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龚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建军节主题征文:从放牛娃到空军政委7 建军节主题征文:从放牛娃到空军政委值此建军节到来之际,怀念开国将军老首长傳传作司令员,他不忘初心,一心向党,使我身爱教益,也是传承光荣传统的中国好故事,党课好教材。
老首长傳传作,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团长、旅长、师长、西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政治委员等职。
先后参加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进军西南等战役。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他经常深入飞行部队,平易近人,在停机坪、在指挥塔台常常见到他的身影,聆听教晦,在广大官兵中享有很高声誉。
生死关头贺龙相救1914年傅传作出生于湖北石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贫无缘上学,种田、替人放牛。
1934年2月红6军在鄂西成立,4月16岁傅传作参加红军,给段德昌师长当警卫员,深受器重培养。
这期间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推行“左”倾政策,进行肃反,段师长因坚决反对“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被夏曦指控为“改组派”头子而被杀害,年仅29岁。
其警卫员傅传作也被逮捕,酷刑逼供,用浸过盐水的麻绳捆绑吊打,几次昏厥,被折磨半死。
关押期间,傅传作很苦闷,参加红军是来革命的,却被诬陷为反革命,困惑不解,但他不忘初心,对党坚信不疑,咬紧牙关,不肯屈从。
后被贺龙、关向应检查工作时发现,立令放人,死里逃生,免于一死。
身经百战两负重伤1934年11月19日,傅传作随红二、红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战略转移,日夜兼程,向西急进。
乌江天险巨浪奔腾,桀骜不驯。
对岸顽敌,碉楼坚固,守军众多,1936年2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以猛烈炮火压制对岸守军,夺取部分船只,开始强渡乌江,当日下午傅传作率全营胜利强渡乌江成功。
渡乌江后进入云贵交界的乌蒙山区,又遭白军纠缠,傅传作带领部队跋山涉水、边走边打,在宣威地区又遭栏阻,苦战中傅传作不幸负伤,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强忍伤痛率部突围。
1936年4月到达中甸县境又遭国民党军拦截。
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山东、华中野战军番号撤销),初辖12个纵队,计27.5万人(不含第十一、第十二纵队)。
后增至16个纵队。
司令员陈毅(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
)、粟裕(代),政治委员陈毅(兼)、粟裕(代),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1948年5月任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第三副政治委员宋任穷(兼),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刘先胜、张元寿、刘瑞龙、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一、纵队第一纵队1947年1月21日,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称,辖4个师。
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叶飞(兼),副司令员何克希、张翼翔,副政治委员谭启龙、陈时夫,参谋长张翼翔,政治部主任汤光恢,副参谋长张俊升,政治部副主任汤光恢。
第一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一旅改称。
师长廖政国,政治委员曾如清,副师长陈挺,参谋长余江茂,政治部主任陈伟达、张孤梅。
第二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二旅改称。
师长刘飞、何克希(兼),政治委员张文碧,副师长程业棠,参谋长张宜爱、彭辉,政治部主任张雍耿。
第三师由原第一纵队第三旅改称。
师长刘亨云、陈挺(代),政治委员杨思一,副师长谢忠良,副政治委员邱相田,参谋长洪隆,政治部主任邱相田(兼)、汪大铭。
独立师由中原转移至华东之原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改称。
1947年12月,拨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师长方升普,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师长曹玉清,副政治委员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
第二纵队1947年2月由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编成,辖3个师。
独目开国将军知多少(下)作者:梅兴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8年第9期贺庆积少将:攻夺长春左眼球被炸掉。
“四仗升四级”,一年时间由团参谋升为师长。
黑山阻击战威名远扬贺庆积(1909—1998),江西永新人。
1927年加入共青团, 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八路军团长、旅参谋长,野战军旅长、师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5年5月,贺庆积被任命为红6军团51团1营营长。
6月12日,红2、6军团在鄂西忠堡与敌41师激战,两天未能攻下敌人阵地。
仗打到第3天,贺庆积大喝一声:“排以上干部集合!”下令各连只留一名主官,其余42名排以上干部组成敢死队,像猛虎下山一样扑向敌阵,后续部队及时跟进,将敌人包了饺子,活捉了张振汉。
王震称赞贺庆积“要哪个山头就拿下哪个山头”。
战后,贺庆积被提升为51团参谋长。
忠堡战后,红军包围湘西龙山县城长达35天,以制造新的打援战机。
7月28日,红17师师长苏杰牺牲,51团团长吴正卿接任师长,贺庆积任51团团长。
上任仅仅5天,贺庆积就率部参加了板栗园伏击战,冒着敌人的炮火快速穿过福田谷地,攻占南山,协同兄弟部队将敌85师大部歼灭,又率先向敌师长谢彬残部占领的土围子发起攻击,谢彬钻到一处阴沟继续顽抗,被当场击毙。
红6军团长萧克赞扬贺庆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936年1月5日,红2、6军团长征至湘黔边,与敌16师的一个旅交火,一直打到6日凌晨3时。
时敌19、63师压了过来,贺庆积奉命率51团从敌左翼突入敌纵深,给敌16师以重创。
敌暗中派出一个便衣队偷袭51团指挥所,一便衣扑向贺庆积,抓住他的帽子,贺转身挥拳将其打倒,抽身冲出指挥所,一边用驳壳枪还击,一边迅速后撤。
脱险后,他继续指挥部队夺回了被敌人攻占的山头,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
贺龙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打得勇敢,打得坚决!”2月,红军长征抵达贵州黔、大、毕地区,2月10日,在打鼓新场战斗中,红17师师长吴正卿牺牲。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十)作者:欧阳青来源:《党史纵览》2013年第10期萧克:少年得志资深职高寿超百岁萧克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他在红四军战斗生活了近5年时间,坚持了整个井冈山时期的艰苦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克历任红一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湘赣军区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从简历上看,像萧克这样在红军的3个方面军都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在开国上将中间十分少见。
另外,他的几个重要职务在其革命军事生涯中也都独具标志性: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最年轻的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最年轻的副师长。
可以说,萧克是少年得志。
萧克还在各个革命时期与共和国元帅们有着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
