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微生物转化(精)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51
微生物转化微生物转化,又称菌素变异,是一个复杂的遗传学过程,用于改变某一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包括遗传变异、表型变异和发育变异等。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可以改变生物的一些基本特性。
1996年,通过微生物转化,美国哈佛大学的基因科学家甘葛尔和他的团队利用细菌和真核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首次创造出了基因重组菌素。
微生物转化的基本原理是以某一特定的DNA序列为起点,运用化学、物理和/或生物学手段将另一DNA序列转化(改变)后再植入目标菌种,从而改变菌种的遗传特征。
如此,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使某个特定的微生物具有某种新的或非常特殊的性质,而且更加适应于环境的需求。
此外,它也可以将许多有用的基因植入微生物中,以获得新的功能,如抗菌性、催乳或抑制酶活性等。
微生物转化有助于改进相关领域的经典科研技术开发,它为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和制药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微生物转化可以用于产生新的药物,制作蛋白质和生物反应器等。
此外,微生物转化也可以应用在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让受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让植物和动物得到保护。
通过微生物转化,科学家可以以更加可控的方式改变和改善生物的基因特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复杂的遗传学过程,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转化技术也日益成熟,已经开始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发挥出巨大的用武之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为了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微生物转化可以应用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微生物转化也可以应用于植物生物学中;为了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微生物转化也可以应用在动物学研究中;为了改进环境条件,微生物转化也可以应用在环境保护领域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转化是一项重要的遗传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可以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征,改进物种的性状,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改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
未来,微生物转化的应用将会影响着世界的生物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方向和解决方案。
微生物转化在植物类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班级:科研一班学号:2013110039姓名:杜风丽微生物转化在植物类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对微生物转化在植物药成分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利用微生物对植物药成分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可显著推动我国的植物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关键词:微生物;植物药;生物转化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现有药材中寻找有效成分。
尤其植物药,从现有资源中发现新的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越来越难。
另外,原有植物药成分存在着的体内代谢途径不清楚、药效不强、毒副作用大、稳定性差等缺点,影响了它们的应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植物药成分进行化学结构改造,获得新的化合物,开发新的药理活性;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手段,对植物药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更好地阐明植物药成分的药效,发挥中药在世界医药中的作用。
生物转化是近五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微生物转化是生物转化的一部分,而真菌种类繁多、营养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培养,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转化载体。
使用真菌作为生物转化体系,以植物药成分研究为出发点,进行植物药成分的转化和体内药物代谢的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1.紫杉醇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提取到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亦是继阿霉素和顺铂后备受青睐的抗癌药,但其来源一直缺乏[1]。
美国施贵宝公司Patel等利用微生物转化方法进行紫杉醇的半合成,他们分别从白色类诺卡菌、藤黄类诺卡菌、莫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c-13紫杉醇酶、C-7木糖苷酶和c-10去乙酰酶,分别将红豆杉中的几种紫杉烷如巴卡亭Ⅲ、紫杉醇C、cephalomannie、10一去乙酰基紫杉醇等的7,10,13位进行水解,得到较多而单一的10 去乙酰一巴卡亭3,该产物为紫杉醇合成的重要前体化合物,再利用化学反应,连接上13位的侧链,即可得到紫杉醇[2-3] 。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微生物在制药中的生物转化研究制药是一门关于药物研发、生产和应用的重要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制药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研究在制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制药中的生物转化研究及其应用。
一、微生物在制药中的作用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化合物转化为复杂的化合物,从而产生有药理活性的药物成分。
微生物的这种特性使其在制药过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二、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是指通过微生物机体对物质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微生物经过酶的作用,将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
这一过程中,微生物机体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将化学反应的速率显著提高。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多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三、微生物在制药中的应用1. 小分子药物合成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途径将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因此在小分子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青霉素的生产就是通过青霉菌进行生物转化得到的。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合成的成本,并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效果。
2. 大分子药物生产除了小分子药物合成,微生物在大分子药物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通常需要利用微生物进行合成。
通过改造微生物机体,可以使其产生目标蛋白,并通过提取和纯化得到药物。
3. 药物代谢途径研究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从而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通过研究微生物对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微生物生物转化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微生物的生物转化研究在制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对微生物生物转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
此外,如何改造微生物机体以提高其生物转化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制药中的生物转化研究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追求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生态友好和环保技术成为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其中,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
1. 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是将生物质通过微生物转化成为有机酸、乙醇、氢气等能源物质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将厌氧微生物与厌氧生物共同作用,产生可用能源,将固体生物质转化成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
这种技术是将生物质转化成能源的一种方法。
2. 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的优点和劣势2.1 优点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生态友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而且可再生性优良。
此外,生物质微生物转化技术能够将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生物质燃料,不仅能够降低排放,还使得废弃物的可利用价值得到提升。
2.2 劣势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有一定的劣势,在处理大量生物质时需要大量的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需要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这就增加了处理成本和技术门槛。
同时,生物质微生物转化技术对生物质的质量和特定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这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3. 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3.1 生物质发电在生物质发电中,基于生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生物质转化为乙醇,氢气等能源物质,并将其用做燃料,从而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尤其在农村发电领域使用广泛。
3.2 生物质化学品生产微生物转化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醋酸、乳酸、酒精、丙酮等化学品,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通过对微生物代谢过程的研究,还能发现一些新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产物,为化工领域开发新型生物化学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3.3 生物质氢气燃料生物质微生物转化技术对于制备可再生的生物质氢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种氢气不仅可以被用于汽车燃料,而且是目前最适合用于制备的氢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