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中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9
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为了确保保育员专业课程能够全面、系统地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保育能力和专业素养,制定一份全面的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和编写要求。
一、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需求,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并符合保育员的专业要求。
例如,培养学生具备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能力,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健康营养、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综合考虑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儿童发展与心理学知识:包括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2)儿童保健与营养学知识:包括儿童的常见疾病防治、健康饮食知识等。
(3)儿童安全防护知识:包括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应急处理等。
(4)儿童教育与引导知识:包括适应性教育、游戏教育、情感教育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保育员职业素养:包括保育员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3. 教学方法保育员专业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要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南。
保育员专业教学大纲应该具备以下要求:1. 大纲结构清晰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时分配、教材与参考书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确保大纲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保育员 ( 中级 ) 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系统地掌握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
婴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掌握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合理喂养、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2、婴幼儿心理发展与保育、婴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婴幼儿游戏、学习、运动中的保育。
3、托幼机构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初步处理、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托幼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
托幼机构设备、物品的保管与环境工作,以及保育员专业技能。
4、熟悉托幼机构的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托幼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道德、业务、身心素养。
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教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与求,独立地开展婴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5、具有熟练的,与婴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
高级保育员能对初、中级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指导。
二、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要求,保育员培训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理解有关保育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体的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小外伤类别以及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内涵,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1. 职业的概念、特征,职业道德的概念。
2.保育员职业道德内涵,作用,基本要求,及职业守则。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教育、学前教育的含义,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明白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目标及遵循的原则。
【主要内容】: 1. 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的含义。
2.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4.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保育员(中级)培训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系统地掌握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
婴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掌握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合理喂养、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小儿常见病得预防与护理。
2、婴幼儿心理发展与保育、婴幼儿生活活动中得保育、婴幼儿游戏、学习、运动中得保育.3、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得预防及初步处理、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托幼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托幼机构设备、物品得保管与环境工作,以及保育员专业技能。
4、熟悉托幼机构得有关得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托幼工作管理得基本要求,具备一定得道德、业务、身心素养。
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得特点及保教工作得目标、原则、方法与求,独立地开展婴幼儿得各项保育工作。
5、具有熟练得,与婴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相关得各种专业技能。
高级保育员能对初、中级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指导.二、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与《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要求,保育员培训中应达到得学习目标就是理解有关保育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得基本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体得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小外伤类别以及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培训得重点与难点如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得职业道德【目得要求】:使学员掌握职业、职业道德得概念,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得内涵,树立高尚得职业道德【主要内容】:1、职业得概念、特征,职业道德得概念。
2、保育员职业道德内涵,作用,基本要求,及职业守则。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得认识与理解【目得要求】:使学员掌握教育、学前教育得含义,了解学前教育得产生与发展,明白我国学前教育得性质与任务,目标及遵循得原则。
【主要内容】:1、教育得含义、学前教育得含义。
2、学前教育得产生与发展.3、学前教育思想得发展。
4、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得概况。
5、我国学前教育得性质、任务、目标、原则。
保育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育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育员是负责照顾和教育幼儿的专业人员。
他们在幼儿园或托儿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为了确保保育员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教育部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保育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为保育员提供指导的工具。
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教学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保育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首先,教学计划明确了保育员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一致,旨在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促进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其次,教学计划规定了保育员应该教授的具体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如语言和沟通、数学、科学、艺术和运动等。
