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示例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示例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示例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示例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示例

一、网络现状

1.1组网需求

由于网络规模迅速扩大,当前单台核心层交换机转发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现需要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将网络转发能力提高一倍,同时通过设备间的冗余备份提高网络的高可靠性,并要求网络易管理、易维护。

如下图所示,四台核心各自独立,与汇聚层处于OSPF区域0,汇聚层两台12800系列交换机组成集群系统。

1.2资源分配

二、CSS配置

2.1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

1.为了使设备间组成集群,配置交换机的集群ID、集群优先级和连接方式。

2.为了能够在集群的成员设备间转发数据报文,配置集群端口。一个集群端口中可

以加入多个集群物理成员端口,以增加集群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

3.为了使配置生效且成功组建集群,需要使能交换机的集群功能,使用线缆或光纤

连接设备间的集群端口,并重新启动设备。

2.2操作步骤

配置汇聚层交换机12800-1和12800-2的CSS功能。

1.按照下图所示方式,连接12800-1和12800-2之间的堆叠线缆。

CSS详细物理连接示意图

12800-1

12800-2堆叠口业务口 管理链路 转发链路

2. 配置12800-1和12800-2的堆叠属性(设置12800-1比12800-2的优先级高,使

12800-1优先成为主交换机)。

# 配置12800-1的堆叠ID 为1,优先级为150,Domain ID 为10,堆叠连接方式为主控板直连。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12800-1 [~HUAWEI] commit [~12800-1] stack

[~12800-1-stack] stack member 1 //配置堆叠成员ID ,缺省为1 [~12800-1-stack] stack priority 150 //配置堆叠优先级,缺省为100 [~12800-1-stack] stack domain 10 //配置Domain ID

[~12800-1-stack] stack link-type mainboard-direct //配置连接方式,缺省为mainboard-direct [~12800-1-stack] quit [~12800-1] commit

# 配置12800-2的堆叠ID 为2,优先级为100,Domain ID 为10,堆叠连接方式为主控板直连。

system-view [~HUAWEI] sysname 12800-2 [~HUAWEI] commit [~12800-2] stack

[~12800-2-stack] stack member 2

[~12800-2-stack] stack priority 100

[~12800-2-stack] stack domain 10

[~12800-2-stack] stack link-type mainboard-direct

[~12800-2-stack] quit

[~12800-2] commit

3.配置堆叠业务口,两台设备间通过4个跨板10GE光口互连。

# 将12800-1的业务口10GE1/0/1~10GE1/0/2、10GE2/0/1~10GE2/0/2加入堆叠端口。

[~12800-1] port-group group1 //创建端口组

[~12800-1-port-group-group1] group-member 10ge 1/0/1 to 10ge 1/0/2 //将端口加入端口组

[~12800-1-port-group-group1] group-member 10ge 2/0/1 to 10ge 2/0/2

[~12800-1-port-group-group1] shutdown //关闭端口

[~12800-1-port-group-group1] quit

[~12800-1] commit

[~12800-1] interface stack-port 1

[~12800-1-Stack-Port1]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10ge 1/0/1 to 1/0/2 //将物理端口加入堆叠端口

[~12800-1-Stack-Port1] port member-group interface 10ge 2/0/1 to 2/0/2

[~12800-1-Stack-Port1] quit

[~12800-1] commit

[~12800-1] port-group group1

[~12800-1-port-group-group1] undo shutdown //打开端口

[~12800-1-port-group-group1] quit

[~12800-1] return

# 12800-2的配置过程与12800-1相同,请参照12800-1的配置。配置过程略。

4.使能设备堆叠功能。

# 使能12800-1的堆叠功能并重新启动设备。

<12800-1>save

Warn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the device. Continue?

[Y/N]: y

<12800-1>system-view

[~12800-1] stack

[~12800-1-stack] stack enable

Warning: Make sure that one or more dual-active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figured once the conversion is complete and the device ente

rs the stack mod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converted to the next 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 file of stack mode.

System will reboot. Continue? [Y/N]: y

# 使能12800-2的堆叠功能并重新启动设备。

<12800-2>save

Warn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the device. Continue?

