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14
历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植物油B.硫酸铜C.高锰酸钾D.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B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溶液的特性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2.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20100%120gg⨯= 16.7%,错误。
故选C。
3.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Ca(OH)2的溶解度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故A错误;B、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故B错误;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故D 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如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40g 的c加到100g水中,制得的溶液不饱和D.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c>b>a,错误;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2℃时,C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时40gC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答案】D【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不能得到溶液;B、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C、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
故选A。
2.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C.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20%D.t2℃时,将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25g【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故选项正确;C、t1℃时,乙的溶解度为25g,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但乙溶液不能确定状态,故其质量分数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140g该温度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剂的质量为100g,降温至t1℃,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5g,析出晶体为40g-25g=15g,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D.若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固体,则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答案】C【解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C选项正确;D、若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固体,则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质量为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10g×100%=9.1%,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3.用括号内试剂有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NaOH、NH4NO3、NaCl(水)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ZnSO4、CaCO3、KCl(水)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H2O、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ZnSO4、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3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C。
2.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A.80% B.60% C.40% D.20%【答案】B【解析】14%=﹙1-x﹚×35%,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答案】D【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点睛: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易错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答案】B【解析】【详解】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2.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20100%120gg⨯= 16.7%,错误。
故选C。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答案】D【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正确。
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化学溶液的形成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C.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20%D.t2℃时,将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25g【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故选项正确;C、t1℃时,乙的溶解度为25g,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但乙溶液不能确定状态,故其质量分数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140g该温度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剂的质量为100g,降温至t1℃,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5g,析出晶体为40g-25g=15g,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用括号内试剂有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NaOH、NH4NO3、NaCl(水)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ZnSO4、CaCO3、KCl(水)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H2O、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ZnSO4、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3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酸、碱、盐的鉴别。
3.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pH <7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错误;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A.尚湖中清澈的湖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C.可用肥皂水检测沙家浜的水是否属于硬水 D.过滤可以除去湖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答案】D【解析】A、湖水中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溶液,正确;B、净化水的步骤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正确;C、通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
故选D。
5.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t1℃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C.在温度高于t2℃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t2℃时的NaCl溶液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A、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g,那么该温度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100%120gg⨯= 16.7%,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那么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那么t2℃时的NaCl的饱和溶液与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B。
点睛: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要指明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6.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石蜡B.面粉C.蔗糖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C。
考点:溶液7.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水呈碱性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答案】B【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
故选B。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5g饱和溶液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D【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正确;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错误。
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9.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t1℃时 X 的溶解度比 Y 的小B.t2℃时 X、Y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t1℃100 g X 的饱和溶液中 X 的质量是 50 gD.X 中含有少量的 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 X【答案】C【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X的溶解度比Y的小,正确;B、t2℃时X 和Y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C、t3℃时,X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50g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是50g,错误;D、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X中含有少量的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纯铝和硬铝——互相刻划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酚酞溶液【答案】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 物质。
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 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2.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面粉C.酒精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泥沙、面粉以固体颗粒和水分子混合,植物油以液滴的形式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不是溶液。
酒精以分子形式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以稳定,是溶液。
故选C。
考点:溶液1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答案】C【解析】A.溶质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关系不确定,因而溶质质量关系不确定;B.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
选C14.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木糖醇是易溶物质C.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D.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 木糖醇是易溶物质,正确;C.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正确;D. 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80g,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不饱和溶液,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