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颅骨发生断裂、颅内脑组织受损或颅内血肿形成的病理状态。
颅脑创伤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极大。
针对颅脑创伤的救治需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救治指南,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科学、全面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以期提高对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
一、评估患者情况1. 患者初期救护颅脑创伤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因此在患者发生事故后及时进行急救十分重要。
救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清除呼吸道、止血、拍打患者双肩以唤醒其意识等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得到维持。
2.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运动情况等,以便在后续治疗中能够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3. 评估CT影像医院到达后,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检查,以明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根据CT影像的结果,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调整患者体位1.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在救治之初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清除吐血、呕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2. 避免颅内压增加针对颅脑创伤患者,应避免头部下垂,以防止颅内压增加。
需要将患者头部略微抬高,以有利于颅内高压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1. 治疗颅高压对于颅脑创伤患者,颅内高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在救治中需要尽快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等,也可采取脱水疗法、高渗糖液等手段进行治疗。
2. 抗生素应用在严重颅脑创伤的患者中,由于颅内感染的风险较大,因此通常会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 镇痛及镇静颅脑创伤患者在疼痛及不适感较为明显,故需给予镇痛及镇静处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外科治疗1. 紧急手术对于颅脑创伤患者,当出现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伴有颅内血肿、脑挫伤、脑水肿等情况时,往往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手术,以减轻颅内压,救治颅内血肿等。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
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头部外力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时引起的病理变化,常见于机动车事故、坠落、打斗等暴力行为或意外事故中。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是为了规范颅脑创伤的诊断和处理而制定的一套指南。
以下是关于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的1000字简要介绍:一、诊断与分级: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将颅脑创伤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
二、治疗原则: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早期干预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和监测,早期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急诊处理:对于颅脑创伤的急诊处理,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意识清醒。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
四、药物治疗:在颅脑创伤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等。
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抗炎药主要用于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抗感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五、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颅骨开窗术、颅脑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等。
六、康复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等。
七、并发症预防:颅脑创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与分级、治疗原则、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临床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对颅骨和/或脑组织造成损害的一种疾病。
其严重程度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颅脑创伤的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1. 紧急评估和处理病人的基础生命支持应该是所有救治措施的首要任务。
在评估之前,应首先保证病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
然后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的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诊断成像的获取等。
对于昏迷的病人,应优先考虑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
2. CT扫描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
对于初步疑似颅脑创伤的患者,应尽快进行CT扫描以明确伤情。
CT扫描能够显示颅内的出血、水肿以及颅骨骨折等异常。
3. 预防二次损伤颅脑创伤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细胞破坏,从而导致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延迟性损伤。
为了防止二次损伤,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的血液和减轻颅内压,从而降低颅内的压力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
常见的手术包括开颅手术、去骨盖室术、减压手术等。
5. 康复治疗颅脑创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的方案应根据病人的特定情况而定,可以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总之,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需要及时、全面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包括呼吸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颅骨状况等。
针对不同的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以尽快缓解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功能。
颅脑创伤抢救流程简介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抢救流程的正确执行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简明的颅脑创伤抢救流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抢救。
流程1. 评估伤势:- 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 了解并记录伤势的机制和时间。
- 检查瞳孔对称性和等大反应。