保育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计划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指导。
保育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幼儿,保育员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和手工制作活动;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幼儿,保育员可以讲述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教学计划规定了评估方法。
评估是了解幼儿学习进展的重要手段。
保育员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等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保育员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和细化。
它详细规定了每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教学大纲通常包括每个学科的具体课程安排、教材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保育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每天、每周或每月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
保育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基于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总结。
中级保育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3)《保育员(中级技能)》第一章配制幼儿园常用的消毒液【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配制常用消毒液的方法,能够根据说明书的配制浓度和配制计算公式,独自配制消毒液。
【主要内容】:1. 配制常用消毒药液的计算公式,工作程序,配制方法。
2.配制消毒药液的注意事项。
3. 配制消毒药液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生活管理【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晨、午、晚检查的方法,独立进行晨、午、晚检查;能够配合保健医生进行体检;能独立对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能够掌握餐前准备工作的要领和指导幼儿值日生工作的方法,创设清洁、安静、愉悦的进餐环境;掌握食物营养的介绍方法和增强婴幼儿食欲的方法,鼓励婴幼儿进餐,对婴幼儿进餐过程进行指导,学会指导大班幼儿自取食物,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进餐姿势;培养婴幼儿爱劳动和良好进餐习惯;掌握婴幼儿盥洗内容的指导工作,能够指导不同年龄班的婴幼儿盥洗;能够培养婴幼儿爱清洁的习惯,掌握婴幼儿睡眠中的排尿规律,提醒婴幼儿排尿。
【主要内容】:1. 晨、午、晚检查方法及工作程序,相关知识。
2.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3. 餐前指导值日生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 促进婴幼儿食欲环节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5. 指导婴幼儿进餐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6. 指导婴幼儿盥洗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7. 培养婴幼儿爱清洁习惯的工作程序。
第三章配合教育活动【目的要求】:使学员在完成初级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能够参加婴幼儿部分游戏和教学活动;能够制作玩、教具;能够对保育工作进行专题总结;能够帮助和指导个别婴幼儿参与活动等;明确根据天气和活动量的变化,及时为婴幼儿增减衣服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根据天气和活动量的变化,及时为婴幼儿增减衣服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了解体弱儿和肥胖儿的特征,掌握照顾体弱儿和肥胖儿的工作程序和正确方法,明确照顾体弱儿和肥胖儿的注意问题。
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一、引言保育员是负责照顾和教育儿童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保育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保育员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1. 培养保育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使其成为具备责任心和爱心的教育工作者;2. 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3. 掌握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4. 具备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三、教学内容1. 保育员职业道德和知识(1) 保育员的职责和责任(2) 保育员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3) 与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与合作2. 儿童心理学与发展教育(1)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2) 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3) 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4) 儿童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培养3. 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目标(2) 儿童游戏教育和活动设计(3) 儿童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4) 儿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培养4. 儿童卫生保健与安全教育(1)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2) 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3) 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传授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验等方式培养保育员的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培养保育员的解决问题能力;4. 观摩学习:组织保育员参观其他优秀机构或课堂,借鉴先进教学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评价;2. 实习评估: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3. 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4. 综合评估:将学期各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中级保育员培训计划及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培训对象将能够掌握中级保育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保育工作,并且能够在保育方面给予其他保育员支持和指导。
二、培训内容1. 保育基础知识- 儿童发育阶段- 儿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儿童安全与健康管理- 儿童心理与情绪管理- 儿童学习与成长- 儿童社交及行为管理2. 营养与饮食- 儿童营养需求- 儿童饮食结构及搭配- 儿童过敏与食物安全3. 安全管理- 儿童安全基本概念-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灾害预防与应急演练- 儿童事故处理流程4. 教育活动设计- 根据儿童特点的教育活动设计- 游戏教育- 手工制作- 绘画、音乐等创意活动5. 儿童卫生保健- 常见传染病防控-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儿童日常保健6. 管理与组织能力- 班级管理- 团队协作- 紧急事件处理- 家庭和园所的合作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学者讲解和经验分享,让学员们对保育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2. 实践操作提供儿童保育的实际操作场景,让学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保育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员们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观摩参观安排学员们到不同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参观,学习其他幼儿园的优秀工作经验。
四、培训周期本次培训周期为3个月,共计12周,每周安排5天的培训,每天8小时。
五、培训大纲第一周- 保育员的基本概念和职责- 儿童发育阶段和特点- 儿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二周- 营养需求及饮食结构- 儿童食物安全和过敏管理 - 营养餐谱设计第三周- 儿童安全基本概念-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灾害预防与应急演练第四周- 儿童心理与情绪管理- 儿童社交及行为管理- 儿童学习与成长第五周- 游戏教育设计- 手工制作活动- 绘画、音乐等创意活动第六周- 常见传染病防控-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儿童日常保健第七周- 班级管理- 团队协作- 紧急事件处理第八周- 家庭和园所的合作- 儿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儿童保育案例分析第九周- 观摩参观其他幼儿园- 经验分享与总结- 带教考核第十至十二周- 实习实践- 实习总结与检查六、培训规定1. 课程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进行。
