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胀的护理(新)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21
产后乳胀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产后乳胀是指产后乳腺组织充血、水肿、增生导致的一种症状。
在产后,由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乳腺通畅,乳腺管腔及乳腺内分泌物迅速增加,而婴儿吸吮的频繁程度不足,导致乳汁淤积、堵塞,乳房不适、胀痛。
产后乳胀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感染,出现乳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产后乳胀的诊断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界定,对产后乳胀的处理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对产后乳胀诊断标准进行探讨,为产后乳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产后乳胀的概念和症状表现,接着详细阐述产后乳胀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然后对产后乳胀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对产后乳胀的诊断和处理提出结论,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产后乳胀的诊断标准及处理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产后乳胀的诊断标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探讨。
通过对产后乳胀症状、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的深入分析,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准确地了解产后乳胀的特征和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产后乳胀的识别和诊断水平。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产后乳胀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产后乳胀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以满足产妇和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促进产后乳胀的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后乳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2.正文2.1 产后乳胀症状产后乳胀是指产后乳房内乳汁积聚、充盈、饱满、甚至胀痛的一种情况。
产后乳胀可以出现在初为母亲的初产妇,也可能出现在哺乳过程中。
产后乳胀的症状主要包括:1. 乳房充盈:产后乳胀最明显的症状是乳房充盈,产后几天内乳房中充满了丰富的乳汁,使乳房变得坚实、饱满。
2. 乳房胀痛:产后乳胀可能伴有乳房胀痛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出现灼热感或疼痛。
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体会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是女性产后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初产妇多见。
无论何种病变,其实质是乳管引流不畅,乳汁排出受阻,出现乳汁淤积。
如果处理及时,疏通乳管,通畅引流乳汁,病人乳汁增多,肿块疼痛消失。
如果阻塞的病变不能解除,乳管压力持续增高,肿块就逐渐增大、变硬,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体温增高、血象增高等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体征,此时,再用单纯按摩的手法治疗,已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我们近年来,用按摩、挤压、推捋的方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2015年产1200例产妇,自然分娩980例,剖宫产220例,初产妇1080例,经产妇120例,乳汁淤积66例。
其中有乳头畸形18例,哺乳方法不当40列,精神心理因素8列。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表现微红,有波动性疼痛和压痛,乳房内可触到单发和多发痛性肿块,呈条索状或团块状,与周围界限不清。
严重者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疼痛牵扯同侧上肢活动受限。
婴儿吸吮无乳汁排出或排出不畅,体温升高,严重乳汁淤积体温高达39度。
1.2 方法1.2.1健康教育及护理[1]:(1)指导产妇在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72小时内勤吸吮。
(2)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橄榄式、鸟巢式,确保婴儿全部吸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下颌贴住乳房,吸吮时腮部饱满,并做吞咽动作。
(3)教会产妇及家属的乳房护理,当乳胀时,先让婴儿吸吮,剩下挤掉。
(4)饮食指导,产后3天内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如瘦肉、小米粥,避免喝鱼汤、鸡汤等高蛋白饮食。
(5)每天询问产妇有无乳胀及检查乳房肿块的情况,若新生儿吃饱后,母亲仍感到乳胀,应指导产妇将多余乳汁挤出。
(6)乳头发育异常护理:对乳头发育异常的产妇,乳汁淤积发生率较高,在纠正乳头的基础上,应早勤吸吮,做好知识宣教,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喂养。
