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无线宽带接入
- 格式:ppt
- 大小:520.00 KB
- 文档页数:57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第1章宽带接入网概述1、在通信技术中,什么是带宽?什么是宽带?答: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宽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于窄带来说的,就目前情况,2Mbps以上的都可以定义为宽带,但除此以外,宽带并不只是带宽很宽,而是要承载数据业务,宽带应能满足话音,图像,视频等大量数据信息的传递。
5、宽带接入技术有哪些?当前的主流技术有哪些?宽带接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宽带接入技术有: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ADSL和其它xDSL技术);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FTTX、宽带PON技术、FTTH);基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网络电视;家庭网络。
主流技术:铜缆接入的各种数字用户线(xDSL)、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以太网为主流技术,其中,xDSL为现阶段的主导技术。
最终目标是:光纤到户。
11、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答:融合趋势;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接入技术;无线技术。
13、说明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答:QoS技术;多点接入控制技术;传送技术;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12、说明接入网中二线双工的方法。
答: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另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拨抵消法。
13、在时间压缩复用(TCM)中,为什么实际的速率高于两倍的有效速率?答:因为有效时间里还包括了传输延时和为了防止两个方向的信号相互干扰而在两个“突发”信号之间增加的一个保护时间。
19、V5接口中是如何进行通信通路时隙分配的?答:一个2.048Mbit/s链路通常被分为32个时隙,其中0时隙用于帧定位。
26、如何保证在单个2M链路出现故障时,所有活动C通路都能够被保护?答:在出现故障时,把逻辑通信通路切换到其他物理通信通路上,从而维持各种协议的C路径。
06宽带网络技术简介本章主要内容1.宽带网络的技术层次2.宽带传输技术及SDH3.DSL接入技术4.光纤接入技术5.光纤/电缆混合接入技术6.无线接入技术7.宽带网络应用本章要求1.了解宽带网络的概念和技术层次2.了解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SDH的帧结构和基本信息模块3.了解DSL接入技术的类型及对称和非对称性4.掌握ADSL接入技术的对称性、提供的通道、所需硬件及其作用5.了解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和类型6.了解HFC技术的组成和应用、Cable Modem的特点和应用7.了解无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种类8.了解宽带网络的应用6.1宽带网络概述宽带网络是具有较高通信速率和吞吐量的通信网络。
宽带的获得不仅仅是速率的提高,还与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协议实现技术和组网技术等密切相关。
宽带网络通常可作为高速主干网络或互联通道,适于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
宽带网络可分为传输网络、交换网络和接入网络三部分,因此宽带网络技术也分为宽带传输技术、宽带交换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三部分。
宽带传输网络主要是以SDH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
宽带交换网络主要是采用ATM技术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
宽带接入网络主要有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混合光纤/铜线接入、无线接入等方式。
6.2宽带传输技术及SDH6.2.1宽带传输技术宽带网络中干线传输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容量、长距离的可靠传输,采用的物理传输线路是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除信源、信宿和光纤信道外,还有电发射端机、光发射端机、中继放大器、光接收端机和电接收端机等。
电发射端机将多路电信号复用成一路高速信号送入光发射端机。
光发射端机完成电/光转换、线路编码和光调制(目前采用光幅度调制),调制后的光信号在光纤线路上传输。
对于长距离传输,可采用中继放大器。
中继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再重新发送到光纤上。
光接收端机完成光解调和光/电转换,电接收端机则分离出各路电信号。
图6.1光通信系统示意图光通信的传输损耗在不断下降,特别是波分复用技术和光孤子技术的发展使传输容量不断增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接入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组成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架构。
一、无线个人域网1.概述在网络构成上,WPAN位于整个网络链的末端,用于解决同一地点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即点到点的短距离连接,如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WPAN工作在个人操作环境,需要相互通信的装置构成一个网络,而无需任何中央管理装置,可以动态组网,从而实现各个设备间的无线动态连接和实时信息交换。
WPAN在2.4GHz频段,其新的标准将可以支持最高达55Mbit/s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承担WPAN标准化任务的国际组织主要是IEEE802.15工作组。
2.标准化进程1998年3月,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内成立了一个WPAN研究组。
1999年3月,该研究组扩充为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即现在所说的IEEE802.15。
IEEE802.15负责制订WPAN标准,又分为4个任务组(TG)。
TG1也就是IEEE802.15.1,该任务组负责在蓝牙技术1.1版的基础上制订WPAN标准。
IEEE802.15.1于2002年6发布了IEEEstd.802.15.1--2002版。
TG2是解决WPAN与WLAN等其他无线网络之间共存问题的任务组。
目标是使WPAN和WLAN在同时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干扰最小,保证两者正常运作。
TG3是高速率任务组,为在WPAN实现20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
TG4,也就是IEEE802.15.4,负责低速WPAN标准的制定。
二、无线局域网1.概述WLAN是目前在全球重点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用于点对多点的无线连接,解决用户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如企业网和驻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