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基本内容
诗词原文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作者简介
乞居常州
苏轼被贬期间,宋神宗多次想重新启用苏轼,但因宰 相王珪等的阻拦,未能如愿。元丰七年(1084年), 宋神宗感念苏轼之才,下诏“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 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将苏轼改授为离京城 较近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苏轼赶赴汝州 途中,先看望了被他连累而被贬至筠州的弟弟苏辙, 随后有游历了庐山,在这里他留下了《初入庐山》 《题西林壁》等诗篇。六月,苏轼游历石钟山,写下 了著名的《石钟山记》。七月,苏轼至金陵(今江苏 南京)看望了罢相在家的王安石,交流学问与政治, 后又同游蒋山,互和诗词。
新城道中二首
宋代·苏轼
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词组作品。
演讲人: 演讲时间: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参加科考
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守孝期满,又与 父亲、弟弟一同赴京。他们乘船沿岷江、长江而下, 出三峡后至江陵(今湖北江陵)后改走陆路北上, 于嘉祐五年(1060年)二月到达京师,沿途苏氏父 子写下了不少诗文。到达京师后,苏轼被任命为河 南福昌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苏辙也被任命为 河南绳池(今河南绳池县)主簿,但两人并未赴任, 而是准备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制科是皇帝特别下 诏并亲自主持、为选拔非常人才而特设的考试。嘉 祐六年(1061年),苏轼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科”考入第三等,按照宋代制科惯例,一、二等为 虚设,第三等便是实际上的最高等级,北宋开制科 以来,仅有曾任参知政事的吴育得过第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