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58.97 KB
- 文档页数:3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通窍活血汤加减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方面的临床疗效。
通过病例回顾与疗效观察,分析通窍活血汤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脑外伤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通窍活血汤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本文旨在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近三年内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共计120例。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通窍活血汤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
治疗周期为一个月,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
3. 评价指标: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头痛、头晕症状的改善率达到85%三、结果(续)2. 疗效分析: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发现通窍活血汤加减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其中,头痛、头晕等症状的缓解率较高,显示出通窍活血汤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脑部压力、促进脑功能恢复方面的积极作用。
3.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治疗进程。
经过适当的药物调整和饮食指导,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四、讨论1. 通窍活血汤的作用机制:通窍活血汤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脑部压力,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同时,该方剂还能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 通窍活血汤加减的灵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个体差异。
这种灵活性使得通窍活血汤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疗效。
脑外伤后遗症治疗方法我们的生活每天总是会存在许多的意外,可能是意外的惊喜,也可能是意外伤害,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悲剧,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人被脑外伤后遗症治疗所困扰着,它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在治疗道路上的艰辛也让我们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下面一起了解下脑外伤后遗症治疗方法。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脑外伤的发生,所以对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患病人数也是在不断的增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
对此,为了能尽早的治疗,需要我们认清脑外伤后遗症危害,对于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很重要。
脑外伤后遗症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该病属于致残率极高的高发疾病,需要大家提早认识到脑外伤后遗症的危害,便于大家提高警惕性,做好早期的治疗。
1、遗忘症:表现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
2、脑损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意识障碍: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
4、脑损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损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
专家提示,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生很多其它并发症,导致发生精神障碍、出现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发生,影响患者的健康,当出现脑损伤症状时候,患者应尽快去治疗。
脑外伤后遗症的根本病因是由于脑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脑组织的功能缺失紊乱,从而让患者产生痴呆、失语、偏瘫,甚至失去意识等症状。
所以要想有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就得从根源上修复了受损的脑组织,达到根治脑外伤后遗症的主要目的。
然而,传统疗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主要通过药物、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手段,但由于这些手段均不能从根本上修复患者受损的脑神经组织,且存在药物副作用大,中医起效慢,手术风险高、创伤大等弊端,所以难以实现理想疗效。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脑外伤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交通事故事件的增多,脑外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通窍活血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年龄18-65岁,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等。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具体药方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主要包括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材。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量表评分法进行评估,包括头痛程度评分、眩晕程度评分、记忆力评分等。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评分、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
治疗组患者的记忆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小。
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较短,恢复效果较好。
四、讨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该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这可能与通窍活血汤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有关。
通窍活血汤中的中药材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状况,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是指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过后,仍然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和功能障碍,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抑郁、肢体麻木、无力等。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医外科在诊治脑外伤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脑外伤后遗症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外伤导致头部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进而影响脑窍的功能。
同时,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也会导致脑髓失养,加重病情。
因此,中医外科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原则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扶正补虚。
在诊断方面,中医外科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外伤史、症状表现、饮食起居等;切诊主要是触摸脉象。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诊断信息,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外科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中药进行组方。
例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可以促进瘀血的消散;麝香、菖蒲、郁金等开窍药能够醒脑开窍;黄芪、当归、熟地、枸杞等则可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中药的服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疗程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外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敷贴等。
中药熏蒸通过热气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和经络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药敷贴则是将药物直接敷在头部或相关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针灸在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针刺头部和身体的穴位,如百会、风池、内关、足三里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
