力是指某一具体民事诉讼法的有效期间。
5、同等原则,6、对等原则:这两个原则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它们是在涉外民事诉讼中起作用的原则,所以它针对的是特殊人群,所以不具有普遍性。
简单介绍一下:同等原则:中国当事人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时,能够享受的诉讼权利,外国当事人在人民法院进行诉讼时,也同样可以享用,我国法院不加任何限制和歧视。
对等原则:有关国家的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限制我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或者加重其诉讼义务的,我国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措施给对方国家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的个人、企业和组织以必要的相同的待遇。
Efforts may not be equal to success, but the hard work of chasing your dreams will let you find a better self, a silent self who strives to enrich and quiet yourself.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什么?(一)从国家法律体系来看,民事诉讼法的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同属于基本法。
(二)从民事诉讼法以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来看,它是独立的部门法,是其他任何部门法都不能代替的。
(三)从民事诉讼法以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为其规定内容来看,民事诉讼法又是程序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遵守宪法。
而民事诉讼法的地位仅此于宪法,并且与民法、刑法等同属于基本法之中。
作为一部独立的部门法,民事诉讼法主要是用来处理民事审判程序的法律。
由此可见民事诉讼法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什么呢?下面就由为您解答!一、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是指法典式的民事诉讼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后者是指民事诉讼法典以外的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
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处理民事审判程序的法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之一。
该法在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实施。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定法律在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废止。
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组织法D. 综合性法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A.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B. 民事诉讼行为C. 民事诉讼程序D.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答案:D3.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 辩论原则C. 处分原则D. 调解原则答案:D4. 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括:A. 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审理民事案件B.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 规范民事诉讼行为D. 保障国家安全答案:D5. 下列哪个机构负责解释民事诉讼法?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司法部答案:A6. 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是指: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B. 民事案件中的被告C. 民事案件中的证人D. 民事案件中的代理人答案:A7.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是指: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B. 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人C. 民事案件中的证人D. 民事案件中的代理人答案:B8.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A. 对原告和被告的诉讼请求都有利害关系的人B. 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有利害关系的人C. 对被告的诉讼请求有利害关系的人D. 无关紧要的人答案:A9.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包括:A. 法定代理人B. 委托代理人C. 指定代理人D. 法定代理人以外的其他人答案:AB10.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法院调查取证答案: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诉讼程序。
2.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
3.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民事诉讼法(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2版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第一章单元测验1、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仲裁属于哪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A:自力救济B:社会救济C:公力救济D:司法救济答案: 社会救济2、张某与李某产生邻里纠纷,张某将李某打伤。
为解决赔偿问题,双方同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经调解员黄某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关于该纠纷的处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就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B: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C: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D:张某可以调解委员会未组成合议庭调解为由,向法院申请撤销调解协议答案: 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就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3、关于民事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区别,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判决书都具有执行力,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裁决书没有执行力B: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在仲裁中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C:仲裁不需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诉讼原则上要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D: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法院是国家机关答案: 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法院是国家机关4、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诉讼活动()A:调查取证B:采取强制措施C:起诉D: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答案: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5、下列关于诉讼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诉讼主体在诉讼程序中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B:诉讼主体有权实施使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诉讼行为C: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外延要包含诉讼主体的外延D:委托代理人是诉讼主体答案: 委托代理人是诉讼主体6、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根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B:根据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C: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D:根据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答案: 根据其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7、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采取如下哪种原则()A:从旧兼从轻B:从旧C:从新D:从旧兼从重答案: 从新8、一个美国游客和一个日本游客在重庆旅游时,发生争议,现该美国游客向中国重庆某法院起诉,法院在审理时正确的做法是()A:应适用中国民事诉讼法B:应适用美国民事诉讼法C:应适用日本民事诉讼法D:应适用双方当事人选择的民事诉讼法,既可以是中国民事诉讼法,也可以是外国民事诉讼法答案: 应适用中国民事诉讼法9、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包括哪些()A:程序运行的刚性化B:事实认定的形式化C:解决成本的高昂化D:纠纷解决的自愿化答案: 程序运行的刚性化;事实认定的形式化;解决成本的高昂化10、王某是某电网公司员工,在从事高空作业时受伤,为赔偿问题与电网公司发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