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8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具体内容及要求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与分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2.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掌握)3.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发展史(熟悉)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包括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熟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L型)、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掌握)4.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熟悉)5.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原理与方法(掌握)第2章细菌的生理1.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2.细菌的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熟悉)3.生长繁殖所需条件,对氧要求: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了解)4.生长繁殖:细菌分裂方式及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分期(掌握)5.细菌的能量代谢:需氧呼吸与发酵的概念(熟悉)6.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掌握)7.人工培养细菌:人工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用途,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熟悉)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分类法和命名原则(了解);菌株、菌种和菌属的概念(熟悉)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掌握)2.高温灭菌法的种类及用途(熟悉)3.紫外线和滤过除菌的原理及应用(熟悉)4.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种类及用途(掌握)5.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熟悉)6.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掌握)7.实验室安全法律与法规(熟悉)第4章噬菌体1.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熟悉)2.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及溶原性转换(掌握)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等(掌握)2.细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熟悉)3.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与重组(掌握)4.细菌基因的突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了解)5.Ames试验、原理、方法及意义(熟悉)6.细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了解)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1.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掌握)2.细菌耐药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熟悉)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微生态学(了解)2.细菌的毒力与毒力因子相关概念(了解)3.侵袭力:黏附素与荚膜、胞外酶等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掌握)4.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性质及致病作用(掌握)5.抗菌免疫特点,先天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熟悉)6.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制(掌握)7.细菌感染的途径、类型(掌握)8.医院感染:特征与分类,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熟悉)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采取标本的原则(了解)2.细菌的鉴定方法:形态学,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动物和药敏实验(熟悉)3.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涂片染色镜检、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熟悉)4.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检测(熟悉)5.细菌感染的预防:疫苗的种类、类毒素、抗体与免疫因子(掌握)第9章球菌1.葡萄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结构与培养(熟悉)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掌握)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了解)4.葡萄球菌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熟悉)5.链球菌属及A群链球菌:分类、形态结构与致病性(掌握)6.链球菌实验室诊断和抗“O”试验(熟悉)7.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掌握)8.其它链球菌与肠球菌(了解)9.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10.淋病奈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11.脑膜炎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1.肠杆菌科的分类及共性(熟悉)2.致病性大肠杆菌:种类及致病机制(掌握)3.大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查:大肠菌群及饮用水卫生标准(熟悉)4.志贺菌:生物学性状与血清学分类(熟悉)5.志贺菌: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控制困难(掌握)6.沙门菌:生物学性状、抗原结构与分类(熟悉)7.沙门菌:致病因子与所致疾病-肠热症(掌握)8.沙门菌:肠热症的实验室诊断-肥达反应(掌握)9.肠杆菌科分离与鉴定程序与要点(熟悉)10.了解变形杆菌的主要性状及所致疾病(了解)第11章弧菌属1.弧菌属及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2.霍乱弧菌: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掌握)3.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熟悉)4.副溶血性弧菌(了解)第12章螺杆菌属1.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2.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熟悉)3.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4.空肠弯曲菌(了解)第13章厌氧性细菌教学内容1.厌氧性细菌的概况:有芽胞和无芽孢(了解)2.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3.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特异性防治(掌握)4.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熟悉)5.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6.肉毒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熟悉)7.艰难梭菌和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熟悉)8.无芽孢厌氧菌的分布和种类、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了解)第14章分枝杆菌属1.分枝杆菌属基本特点与分类(了解)2.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如化学组成、培养、抵抗力等(熟悉)3.结核杆菌: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掌握)4.结核杆菌:感染与免疫,BCG疫苗(熟悉)5.结核杆菌分离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染色(熟悉)6.其它分枝杆菌:麻风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了解)1.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2.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了解)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1.布鲁菌:生物学特性与种类、致病性、实验室诊断(熟悉)2.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实验室诊断(熟悉)3.结肠耶尔森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了解)4.炭疽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与种类、致病性、实验室诊断(熟悉)5.蜡样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了解)6.柯克斯体属(Q热立克次体),巴通体,土拉热弗朗西斯菌(了解)第17章其他细菌1.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熟悉)2.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制及免疫特点(掌握)3.白喉实验室诊断: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毒力,锡克试验(了解)4.鲍特菌属及百日咳鲍特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了解)5.军团菌属及嗜肺军团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了解)6.假单胞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了解)7.弯曲菌属及空肠弯曲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了解)第18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检查方法(了解)2.诺卡菌属的性状及致病性与检查方法(了解)第19章支原体1.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分类(了解)2.支原体的致病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熟悉)第20章立克次体1.立克次体生物学性状(了解)2.立克次体致病性、免疫性及流行病学(熟悉)3.立克次体实验室诊断:外斐试验(熟悉)第21章衣原体1.衣原体的生活周期(了解)2.衣原体的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熟悉)第22章螺旋体1.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分类(了解)2.