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31例疗效观察
李娟;范冬梅;刘立刚;石新琪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8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头痛、眩晕者口服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5~10mg,每天1~2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天麻白术汤,每天1剂。
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后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李娟;范冬梅;刘立刚;石新琪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疗效观察
2.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观察
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疗效观察
4.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痰瘀内阻证)的疗效观察
5.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5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补肾法方剂口服和卵磷脂口服,对照组25例仅仅予以卵磷脂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
结果经治疗半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补肾法加卵磷脂的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外伤;后遗征;中西医结合脑外伤后遗症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记忆力障碍等。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本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55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8岁,平均49岁;病程3~5个月;脑震荡15例,脑挫伤4例,创伤性硬膜下血肿5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
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90岁,平均50岁;病程3~5.5个月;脑震荡13例,脑挫伤7例,创伤性硬膜下血肿,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的标准,确诊为脑外伤所致的神经症综合征,简称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其纳入标准为:(1)脑部外伤导致神志不清,在持续30min后可自行清醒;( 2)清醒后存在逆行性遗忘,不记得受伤的详细过程;( 3)神经系统检查为阴性体征,gcs 评分在13 ~15 分之间;( 4)头部 ct、mr、脑电图、脑脊液等检查正常;( 5)伤后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等自觉症状持续存在,3个月后不好转或部分好转[1]。
中医治疗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
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障碍、头晕、失眠、疲劳等症状。
1临床表现脑外伤人可能无法回忆或说出某物体的名称(命名性失语),有的命名性失语患者不记得物体正确的名称,而有的人知道这个词却无法表达出来。
构音障碍是指不能清晰和准确地发音。
2. 脑外伤失认:失认是一种少见症状,能看见或感知某物体但不能把它与该物体的作用和功能联系起来。
失认患者不能辨认熟悉的面孔或一些普通的物体如勺子或铅笔,尽管他能看见也能描述这些物体。
3.脑外伤后癫痫:外伤后癫痫是指脑外伤以后发生的癫痫。
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 10 %的严重脑非贯通伤和 40 %脑贯通伤患者发生癫痫,可以在脑外伤后数年才出现。
发作类型与异常放电起源的部位有关。
2辩证论治中医认为脑外伤后遗症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
2.1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
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
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2.2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2.3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
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脑外伤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脑外伤综合征的6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4例。
常规治疗组给予脑外伤综合征的常规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针刺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6.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2,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较。
1.2 方法常规治疗组采用笔者所在医院的基本脑外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即脑复康0.8 g,3次/d;呋喃硫胺10 mg,3次/d。
14 d为一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
联合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瘀血阻滞型:本型临床表现为头痛,疼痛不移,痛有定处,并且患者自觉似针刺样为主。
舌有瘀点甚至全舌紫暗,脉涩。
淤血则应祛瘀活血,具体方剂:当归9 g,生地9 g,红花9 g,桃仁12 g,川芎5 g,赤芍6 g,菖蒲6 g,丹参6 g,枳壳6 g,甘草6 g,柴胡3 g。
化裁:头痛较重病例加用全蝎6 g;失眠多梦患者,加用夜交藤9 g,合欢皮9 g。
(2)痰蒙清窍型:临床上可见头痛、眩晕,头重如裹,呆滞健忘,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则应理气化痰开窍醒神,方剂:法半夏12 g,白术9 g,陈皮12 g,茯苓6 g,天麻6 g,枳实6 g。
化裁:痰热较明显的患者,咳黄痰,加贝母9 g,瓜蒌9 g。
(3)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为眩晕,肢体乏力,神疲食少、易惊,躁扰不宁,纳呆、腹胀,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舌淡白,脉细弱。
治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剂:党参12 g,白术6 g,当归6 g,白茯苓6 g,黄芪6 g,远志6 g,龙眼肉6 g,酸枣仁6 g,木香6 g,甘草3 g。
化裁:胆小易惊者,可加龙骨6 g,牡蛎6 g,以潜心安神。
复元活血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53例关键词脑外伤后综合征复元活血汤临床观察脑震荡为闭合性脑损伤中较轻的一种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行性健忘、脑外伤后综合征;其中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恢复期病人的主要表现,客观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头颅CT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亦正常,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失眠等,本文对5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采用复元活血汤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3例来自于1995年~2000年上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3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者3例、冠心病史病史者2例,均为外伤后头颅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经西医及对症治疗未见好转病人。
主要症状:头痛、头昏、头晕,其中伴恶心呕吐10例、伴失眠9例,伴四肢疼痛36例、胁肋疼痛28例、软组织肿胀40例。
2 治疗方法53例均使用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穿山甲各15g,桃仁、红花、制大黄各9g,甘草6g。
加减:如伴腕、踝关节等软组织血肿,且局部皮色温度正常,按之肿如绵者,加青陈皮、木香、香附;如局部肿硬,表面有瘀青,温度正常者加赤芍、苏木、血竭、三七;如肿硬如石,皮色红紫,温度增高者加赤芍、丹皮、乳香、没药、紫草、地龙;伤在上肢加桑枝,伤在下肢加牛膝、木瓜。
1日1剂,清水黄酒各半煎,早晚分服,7剂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1月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部分消失,随访有复发,加疗程治疗后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增加疗程治疗后症状未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53例经治疗1~2疗程后,治愈40例,占75.5%,显效8例,占15.1%,有效3例,占5.7%,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96.2%。
53例均无毒副作用出现。
4 病案举例郑某,女性,年龄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