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气压带和风带(三)
- 格式:docx
- 大小:103.93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 2.2.3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对点训练2】下图为“某月沿18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某月”可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2.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对点训练3】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1~2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热点问题:今年7、8月份我国南方异常高温今年由于南方地区是长时间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造成南方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
【知识链接】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
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在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从海洋上来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
教学设计1
(指导画图)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a、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气压带。
b、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
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
提问: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引出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
通过讲解和演示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请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逐步投
二、课堂总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重要原因之一。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1)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气压带、风带南移)。
)上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图中高、低气压的名称分别为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
A、B两处季风中,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是
另一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炎热干燥
C三地中冬季气候最温和的是 A ,年降水量最少的。
高一地理班级姓名组别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气候要素和气候的形成因素
2.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成因
【自主学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要素:主要是和。
2.气候的形成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合作探究: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成因:
阅读教材P39-40页图文,完成下面表格:
【随堂练习】
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斜线部分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赤道低压带控制
B.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形成
D.季风环流
2.图中温带地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
由西向东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跟踪练习】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由图可知,甲图是季,判断的理由是。
⑵甲图中C处受气压带控制。
⑶乙图中c处受风带控制,e处受
气压带控制。
⑷甲图中A处气候类型为,
成因是。
⑸乙图中b处气候类型是,此时气候特征是。
⑹试根据甲、乙两图,分析甲图中E地区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为,其成因是
【我的收获】。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3题。
1、澳大利亚自然带呈现“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洋流 2、图中①气候的成因是:( )
A 、常年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东 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夏季受东北季风影响,
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C 、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半年信风带控制
D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3、图中②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 、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半年信风带控制
B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C 、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半年受西风带控制
D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课后反思】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
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 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能找出北半球大陆东岸和西岸、亚欧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 3. 能画图表示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明确气候类型的分布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4. 能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
5.
以欧洲和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分析地形因素对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
【重、难点】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特征)的影响; 2.依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图文结合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案
39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º
26' 20º
三、结合图册《世界地形图》,读教材P 39图2.16,在北半球,北美大陆的西岸(太平洋的东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亚欧大陆内部,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影响
(1)易造成降水:(气流渐冷却)
①_______气压带②_________气压带;③_______风带④____季风 (2)不易造成降水:(气流渐变热)
⑤________气压带⑥________气压带;⑦____风带⑧______风带⑨___季风
合作探究案
一、考虑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海陆位置的不同,想一想,下列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主要特点。
提示:1.低压控制多雨,高压控制少雨;海风影响多雨,陆风影响少雨;离海近多雨,离海
远少雨。
2.热量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3.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4.温带的气候,冬夏特征明显不同。
39何不同。
结合地形图,你认为哪种因素对其影响很大?
【知识拓展】
1.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破、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1)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造成了气温沿等高线分布而变化,在等温线中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等温线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引起水分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破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4)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暖流流经沿岸的影响所造成的。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由降温减湿作用。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N ~70°N 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缩短;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海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 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具体判读可遵循以下三部曲:以形定位、以温 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