梅毒螺旋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临床分类和实验室诊断(熟悉)3.钩端螺旋体:特性及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熟悉)4.伯氏疏螺旋体与回归热螺旋体:致病性(了解)第二篇病毒学病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性(熟悉)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熟悉)2.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及抵抗力(掌握)3.病毒的基因组种类及功能(熟悉)4.病毒增殖与生长曲线(了解)5.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与黏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掌握)6.病毒的异常复制(熟悉)7.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突变的类型,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掌握)8.病毒遗传变异在致病、预防、诊断等方面的意义(了解)9.病毒的灭活: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了解)10.病毒分类原则、科、属、种的含义(熟悉)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病毒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了解)2.病毒的对宿主细胞致病作用(熟悉)3.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病理及免疫逃避(熟悉)4.病毒感染的类型(掌握)5.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熟悉)6.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IFN,NK 和补体(熟悉)7.特异性细胞免疫:免疫活化T细胞,CTL和T D效应细胞(熟悉)8.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熟悉)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注意事项(了解)2.病毒的分离培养:动物,细胞,鸡胚(熟悉)3.病毒的鉴定:形态学,细胞病变,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掌握)4.病毒感染的诊断:血清学,快速诊断(熟悉)5.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及常用的生物制品(熟悉)6.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了解)第26章呼吸道病毒1.呼吸道病毒概述,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的主要特点(熟悉)2.流感病毒:形态与结构,基因组、变异与分型(熟悉)3.流感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要点(掌握)4.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5.副流感病毒,尼派病毒和偏肺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6.副黏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7.冠状病毒:形态与结构,基因组、分类(熟悉)8.冠状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要点(掌握)9.其他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了解)1.小RNA病毒科与肠道病毒的概况及共性(了解)2.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熟悉)3.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疫苗(掌握)4.其它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71型(熟悉)第28章急性胃肠炎病毒1.轮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熟悉)2.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第29章肝炎病毒1.肝炎病毒概述(了解)2.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熟悉)3.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传播方式(熟悉)4.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免疫性、疫苗防治(掌握)5.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实验室诊断意义(掌握)6.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掌握)7.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防治(熟悉)8.丁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了解)9.庚型肝炎病毒与输血传播病毒: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了解)第30章虫媒病毒1.虫媒病毒与黄病毒科的基本特点(熟悉)2.乙脑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掌握)3.登革热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熟悉)4.森林脑炎病毒与西尼罗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了解)5.甲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了解)第31章出血热病毒1.出血热及出血热病毒概述(了解)2.汉坦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掌握)3.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致病性和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熟悉)4.埃博拉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了解)第32章疱疹病毒1.人疱疹病毒的种类,共同生物学特点,治疗原则(熟悉)2.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熟悉)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了解)4.EB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熟悉)5.人巨细胞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熟悉)6.人疱疹病毒-6,-7,-8: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了解)1.逆转录病毒的种类(了解)2.HIV-1:形态结构,基因组及复制周期(熟悉)3.HIV-1:致病性及免疫性:AIDS(掌握)4.HIV-1: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熟悉)5.人类嗜T细胞病毒: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了解)第34章其他病毒1.狂犬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诊断及防治原则(熟悉)2.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性状及所致疾病(了解)3.细小DNA病毒:生物学性状及所致疾病(了解)4.痘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了解)5.博尔纳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了解)第35章朊粒1.亚病毒粒子概述(了解)2.朊粒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熟悉)3.朊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了解)第三篇真菌学第36章真菌学总论(了解)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2.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4.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了解)1.浅部感染真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角层癣菌2.皮下感染真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3.地方性流行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4.机会致病性真菌: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肺孢子菌。
目录•绪论•微生物概述•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的挑战与展望绪论地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地位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等。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生存、繁殖、死亡以及与人体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机制,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繁殖、毒素产生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
微生物的致病机理研究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古代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认识到一些疾病与微生物有关,如瘟疫、疟疾等。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开始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对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深入。
19世纪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某些微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20世纪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对微生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01体形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旺盛;02生长繁殖快,数量巨大;0301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02可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生态作用。
微生物的功能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肥力等;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碳、氮、硫等元素的循环;与人类关系密切,如食品发酵、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01020304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01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02在食品制造中,如酿酒、制醋、面包发酵等;在医药制造中,如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02在环境保护中,如处理污水、净化环境等。
2023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公开课学习笔记导语: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公开课是一门广受欢迎的学术课程,本文旨在记录我在课程中的学习笔记和收获。
