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产后奶胀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5.81 KB
- 文档页数:2
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7-01T11:50:55.6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李玉萍[导读]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
李玉萍毕节市妇幼保健院 551700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护理情况。
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通过探讨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能降低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提升认知度和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初产妇;乳汁淤积;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
乳汁淤积时,乳房出现肿胀疼痛、乳晕变硬、乳头相对缩短、宝宝吸吮困难,甚至硬结形成,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影响母乳喂养,重者可引发急性乳腺炎,甚至出现乳房脓肿。
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产妇也因疼痛而拒绝对新生儿的哺乳,以至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不利。
更是临床上产后发热的常见原因。
因此,我院顺应时代潮流,推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成立了母婴保健区,并采用仪器+手法按摩+生土豆片外敷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乳汁淤积外,还能解决母乳喂养失败难题。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21-35岁的年龄范围,(25.23±0.45)岁的平均年龄,分娩方式:24例剖宫产、36例顺产,文化程度: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例大专以下学历者;观察组中20-34岁的年龄范围,(25.24±0.44)岁的平均年龄,分娩方式:22例剖宫产、38例顺产,文化程度:1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8例大专以下学历者。
乳房肿胀的原因及预防作者:李燕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减轻乳房胀痛,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对产妇乳房肿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减轻乳房肿胀的目的。
关键词:乳房;肿胀;护理产后乳房肿胀又称产后乳房过度充盈,是指因乳腺管不通畅或乳头凹陷等因素导致乳汁分泌不畅引起乳房胀痛充盈饱满,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1]。
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有硬块、胀痛、怕触摸,甚至出现全身不适、体温升高,引起产妇及家属高度紧张、忧虑,从而影响新生儿的正常母乳喂养,会给产妇及家属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2]。
近年来许多护理学者对产后乳房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本文就此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产后产妇乳房肿胀的原因1.1手术切口疼痛[3] 主要是因哺乳体位牵拉切口产生疼痛,产妇不愿让新生儿早吸吮、按需哺乳,另外,吸吮时因刺激子宫收缩而产生疼痛,也畏惧给新生儿哺喂。
1.2体位限制的影响剖宫产者术后因伤口疼痛不适、腹部切口有砂袋、输液及留置导尿等原因造成躯体活动受限,产妇缺乏新生儿喂奶技巧,家属不会喂哺,使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吸吮。
1.3术后药物的应用[3] 产妇认为术后的用药影响乳汁,从而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大多数产妇对术后静滴抗生素期间能否哺乳持怀疑的态度。
1.4母乳喂养效果不满意因乳头扁平、凹陷等造成新生儿含接乳头困难,乳汁不易被吸出,或者产后乳汁分泌延迟,产妇就误以为自己没有奶水,导致婴儿吸吮频率减少,时间过短,母乳喂养效果不满意。
1.5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缺乏部分产妇认为自己乳汁太少而担心新生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急于适用奶粉补足,造成婴儿乳头错觉,使纠正困难。
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不正确的传统观念部分产妇在分娩后马上增加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乳汁过分浓稠在缺乏有效吸吮的情况下乳汁更容易淤积,引起排乳不畅导致乳房胀痛。
1.6母婴分离婴儿因早产、疾病等身体状况欠佳等原因,未得到早期接触哺喂,而代以人工喂养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生儿拒绝母乳,因口味变异或人工奶嘴更易吸吮的缘故而降低了母乳喂养满意度。
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现状分析摘要】母婴同室是产妇生产结束后的一种重要保健、护理模式,是抚慰产妇心理情绪、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阶段。
而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产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对产妇心理、生理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针对母婴分离后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心理状况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心理状况;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15-02母婴同室指的是新生儿娩出后将其与母亲同时安置在一个房间里,持续时间应该超过24个小时,由母亲亲自对婴儿进行保暖、喂养、换尿布、抚摸、亲吻等一系列操作[1-2]。
