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x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3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铜仁市第五中学叶忠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三、学习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四、学习课时:1课时五、学习过程:(活动一:)1、阅读新闻材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贝科夫博士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专家,他目睹四只喜鹊在为一位死去的同伴举办“葬礼”。
他描述“葬礼”的场景:一只喜鹊发现了同伴死去了,它飞走了,取来了一些草叶,“献”在“遗体”旁。
一会儿,又有一只喜鹊以同样的方式“献”上“花圈”;最后,四只喜鹊静静地“默哀”几分钟,然后,一只一只地黯然离去。
问题:(1)喜鹊举行“葬礼”时,贝克夫在做什么?(2) 喜鹊举行“葬礼”后,贝克夫在做什么?(3)他是否改变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外界影响吗?2、(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阅读P33昆虫研究,完成下面问题:法国科学家对昆虫研究,主要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该研究描述了。
(活动二:)1、“现代行为研究之父”奥地利科学家劳仑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提问:(1)小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是哪个?是哪个喂养小雁并保护他们?小雁学习的对象是哪个?(2)劳仑斯对小野雁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3)该实验研究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阅读P33蜜蜂色觉研究和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奥地利科学家对蜜蜂色觉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2)英国科学家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P35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
完成下面的表格。
质疑点拨:1、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质的区别。
(举例说明)2、是能单独使用,而离不开。
练习巩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A、观察法和文献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程度3、阅读P35小资料,请回答:材料一主要采用法,该研究说明。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及具体表现;
3.理解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进而认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二、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的分类;
2.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动物行为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2.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动物行为分类
1.根据行为方式分类:本能行为、习性行为、学习行为等;
2.根据行为节律分类:周期性行为、不定期行为等。
2. 动物行为与环境
1.动物行为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
2.内部因素:如遗传、神经、荷尔蒙等;
3.外部因素:如温度、光照、气候等;
4.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 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1.确定行为的类型、驱动和目的以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方法:观察、实验、记录、分析。
六、教学评价方法
1.学生小组展示;
2.个人心得体会;
3.课堂讨论。
七、作业
1.阅读相关文章,分析一种动物的行为特征;
2.调查一个生态环境,分析其中动物行为的适应性。
八、板书设计
动物行为分类
行为方式本能行为
习性行为
学习行为
行为节律周期性行为
不定期性行为
动物行为与环境
内部因素遗传
神经
荷尔蒙
外部因素温度
光照
气候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5.16。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完成表格的填写A.利用一个去掉上半段的可乐瓶,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面。
B.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入可乐瓶中。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2天.C.向可乐瓶内放入等量的糖、食盐、饭粒、菜叶、面包屑等食物。
D.每隔30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食物附近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10次.E.比较哪种食物减量多。
(4)实施实验并记录。
(课后完成)(5)实验结果。
和学生一起预期实验的结果。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三、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外延伸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小组结论,向全班同学作汇报。
通过学习,学生能很认识了解到研究动物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本课小结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学生谈体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积极思维,抢答题。
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巩固新知。
5分钟检测题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板书设计: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反思: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
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八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计划为了使学校各处室相关计划在班级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制定本学期初中班主任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及相关处室提出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为目的,以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契机,以树立良好班风和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主要任务,努力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是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动物行为的研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引言动物行为是生物学常见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研究动物行为可以深入探讨生物体的进化和生存环境等。
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篇章中,探究动物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中,如何教授动物行为的研究。
2. 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行为是指一定的动物个体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为了完成生态意义而展现的一些运动、表情和声音等反应的总和。
动物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种类繁多,例如进行求偶交配、争夺地盘和抢夺食物等。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3.1 观察法观察法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最早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动物的进食、休息、移动、通信等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动物的行为机制和习性。
3.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研究动物本能行为、宿性等方面非常有效。
3.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出蕴含的规律和趋势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动物进食、休息、移动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长,来判断动物的作息规律和生存状态。
3.4 记录法记录法是通过用笔、相机、录音机等工具记录动物的行为,从中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用摄像机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然后通过观看录像回放来详细分析动物的行为。
4. 常见的动物行为类型4.1 竞争行为竞争行为是指争夺食物、地盘或求偶交配等行为。
4.2 协同行为协同行为是指动物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达到完成某些任务的行为。
例如,蚂蚁在搬运食物时会互相配合,形成一个队伍。
4.3 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指动物为寻找配偶而进行的行为。
例如,雄性麻雀发出特定的鸣叫声来吸引雌性麻雀。
5. 动物行为与生物学的关系动物行为与生物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动物的求偶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进化和生物生存的环境等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不断进化的过程。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
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
①纵览教材。
看本节内容。
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迅速浏览一下本节内容。
②提出问题。
浏览“动物行为的概念”,认真琢磨自己是否同意书中介绍的概念,有什么问题;浏览观察法和实验法,试想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该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能否对家禽、家畜、宠物或昆虫做类似的实验。
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阅读、背诵和复习。
带着问题慢而透彻地读课文;记黑体字,能复诵动物行为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观察法和实验法;利用课上时间及时复习。
3、组织小组讨论:①在自己阅读本课时提出了哪些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并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②讨论“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③制订一个就近观察动物(学校或住家附近可以找到的动物,如家禽、家畜、昆虫等)行为的计划,设计记录表。
课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交流。
第16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设计[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2.提前1-2周布置观察实验任务,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简要说明实验要求、注意事项。
3.“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引入新课1请学生描述三刺鱼在繁殖季节的行为表现,推断科学家研究三刺鱼繁殖行为时采取的方法,并说明作出推断的依据。
2 •请学生说明为什么一个蜂群中只有一只蜂王,而一个蚁穴中可以有几只蚁后共处却相安无事?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工蜂、兵蚁不能生育的?1指导学生阅读四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提出问题:(1)科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科学家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3)科学家得出了什么结论?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测。
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思考和解答上述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一个新课题---- 动物行为的研究,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幻灯片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分布在地球上不同环境的生物,其行为多种多样,那么,这些动物的行为,科学家是如何去研究得到答案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先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片展示并板书:第三节动物行为的研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我们一起来分析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1)、在研究过程中,劳伦斯对小野雁是否施加了外界影响?2)、劳伦斯的这种研究还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下完成的吗?3)、在研究过程中,劳伦斯有没有观察野雁,是不是一种直接观察?4)、劳伦斯做这个实验目的是不是仅仅为了描述小野雁的学习行为?5)、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还是观察法吗?最后,由学生总结出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施加外界影响,干扰后的观察观察研究。
3、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我们所分析的案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讨论方向见学案中自主学习)讨论后请学生发言并学会归纳总结、板书展示。
(多媒体展示:播放有关动物行为研究的视频,加深印象)质疑点拨:1)、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质的区别是是否对动物施加影响2)、观察法是能单独使用,而实验法离不开观察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动物行为的特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
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启发学生加以比较后归纳总结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突破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主要介绍四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这些基本研究方法。
因此,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摘选了两首古诗,一是针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学科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案例,逐一分析,加以比较,得出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的难点。
我安排了两段录像(“蚕的蜕皮行为”的研究和“小鸟习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学生通过对比区分,很快领悟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再通过课本34页、35页的小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影视录像。
二、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多媒体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图片)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引导)3、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阅读小资料,分析讨论)教学步骤四、巩固练习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
2、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鹿群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将其中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
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
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观察法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表现方法程序
直接观察材料处理
不施加影响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实验法说明行为发生实验观察施加影响基础联系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
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动物行为的研究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