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培训考证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9
保育员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1.培养学员全面掌握保育员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2.系统学习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能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照护。
3.使学员熟练掌握婴幼儿日常护理、喂养及生活习惯培养等基础保育技能。
4.提升学员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急救处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支持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5.强化沟通技巧,能够有效与幼儿、家长及教师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6.学习并实践特殊儿童的照护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7.通过实地参观与经验交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保育员职业素养与幼儿发展概论2.婴幼儿日常护理与喂养。
3.生活习惯培养与睡眠管理。
4.幼儿园安全教育与急救处理。
5.教育教学活动支持与配合。
6.沟通技巧与家园共育。
7.班级常规管理与特殊儿童照护。
8.实地参观与经验交流。
9.考核评价与结业总结。
三、教学方式1.理论讲解:采用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知识传授。
2.实操演练:以模拟练习、分组操作等方式强化动手能力。
3.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场景下的保育工作。
4.小组讨论:围绕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分享。
5.实地参观:赴幼儿园实地考察,与在职保育员交流学习。
6.自我反思与同伴互评:促进学员间的学习互动与成长。
四、考核评价1.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实操表现等。
2.知识技能测试:理论笔试与实操技能考核相结合。
3.项目作业与实践活动:提交个案分析报告或设计实施方案。
4.结业综合评估:结合全程学习情况给出总体评价。
五、培训周期本培训计划为期10天,每天安排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其中理论教学占30%,实操训练占70%,旨在确保学员充分理解和掌握各项保育技能,提高其专业服务水平。
保育师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一、培训目的及目标保育师是负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培训保育师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科学的保育观念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有效引导儿童成长的专业人才。
培训目标:1.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实际操作;2.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家长和同事合作;3.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发展;4. 具备儿童心理和行为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 具备教育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工作。
二、培训内容及教学方法1. 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内容: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儿童心理发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等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幼儿教育实务技能内容:幼儿教育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幼儿教学、安全保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教学方法:实地教学、实际操作、观摩学习。
3. 幼儿园管理和教师职业素养内容:幼儿园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4. 幼儿园教育实践内容:实地实践,参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包括教学、管理、和家长沟通等方面。
教学方法: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案例分析。
三、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3个月2. 培训形式:全日制培训3. 培训安排:每周5天,每天8小时,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实地观摩等内容。
4. 培训地点:专门的培训基地或者幼儿园实地操作。
四、教学大纲1. 幼儿教育基础知识1.1 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1.2 儿童心理发展1.3 儿童行为习惯养成2. 幼儿教育实务技能2.1 幼儿教学技能2.2 安全保育技能2.3 卫生保健技能3. 幼儿园管理和教师职业素养3.1 幼儿园管理制度3.2 工作流程3.3 教师职业素养4. 幼儿园教育实践4.1 实地实践4.2 参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4.3 教学、管理、和家长沟通五、评估与考核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教学技能等方面。
保育员培训教学大纲1. 培训目的和背景本文档旨在为保育员的培训制定一份教学大纲,帮助培训机构或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安排。
保育员在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培训的目的是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履行他们的职责并促进可持续的保育工作。
2. 培训内容和结构2.1 基础知识在保育员的培训中,需要涵盖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野生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破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因素和影响- 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2.2 保育技能作为一名保育员,需要具备一些实际的技能,以便有效地进行保育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育技能:- 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有效的动植物监测和调查技巧- 保护区管理和维护- 野生动物救护和疏散技术- 环境教育和公众宣传技巧2.3 培训阶段和评估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培训机构的安排,可以将培训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适当的评估。
以下是一个示例培训阶段:阶段一:基础知识培训(2周)-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野生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破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因素和影响阶段二:保育技能培训(4周)- 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动植物监测和调查技巧的实践- 保护区管理和维护的实践阶段三:实践和评估(2周)- 野生动物救护和疏散技术的实践- 环境教育和公众宣传的实践- 培训评估和反馈3. 培训资源和支持培训机构或组织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保育员的培训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持措施:- 课程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提供- 实地考察和实践机会的安排- 专业导师或讲师的指导和辅导- 培训设施和设备的提供4. 培训成果和效果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的成果和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保育员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的与背景保育员作为一种专业职业,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保育员培训提供指导,确保培训内容完整、合理,并促进保育员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培训目标1. 熟悉保育员的角色和职责,了解保育员职业的发展前景及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认知和发展特点;3. 学习儿童保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养;4. 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处置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5. 