[Y/N]: y

<12800-2>system-view

[~12800-2] stack

[~12800-2-stack] stack enable

Warning: Make sure that one or more dual-active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figured once the conversion is complete and the device ente

rs the stack mod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converted to the next 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 file of stack mode.

System will reboot. Continue? [Y/N]: y

5.堆叠建立后重命名系统名为CSS。

<12800-1>system-view

[~12800-1] sysname CSS

[~12800-1] commit

2.3CSS双活检测(DAD)配置

当集群链路发生故障导致集群分裂时,网络中存在两个配置冲突的集群系统,需要启用双主检测功能,减少集群分裂给网络带来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12800-1和12800-2组成集群系统,12800-1的集群ID为1,12800-2的集群ID为2。配置集群系统的接口GigabitEthernet1/1/0/7和GigabitEthernet2/1/0/7直连检测方式的DAD功能。

2.3.1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

1.配置集群指定接口的直连检测方式的DAD功能。

2.3.2操作步骤

1.配置接口的DAD功能

# 配置接口GigabitEthernet1/1/0/7采用直连检测方式的DAD功能。

system-view

[CSS]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1/0/7

[CSS-GigabitEthernet1/1/0/7] 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is command will block the port, and no other configuration running

on

this port is recommended. Continue?[Y/N]:y

# 配置接口GigabitEthernet2/1/0/7采用直连检测方式的DAD功能。

system-view

[CSS]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2/1/0/7

[CSS-GigabitEthernet2/1/0/7] 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Warning: This command will block the port, and no other configuration running

on

this port is recommended. Continue?[Y/N]:y

2.验证配置结果

# 查看集群系统DAD详细配置信息。

display dual-active verbose

Current DAD status: Detect

Dual-active direct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GigabitEthernet1/1/0/7

GigabitEthernet2/1/0/7

Dual-active relay detect interfaces configured:

Excluded ports(configurable):

Excluded ports(can not be configured):

三、OSPF配置

3.1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OSPF基本功能:

1.在各交换机上使能OSPF。

2.指定不同区域内的网段。

3.引入静态路由

3.2操作步骤

1.配置核心交换机的Eth-Trunk,在核心1上创建接口Eth-Trunk1,并将10GE1/0/1、

10GE1/0/2加入Eth-Trunk1中。

[~CORE1] interface eth-trunk 1

[~CORE1-Eth-Trunk1] description To_CSS

[~CORE1-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0/1 to 1/0/2

[~CORE1-Eth-Trunk1] quit

[~CORE1] commit

#参照上述配置,配置核心2、核心3、核心4的Eth-Trunk

2.配置核心1、核心2、核心3、核心4与CSS相连的IP地址,将以太接口配置为

三层接口

[~CORE1] interface eth-trunk 1

[~CORE1-Eth-Trunk1] undo portswitch

[~CORE1-Eth-Trunk1] ip address 11.8.8.1 30

[~CORE2] interface eth-trunk 2

[~CORE2-Eth-Trunk2] undo portswitch

[~CORE2-Eth-Trunk2] ip address 11.8.8.5 30

[~CORE3] interface eth-trunk 3

[~CORE3-Eth-Trunk3] undo portswitch

[~CORE3-Eth-Trunk3] ip address 11.8.8.9 30

[~CORE4] interface eth-trunk 4

[~CORE4-Eth-Trunk4] undo portswitch

[~CORE4-Eth-Trunk4] ip address 11.8.8.13 30

3.配置CSS与核心之间通过跨框Eth-Trunk相连。以CSS与核心1之间的配置为例。

# 在CSS上创建接口Eth-Trunk1,并将10GE1/1/0/3、10GE2/1/0/3加入

Eth-Trunk1中,最后配置IP地址

[~CSS] interface eth-trunk 1

[~CSS-Eth-Trunk1] description To_CORE1

[~CSS-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1/1/0/1

[~CSS-Eth-Trunk1] trunkport 10ge 2/1/0/3

[~CSS-Eth-Trunk1]undo portswitch

[~CSS-Eth-Trunk1] ip address 11.8.8.2 30

[~CSS-Eth-Trunk1] quit

[~CSS] commit

# 请参照上述Eth-Trunk的步骤配置其它Eth-Trunk,配置过程略。

4.配置OSPF基本功能

# 配置核心1。

[~CORE1]router id 11.8.16.3

[~CORE1]ospf 1

[~CORE1-ospf-1] area 0

[~CORE1-ospf-1-area-0.0.0.0] network 11.8.8.0 0.0.0.3

[~CORE1-ospf-1-area-0.0.0.0] quit

[~CORE1-ospf-1] commit

# 配置核心2。

[~CORE2] router id 11.8.16.4

[~CORE2] ospf 1

[~CORE2-ospf-1] area 0

[~CORE2-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4 0.0.0.3

[~CORE2-ospf-1-area-0.0.0.0] quit

[~CORE2-ospf-1] commit

# 配置核心3。

[~CORE3] router id 11.8.16.5

[~CORE3]ospf 1

[~CORE3-ospf-1] area 0

[~CORE3-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8 0.0.0.3

[~CORE3-ospf-1-area-0.0.0.0] commit

[~CORE3-ospf-1-area-0.0.0.0] quit

# 配置核心4。

[~CORE4] router id 11.8.16.6

[~CORE4]ospf 1

[~CORE4-ospf-1] area 0

[~CORE4-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12 0.0.0.3

[~CORE4-ospf-1-area-0.0.0.0] commit

[~CORE4-ospf-1-area-0.0.0.0] quit

# 配置CSS。

[~CSS] router id 11.8.16.7

[~CSS]ospf 1

[~CSS-ospf-1] area 0

[~CSS-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0 0.0.0.3

[~CSS-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4 0.0.0.3

[~CSS-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8 0.0.0.3

[~CSS-ospf-1-area-0.0.0.0]network 11.8.8.12

0.0.0.3[~CSS-ospf-1-area-0.0.0.0] commit

[~CSS-ospf-1-area-0.0.0.0] quit

5.引入静态路由

[~CSS] router id 11.8.16.8

[~CSS]ospf 1

[~CSS-ospf-1] area 0

[~CSS-ospf-1-area-0.0.0.0]import-route static

[~CSS-ospf-1-area-0.0.0.0] commit

[~CSS-ospf-1-area-0.0.0.0] quit

3.3OSPF DR配置

3.3.1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OSPF的DR选择:

1.配置接口上的DR优先级。

3.3.2操作步骤

1.配置接口上的DR优先级

# 配置核心1。

[~CORE1] interface eth-trunk 1

[~CORE1-Eth-Trunk1] ospfdr-priority 100

[~CORE1-Eth-Trunk1]quit

[~CORE1] commit

# 配置核心2。

[~CORE2] interface eth-trunk 2

[~CORE2-Eth-Trunk2] ospfdr-priority 100

[~CORE2-Eth-Trunk2]quit

[~CORE2] commit

# 配置核心3。

[~CORE3] interface eth-trunk 3

[~CORE3-Eth-Trunk3] ospfdr-priority 100

[~CORE3-Eth-Trunk3] quit

[~CORE3] commit

# 配置核心4。

[~CORE4] interface eth-trunk 4

[~CORE4-Eth-Trunk4] ospfdr-priority 100

[~CORE4-Eth-Trunk4] quit

[~CORE4] commit

# 配置CSS

[~CSS] interface eth-trunk 1

[~CSS-Eth-Trunk1] ospfdr-priority 10

[~CSS-Eth-Trunk1] quit

[~CSS] interface eth-trunk 2

[~CSS-Eth-Trunk2] ospfdr-priority 10

[~CSS-Eth-Trunk1] quit

[~CSS] interface eth-trunk 3

[~CSS-Eth-Trunk3] ospfdr-priority 10

[~CSS-Eth-Trunk1] quit

[~CSS] interface eth-trunk 4

[~CSS-Eth-Trunk4] ospfdr-priority 10

[~CSS-Eth-Trunk1] quit

[~CSS] commit

2.重启OSPF进程

在各Switch的用户视图下,同时执行命令reset ospf 1 process,以重启OSPF 进程。

3.验证配置结果

# 执行命令display ospf peer查看OSPF邻居状态,。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第一章:调查介绍: 一、调查方法 (一)网民个人调查 1.1调查总体 中国有住宅固定(家庭、小灵通、宿舍)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样本规模 用户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用户、手机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总体细分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