保育员(中级)培训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系统地掌握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
婴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掌握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合理喂养、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小儿常见病得预防与护理、2、婴幼儿心理发展与保育、婴幼儿生活活动中得保育、婴幼儿游戏、学习、运动中得保育、3、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得预防及初步处理、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托幼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
托幼机构设备、物品得保管与环境工作,以及保育员专业技能。
4、熟悉托幼机构得有关得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托幼工作管理得基本要求,具备一定得道德、业务、身心素养。
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得特点及保教工作得目标、原则、方法与求,独立地开展婴幼儿得各项保育工作。
5、具有熟练得,与婴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相关得各种专业技能。
高级保育员能对初、中级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指导。
二、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与《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要求,保育员培训中应达到得学习目标就是理解有关保育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得基本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体得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小外伤类别以及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得重点与难点如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得职业道德【目得要求】:使学员掌握职业、职业道德得概念,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得内涵,树立高尚得职业道德【主要内容】:1、职业得概念、特征,职业道德得概念。
2、保育员职业道德内涵,作用,基本要求,及职业守则。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得认识与理解【目得要求】:使学员掌握教育、学前教育得含义,了解学前教育得产生与发展,明白我国学前教育得性质与任务,目标及遵循得原则。
【主要内容】:1.教育得含义、学前教育得含义。
2。
学前教育得产生与发展。
3、学前教育思想得发展。
4.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得概况。
5。
我国学前教育得性质、任务、目标、原则。
保育员(中级)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系统地掌握现代儿童保健科学及儿童教育理论知识。
婴幼儿各系统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掌握小儿营养基础知识与合理喂养、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2、婴幼儿心理发展与保育、婴幼儿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婴幼儿游戏、学习、运动中的保育。
3、托幼机构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初步处理、托幼机构常用护理、托幼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
托幼机构设备、物品的保管与环境工作,以及保育员专业技能。
4、熟悉托幼机构的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托幼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道德、业务、身心素养。
并能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教工作的目标、原则、方法与求,独立地开展婴幼儿的各项保育工作。
5、具有熟练的,与婴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
高级保育员能对初、中级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指导。
二、培训容与培训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要求,保育员培训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理解有关保育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幼儿身体的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小外伤类别以及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如下:《保育员(基础知识)》第一章:保育员的职业道德【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了解保育员职业道德的涵,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主要容】:1.职业的概念、特征,职业道德的概念。
2.保育员职业道德涵,作用,基本要求,及职业守则。
第二章: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教育、学前教育的含义,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明白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目标及遵循的原则。
【主要容】:1.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的含义。
2.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4.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5.我国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原则。
第三章: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理解【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确保育工作的职责任务要点。
【主要容】: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3.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卫生【目的要求】:使学员初步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掌握婴幼儿各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主要容】:1.婴幼儿运动系统:腕骨、脊柱、关节、肌肉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2.婴幼儿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肺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3.婴幼儿循环系统: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结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4.婴幼儿循环系统:血液、心脏、血管、淋巴结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5.婴幼儿消化系统:乳牙、恒牙、口腔黏膜、唾液、胃、肠、肝脏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6.婴幼儿泌尿系统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7.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
8.婴幼儿分泌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9.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10.婴幼儿视学器官:眼睛,耳朵各部位的特点及保育。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掌握婴幼儿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育要点,重视婴幼儿心理保健,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保育要点。
【主要容】:1.婴儿动作的发展及规律。
2.婴儿语言的发展。
3.婴儿的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点【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掌握幼儿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保育要点,重视幼儿心理保健,掌握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保育要点。
【主要容】: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七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因素,掌握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及保育要点。
【主要容】:1.幼儿感知觉:视、听、触、知觉、观察力的发展。
2.记忆的概念、意义、特点及培养幼儿记忆力的原则。
3.想象的概念和要素及作用,幼儿想象的特点,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原则。
4.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基本过程及特点。
5.幼儿思维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6.注意的概念及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7.幼儿注意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8.语言的作用及幼儿语言的特点。