通过学习这门公开课,我对生物医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对细胞的了解至关重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含着丰富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了细胞的基本部分,而细胞的功能则涵盖了新陈代谢、物质转运、信号传导等多个方面。
2.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是指细胞内外信息的传递和响应机制。
通过学习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常见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MAPK途径、PI3K-Akt途径等。
二、遗传学与基因工程1. 成体细胞克隆技术成体细胞克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成体细胞克隆,我们可以复制出与原细胞完全相同的细胞,并进行相关研究。
2.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而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
同时,基因组学也为个性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医学影像学1. X射线摄影与断层扫描X射线摄影和断层扫描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
X射线摄影可用于检查骨骼和肺部等部位的异常情况,而断层扫描则能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2.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组织和器官内部结构的影像技术。
相比于X射线摄影,MRI更加安全,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四、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1. 药物研发过程药物研发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应用,经历了药物设计、合成、筛选、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等多个阶段。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人体的试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具体内容及要求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与分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2.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掌握)
3.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发展史(熟悉)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包括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熟悉)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L型)、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
其功能(掌握);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掌握)
4.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熟悉)
5.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原理与方法(掌握)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
2.细菌的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熟悉)
3.生长繁殖所需条件,对氧要求: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
需氧菌(了解)
4.生长繁殖:细菌分裂方式及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分期(掌握)
5.细菌的能量代谢:需氧呼吸与发酵的概念(熟悉)
6.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掌握)
7.人工培养细菌:人工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用途,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熟悉)
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分类法和命名原则(了解);菌株、菌种和菌属的概念
(熟悉)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掌握)
2.高温灭菌法的种类及用途(熟悉)
3.紫外线和滤过除菌的原理及应用(熟悉)
4.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种类及用途(掌握)
5.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熟悉)
6.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掌握)
7.实验室安全法律与法规(熟悉)
第4章噬菌体
1.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熟悉)
2.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及溶原性转换(掌握)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整合子等(掌握)
2.细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熟悉)
3.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与重组(掌握)
4.细菌基因的突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突变的后果及实际意义(了解)5.Ames试验、原理、方法及意义(熟悉)
6.细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了解)
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
1.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掌握)
2.细菌耐药机制及预防耐药的方法(熟悉)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微生态学(了解)
2.细菌的毒力与毒力因子相关概念(了解)
3.侵袭力:黏附素与荚膜、胞外酶等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掌握)
4.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性质及致病作用(掌握)
5.抗菌免疫特点,先天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熟悉)
6.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制(掌握)
7.细菌感染的途径、类型(掌握)
8.医院感染:特征与分类,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熟悉)
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采取标本的原则(了解)
2.细菌的鉴定方法:形态学,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动物和药敏实验(熟悉)
3.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涂片染色镜检、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熟悉)4.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检测(熟悉)
5.细菌感染的预防:疫苗的种类、类毒素、抗体与免疫因子(掌握)第9章球菌
1.葡萄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结构与培养(熟悉)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掌握)
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了解)
4.葡萄球菌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熟悉)
5.链球菌属及A群链球菌:分类、形态结构与致病性(掌握)
6.链球菌实验室诊断和抗“O”试验(熟悉)
7.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掌握)
8.其它链球菌与肠球菌(了解)
9.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
10.淋病奈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
11.脑膜炎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
第10章肠杆菌科
1.肠杆菌科的分类及共性(熟悉)
2.致病性大肠杆菌:种类及致病机制(掌握)
3.大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查:大肠菌群及饮用水卫生标准(熟悉)
4.志贺菌:生物学性状与血清学分类(熟悉)
5.志贺菌: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控制困难(掌握)
6.沙门菌:生物学性状、抗原结构与分类(熟悉)
7.沙门菌:致病因子与所致疾病-肠热症(掌握)
8.沙门菌:肠热症的实验室诊断-肥达反应(掌握)
9.肠杆菌科分离与鉴定程序与要点(熟悉)
10.了解变形杆菌的主要性状及所致疾病(了解)
第11章弧菌属
1.弧菌属及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
2.霍乱弧菌:致病机制及免疫反应(掌握)
3.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熟悉)
4.副溶血性弧菌(了解)
第12章螺杆菌属
1.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
2.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熟悉)
3.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
4.空肠弯曲菌(了解)
第13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内容
1.厌氧性细菌的概况:有芽胞和无芽孢(了解)
2.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
3.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特异性防治(掌握)
4.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熟悉)
5.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
6.肉毒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熟悉)
7.艰难梭菌和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熟悉)
8.无芽孢厌氧菌的分布和种类、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了解)
第14章分枝杆菌属
1.分枝杆菌属基本特点与分类(了解)
2.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如化学组成、培养、抵抗力等(熟悉)
3.结核杆菌: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掌握)
4.结核杆菌:感染与免疫,BCG疫苗(熟悉)
5.结核杆菌分离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染色(熟悉)
6.其它分枝杆菌:麻风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