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覆盖用户+其他宿舍覆盖用户】; 子总体B:被手机覆盖人群; 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1.2抽样方式 CNNIC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调查子总体A。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调查子总体B。 对于固定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 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 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的住宅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使住宅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住宅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 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库。固定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拨打访问这些。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 1.3调查方式

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与方案(完整版)

2015~2016学年上半年期末考核《局域网组建管理》 铝业公司网络设计作品文档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4) 1.1 实施背景 (4) 1.2 网络应用需求 (4) 1.3 网络性能需求 (6) 1.4 信息点统计 (6) 第2章网络总体设计 (7) 2.1 网络设计总体要求 (7) 2.1布线的设计 (8) 2.2 楼宇间互连的介质选择 (9) 2.3 主干网带宽的考虑 (9) 2.4 客户机的带宽分析 (10) 2.5网络三层结构设计 (11) 2.5.1核心交换机设备选型 (12) 2.5.2接入层交换机备选型 (14) 2.5.3 路由器设备选型 (15) 2.5.4无线路由器设备选型 (16) 第3章网络设备配置清单 (18) 3.1 PC配置 (18) 3.2路由器配置 (20)

3.3交换机配置 (21) 4.项目总结 (22) 4.1本项目运行情况 (22) 4.2项目不足 (23)

第1章需求分析 1.1 实施背景 一家生产铝业贸易公司,为拟搭建高性能千兆网络,实现网络互通,共享信息,展示企业的计算机企业网。 1.选用技术先进、具有容错能力的网络产品。 2.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网络扩容作好准备。 3.采用OA办公,做到集数据、图像、声音三位一体,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信息传递成本 4.设备选型上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通用性,且必须便于管理,维护。应具备未来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公司的投资。设备要在满足该项目的功能和性能上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设备在选型上要是拥有足够实力和市场份额的主流产品,同时也要有好的售后服务. 所以,为了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同时又能便未来规模的扩展和网络的升级。本网络应采用现在较新的网络技术。研发技术部和信息部需要较高的网络通信质量,所以必须采用较好的服务器和较高的带宽。宿舍楼为一般用户使用,所以没必要要求太高的网络。还设置wlan无线局域网络,以便使用移动网络设备。 1.2 网络应用需求 公司网络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详细规划设计

目录 1前言 (2) 1.1背景 (2) 1.2文档目的 (2) 1.3适用范围 (2) 1.4参考文档 (2) 2设计综述 (3) 2.1设计原则 (3) 2.2设计思路 (5) 2.3建设目标 (7) 3集团云计算规划 (8) 3.1整体架构规划 (8) 3.2网络架构规划 (8) 3.2.1基础网络 (9) 3.2.2云网络 (70)

1前言 1.1背景 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 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 《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 《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418251521.html,/) 《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418251521.html,/) 《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418251521.html,/) 《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https://www.doczj.com/doc/6418251521.html,/)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层面,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2所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增长势头趋缓。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此外,我国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 图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 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而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目前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 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总之,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未来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的增速会进入平台期。 由此可见,降低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门槛,鼓励高龄人群、低学历人群等新技术的晚期接受者尝试使用互联网工具,将是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条件。2011年,我国政府扎实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在互联网方面,积极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截至2011年11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5亿户,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1中国手机网民剖析:手机微博增长最快 DoNews 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6日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 以下为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结构及应用详情: (一)性别结构 手机网民中男性占比近六成,达到58.1%,比女性高出16.2个百分点,大于整体网民的男女比例之差,显示出我国男性手机上网使用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特点。与2010年相比,男性手机网民占比还略有上升。