母婴同室要求母亲在产院入住期间一直与新生儿住在一起,其余医疗操作以及分离时间必须≤1h[3]。
然而新生儿实际分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早产、疾病等诸多原因,部分新生儿娩出后需要直接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造成母婴分离的情况。
1.母婴分离后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母乳喂养这一操作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4]。
有关调查显示[5-6],新生儿娩出后即进入监护病房者,患儿母乳喂养率相较于正常患儿显著降低,因此母婴分离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实施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关调查统计还显示[7],母婴分离后对患儿母乳喂养操作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时,其影响时间甚至直接影响到产后4个月时间之久。
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娩出后由于未能第一时间接受母乳喂养措施,后续喂养过程中对突然出现的母乳喂养方式不熟悉、对母乳味道不习惯等,且患儿未能及时接受母乳喂养而造成自身在体质发育、身体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基础问题,也是影响后续母婴分离持续时间的一项重要原因,而持续延长的母婴分离时间又会对母乳喂养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8-9]。
此外,有关文献研究结论显示[10-11],母婴分离对母乳喂养过程中的母体还会造成不利影响,其会对母亲在泌乳量、泌乳时间等具体指标上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提高母亲产后乳房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摘要】目的研究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从我院选出产后出现乳房肿胀的产妇51例,分析出现乳房肿胀的原因,并对乳房肿胀的产妇实施热敷、按摩、保健知识指导及等护理方法,观察局部肿胀情况。
结果产妇乳房明显消肿,乳汁流通顺畅。
结论为产妇提供护理方法后,避免产妇因乳房肿胀出现疼痛现象,增强产妇对保健知识的理解,避免产妇出现急性乳腺炎等情况。
关键词产后;乳房肿胀;护理干预乳房肿胀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1],主要原因是产后体内血液增多,导致静脉充盈,压迫乳腺导管,从而引发乳汁排通受阻,乳房局部出现肿胀现象,病情严重的产妇会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4],增加产妇的痛苦。
因此,从我院选出产后出现乳房肿胀的产妇51例,针对乳房肿胀情况提供合理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选出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产后出现乳房肿胀的产妇51例,年龄21~35岁,其中有分娩史的产妇20例,初次分娩的产妇31例,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产妇心功能、肾功能良好,新生儿身体健康,四肢功能良好,各项功能均正常。
51例产妇乳房均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现象,乳汁分泌少,乳房出现胀痛情况。
1.2方法1.2.1乳房肿胀原因分析:(1)个人原因:由于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疼痛、疲惫、身体虚弱等情况,会拒绝产后哺乳,导致乳汁不能正常排出,乳汁长时间堆积会出现乳房肿胀现象。
(2)社会原因:随着奶制品的热销,很多产妇在产后出现乳汁排通不畅,局部出现疼痛时,会给婴儿选择人工喂养的方法,为婴儿继续提供奶源,保证婴儿奶源的供给。
(3)家庭原因:在给婴儿喂奶时,由于婴儿吸允不当,会出现不能正常喝到乳汁,并且家属在没有排空乳汁的情况下,给产妇应用药物治疗使产妇体内分泌更多的乳汁,导致大量的乳液压迫乳腺管,乳房出现肿大,疼痛感。
1.2.2护理干预措施:(1)提供心理指导:对产后拒绝哺乳的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战胜对哺乳的恐惧感,耐心的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取得产妇的信任,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产前乳房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哺乳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72例,以产前护理干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于产妇产后3d,进行哺乳观察。
结果:产妇产后3d,研究组未哺乳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为18.75%,研究组产后未哺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496,p0.05)。
1.2 方法1.2.1 护理干预研究组孕期全程予以哺乳护理干预,开展发放健康手册、电视示教、孕妇学校、导乐陪伴分娩、产后家庭访视为辅助方式,对孕产妇实施哺乳期健康知识宣教及适时的心理干预;对情绪不稳定、有不良个性特征、家庭关系紧张的孕产妇进行重点护理干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步骤(1)从第1次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变化及哺乳的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手册,注重强调母乳的重要性,同时对其丈夫及家属也进行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使孕妇能正确认识孕期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和躯体变化。