9.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八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情绪的特点,幼儿基本情绪的培养。
【主要容】:1.情绪的概念和地位、作用。
2.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
3.幼儿基本情绪及情绪的培养。
第九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发展趋势和对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
【主要容】:1.幼儿与同龄伙伴、成人的关系。
2.幼儿常见的一些社会行为。
3.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为的指导。
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和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能力给予指导。
【主要容】:1.气质的概念和影响,幼儿的气质类型及特点,幼儿气质的发展,幼儿的气质特点与教育。
2.性格的概念和特征,幼儿性格的发展,幼儿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幼儿性格的培养。
3.能力的概念和分类,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十一章: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保育。
【主要容】:1.生长发育的概念,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评价,婴幼儿的健康检查。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及矫治。
第十二章:婴幼儿的膳良和营养【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热能,熟悉各年龄婴幼儿的喂养。
【主要容】:1.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和来源,热能。
2.各年龄婴幼儿的喂养。
第十三章:婴幼儿的疾病预防【目的要求】: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的预防。
【主要容】:1.婴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佝偻病、缺铁性贫血、龋齿、肥胖症、蛔虫病、蛲虫病的常识与预防。
2.婴幼儿传染病的常识与预防措施。
3.流感、水痘、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及护理预防措施。
第十四章: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处理意外事故。
【主要容】:1.常用护理技术:测体温、喂药、滴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高热护理、测脉博和观察呼吸。
2.婴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3.婴幼儿意外事故:小外伤、挤伤、异物、鼻出血、惊厥、蚊虫咬伤、中暑、冻伤、头部摔伤的处理措施。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的素质发展和素质教育【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儿童的素质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认识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应该完成的最重要任务。
【主要容】: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目标、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2.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的概念、发展目标、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含义、目标及容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4.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5.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容及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十六章: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教育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的要求,保育员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
【主要容】:1.环境的概念、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2.保育员职责的要求,保育员的知识结构和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七章: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目的要求】:使学员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使游戏真正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
【主要容】:1.学前儿童喜欢游戏的原因。
2.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和指导。
第十八章:学前教育机构中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幼儿一日生活的容,对幼儿生活中的各类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
【主要容】:1.幼儿一日生活的容。
2.幼儿生活中各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第十九章:学前教育与家庭、社区及小学【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关系,做好幼儿从家庭到学前教育机构时的衔接和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两方面工作,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和家长的教育的工作。
【主要容】:1.新生入园工作。
2.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工作。
3.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
4.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应注意问题。
第二十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知识【目的要求】:使学员了解《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与托幼工作有关的容,进一步确立现代儿童观,了解托幼园所保教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掌握保教目标、教育工作的原则,明确做好家长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家长工作的容与方法。
【主要容】:1.《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2.《中华人民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国教育法》节选。
3.《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节选。
4.《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节选。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保育员(中级技能)》第一章配制幼儿园常用的消毒液【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配制常用消毒液的方法,能够根据说明书的配制浓度和配制计算公式,独自配制消毒液。
【主要容】:1. 配制常用消毒药液的计算公式,工作程序,配制方法。
2.配制消毒药液的注意事项。
3. 配制消毒药液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生活管理【目的要求】:使学员掌握晨、午、晚检查的方法,独立进行晨、午、晚检查;能够配合保健医生进行体检;能独立对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能够掌握餐前准备工作的要领和指导幼儿值日生工作的方法,创设清洁、安静、愉悦的进餐环境;掌握食物营养的介绍方法和增强婴幼儿食欲的方法,鼓励婴幼儿进餐,对婴幼儿进餐过程进行指导,学会指导大班幼儿自取食物,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进餐姿势;培养婴幼儿爱劳动和良好进餐习惯;掌握婴幼儿盥洗容的指导工作,能够指导不同年龄班的婴幼儿盥洗;能够培养婴幼儿爱清洁的习惯,掌握婴幼儿睡眠中的排尿规律,提醒婴幼儿排尿。
【主要容】:1. 晨、午、晚检查方法及工作程序,相关知识。
2.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3. 餐前指导值日生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 促进婴幼儿食欲环节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5. 指导婴幼儿进餐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6. 指导婴幼儿盥洗的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7. 培养婴幼儿爱清洁习惯的工作程序。
第三章配合教育活动【目的要求】:使学员在完成初级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能够参加婴幼儿部分游戏和教学活动;能够制作玩、教具;能够对保育工作进行专题总结;能够帮助和指导个别婴幼儿参与活动等;明确根据天气和活动量的变化,及时为婴幼儿增减衣服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根据天气和活动量的变化,及时为婴幼儿增减衣服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了解体弱儿和肥胖儿的特征,掌握照顾体弱儿和肥胖儿的工作程序和正确方法,明确照顾体弱儿和肥胖儿的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