- 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或血液从鼻子、耳朵或口腔中流出。
2. 保护颈椎:- 怀疑颅脑创伤时,应始终保护患者的颈椎。
- 尽量保持头和颈部处于中立位置,避免头部扭曲或受到额外的压力。
3. 辅助通气和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提供辅助通气或呼吸支持。
- 维持氧气供应,确保患者的血氧水平正常。
4. 控制出血:- 对于出血明显的创伤,应迅速施行止血措施。
- 对于头皮割伤,用干净的纱布或压迫物轻轻压迫止血,避免强行拔除异物。
- 对于颅内出血的病例,应尽快安排手术治疗。
5. 治疗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及时采取减压治疗,如腰椎穿刺或颅内压插管。
- 注意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控制伴随伤害:- 如果伴随有其他创伤,如骨折或内脏损伤,应妥善处理并及时治疗。
7. 监测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
- 对瞳孔大小和反应进行经常性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8. 处理并发症:- 注意处理颅脑创伤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水肿、血管痉挛等。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结颅脑创伤抢救流程的关键在于迅速评估和处理患者的伤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熟悉这一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以确保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作者:龚浩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11-01
颅脑创伤是临床常见创伤,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同其他损伤合并存在。
根据颅脑部位将颅脑创伤分成脑损伤、颅骨损伤、头皮损伤等,同时,三者可以并存,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震荡、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颅骨损伤包括颅底骨折、颅盖骨折以及凹陷性骨折;頭皮损伤包括头皮撕脱伤、头皮裂伤以及头皮血肿。
根据颅脑创伤的发生时间和类型又可以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根据颅腔内物质与外界是否交通可以分成开放性和闭合性颅脑损伤。
创伤程度可以分成四种: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度。
颅脑创伤具有病症变化快、发病率高、手术治疗偏多的特点,颅脑创伤占据所有创伤病症的20%,但是发生概率却非常高,处于创伤病症中第二易发疾病,死亡概率则在创伤病症中最高。
1 颅脑创伤诱发因素
由于人体之间的接触力作用到头部或者暴力碰撞头部导致引发颅脑创伤,一般引发的主要原因有高空坠落、车祸、拳击伤、刀伤、挤压伤等,在战争时期大多数为武器伤害、爆炸性伤害带来的冲剂导致。
1.1 直接性损伤:减速损伤:头部运动过程中撞击静止物体导致突然速度下降引发颅脑损伤;加速损伤:运动物体直接作用力在静止的头部,导致头部突然呈现加速运动引发颅脑损伤;挤压损伤:头部受到多方面物体作用力导致头部受到挤压引发颅脑损伤。
其中减速损伤情况比较严重,受到作用力以及不受作用力的面都可能发生损伤,一般不受作用力的面发生的损伤更严重;加速损伤情况一般较轻,大多数在受力面发生颅脑损伤。
1.2间接性损伤:爆炸冲击损伤;胸部受到挤压时导致胸内压急剧上升,血液直冲头部引发颅脑损伤;坠落时双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地冲击沿着脊柱上升头部导致颅脑损伤;身体突然受到外作用力导致头部惯性甩动引发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中,闭合性损伤机制非常复杂。
因为露骨表现为不规则中空以及坚硬圆球形的容器,当外部作用力突然冲击头部,不仅会引发颅脑损伤和凹陷性骨折,还会脑汁脑补出现急速回弹现象,导致颅内压迅速增高和迅速降低,形成负压。
与此同时,颅脑除了受力面发生损伤之外,还会在负压的影响下,导致不受作用力的那一面受到损伤。
受到作用力的那一面形成的
损伤为冲击上,反之,不受作用力的面为对冲伤。
根据临床数据表明,大多数的颅脑损伤并非单纯因素引发,一般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
2 临床诊断与检查
2.1外伤病史
首先要询问患者外伤史,以及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的出血和血肿情况,并了解患者受伤史的治疗情况。
2.2神经系统检查
首先,查看患者眼球活动、瞳孔变化;眼球固定,瞳孔扩散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其次,查看患者意识,针对患者昏迷程度可采用GCS表格进行评估;然后,定位神经系统体征,阳性体征表现为偏瘫抽搐、锥体束征、神经功能障碍或者缺失,如果没有伤害功能区域,则可以没有阳性体征;最后,检查脑膜刺激征以及颅内压情况。
2.3全身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呈现叹息状或者不规则,而且比较浅则表现中枢呼吸衰竭;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呼吸缓慢加重则表示颅内压上升;呼吸时快时慢、血压时高时低、中枢高热、心率异常则表示存在脑干损伤。
与此同时,要检查患者是否并存其他损伤。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用X线检查、MRI检查以及CT检查。
3 颅脑损伤临床治疗
3.1急救处理
现场急救: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针对损伤合并呕吐的患者,需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针对昏迷患者,可以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血块、分泌物堵塞气道,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针对呼吸规律改变的患者需要采用呼吸机治疗;其次,止血治疗。
使用消毒敷料给患者开放性创伤进行包扎治疗,同时采取抗生素治疗,防止患者感染;如果有物体插入患者体内,禁止当场拔出避免引发大出血,针对休克患者采取抗休克治疗。
最后,颅内降压治疗:针对未休克、出现神经定位体征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呋塞米40mg或者20%甘露醇250ml予以静脉注射治疗。
急诊急救:基础治疗①指导患者充分卧床休息,1-2周,针对脑脊液漏出和耳鼻出血患者,保证引流畅通,避免堵塞,没有休克的患者可以将头部抬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②颅内压降低治疗:针对升高颅内压的患者,需采用脱水剂降压治疗,在监测颅内压时效果更为显著。
一般使用药物有: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6-8h/次,静推呋塞米40mg,6-8h/次,
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
避免对肾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甘露醇,可以使用甘油果糖。
其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激素、白蛋白治疗。
③调节脑细胞代谢:可以使用吡拉西坦、维生素、吡硫醇等药物改善患者脑细胞代谢情况。
④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以及水平衡,特别是针对使用脱水剂的患者,需要维持钾平衡。
⑤预防消化道出血治疗,可以在药物的选择上预防溃疡征的发生,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凝血酶、奥美拉唑治疗。
⑥营养治疗,一般采用胃肠内营养保持患者营养供应,对于昏迷患者采取鼻饲,对于发生应急性溃疡的患者禁止进食,采用胃肠外营养。
局部治疗:①创口处理,一般在6h之内清创处理,使用抗生素期间可以48h之内完成伤口缝合,针对伤口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引流。
②脑损伤,患者出现脑震荡不需特别治疗,针对脑挫裂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出现部分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伴有脑疝或者液化坏死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颅骨开窗减压、去骨瓣减压或者坏死组织清除。
③颅骨骨折,单纯现性骨折不用特别治疗。
存在脑压迫、凹陷骨折1cm以上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针对颅底骨折患者着重治疗患者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
④颅内血肿,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血肿大小,采取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