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正确生育观,开设孕妇学校,利用图谱和电视示教使孕妇及家属获得母乳喂养基本技能。
入院时,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并主动介绍病室环境,为孕妇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对其评估心理和健康状况并主动与孕妇交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孕妇对病房的陌生和恐惧心理。
鼓励丈夫及家属多关心和支持孕妇。
(2)预产期前一周护理干预:①乳房热敷:用温度45℃左右的暖手袋热敷整个乳房,10分钟左右;②自我按摩: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
然后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向后指向乳房中央,快速挤压数次;③抖动:护士站在产妇一侧,一手五指自然屈曲分开呈弓形,指端抓住乳房根部肌肤作上下、左右抖动5分钟左右,抖动时的上下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3)乳头护理:产前乳头平坦会直接影响产后婴儿吸吮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乳头先天性平坦。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48h目标奶量达成效果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7T05:03:28.18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9期作者:卢焱华朱红霞[导读]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48h目标奶量达成效果。
卢焱华朱红霞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48h目标奶量达成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母婴分离的产妇,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查检,在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前后,观察记录母婴分离产妇48h目标奶量影响因素查检表。
结果:在改善后查检中,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对产妇产生影响的因素明显减少。
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形式,有效改善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高48h目标奶量的达成率,效果满意。
【关键词】综合护理;母婴分离;产妇;奶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倡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佳的喂养方式,由于新生儿存在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需转至监护室进行治疗,造成母婴分离;出生阶段母婴分离下保持泌乳是母乳喂养非常重要的阶段,母乳可改善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提升免疫力及肠道的耐受性,促进大脑与神经的良好发育,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产妇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乳汁分泌量以及分泌时间受到影响。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规范泌乳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泌乳与改善母乳喂养具有积极影响[1]。
本研究中,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达成48h目标奶量的的效果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产科中的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营养状况良好,无产科并发症和手术并发症。
(2)语言交流正常,乳房发育正常,无母乳喂养禁忌症。
1.2 方法1.2.1 综合护理根据母婴分离产妇48h目标奶量影响因素查检表的信息整理,其中挤/吸奶方面、疾病/心理方面、乳量收集方面的影响次数较多,针对这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的重点改整,有效改善产妇泌乳情况。
母婴同室产后奶胀原因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陈红珍(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2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14.22.026文章编号:1006-7256(2014)22-0055-02[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2年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LY20120114)。
奶胀作为母婴同室产妇常见的护理问题,不仅会给产妇带来疼痛、失眠、焦虑等生理心理困扰,严重时还会并发化脓性乳腺炎,直接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给新生儿生长发育及产妇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也给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1]。
针对母婴同室高发的产后奶胀问题,我们从乳房肿胀定义与分度、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产后奶胀发生的原因以及目前临床上对产后奶胀所采取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乳房肿胀定义及分度产后奶胀指产妇自觉一侧或双侧乳房饱满胀痛,触之整体变硬或局部有硬结,挤压乳房伴或不伴有乳腺管堵塞排乳不畅。
目前临床上常将乳房肿胀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肿胀;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肿胀。
