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3.70 KB
- 文档页数:4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面临现代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其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方案。
二、工作原理1.资源整合:整合现有工艺美术资源,包括技艺、人才、材料等,形成产业集群。
2.创新驱动: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培训、宣传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文化。
4.市场拓展:通过参加展览、举办活动、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
2.制定政策:出台相关政策,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4.人才培养:开展培训课程,培养一批既懂技艺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5.创新研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6.文化传播: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
7.市场拓展: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包括陶瓷、刺绣、剪纸、木雕、漆器等各个领域。
五、创新要点1.数字化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和传承,实现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共享。
2.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与设计师、艺术家等合作,开发具有现代审美和实用性的产品。
3.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六、预期效果1.资源整合效果: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整体竞争力。
2.创新驱动效果:通过创新驱动,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
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品生产的发展,一些老字号传统工艺品企业,很多都是在那时建立的。
“文革”中后期,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看到停止贸易多年的中国工艺品,“胃口大开”,各地工艺品外贸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来华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满载中国工艺品而归。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品牌化发展策略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是指源自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和美术品,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和民间工艺传统的复兴,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要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并推动其品牌化,需要深入研究其发展策略,找到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道路和方法。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1. 传承性强: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2. 创新性不足: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作上存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但缺乏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方法。
3. 市场认可度不高: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已久,但市场认可度不高,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面临着市场萎缩的风险。
4. 品牌化程度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上特点和现状表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凸显了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品牌化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 提升设计水平,推动文创结合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设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开拓新的设计空间,提高产品的美观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创作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认可度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发展需要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铺、文创展销会等形式,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提升市场认可度。
可以借助品牌合作、跨界合作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
3. 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推广是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展览会、文化节庆、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加大品牌形象塑造力度,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4. 倡导品质消费,树立品牌形象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化发展需要倡导品质消费,树立品牌形象。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
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
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品生产的发展,一些老字号传统工艺品企业,很多都是在那时建立的。
“文革”中后期,传统题材的工艺品逐渐恢复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看到停止贸易多年的中国工艺品,“胃口大开”,各地工艺品外贸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来华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满载中国工艺品而归。
美术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美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美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挥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美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发展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展览、美术品销售等产业,可以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美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乡村,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美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通过举办各类美术活动,如美术展览、美术作品征集评选等,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艺术创作热情,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美术产业还可以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美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可以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开展美术教育、培训等活动,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美术作品可以通过描绘乡村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内容,唤起人们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和保护意识。
美术产业还可以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乡村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引导乡村绿色发展,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美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美术产业的优势,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1.1 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资源。
美术产业可以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传播,使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组织美术家深入乡村进行采风创作,创作反映乡村生活、民俗风情的作品,从而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
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美术产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美术展览、艺术交流活动等形式,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基于SWOT分析的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研究作者:邓俊荣王振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8期民间工艺,指的就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它以一种活态的形式存在是最能代表我国人民创造力的民俗文化。
民间工艺品就是通过娴熟的人工手法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出的物品,多以功能型,娱乐型,装饰型为主。
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民间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与此同时,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
据“十一五”期间全国工艺美术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865个工艺美术品种中,发展良好的959个,占51.42%;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和停产的370个,占19.84%。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民间工业品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走向国际市场。
本文从开放的视角,通过SWOT方法,对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民间工艺品产业的SWOT分析(一)民间工艺品产业的内部优势(S)和劣势(W)分析民间工艺品产业作为优秀的民间传承产业,具有多种多样的发展优势(S),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1)成本优势: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大部分是靠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耗费很低。
(2)生态优势:就地取材,其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等,变废为宝,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可以作为“绿色”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3)区域优势:民间工艺品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在我国关于民间工艺的分布范围很广泛,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4)产品优势: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剪纸,年画,布艺,玩具,陶瓷,泥塑,印染,葫芦雕刻,刺绣,皮影,面塑,草编,紫砂壶,浓郁的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是民间工艺品的生命力之所在。
(5)人才资源优势:我国有种类齐全的中小企业,仅工艺美术行业就有430万从业人员,有198名国家级大师,1400名高级工艺大师。
天工|2022年第30期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2年度工艺美术科研课题“苏州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研究——以‘雲裳绣艺’品牌为例”(编号:CNACS2022-I-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昊僖(198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工艺美术师,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创办人,研究方向:苏绣。
刘洁(1983—),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工艺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展陈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摘 要]传统工艺振兴可以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
保护民族生存发展的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必然需要从业者站在时代的前沿开展创造性工作,推陈出新、科学汲取,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
以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该品牌近年来开展的“刺绣+”新品研创、苏绣亲子传习项目,探索创新设计赋能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助力苏绣产业化发展,改善苏绣的传承创新发展局面,探索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的苏绣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模式;品牌;实践[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0-004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吴昊僖,刘洁.苏州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研究:以雲裳绣艺品牌为例[J].天工,2022(30):40-42.吴昊僖 刘 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
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制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探索和研究传统工艺振兴模式为主要任务。
党的十四五规划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8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为推动苏州传统工艺的振兴发展,印发《苏州市贯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挥传统工艺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城市品牌的作用,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产业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完善机制,增强传统工艺的创意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发挥在全国传统工艺振兴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非遗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非遗产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产业。
而非遗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阐述非遗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一、非遗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非遗”的概念。
非遗,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些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例如传统技艺、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节日等等。
它们不像实体文物那样可以保留于博物馆或在自然界保存下来,更多的是通过口耳相传,在社会各个阶层不断流传下来。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实现现代文化的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二、非遗产业的历史与现状随着中国文化的转型和经济跃升,非遗产业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
当前,非遗产业在全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学术报告》显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目前已经对12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并拥有了43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而金融机构则提供了800亿元的资金支持,帮助非遗产业进行发展。
不仅如此,非遗产业已经影响着中国的旅游产业、艺术品收藏和餐饮业等方面。
例如,中国民间歌舞、古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眼中的独特的文化魅力之处。
这使得非遗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又一条增长的绿色通道。
三、非遗产业的文化传承重要性正如前文所述,非遗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实,非遗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升级和扩展提供了源动力。
这是非遗产业所独有的优势和价值。
无论是传统工艺、美术运动、戏剧表演还是古乐演奏,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与代表。
实践证明,非遗项目将纯粹的艺术和社会生产结合在一起,把中国文化的根深蒂固传统与现代时尚、创意、潮流相结合,能够使非遗项目在文化市场上得以茁壮成长。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研究摘要: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受到了冲击,其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是中国万千民众智慧的结晶,传承并维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
本文对现代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了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分析了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以期为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引言在我国,有很多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在生产力较低时产生的,它们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带着时代的印记。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不断发展,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传统的民间生产方式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因此,必须在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人们的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强其竞争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充分做到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基本概述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最早出现在石器时代,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
那时的工匠利用钻孔技术,将石头、贝壳等物件进行加工,并在上面进行美术绘制,使之成为一种工艺品。
在此之后,民间工艺美术逐渐发展,工匠在进行工艺品创作时会受到社会风尚的影响,尤其是宗教与生活文化。
所谓的“生活文化”,是一种以生命为基础的艺术文化,如山水、动物等。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留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很多是基于人物、风景、动物等主题来创作的。
此外,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还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例如,苗族的刺绣更讲究以对称为美,色彩艳丽。
而满族民间补绣不仅是为了装饰,满族姑娘在刺绣时更倾注了她们的理想追求,因而满族补绣具有装饰性、艺术性、实用性、功利性等特质。
这些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着我国的传统元素和精髓,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