中小型公司网络设计方案

企业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工程详述 (2) 2、项目工期 (3) 二、需求分析 (3) 1、网络要求 (3) 2、系统要求 (4) 3、用户要求 (5) 4、设备要求 (6)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6) 1、网络设计指导原则 (6) 2、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6) 3、网络通信联网协议 (7) 4、网络IP 地址规划 (8) 5、网络技术方案设计 (8) 6、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12) 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13) 8、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14)

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14)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4) 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5) 3、水平子系统设计 (15) 4、管理子系统设计 (15) 5、干线子系统设计 (16) 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6) 7、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6)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详述 集团总部公司有1000 台PC;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有限制,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有自己的OA 系统;公司中的台机能上互联网;核心技术采用VPN;集团包括六家子公司,包括集团总部在内共有2000多名员工;集团网内部覆盖7栋建筑物,分别是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每栋建筑高7层,都具有一样的内部物理结构。一层设有本建筑的机房,少量的信息点,供未来可能的需求使用,目前并不使用(不

包括集团总部所在的楼)。二层和三层,每层楼布有96个信息点。四层到七层,每层楼布有48个信息点,共3024个信息点。。每层楼有一个设备间。楼内综合布线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每层楼到一层机房有两条12芯室内多模光纤。每栋建筑和集团总部之间通过两条12芯的室外单模光纤连接。要求将除一层以外的全部信息点接入网络,但目前不用的信息点关闭。 2、项目工期 2009年5月28日-------2009年6月28日 二、需求分析 1、网络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能够可靠运行,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提供网络安全机制,满足集团信息安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主干网负责各个子网和应用服务的连接,为信息交换提供有效的高速通道。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10000M交换,下属子网采用千兆以太网,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整个网络应考虑语音、视频、数据等的综合应用。交换机要求采用主流、成熟、信誉和售后服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XX公司网络设计方案

XX通信公司网络设计 方案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年级:10级 班级:网络工程 姓名:杨梦娇201007111222 刘青201007111221 郝静晓201007111215

一、项目背景 XX 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是一家大致有200人的通信公 司。公司组织结构如下: 二、用户需求分析及网络功能 为了能让公司更好的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接轨, 更快的获取 市场信息及为了让外界了解该本公司的相关信息特组建企业网,以实现对“公司档案管理”、“产品信息”、“供求信息”等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根据公司现有规模,业务需要及发展范围建立的网络有如下功能: a)用户公司需要连接内部网络,各部门员工的终端能实现连通。 b)所有公司员工都能够访问远程分支机构(远程分支机构的网络不在此项目中)。c)公司财务部门的数据很重要, 希望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总经理 销售部 副总经理 财务部 人事行政部市场部 技术支持部

d)网络设备要求高速、运行稳定。 e)根据用户的需求描述,可以分析出,用户公司需要使 用交换机连接所以客户端。 f)需要路由器连接远程分支机构 g)需要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VLAN之间需要配置单臂 路由实现互通。 主干网接入全球互联信息网外接(Internet),各子网再接入主干通信网。主干网接入Internet的方式可是有线综合宽带网,速率可在100Mbps左右。主干为千兆光纤线路,其它线路为超五类双绞线。 三、网络结构设计 1.根据公司大楼的结构特点制定详细的网络连接图,其中 包括如下信息: a)网络上个信息电(即办公点)的分布图,工作空间大 小与距离 b)电源插座的位置,包括目前正在使用的插座的设备 c)所有不可移动的物品的位置(如支撑柱,分隔墙,内 置柜等) d)所有办公家具的当前位置 e)所有计算机和类似打印机的外部设备的位置 f)门和窗口的位置 g)通风管道和目前电线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年度报告:团购电商微博很红 “团购”“电商”“微博”这些整天刺激着我们眼球的行业到底发展得如何?1月16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给出了相对清晰的答案。 中国网民突破5亿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新增网民5580万,总体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与往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开始进入平台期。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报告分析认为,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3G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终端上网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来源中的新亮点。 根据报告显示,2011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点,手机上升至69.3%,笔记本电脑也略增至46.8%。随着台式电脑使用率走低,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微博结束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分析微博在2011年内的增长情况,其用户的爆发出现在上半年,到下半年用户增速回落至28.2%,可见在微博使用率步入高位后,已经结束了爆发式的增长。 对于未来微博的走向,报告指出未来微博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首先,由于不同门户发展微博平台的战略意图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当前微博的发展道路较为多元,各大门户均根据自身优势,为微博赋予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其突出表现便是微博社交网络功能和社会化媒体功能的侧重;其次,微博盈利模式较为模糊,目前发展情况较好、同时对微博寄予较大盈利期望的网站已经开始尝试多方面盈利模式;最后,