学习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技巧,提高保育员的人际交往能力;6. 培养并强化保育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培训内容1. 保育员职业导论1.1 保育员的角色与职责1.2 保育员的职业发展前景1.3 保育员的重要性与社会价值2. 儿童心理学基础2.1 儿童认知和发展特点2.2 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2.3 儿童行为和性格特征3. 儿童保育原则与方法3.1 儿童安全与健康保障3.2 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3.3 儿童情感与行为管理3.4 儿童生活习惯养成4. 儿童疾病预防与急救知识4.1 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4.2 儿童急救基本原则4.3 儿童常见急救技巧5. 沟通与团队合作5.1 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方法5.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技巧5.3 处理冲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 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6.1 保育员的职业道德要求6.2 职业操守及自我约束能力四、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向学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培训组织学员参与实际保育工作中的模拟操作和实地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员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锻炼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五、培训评估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技能操作评估对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模拟操作和实地实习。
初级保育员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为初级保育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婴幼儿园保育工作,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婴幼儿发展心理学1.1 婴幼儿认知发展a) 感知与觉知b) 运动与动作c) 语言与沟通d) 思维与创造1.2 婴幼儿情感社会发展a) 情绪表达与调节b) 社交互动与人际关系c) 自我认知与自我概念1.3 婴幼儿身体运动发展a) 爬行与走路b) 眼手协调能力c) 手指灵巧与精细动作2. 婴幼儿保健知识2.1 健康检查与疾病预防a) 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预防b) 预防接种与免疫c) 健康监测与记录2.2 饮食与营养a) 婴幼儿喂养方式与频率b) 饮食搭配与均衡营养c) 婴幼儿常见食物过敏2.3 日常护理与安全a) 婴幼儿基本护理技巧b) 安全用药与急救知识c) 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3. 教育教学方法3.1 游戏教学法a) 游戏的定义与特点b) 游戏在婴幼儿教育中的作用c) 游戏教学的实施与评估3.2 亲子互动教育法a) 亲子关系与互动的重要性b) 亲子互动教育的原则与方法c) 促进亲子互动的具体活动3.3 视听教育法a) 视觉与听觉的发展特点b) 视听教育的原则与技巧c) 视听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三、培训方式与时间安排1. 培训方式本保育员培训计划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a) 理论课程授课b) 实际操作实习c) 观摩学习与案例分析2. 时间安排总培训时间:100小时a) 理论课程:60小时b) 实际操作实习:30小时c) 观摩学习与案例分析:10小时四、考核与证书1. 培训考核培训期间将进行多次阶段性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实际操作能力评估以及综合案例分析等。
2. 证书颁发培训合格者将颁发初级保育员培训合格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两年,需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
五、师资力量与资源保障1. 师资力量培训过程中将配备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婴幼儿教育专家及保育员培训讲师,确保教学质量。
初级保育员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本次初级保育员培训旨在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和技能,使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婴幼儿护理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培训,学员将能够胜任婴幼儿保育员的工作,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教育。
二、培训内容1. 婴幼儿发展心理学知识- 学习婴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发展特征。
- 理解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培养对婴幼儿的关爱和理解能力。
- 学习婴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掌握相应的引导和教育方法。
2. 健康与安全管理- 学习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和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 掌握婴幼儿喂养、睡眠、卫生和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 了解并贯彻幼儿保育机构的卫生和安全相关政策和规定。
3. 婴幼儿教育与活动设计- 学习婴幼儿的基本认知、语言和运动发展,掌握相应的提升和促进方法。
- 规划和设计适合婴幼儿的各类活动,包括游戏、艺术、音乐、故事等。
- 掌握婴幼儿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沟通与家长合作- 学习与婴幼儿及其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师生家长关系。
- 了解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教育与护理方面的家长需求和挑战。
三、培训方法为了达到培训目标,本培训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分享。
2. 研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
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场景,让学员实践相关技能和情境处理能力。
4. 实地实习:组织学员到幼儿保育机构进行实地参观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估与认证为保证培训质量和学员水平的评估,本培训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学员考试:对学员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测试其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评估:由实习机构对学员的实地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包括态度、技能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保育员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和意义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保育员,使其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照顾动物类群,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以及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公众服务。
通过本培训,保育员将学习到动物行为、环境管理、健康和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其在动物保护领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培训内容1. 动物学基础知识1.1 动物分类学1.2 动物生理学1.3 动物行为学1.4 动物营养学2. 動物園管理与運營2.1 動物園策划与设计2.2 動物園營運管理2.3 安全與風險管理2.4 動物園營養管理2.5 動物訓練與行為管理3. 动物健康与疾病控制3.1 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3.2 动物疫苗接种与免疫3.3 动物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3.4 饲养环境与动物健康4. 动物行为观察与分析4.1 动物行为观察与记录技巧4.2 动物行为模式与动物福利评估4.3 动物行为问题解决与行为改善5. 动物保护与教育5.1 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5.2 动物园与社区教育5.3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三、培训方法1. 授课本课程将通过专业讲师的授课方式,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讲师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以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
