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巧手编织教案2赣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8.74 KB
- 文档页数:5
江西版(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伟大民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编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绳编织的基本方法,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动手制作传统中国结吉祥结编织方法,并使用包缠方法制作装饰一个端午节香包。
难点:学生初步掌握各种编织的分类,同时掌握绳结基本编织方法,可以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编织的造型创作。
教学准备:草编材料(稻草,棕叶等),编织香包,中国结、吉祥结,手绳等以及编织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草编材料,提问:同学们都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植物么?学生回答(棕榈树叶),教师继续询问,我们可以用棕叶做什么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这看似普通的棕叶在手工艺人的手里就就会变成精美的工艺品,(课件展示棕编的手工艺品,)这些栩栩如生的小昆虫都是用棕叶编织的。
棕编是汉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早在2011年棕编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传承人就是我们看到的徐荣兴师傅(课件欣赏工艺大师作品并讲解)。
总结,不仅用棕叶可以编织出精美工艺品,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巧手加工,也会变成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大家想不学习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第8课巧手编织二、作品欣赏老师:说到编织,它的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他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
从材料上分,可分为竹编、藤编、草编、棕编、线绳编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看看这些工艺品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吧(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不同材料的编织制品)。
第8课《巧手编织》说课稿【说教材】本课通过欣赏传统编织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
了解编织艺术在现代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装饰品中的运用,使学生从中懂得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到创造的快乐。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美术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教学需求开展了绘画,手工制作,剪纸,印章制作等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兴趣的爱好。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领悟编织材料、造型、色彩与设计功能的统一,并学会把民间传统编织工艺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掌握毛线缠绕装饰画的创意设计与编织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宴请情趣和敢于大胆创造表现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创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学习民间编织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说教学难点】掌握毛线缠绕装饰画的创意设计与编织方法。
【说教学方法】欣赏、示范和编织练习相结合。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言:筑巢不是鸟类特有的技能,但鸟类筑巢的工艺,在动物界却是无与伦比的。
第8课巧手编织-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2.运用编织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3.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巧手编织的实战操作;3.创作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编织的历史和现代应用;2.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了解学生的编织基础。
第二步:基本技能讲解1.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锁边、打结等等;2.手把手教学生多种编织方法,如平纹编织、提花编织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用各种编织方法编织一个小布片,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作品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现场评选或者网络评选的方式进行;2.评分依据为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
第五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总结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2.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自己的成长和不足。
教学评价1.作品展示分数占总分的40%,自评和互评占总分的30%,课堂秩序和言行举止占总分的30%;2.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表现力以及作品与主题的匹配度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
课后作业1.通过家庭物品如纸篓、擀面杖等进行编织创作;2.来准备一次小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3.精选若干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
教学资源1.颜色纸、剪刀、织布机等编织工具;2.网络文献、视频等教育资源。
教学注意事项1.操作编织工具时,要注意安全;2.教师应指导学生控制好时间,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3.考虑到学生编织基础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授课。
第六课巧手编织一、教材分析:1.理解本篇课本的设计意图、读懂教材、了解学习领域。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是属“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的目的。
读懂教材本篇课本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教学内容选择了“编织艺术”,传统编织品,是一些变“废”为宝、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学习领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分析本篇课本的侧重点及呈现方式。
侧重点: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呈现方式:〈〈巧手编织〉〉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本课是手工制作——编织。
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几幅的图片: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的鸟和羊;有人见过的街头老艺人用马莲草在编织小动物,从以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学生了解了原始编织的产生,传统编织的美。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结。
让学生谈谈除图片中的编织作品中,你还了解哪些编织品?并从功能、造型、材料和色彩来评价它们。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表现编织艺术现代运用的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的藤椅的图片,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作用。
通过图片欣赏,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让学生回忆一下身边还有哪些作品是运用编织的形式来创意完成的。
除了传统的编织材料,还发现哪些材料可用来编织?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掘一些更便利、更廉价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更美的编织品。
巧手编织--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吉祥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难点:吉祥结的制作。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结绳、透明胶、小饰品(珠子、玉片、流苏等)。
四、学生准备结绳、小饰品、卡片、笔、透明胶五、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自身美术素质较差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孩子,对于美术的了解少之又少,缺乏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也缺乏对美好事物的赏析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
二、教学中可用教具较少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可用资源较少,很多事物学生只是认识但不了解的状态。
解决方法:1.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是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2.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3.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效果分析本节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精讲少讲,学生则尽可能的多活动。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设置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江西美术教案美术赣美版初中8年级上册全部教案《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让学生能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增长学生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的发展历程及表现现形式。
教学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呈现:1、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分别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雕塑作品来自哪里,以及它们不同的风格。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宗教雕塑:除了陵墓雕塑,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宗教雕塑,最著名的是什么?分析这些雕塑的特点及其年代。
3、民俗雕塑:民间有很多雕塑,像西汉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说唱俑等,它们的做工精细,表现方法多样。
4、陵墓雕塑:1,中国最著名的陵墓是()?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兵马俑的雕塑,请同学们告诉我看到这些雕塑,你的感受是什么?3,从将军俑和射俑的神情中,你看出了什么?三、巩固新知1、对比三个年代的雕塑特点。
2、了解雕塑使用的材料。
雕塑,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3、鉴赏雕塑作品。
(小小鉴定家)同学们对雕塑有了这么多了解,现在我这有六个雕塑作品,想请同学们帮我做个鉴定,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雕塑。
小组合作讨论,告诉我你的鉴定结果及分析。
四、欣赏雕塑作品课后反思通过同学生的的共同探讨和研究,对中国古代雕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能力所折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现实与理想》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本讲欣赏课,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为什么能成为西方美术所崇尚的理想的典范模式,以及它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形成的原因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