(7)如有淤积,首先把乳头及乳晕处乳汁先挤出来,然后从乳房跟部打圈向外推挤。
产后乳房肿胀的预防与护理作者:杨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干预对减少和减轻乳房肿胀的效果。
方法:自2012年2月至4月期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将200例产妇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指导观察组家属对产后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处理。
结果:干预组产妇乳房肿胀现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关键词】乳房肿胀;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31-02正文产后乳房肿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是母乳喂养遇到的困难之一,如果对肿胀的乳房不进行护理或护理不当,引起的一些并发症不仅会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且会导致乳汁减少,间接降低母乳的喂养。
本次实验观察选取2012年2月至4月期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中的120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大大减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积极进行的护理预防1.1 分娩后尽早哺乳。
尤其是产妇分娩后在产房留观的两小时,在此其间,应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促进乳汁分泌,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帮助母亲早期哺乳。
1.2 鼓励产妇按需哺乳。
按需哺乳不仅可以预防乳房肿胀,而且母亲下奶快,婴儿体重增快,易于建立母乳喂养,鼓励产妇不要限制喂奶时间。
1.3 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
产妇站位或坐位均可,坐位时,产妇将孩子的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产妇托婴儿的头,肩部及臀部,用拇指轻压乳头上部,这样可以改进乳房形态,使孩子很好含接,等到婴儿把嘴巴张大,把大部分乳晕塞入婴儿口中,要使婴儿吸信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下颌靠近乳房,吸吮时,婴儿腮部饱满并做吞咽动作[1]。
1.4 尽早挤奶。
母亲应在分娩当日开始挤奶,如有可能应在6小时内进行[2]。
2、对已经发生乳房肿胀的产妇进行适当护理调节乳房发生肿胀时,一般可将乳房硬度分为三度,一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肿胀,二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三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肿胀[3],护理人员应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减少三度肿胀的发生,减少产妇因乳胀而引发的疼痛,促进产妇舒适。
发面外敷法治疗产后乳胀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发面外敷解决产后乳胀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12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65)。
观察组采用自制发面外敷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方法护理胀痛乳房。
结果观察组干预时和干预后患者乳房疼痛缓解程度和干预后乳腺通畅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发面外敷法对产后乳胀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促进乳腺管恢复通畅。
标签:产妇;产后乳胀;发面外敷法;护理乳房充血肿胀多发生在产后3~4天,主要表现为乳房表面静脉充血,肿胀疼痛,触之有大小不一的硬结,挤压乳窦,乳汁不多。
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1/3以上的产妇在产后前6周选择改变喂养方式。
临床上为了缓解产妇乳房疼痛,除了勤吸吮外,常采用热敷、按摩乳房的方法处理,虽有一定疏通乳腺管的作用,但未关注产妇在干预过程中的疼痛感受。
为探讨安全、有效的缓解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方法,本院采用自制发面外敷治疗产后乳胀,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产科产后2~5d乳房胀痛的12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5.4岁,乳房硬度均在Ⅱ度及以上;挤压乳窦,乳汁较少。
将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
两组年龄、分娩情况和乳房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1.2.1干预方法两组均接受过产前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产后正确哺乳、挤奶手法等方面的教育。
1.2.2 对照组热敷乳房3~5min后,护士使用标准手法按摩乳房,每侧15~20min,1~2h重复1次。
1.2.3 观察组使用小麦面粉500g加酵母3g,用22-24℃水250ml搅匀,揉成面团,30分钟后将面团分成2块,根据乳房大小,做成直径约20-30cm的空心圆形,空心部分如乳晕大小,敷于左右乳房表面,覆盖保鲜膜,露出乳头和乳晕,外敷2小时后取下,洗净乳房,可以按需哺乳或吸奶器吸奶。