2. 实践训练培训课程将设置实践训练环节,学员将有机会参与动物照顾、饲养、训练等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3. 考核评估学员将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考核,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培训时间安排本培训课程为期一个月,共计160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周:动物学基础知识(32小时)第二周:動物園管理與運營(32小时)第三周:動物健康與疾病控制(32小时)第四周:動物行為觀察與分析、動物保護與教育(32小时)第五周:实践训练与考核(32小时)五、培训师资本培训将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讲师担任教师。
讲师将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保育员培训考证教学大纲一、说明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育员职业技能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育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制定而成的。
以现代儿童生理卫生保健科学、现代儿童心理科学和现代儿童教育理论为先导,立足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紧密与托幼园所的实际相结合,包含了完整的保育婴幼儿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采用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课题式结构,组合成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的培训课题,分技能与理论两大部分,各个部分内视需要设置若干个二级课题----章级。
二、教学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保育员这一职业的人员。
三、培训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达到以下标准:(国家职业资格五、四、三级)1、系统地掌握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
婴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掌握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合理喂养、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2、婴幼儿心理发展与保育、婴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婴幼儿游戏、学习、运动中的保育。
3、托幼机构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初步处理、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托幼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
托幼机构设备、物品的保管与环境工作,以及保育员专业技能。
4、熟悉托幼机构的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托幼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道德、业务、身心素养。
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教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与求,独立地开展婴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5、具有熟练的,与婴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
高级保育员能对初、中级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指导。
四、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要求,保育员培训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理解有关保育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体的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小外伤类别以及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内涵,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主要内容】:1.职业的概念、特征,职业道德的概念。
2.保育员职业道德内涵,作用,基本要求,及职业守则。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教育、学前教育的含义,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明白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目标及遵循的原则。
【主要内容】:1.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的含义。
2.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4.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5.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原则。
第三章: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理解【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确保育工作的职责任务要点。
【主要内容】: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3.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卫生【目的要求】:使学员初步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主要内容】:1.婴幼儿运动系统:腕骨、脊柱、关节、肌肉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2.婴幼儿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肺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3.婴幼儿循环系统: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结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4.婴幼儿循环系统: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结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5.婴幼儿消化系统:乳牙、恒牙、口腔黏膜、唾液、胃、肠、肝脏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6.婴幼儿泌尿系统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7.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
8.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9.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10.婴幼儿视学器官:眼睛,耳朵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掌握婴幼儿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育要点,重视婴幼儿心理保健,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保育要点。
【主要内容】:1.婴儿动作的发展及规律。
2.婴儿语言的发展。
3.婴儿的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点【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掌握幼儿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育要点,重视幼儿心理保健,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保育要点。
【主要内容】: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七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因素,掌握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及保育要点。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觉:视、听、触、知觉、观察力的发展。
2.记忆的概念、意义、特点及培养幼儿记忆力的原则。
3.想象的概念和要素及作用,幼儿想象的特点,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原则。
4.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基本过程及特点。
5.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6.注意的概念及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7.幼儿注意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8.语言的作用及幼儿语言的特点。