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项目实践报告 项目名称: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院(系):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网络 班级:s2011-2-22 学生姓名:朱佳才 指导教师:黄晗文 完成时间:2014.3.23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分析 (2) 1、用户要求 (2) 2、稳定可靠需求 (3) 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4) 1、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4) 2、网络IP 地址规划及VLAN划分 (5) 3、网络方案设计拓扑图 (5) 4、网络平面设计图 (6) 5、网络方案设计 (6) 6、设备选择 (7) 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7) 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8)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8) 五、主要代码 (8) 六、总结 (9)

一.工程概况 公司有一栋独立大楼,高4层,每层面积2000平方米。由研发技术部(成员60人,分成硬件(25)和软件(35)2大部门)、生产部(主要产品是手持电子产品,110人,管理人员10人)和市场部(30个销售,10个工程师)组成。还有一般企业都有的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公司管理层组成:董事会,1个总经理,3个副总经理。3个总监。 二.需求分析 1. 用户需求 公司网络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层为市场部和后勤部; 2层为生产部; 3层为研发技术部; 4层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办公室和财务部。 (2). 各部门都有各自独立的文件服务器,且文件服务器通常不允许跨 部门访问。.但管理层办公室可以访问四个部门的文件服务器。 (3). 公司内部的计算机间采用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和IM(即时 通讯)系统联系。 (4). 公司内部网络与Interner之间采用10M光纤接入。 (5). 公司内部架设Web服务器,对Internet提供公司的形象和电子商 务服务。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07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2007年 1.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5940万台,上网用户约1.37亿人,网民数占全国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域名总数为4109020个,网站数约8430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约256696Mbps。 2.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3.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交易进行规范。 4.2007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手机报,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与新闻传媒融合的标志性事件。 5.2007年5月开始,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TOM网、中华网等11家网站举办“网上大讲堂”活动,以网络视频授课、文字实录以及与网民互动交流等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截止到12月底,共举办330多期讲座,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6.2007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7.2007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接入该平台的10家电子邮件运营企业的邮箱用户数占中国邮箱用户总数8成以上。 8.2007年7月,在中国股市热浪中号称“天下第一博客”的“带头大哥777”博主王晓被吉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定性为“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表现出博客产品的负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社会舆论形成过程的新的复杂性。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概述 (2) 2.系统需求分析 (2) 3.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2) 4.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2) 5. 系统技术实现细节 (3) 5.1 网络拓扑图 (3) 5.2 Nike项目服务器技术实现细节 (4) 5.2.1双机备份方案 (4) 5.2.1.1.双机备份方案描述 (4) 5.2.1.2.双机备份方案的原理 (4) 5.2.1.3.双机备份方案的适用范畴 (4) 5.2.1.4.双机备份的方式及优缺点 (4)

