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版】高考语文二轮回扣与规范第三章 微专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3
微专题三小说核心知识再回顾一、读一读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尾巴汪曾祺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二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
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
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
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
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
他看的杂书很多,爱讲故事。
在很严肃的会上有时也讲故事。
下面就是他讲的故事之一。
厂里准备把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已经开了多次会,定不下来。
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资本家;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有个堂兄还在台湾;三、反右时有右派言论;四、群众关系不太好,说话有时很尖刻……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个姓董的人事科长,此人爱激动,他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满脸通红地说:“知识分子!哼!知识分子!”翻来覆去,只是这一句话。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
党委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老黄慢条斯理地说:“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
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
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
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
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
’艾子听了,深表同情。
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1.小说中的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这样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画线部分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微专题一考前审题再规范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它的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抽出专门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读题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
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他要考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读题练习(一)古诗鉴赏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干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心境的异同心境异同分析两首诗“异同”要分别答出相同点和不同点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加以赏析。
答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干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赏析修辞方法分别第一句修辞方法赏析两诗的第一句无3.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干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分析诗歌的感情及首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感情作用全词首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4.“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时作业2(安徽专版)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标识.(zhì)沉疴.(kē) 电烙.铁(luó)供.认不讳(ɡònɡ)B.扳.平(bān) 高涨.(zhànɡ) 独角.戏(jiǎo) 独当.一面(dānɡ)C.巷.道(hànɡ) 腈.纶(qínɡ) 下巴颏.(ké) 靓.妆丽服(jìnɡ)D.孵.化(fū) 铁锹.(qiāo) 创.可贴(chuānɡ) 泄露.机密(lòu)解析:A项“烙”应读“lào”;B项“涨”应读“zhǎnɡ”;C项“腈”应读“jīnɡ”,“颏”应读“kē”。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连通合龙碍面子金字招牌B.坚苦变形馏馒头出据证明C.伏法扫描话外音束之高阁D.叩门辐射急救章力行节约解析:B项“据”应为“具”;C项“话”应为“画”;D项“救”应为“就”,“力”应为“厉”。
答案: A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巴哈台的歌和我在新疆伊犁听过的女歌手的《一句歌》同出一辙——把一句歌词反复地唱,只是在音调上变化着,但厉害的地方在这里——我不懂蒙语,但估摸着歌词大意就是:回来吧,儿子。
B.世界最权威的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经过技术升级的中国“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A)雄居榜首。
C.作为回应,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表了《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敦促美国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
D.因为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开始扩大,但不管我们达到哪一个目标,都只是在半路上,如果我们停了下来,都不会知道下一步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我们的心灵世界会变得怎么样?解析:D中句末的问号应为句号,因为句中没有表示疑问的语气。
答案: 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大火车站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拥挤不堪。
微专题二散文核心知识再回顾
Ⅰ散文阅读答题术语
一、读一读
注①关于修辞方法,同古诗部分。
②关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见小说部分。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
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
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
乡风轻拂,百果飘香。
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
儿时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
(节选自葛克文《走进同一片阳光》) 该段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试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
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
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
冬天里,阳光总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
那时,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
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
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一摊让太阳烤干的牛粪。
老人们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满嘴流油。
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
(节选自徐迅《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该段画线部分描述了冬日里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的场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整体上作者将一群老人放在冬日阳光的背景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了老人们的幸福与满足;前一句话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将无法感触的阳光化为老人们嘴里的美食;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老人们的话语比做小榔锤,使其巧妙地与阳光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