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与体会【摘要】本文将对产后乳房胀痛产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妇产后发生乳胀的首发时间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确定临床预防产后乳胀以及发生产后乳胀患者的正确护理方法,从而提高产妇分娩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乳房胀痛;护理干预;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5—02产后乳房胀痛是指乳房过度充盈,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积聚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引起不良反应,还有可能使得宝宝失去母乳喂养的机会。
此外,乳房胀痛时婴儿的吸吮会十分困难,而母亲也因为疼痛感会不愿哺乳,因此,在产后2~3d内应及时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控制乳房胀痛的出现或改善胀痛的情况[1]。
根据卫生部关于产后乳房胀痛的分类将疼痛由轻到重分为四类: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满;ⅱ度:乳房充盈,轻度胀痛;ⅲ度:触之硬如鼻尖,中度胀痛;ⅳ度:触之如额头,重度肿痛。
1 一般资料选取临床产妇100例,自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均为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将100例产后乳胀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人。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在21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
所有患者均为足月分娩,有正常的判断思维和语言交流能力,且均无产后各项并发症、乳腺炎以及乳头凹陷等情况。
2 乳房胀痛发生的原因2.1 生理性肿胀乳汁刚开始分泌时,乳房会变得比较热,重且疼痛[2],这对初产妇而言尤其明显.产后3~4天,由于乳房内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量及水分的生理肿胀,乳汁分泌又开始达到高峰,乳房就变得更为肿胀且疼痛.2.2 产后疲劳疼痛不适拒绝早吸吮[3]部分自然分娩的产妇因长时间待产,耗费了大量的体力,产后渴望有一个充分休息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愿意进行哺喂.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则由于产后切口疼痛,输液,留置导尿,体位受限等诸多不舒适因素也畏惧给新生儿哺喂.2.3 社会环境因素[4] 社会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不够;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不正确的传统观念,部分产妇在分娩后马上增加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乳汁过分浓稠,在缺乏有效吸吮的情况下,乳汁更容易淤积,引起排乳不畅,导致乳房胀痛;缺乏家庭的支持帮助;缺乏医护专业人员的指导鼓励和人性化的护理;这些都将使母乳喂养不能有效进行,从而导致乳房胀痛.2.4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孕产妇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自护能力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换慢[5].部分产妇认为自己乳汁太少而担心新生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急于使用牛乳或糖水补足,改变新生儿的味觉使其对母乳依赖性降低,直接影响母乳哺喂的效果.3 方法3.1 研究组:1.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不仅有利于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要,而且有利于其胎粪的顺利排泄,研究证明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6]. 2. 家庭支持系统指导产妇产后合理的饮食调整,给予有营养易消化且少油腻饮食,使产妇的休息及营养得到足够的保障;这样新生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照顾.3. 护士通过纠正产妇不良的喂哺姿势,鼓励她们,并辅助新生儿的含接动作,经过反复多次练习,以达到产妇自我护理为主,护士从旁协助为辅的效果.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上述过程中以患者未出现痛苦表情为宜,每天进行两次操作,每次操作均在患者进行哺乳之前完成。
产后乳房按摩教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拥有孩子。
然而,产后女性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乳房疼痛和乳房不适。
产后乳房按摩被广泛认为是缓解乳房不适的一种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产后乳房按摩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清洗双手:在进行任何按摩前,确保您的双手是干净的。
用温水和无刺激的肥皂洗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选择合适的按摩油:按摩油可以帮助减轻乳房按摩时的摩擦,并提供滋润保湿的效果。
但是,不是每个按摩油对每个人都适用。
最好选择天然的、不含香料的按摩油,以避免对乳房造成刺激或过敏。
3.按摩技巧:按摩的技巧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来定制。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按摩技巧可以供您参考:a.揉捏按摩:先将按摩油涂抹在双手上,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揉捏乳房。
从乳头开始,向外围轻轻揉捏,然后返回乳头。
重复这个动作几次,可以帮助促进乳汁流动,减轻乳房的不适。