5.2.1.5双机方案建议 (4) 5.2.1.6磁盘阵列备份模式示意图 (5) 5.2.1.7双机方案网络拓扑图 (5) 5.2.1.8双机热备工作原理 (6) 6.备份 (6) 7.建议配置方案及设备清单..................................................7-8 1.概述 21世纪世界竞争的焦点将是信息的竞争,社会和经济的进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靠程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进展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阻碍,信息化是世界各国进展经济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此方案是专为NIKE项目数据中心设计,此数据中心是为数据信息提供传递、处理、储备服务的,为了满足企业高效运作关于正常运行时刻的要求,因此,此数据中心在通信、电源、冷却、线缆与安全方面都必须要做到专门可靠和安全,并可适应持续的增长与变化的要求。 3.系统设计思路 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企业业务的进展服务,综合考虑公司信息系统当前背景和状况,其建设设计要紧应达到如下目标: 1) 系统的设计应能满足公司对公用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满足3PL及 客户查询数据的共享需求,并为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概括而言之确实是能让有关人员顺利流畅的访咨询数据中心的Nike X pDX Server及我司的TMS等有关系统。与此同时,系统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两者间的关系,注意强调成本节约,提升效费比的咨询题。 2) 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建成后系统的治理爱护咨询题。为此设计应强调系统的统一集中治理,尽量减少资源的分散治理,注重提升信息系统平台运营爱护的工作效率。 3) 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成后资源的合理利用咨询题,必须保证建成系统资源要紧服务于设定需求,保证设计数据流量在网络中流畅通行。因此,必须保证只有设计的数据流量才能优先在网络中传递,关于设计外数据流量(例如互联网网页访咨询、网络下载、网络视频、网络音频、P2P、IM谈天)应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其传递或被低优先级处理。 4) 在目前数据信息交流频繁,生产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信息系统建设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防病毒、防垃圾邮件系统,部署在生产网络的外缘,企业网络靠近外网的最前端进行爱护,争取把网络安全风险因素隔离在网络的最边缘处,实现网络安全性的最大化。专门是像我司如此的企业,存在3PL及外围客户网络组网互联的情形,应加大对病毒的防备工作,幸免网络病毒在网内交叉传播的情形发生。

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需要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1) 公司有 1000 台 PC (2) 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若干个跨省的分公司 (3) 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 (4) 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 (5) 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 (6)核心技术采用VPN 根据以上 6 个方面的要求说明提出一个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一、项目概述 二、需求概述 三、网络需求 1.布线结构需求 2.网络设备需求 3.IP地址规划 四、系统需求 1.系统要求 2.网络和应用服务 五、存储备份系统需求 1.总体要求 2.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目标

3.存储系统需求 4.备份系统需求 六、网络安全需求 1.网络安全体系要求 2.网络安全设计模型 前言 根据项目招标书的招标要求来细化为可执行的详细需求分析说明书,主要为针对项目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详细的需求状况以及需求模型,作为制定技术设计方案、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测试方案、技术验收方案的技术指导和依据 一、项目概述 1. 网络部分的总体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 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 能够可靠的运行,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提供安全机制,满足保护集团信息安全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 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 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2. 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 易于配置: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应该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户端的方便使用; 更广泛的设备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及选择的服务应尽量广泛的支持各种硬件设备; 稳定性及可靠性:系统的运行应具有高稳定性,保障7*24的高性能无故障运行。 可管理性:系统中应提供尽量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便于系统管理员在任何位置方便的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

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体系规划设计与实现方案

技术与应用 echnology & Application T 53 2009年3 月 ■文/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戴春辉 窦 彤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实现 数 据集中后,所有银行业务和网点都依赖网络来支持其对数据中心中主机的访问。此外,未来的新型应用, 如网上培训、IP 电话、可视电话等应用也对网络提出高带宽、高服务质量以及支持多点广播等要求。因此,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必须能够最大化满足上述要求,适应未来新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一、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的可靠性。银行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极高的可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在网络设计上,合理组织网络架构,做到设备冗余、链路冗余,保证网络具有快速故障自愈能力,实现网络通讯不中断。 网络具有良好的可用性、灵活性。支持国际上各种通用的网络协议和标准,支持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及策略路由功能,保证与其他网络(如公共数据网、金融网络等)之间的平滑连接。 网络的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在不变动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可以平滑地扩展和升级。 网络安全性。制订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网络可集中管理。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提供故障自动报警,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和流量统计分析功能。 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保证对统一的网络带宽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当网络拥塞发生时,保障银行关键业务和用户数据的传输。提供对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QoS)和优先级控制等,以保证骨干网上各类业务的QoS。 二、数据中心网络实现 1.网络技术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实现的技术基础如下。(1)路由交换技术 目前,在银行的网络设计中,绝大部分网络通信都是基于TCP/IP 协议及相关技术的。路由交换技术是构建IP 网络的基础技术,是网络互联的基础。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大面积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的三层交换机,用以构建多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区间相互隔离,通过1G/10G 接口连接高速的核心交换区。 网络互联路由协议主要有OSPF、RIPv2和BGP。在数据中心局域网中主要使用OSPF 路由协议,以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而在边界或与分支机构广域互联,通常使用BGP 路由协议,以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管理。 (2)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软/硬件负载均衡,本地/全局负载均衡。在数据中心主要使用硬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防火墙技术 当前银行网络主要使用状态检测型防火墙,集成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防火墙和应用防火墙三种技术,只有符合安全规则的网络连接和访问才可以通过防火墙,有效隔离各个安全区域,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性。 (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IDS)从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收集、分析信息,检测任何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完整性、机密性和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网8月3日讯 8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发布厅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 网民规模突破7亿,互联网普及率增长稳健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CN域名仍是国内注册量排名第一的主流域名 截至2016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3698万个。中国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7%),年增长率达到19.2%,持续保持国内注册量最大的顶级域名。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网民更加热衷注册和使用“.CN”域名。 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平稳,城乡差异依然较大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 网上支付线下场景不断丰富,大众线上理财习惯逐步养成 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增长态势,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和12.3%。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逐步养成。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成为互联网理财发展新方向。 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2016年上半年,各类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应用均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多元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不断扩大,服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网络约租车领域,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完善的技术应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政务领域,