9.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八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情绪的特点,幼儿基本情绪的培养。
【主要内容】:1.情绪的概念和地位、作用。
2.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
3.幼儿基本情绪及情绪的培养。
第九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发展趋势和对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
【主要内容】:1.幼儿与同龄伙伴、成人的关系。
2.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
3.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为的指导。
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和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能力给予指导。
【主要内容】:1.气质的概念和影响,幼儿的气质类型及特点,幼儿气质的发展,幼儿的气质特点与教育。
2.性格的概念和特征,幼儿性格的发展,幼儿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幼儿性格的培养。
3.能力的概念和分类,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十一章: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保育。
【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的概念,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价,婴幼儿的健康检查。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及矫治。
第十二章:婴幼儿的膳良和营养【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热能,熟悉各年龄婴幼儿的喂养。
【主要内容】:1.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和来源,热能。
2.各年龄婴幼儿的喂养。
第十三章:婴幼儿的疾病预防【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的预防。
【主要内容】:1.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佝偻病、缺铁性贫血、龋齿、肥胖症、蛔虫病、蛲虫病的常识与预防。
2.婴幼儿传染病的常识与预防措施。
3.流感、水痘、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及护理预防措施。
第十四章: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处理意外事故。
【主要内容】:1.常用护理技术:测体温、喂药、滴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高热护理、测脉博和观察呼吸。
2.婴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3.婴幼儿意外事故:小外伤、挤伤、异物、鼻出血、惊厥、蚊虫咬伤、中暑、冻伤、头部摔伤的处理措施。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的素质发展和素质教育【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儿童的素质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认识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应该完成的最重要任务。
【主要内容】: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2.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的概念、发展目标、内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含义、目标及内容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4.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5.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十六章: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教育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的要求,保育员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
【主要内容】:1.环境的概念、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2.保育员职责的要求,保育员的知识结构和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七章: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目的要求】:使学员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使游戏真正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
【主要内容】:1.学前儿童喜欢游戏的原因。
2.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和指导。
第十八章:学前教育机构中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对幼儿生活中的各类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
【主要内容】:1.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
2.幼儿生活中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第十九章:学前教育与家庭、社区及小学【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关系,做好幼儿从家庭到学前教育机构时的衔接和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两方面工作,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和家长的教育的工作。
【主要内容】:1.新生入园工作。
2.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工作。
3.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
4.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应注意问题。
第二十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知识【目的要求】:使学员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与托幼工作有关的内容,进一步确立现代儿童观,了解托幼园所保教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掌握保教目标、教育工作的原则,明确做好家长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家长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3.《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节选。
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节选。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保育员(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第一部分初级保育员技能第一章清洁和消毒【目的要求】:使学员重视活动室和寝室的卫生工作,掌握每日小、大扫除工作顺序和操作流程,做到盥洗室清洁、无味、无蝇,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能够做好幼儿园的日常消毒工作,会配制消毒液。
【主要内容】:1. 活动室和寝室的卫生工作、工作顺序和准备工作、注意事项。
2.盥洗室卫生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 开窗通风的工作程序、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
4. 幼儿园日常消毒工作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5. 配制消毒液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生活管理【目的要求】:使学员能够协助教师和保健医生进行晨、午、晚检;能够给婴幼儿喂药;能够协助保健医生对婴幼儿进行体检;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三餐的保温和保洁工作;能够按照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及教育的要求分发餐具;能够根据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分发、添加饭菜;能够为婴幼儿营造适宜的进餐环境;能够清洁水桶,并更换当日的饮用水;能够组织不同年龄的婴幼儿饮水;能够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能够为婴幼儿准备消毒毛巾、能够照顾婴幼儿洗手、洗脸、洗脚、洗臀部等;能够做好婴幼儿大小便的照顾和清洁工作;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能够发现和纠正婴幼儿不良的睡眠姿势;能够正确处理婴幼儿的遗尿问题;能够帮助、指导婴幼儿穿脱衣服和整理床铺;能够管理本班的物品;能够做好本班设备的更换和维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