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春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语文下册3《春》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3《春》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3《春》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春》◆教材分析《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优美的句子;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1、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多媒体课件。
2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新课:描写春的古诗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见课件)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A、初读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和词画出来。
B、小组交流解决画出的字词。
C、听课文朗读。
D、自由朗读。
2、字词积累。
(见课件)三、梳理结构1、课文对春天的描写分几个步骤?2、描绘了几幅图画?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一)赏析盼春1、齐读第一部分。
2、思考: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二)绘春1、自由朗读课文.2、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总分)3、作者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美景,分别给这些景加上小标题.(三)赏析五幅图画1、春草图.(1)文中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春(第一课时)(北师大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景物。
2、学习课文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体会课文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媒体准备:朗读录音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3、查找关于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说起春天,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怎样的图景呢?——是的,杨柳依依,暖风习习,姹紫嫣红,莺歌燕舞,一派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景色。
春天是如此美好,无怪乎诗人写下许多诗篇来赞美歌颂春天,同学们能举例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补充。
如: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当冬季即将过去的时候,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一同欣赏其中的美景吧!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春》描写和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盛夏,但它更是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乃至人格的探求。
以下是整理的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同学们借鉴与参考!《春》教学【教学目的】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编辑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教学重难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2领悟文章的钓矶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 ) 黄晕( ) 披着蓑衣( ) 涨起来( )宛转( ) 应和( ) 戴着斗笠( ) 抖擞( )2 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春》教学方法指导1.示范朗读全文(亦可指定教师示范朗读),朗读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文分“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何分段。
读完后即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先弄清楚三部分的结构。
2.第二部分“画春”,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且有虚有实,是本文的教学活动重点。
教师可示范分析“春草”、“春花”两段,而后让学生分析“春风”、“春雨”两段,并比较写法上为的异同。
3.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句式各自在体会文章中的催化作用(如果不用比喻、拟人的句式,将是怎样的一个句子)。
除了课文后才的练习外,还可以做成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整本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即:春天象……),另造三个句子。
即“夏天象……”,“秋天象………”,“冬天象……”。
春(第一课时)主备:陈国升 责任:赵贤淑 审核:王发银 课型:新授 共2课时 2015年 月 日一、认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背诵全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
现代家、 、 、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2.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朗润( ) 黄晕( )嫩叶( ) 眨眼( ) 酝酿( ) 抚摸( ) 鸟巢( )宛转( ) 蓑衣( ) 稀疏( ) 抖擞( ) 应和( )3.写出四个含“春”字的成语及两句含“春”字的古诗。
成语: 、 、 、 古诗: 。
。
三、课堂学习研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2.读“绘春”部分,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读“赞春”部分,思考:作者赞美了春天的哪些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结: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 中的诗句。
“杨柳风”指 。
4.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2)比喻姿态优美。
( )(3)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 )(4)原意是造酒,文中说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五、知识清单3.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春》教案北师大版课前预习:1.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积累部分。
2.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修辞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的感情。
评价任务: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
2.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3.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景,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这篇文章,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来描绘春天美景的。
板书:课题、作者、体裁(写景抒情散文)二、回忆作者单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上册《背影》有介绍)三、听录音,思考问题:1、注意字音。
(多媒体出示)2、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3、试着为文中描绘的几幅春景图命名。
为五幅春景图命名:(生答,同时教师板书)四、讲授课文(一)、分析春景图:1、初春时节,我们在田野、河边会见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是什么?生齐答:春草。
(多媒体展示春草图)2、单生朗读本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春草初生时的词语。
①“偷偷地”:这个词形象地表现出小草趁人不注意,无声无息地,毫不让人觉察地长出来的情景。
②“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很不容易,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冲破重重阻碍,有时甚至还要顶翻压在头上的砖头瓦块,体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力)③“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柔软和青翠。
(新、美)(二)、分析春花图:1、单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春花多、春花艳、春花甜?生答:①春花多:“开满了”、“成千成百的蜜蜂”、“野花遍地是”。
②春花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第1课《春》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
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能力目标:提高观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颂扬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难点突破: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描写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气勃发的动人景象,颂扬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期望和力量,鼓舞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春》《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优美的句子;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1、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2、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新课:描写春的古诗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见课件)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A、初读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和词画出来。
B、小组交流解决画出的字词。
C、听课文朗读。
D、自由朗读。
2、字词积累。
(见课件)三、梳理结构1、课文对春天的描写分几个步骤?2、描绘了几幅图画?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一)赏析盼春1、齐读第一部分。
2、思考: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二)绘春1、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总分)3、作者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美景,分别给这些景加上小标题。
(三)赏析五幅图画1、春草图。
(1)文中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3)春草图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2、春花图。
(1)分几层来写春花的?(2)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3)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4)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5)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6)小结:这一段,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连映衬,烘托渲染,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春》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导学案PPT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春》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下册(初一下):《春》教案一、素养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把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明白得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形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看,抓住景物的要紧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差不多把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形交融的特点,培养锤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明白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适应,提高学习效率。
3.素养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会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小孩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查找美、发觉美、制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冰冷的人们最期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气勃发,给人温顺,给人期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差不多上古人对春的描写和颂扬,那么今天,我们共同观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给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要紧特点,用诗的笔调,描画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气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向往以后的欣喜之情。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课题:《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完成问题,看哪组又快又好)
1、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哪个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并准确的读出来吗?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
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
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
稀疏()鸟巢()
3、解释字词
欣欣然:朗润: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卖弄:抖擞:
二、自主合作,相互探究(自我完成后小组比赛,看谁做的最好)
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呢?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可能的话请给这几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吧!
2、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
《春》是
3、《春》对春天的到来,表达了怎样的感觉?
三巩固加深:
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____ ____。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仿佛”能否删除?理由___ _。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又有哪些收获?请写在下面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