b.轻拍按摩:将按摩油涂抹在双手上,然后用手掌轻拍乳房。
从乳头开始,向外围轻轻拍打,然后返回乳头。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的分泌。
c.画圈按摩:将按摩油涂抹在双手上,然后用手指以画圈的方式在乳房上按摩。
从乳头开始,顺时针方向画圈按摩,渐渐扩大圆圈的范围,然后逆时针方向画圈按摩。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乳房松弛,减轻乳房不适。
4.按摩时间和频率:产后乳房按摩最好在喂奶后进行,可以帮助促进乳汁的流动。
每次按摩的时间应该在15-2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3次。
但是要注意,过多的按摩可能会导致乳房受伤或不适。
5.注意事项:在进行产后乳房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当感到乳房疼痛时,应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b.不要过度用力按摩乳房,以免引起乳头或乳房组织的损伤。
c.如果发现乳房有红肿、硬块或异常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d.如果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如乳房护理或乳汁增加药物),请在按摩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尽管产后乳房按摩在缓解乳房不适方面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每个产妇都适合进行按摩。
产妇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护理对于每一个怀孕的孕妇来说,乳房都是宝宝所需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头,所以做好乳房护理不仅仅能够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对妈妈自身的一种呵护。
对于乳房的护理,既要保护乳房组织的健康,也应该保证乳房的泌乳通畅。
如果忽视乳房的护理或者护理的不到位和不及时,不仅仅会间接导致宝宝的营养不良,还有可能会让妈妈患上一些乳腺炎症等等。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护理来避免的。
我们今天来谈一谈如何进行产妇的乳房护理。
一、如何进行乳房的护理第一,在产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时,应该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
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孕妇在产后的分泌乳汁过程当中,不仅仅自身会产生一些污垢,而且排出汗液也会造成一些污垢。
所以在进行第一次哺乳前,产妇应该先清洗乳房。
具体的清洗材料可以使用清洁的植物油涂在乳头上,然后等待乳头上的污垢变软后,再使用碱性较小的、温度合适的肥皂水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用温水擦洗乳头、乳房和乳晕。
除此之外,在每次给宝宝喂完奶之后,还需要用温水将乳头、乳晕和乳房的周围擦洗干净,确保乳房的清洁度,预防宝宝胃肠道感染。
第二,妈妈在给孩子喂奶时,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有侧卧式、环抱式,还有坐式等等。
姿势的选用非常重要,正确的喂奶姿势可以防止乳头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促进孩子对于乳液的吸收。
在哺乳时,妈妈可以先将乳房托起,然后用乳头逗宝宝的上唇和下唇,当宝宝张口最大时,再将乳头送到宝宝的嘴里。
在这里有一个注意的要点,就是把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一起塞进嘴里,这样可以防止乳头的皲裂。
当宝宝停止吮吸时,慢慢的用食指按压宝宝的下唇,让空气进入宝宝的口腔,消除口腔负压之后,再轻柔的将乳头从宝宝口中取出,同时应避免在吮吸的过程当中强行拉出乳头,否则有可能造成乳头破损,也有可能造成宝宝唇部的损伤,还应该注意两侧乳房的交替哺喂、交替排空,防止乳房不对称。
第三,进行乳房按摩也是重要的乳房护理方法之一。
产后乳房护理情境篇2019-06-08“⽣完宝宝后乳房胀痛,奶⽔⼜不够,宝宝每次吃奶都很费⼒,看着宝宝费劲⼜吃不饱,我是⼜⼼疼⼜⽆奈。
”到底该怎么护理乳房,做好产后哺乳的准备⼯作呢?情境⼀:我的乳房腹痛⽣完宝宝后,乳房就⼀直胀痛,宝宝吸吮的时候疼痛尤其严重,我该怎么护理才能有效缓解胀痛呢?是胀奶⽽已 新妈妈通常会在产后第三天左右开始分泌乳汁,在分泌乳汁之前,乳房会⽐较肿胀饱满,有沉重下垂的感觉,稍加挤压,乳汁即会流出。
⼀般⽽⾔,分娩后⼀周内,乳房发胀,伴有疼痛感,就考虑是胀奶反应。
护理⽀招⼀旦出现这种状况,新妈妈绝不能因为疼⽽拉长喂奶的时间间隔,⾸先要做的就是忍痛坚持好好喂奶,增加哺乳次数,便乳腺管保持通畅,及时将乳房内积聚的乳汁排除,胀奶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新妈妈应牢记,尽量让宝宝早吸吮,在出⽣后30分钟内就给予母乳喂养,早吸吮可以及早建⽴哺乳反射。
喂奶后喂奶后,新妈妈还是觉得胀痛很厉害的话,应使⽤挤奶器挤出剩余的乳汁,防⽌过度肿胀。
乳头若有损伤,可以⽤乳汁涂抹并保持⼲燥。
另外,为防⽌乳胀,新妈妈在饮⾷上也要注意,尽量少吃甜⾷,也不要喝过多的⽔,适当控制甜品和饮⽔量,可缓解乳房胀痛。
情境⼆:乳头内陷怎么喂产后,有⼀侧乳房乳头内陷,对喂奶有影响,宝宝吸吮很不便,应该怎么办?矫正很重要 针对乳头平坦或凹陷,新妈妈可以在产后前⼏天,每次哺乳前⼏分钟使⽤矫正器,先将乳头拉出,再让宝宝吸住乳头。
坚持⼀段时间,奶⽔可以充分流出的时候,就可以停⽌使⽤乳头矫正器了,宝宝会⾃⼰找到乳头,拉出来吸吮。
护理⽀招乳头内陷或平坦,确实在⼀定程度上对母乳喂养造成⼀定的阻碍,不过掌握恰当的⽅法,是可以及时改变喂养难题的。
优先原则哺乳时,让宝宝先吸吮内陷⼀侧的乳头,饥饿⽇⼨宝宝的吸吮⼒强,更容易吸住⼤部分乳晕,不成功的话,可以先⽤上⾯说的矫正器,使乳头突出,直⾄让宝宝吸吮成功。
⽴乳反射新妈妈哺乳前,可以对内陷乳头先热敷,同时按摩乳房刺激排乳反射,挤出⼀些乳汁,使乳晕变软,然后捻转乳头,引起⽴乳反射,这样乳晕就容易连同乳头被宝宝含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