对于乳腺管通畅情况分为三类:通畅:乳汁排出通畅,挤奶或吸奶时从乳腺管外口可射出大量乳汁,硬结消散;部分通畅:挤奶或吸奶时可见乳汁射出或滴出,但硬结未完全消散;不通畅:挤奶或吸奶时,部分乳腺管外口只能挤出少量乳汁[2]。
2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产后乳腺分泌乳汁的神经体液调节复杂,垂体生乳素(PRL )是泌乳的基础,由于乳汁分泌量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证产妇休息、足够睡眠和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并避免精神刺激至关重要[3]。
刘爱玲等[4]在对产后抑郁对泌乳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产后抑郁可导致产妇乳汁的分泌,泌乳始动时间延迟及泌乳量减少,进而影响到母乳喂养,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黄海林[5]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泌乳相关性探析的研究中发现,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情绪稳定,PRL 分泌正常。
剖宫产因其术后腹部切口疼痛,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影响PRL 的正常分泌,使得经阴道分娩产妇泌乳量优于剖宫产产妇。
另外,剖宫产对泌乳量的影响,与剖宫产产妇术后怕痛,不能侧卧,不能做到早吸吮、勤吸吮以及术后饮食限制等有关。
而剖宫产产妇泌乳始时间延迟及泌乳量减少的现象,使得部分研究者关注到术后镇痛对泌乳的影响,多数研究支持术后镇痛对泌乳无明显不良影响,认为有效镇痛能改善产妇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降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解除儿茶酚胺对催产素的抑制,从而促进其泌乳功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但亦有学者认为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泌乳有不良影响[6]。
影响产后泌乳因素诸多,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3产后奶胀发生原因吴小虹[7]从产妇自身、婴儿、家庭、医学和护理人员五个方面分析导致奶胀发生的原因。
多种因素致产妇未做到早开奶、早吸吮、勤吸吮;乳头凹陷、扁平、过大、过小致新生儿含接困难;哺乳姿势错误;哺乳过程中致乳头皲裂;产妇知识不足;缺乏母乳喂养信心;未坚持夜间哺乳;过早过多进食催乳饮食均能引起产后奶胀[8-9]。
婴儿方面:各种病理情况致新生儿吸吮能力差或母婴分离;新生儿乳头错觉都会使新生儿不能频繁,有效吸吮乳房,导致奶胀。
家庭方面:家属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担心母乳不够,急于添加奶粉或心疼产妇哺乳辛苦而添加奶粉(此现象夜间为甚),导致母乳不能及时排空,发生奶胀。
医学方面:婴儿患先天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母亲患有如精神病、严重心肺疾病、艾滋病、活动性肝炎等或母亲服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如细胞毒素、放射性药物、除丙硫氧嘧啶之外的抗甲亢药物等导致母乳喂养中断,发生奶胀。
护理人员方面:母婴同室护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护理人员健康指导意识差,不能帮助产妇树立科学母乳喂养观念,建立正确哺乳及挤奶行为,均会导致产后奶胀发生。
4产后奶胀的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预防与治疗产后奶胀,有学者将干预措施提前至孕期,于孕晚期指导产妇每日用温水热敷乳房后按摩乳房,为哺乳做准备。
李崇珍[10]开展了孕晚期及产后实施中医推拿乳房对泌乳的影响的研究,观察组在孕妇孕满38周后和顺产24h 后,由护士实施中医推拿乳房和乳房点穴,观察组较单纯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对照组,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发生率低。
实施中护士需具备中医穴位知识及进行专业培训。
针对产后奶胀,有学者从中医中药中寻求解决办法,中医学认为乳胀属肝郁气滞。
周立平等[11]发现艾灸期门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和阿是穴能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有效帮助产妇疏通乳腺管,顺利实行按需哺乳。
肖晓燕[12]在临床中观察到产后进食通草鲫鱼汤能有效疏通乳腺管,减轻乳胀。
红花逍遥片、鹿角粉、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柴胡(炒)等中药在临床治疗产后奶胀也获得一定疗效[13-15]。
陈群等[16]使用钩藤、路路通、金银花藤、刺55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第20卷第22期黄连、五加皮、九牛藤、伸筋草、鸭仔风、水菖蒲、草血竭等行产后药浴,能有效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缓解奶胀。
缓解产后奶胀,临床上更多从实施对乳房的局部理疗与护理着手。
哺乳前湿热敷乳房3 5min,并按摩、拍打抖动乳房作为传统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3]。
而乳房按摩存在产妇疼痛明显、耗费护理人力等缺陷。
郁淑惠等[17]将发酵面外敷乳房、皮硝外敷乳房和传统方法热敷乳房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发酵面外敷与皮硝外敷对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胀有明显疗效,皮硝更优。
欧阳丽芬[18]报道了1例硫酸镁冷敷治疗妊娠期奶胀,Ⅲ度胀痛的乳房经50%硫酸镁溶液持续4h冷敷后,乳腺变软,形状正常,自诉无奶胀,体温37.4ħ,无不良反应。
仙人掌因其清热解毒、活血行气之功效,也被临床用于缓解奶胀,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周栩茹等[19]研究发现,仙人掌外敷配合手法按摩后乳房硬度明显小于热敷按摩组,胀痛明显减轻,而泌乳量明显多于热敷按摩组及芒硝外敷组,产后乳胀明显缓解。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因其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节约护理人力、减轻产妇机械挤奶痛苦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
