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2.99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团结协作精神;3.掌握小说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明白小说《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及行为动机。
三、教学难点1.通过小说学习爱国主义;2.帮助学生理解小英雄的形象及其行为。
四、教学准备1.准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课文;2.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英雄形象;3.设计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引导,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第二步:学习小说《小英雄雨来》(15分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老师讲解生字词及生词注释;•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情节。
第三步:展示小英雄形象(10分钟)•展示小英雄形象的图片或PPT,让学生了解小英雄的外貌和形象;•学生发表对小英雄的看法,探讨小英雄的形象特点。
第四步: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讨论问题:小英雄为什么会选择冒雨送伞?•指导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和提炼(5分钟)•整合小组讨论的内容,做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故事主旨和英雄形象。
六、课后作业1.完成《小英雄雨来》的阅读理解题;2.以“我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课文主题:《小英雄雨来》•重点词汇:英雄、伞、雨、正义•思考问题:小英雄为何要冒雨送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小说《小英雄雨来》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军英勇做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把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制成幻灯片。
一老师点拨,突破难点1.你认为哪几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三、四、五、六部分。
)2.快速地阅读这几部分,找出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一下。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表面来看像是雨来怕敌人的刺刀,实际上他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表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保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
既写出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与爱国联系起来,令人回味。
(3)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
年高:年纪大。
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
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你认为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一部分:介绍雨来游泳本领强,为后文他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跳水逃脱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受到身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教育,为他能有机智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的行动打下基础。
正是因为他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文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事迹。
二快速浏览,体会写法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1)课文三处写景写得好。
开头写景:描绘了芦花村的美景,展示雨来家乡的可爱,预示着它神圣不可侵犯。
第五部分写景:描绘还乡河的独特景色,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第六部分写景:又写还乡河,烘托出人们失去小英雄的悲愤而暂时沉默的心情。
(2)课文四次写雨来的识字课本。
第一次:表现了雨来对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的认真态度。
第二次:写雨来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次:写雨来对课本爱不释手。
说明他喜爱课本,深信革命道理。
第四次:写雨来用鲜血实践着革命道理。
(3)拟声词使用多,具体、形象、声情并茂。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2020教学内容《小英雄雨来》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课时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讲解、对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的探讨以及对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的理解和把握。
2. 对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小英雄雨来》。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对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2. 课文主要人物:雨来3. 课文主要情节:雨来的英雄事迹4. 课文中心思想:爱国主义精神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英雄事迹的短文。
2.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文中主人公雨来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这三次对雨来的描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出示:——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同:三次说话背景不同。
第一次:鬼子刚开始问,态度温和哄骗雨来。
第二次:鬼子诱惑、威胁雨来。
第三次:鬼子用尽残忍手段折磨雨来。
相同:三次“没看见”不管敌人怎么问,雨来只说“没看见”,对交通员李大叔的保护意识非常坚定。
那雨来这三次都是怎么和敌人周旋的呢?让我们进入角色,感受一下。
2.角色扮演,具体分析雨来形象。
合作探究:提取第四部分中的对话,形成小剧本。
一人扮作敌人,一人扮作雨来,演一演,体验雨来和敌人的周旋,并品味反复语言“没看见”的作用。
关注细节:“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
合作探究:雨来为什么这么做?可以看出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雨来想骗过鬼子。
——雨来是个机智聪明的孩子。
关注细节:扁鼻子军官的动作——扔书、塞奶糖、摇摇头、轻拍雨来肩膀合作探究:雨来面对敌人的威胁和诱惑,是怎么做的?体现了他什么特点?——雨来面对威胁不恐惧、不卑不亢,面对诱惑不接受。
——雨来勇敢面对威胁,不受敌人诱惑,是个勇敢、坚强不屈的孩子。
关注细节:扁鼻子军官的动作——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脸上打了两巴掌;揪起一块,咬着牙拧;胸脯上打了一拳。
合作探究:雨来面对敌人的毒打,是怎么做的?体现了他什么特点?——雨来咬着牙,仍然不屈服。
——雨来遭受折磨,仍不屈服。
雨来是个宁死不屈的孩子。
(3)指导朗读,品味反复手法的效果。
①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的递进。
三次不同的背景,三句相同的“没看见”,老师说背景,学生读反复语句“没看见”,读出情感上的递进。
师:当鬼子摆出一副假慈悲的样子,企图哄骗雨来的时候,雨来将计就计——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当鬼子软硬兼施,诱惑雨来,威胁雨来的时候,雨来面不改色——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当鬼子恼羞成怒,原形毕露,折磨雨来的时候,雨来毫不畏惧——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②品味反复,体会表达效果。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
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
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就需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时让学生三次读课文,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通过谈感受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列出一个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节选)》,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生交流。
(2)回顾各部分内容。
①师引导:这篇课文分成了六个部分,我们先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生交流。
2.提炼小标题。
(1)师引导: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小英雄雨来(节选)》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
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同敌人作斗争,最终安全脱险的故事。
本课时将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会用“ABB”、“ABAC”式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 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结构特点,初步感知小英雄雨来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不畏强敌的品格。
- 增强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
2. 人物形象分析:帮助学生分析雨来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勇敢、聪明、不畏强敌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课文插图-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晋察冀边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来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境创设:-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来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1. 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2. 重点内容:- 生字词- 课文内容- 雨来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作业设计1. 必做题:- 抄写生字词- 复述课文内容- 写一篇关于雨来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雨来的敬佩之情2. 选做题:- 搜集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以雨来的身份,给李大叔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安岳实验小学蒋亿华
授课班级:六年级七班
教学目标:
1.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品读雨来的英雄气概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管桦再一次走进《小英雄雨来》,去品读雨来有怎样的英雄气概,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雨来的英雄气概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五部分内容,快速找出文中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感受、体会。
2.小组内交流,再做补充笔记。
(二)汇报交流
1、生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2、师生共同探究语句。
片段一:
十二岁的雨来拿出吃奶的力气,才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
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
(动作描写: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片段二: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语言描写: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
片段三:
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心理描写:体会雨来内心的害怕、恐惧,进而体会雨来的勇敢。
)
片段四: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体会敌人的残暴,雨来的顽强、勇敢)
片段五: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神情、外貌描写:体会雨来的宁死不屈、热爱祖国)(三)探究雨来英雄形象的成因
师: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毒打,甚至要枪毙他,雨来始终没有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小英雄雨来为什么能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如此勇敢呢?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两次,分别在哪里?分别有
什么作用?
(第一次出现是雨来在夜校读书,跟着女老师一起念。
作用:雨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为下文勇斗鬼子作铺垫。
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打后,血珠滴在这两行字上面。
作用:这句话是雨来勇斗鬼子的力量源泉,在这里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
二、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不仅注重了铺垫,环境描写也使文章增色不少。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三处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上横线,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片段一: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1.这一处环境描写写了哪些景物?(芦花、苇絮)给你什么感受?(很美)
2.生朗读,感受其景美。
(因为家乡如此美丽,所以雨
来誓死保卫家乡)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
片段二: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1.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浮云、芦花)
2.给你什么感受?(悲壮)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悲壮氛围)
片段三: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1.想像一下此处环境描写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寂静)
2.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不平静,因为以为雨来牺牲了,大家很悲痛。
)
3.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人们悲痛的心情)
三、小练笔
下面两段话,任意选择一处,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环境描写。
中午,放学了,我拿着考得极其糟糕的试卷垂头丧气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放学了,我拿着满分试卷兴高采烈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动作
机智勇敢语言
心理
热爱祖国神情、外貌
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