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班级:05级计算机教育班姓名:邓美凤学号:200540914129 课程论文题目: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网络互联与实现(一)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案例背景 (1) 需求分析 (1) 拓扑结构 (2) 组网设备 (2) 地址规划 (3) 方案实施 (3) 配置步骤 (5) 1、网络设备基本配置 (5) (1)S2126G-A1交换机基本配置 (5) (2)S2126G-B1交换机基本配置 (7) (3)S2126G-C1交换机基本配置 (8) (4)S3550-24-A的基本配置 (9) (5)S3550-24-B的基本配置 (11) (6)S3550-24-C的基本配置 (12) (7)S6806E-A的基本配置 (14) (8)R2624-A的基本配置 (15) 2、OSPF路由选择协议配置及测试 (15) (1)S3550-24-A OSPF路由协议配置 (15) (2)S3550-24-B OSPF路由协议配置 (16) (3)S3550-24-C OSPF路由协议配置 (16) (4)S6806E OSPF路由协议配置 (17) (5)R2624-A OSPF路由协议配置 (17) 3、总结 (17)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作者:邓美凤 指导老师:朱小平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本文是基于一个课程的网络互联课程设计,根据实践环境设计一个小型企业内部的网络组建。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这个小型企业的实际需要应用到网络中去,使这个企业的内部网络能够快速便捷。因为条件有限,本次设计的拓扑结构图是在模拟器上进行的。主要运用了所学的路由和交换技术。 关键字:小型企业;网络;设计方案 案例背景 某小型企业现有300个结点,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网络以实现该企业内部的相互通信和与外部的联系,通过该网络提高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办公的信息化、办公自动化。该企业有15个部门,则需要让这15个部门能够通过该网络访问互联网,并能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化的合作。所以该网络的必须体现办公的方便性、迅速性、高效性、可靠性、科技性、资源共享、相互通信、信息发布及查询等功能,以作为支持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各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 需求分析 该网络是一个单核心的网络结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典型的三层结构,核心、汇聚、接入。各部门独立成区域,防止个别区域发生问题,影响整个网的稳定运行,若某汇聚交换机发生问题只会影响到某几个部门,该网络使用vlan进行隔离,方便员工调换部门。 核心交换机连接三台汇聚交换机对所有数据进行接收并分流,所以该设备必须是高质量、功能具全,责任重大,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高优化的,可靠的传输结构。核心层应该尽快地交换分组。该设备不承担访问列表检查、数据加密、地址翻译或者其他影响的最快速率分组的任务。 汇聚层交换机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该网络有三台汇聚层交换机分担15个部门,能帮助定义和分离核心。该层的设备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边界的定义,以在其内进行分组处理。该层将网络分段为多个广播域。该问控制列表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