其原理一般为低频脉冲刺激,对乳房局部理疗,改善微循环,疏通乳腺管,并模拟婴儿吸吮动作,有效促进射乳反射。
廖振伶等[20]将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中药芒硝局部外敷和热敷按摩乳房进行比较发现,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按摩乳房、芒硝外敷疗法对产后乳胀均有明显疗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时间短,不影响按需哺乳,可增加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建议临床治疗产后乳胀首选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
黄远菊[21]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结合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观察中发现,两者协同互补,加强作用,有效促进乳汁分泌,促进乳腺管通畅,明显改善产后乳房胀痛,有效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目前,诸多针对产后奶胀的措施一般应用于已发生奶胀的产妇身上,奶胀高发于产后48 72h后,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得不到及时排出或乳腺管堵塞不通,乳汁淤积成块,出现胀痛或沉重感,严重时产妇甚至拒绝护士触碰,等到出现奶胀再使用以上所述各方法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奶胀[22]。
对于奶胀,预防重于治疗,加强产后指导,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帮助产妇做到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和夜间哺乳;使其掌握乳房按摩和挤奶的手法和指针;纠正新生儿不当的含接姿势;纠正乳头扁平或凹陷;教育家属勿过早过多添加配方奶及过早行饮食催乳,对于预防奶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展望未来在防治产后奶胀方面,会倾向于在产妇乳汁未大量分泌前,最大程度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避免奶胀发生,为产妇哺乳做好准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1]贺应存,邓艳霞.贝宁达综合治疗仪用于产后乳胀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7):43-44.[2]陈伟菊,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267-268.[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3.[4]刘爱玲,魏海燕.产后抑郁对泌乳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7):47-48.[5]黄海林.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泌乳相关性探析[J].中外医疗,2013,32(4):65-67.[6]李波云,张建峰.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3):347-350.[7]吴小虹.产后奶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70-171.[8]宋国丽.产妇乳胀8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0):3986-3987.[9]房爱梅.86例产后奶胀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49-250.[10]李崇珍.孕晚期及产后实施中医推拿乳房对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180.[11]周立平,高清源.艾灸在初产妇产后初期乳胀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2501-2502.[12]肖晓燕.通草鲫鱼汤预防产后乳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4):61.[13]章凤贞.红花逍遥片结合乳房按摩预防产后乳胀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13.[14]陆红.外用冷疗加内服鹿角粉治疗奶胀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71.[15]赖青.乳房按摩联合中药通乳方治疗产后乳胀43例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2,40(2):174-175.[16]陈群,赵蓉.产后药浴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51-52.[17]郁淑惠,何春琴,庄仙红.产后乳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4-5.[18]欧阳丽芬.硫酸镁冷敷法治疗妊娠期奶胀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153-154.[19]周栩茹,韩庆,崔华英.仙人掌外敷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后乳胀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1):67-69.[20]廖振伶,罗远莎,汪潞,等.3种产后乳胀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12):57-58.[21]黄远菊.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结合耳穴按压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6B):64-66.[22]赵化林,倪爱林,朱伟.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产后乳胀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59.本文编辑:刘珊珊2014-03-07收稿65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第20卷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