他长期在朱德、陈毅、彭德怀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还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
早在担任红八军军长和红六军团军团长期间,萧克便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干,独当一面地率部进行了许多战役战斗,并取得了辉煌战绩。
1933年3月5日,萧克命令红八军茶陵独立团边打边退,引诱国民党军1个团进入湘赣交界的莲花县九渡冲狭窄地带,红八军主力随后乘夜分两路向九渡冲前进,进行侧面攻击,取得了歼敌2个营,缴获4挺重机枪、大量步枪及弹药的胜利。
萧克估计敌军报复心切,因此,在第二天清晨带领部队再次到九渡冲占领阵地。
不出所料,国民党军急匆匆出动2个团、1个营向红军发起进攻。
敌我从上午9时一直激战到中午,红军士气高昂,英勇无比,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萧克挥师乘胜追击,又缴获重机枪22挺、步枪近1000支,毙敌旅长1名,俘团长以下1000余人。
四星章主要事迹500字左右四星章是中国共产党颁发给革命烈士的最高荣誉,自1949年建国以来,共有四位英勇的烈士被追授四星章,他们分别是陈毅、粟裕、徐向前和聂荣臻。
他们的事迹闪耀着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前。
陈毅,湖南衡山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外交、政治家。
红军时期,他领导作战,屡建战功,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建国后,陈毅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为国家的军队建设和外交事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奋斗终生,对党忠诚、军纪严明,被誉为军人楷模。
粟裕,浙江宁波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外交家。
1948年,他率领部队取得胶东战役的胜利,结束了解放战争的的火山山口战斗,使原来破碎的八路军、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重新连成片。
粟裕在越南战争期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越南人民抗击侵略者。
他是中国军事家的典范,坚守忠诚、勇猛顽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军人。
徐向前,湖北咸宁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战略家。
解放战争期间,他多次指挥作战,打败了国民党军的围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向前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勇猛善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击败了美军。
他的事迹被誉为“咸宁传奇”,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块丰碑。
聂荣臻,河北滦南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战略家。
聂荣臻是军事才华出众、勇猛善战的军事家,他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带领部队断敌后线,打击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聂荣臻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这四位烈士的事迹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他们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繁荣,乃至人类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保持革命立场和纯洁思想意识,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四星章的追授,不仅是对烈士个人的嘉奖,更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崇高褒扬。
他们的事迹激励和指导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7期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副兵团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均评定个人级别,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并规定应以“德”、“才”、“资”的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来确定其等级。
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在《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中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其中,兵团级干部分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的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同时还规定,“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副兵团级干部一共有42人。
具体授衔情况如下;副兵团级上将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副兵团级中将22名: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
不过,对开国将帅所授军衔的酝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员等问题进行研究。
经过与会人员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
1月16日,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预授名单。
[原创]将星璀璨旅大警备区的开国将军们(系列九)在长征路上立下了奇功的黄思沛少将和叶荫庭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其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
1955年第三兵团领导机关进驻旅大地区接受苏军防务。
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
1959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三兵团改称旅大警备区,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正兵团级别的警备区。
曾先后有许多开国将军在旅大警备区任职。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l周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
为迎接这一光辉的节日,特写[将星璀璨旅大警备区的开国将军们]系列文章纪念这些开国将军。
在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部分介绍了曾绍山中将、杜义德中将、刘转连中将、甘渭汉中将、江拥輝少将、邓岳少将、刘德才少将、吴岱少将、杨俊生少将、袁佩爵少将、王海廷少将、程登志少将、陈信忠少将、贺健少将、吴子杰少将、赵国泰少将情况。
下面介绍: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黄思沛少将(长征途中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门迫击炮交到“神炮手赵章成”手里)和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叶荫庭少将(长征途中打下一架敌机)黄思沛少将(1912-1988)1970年10月从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调旅大警备区任副司令员(副兵团职)。
将军是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九塘村人。
生于1912年11月,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八军四师一营一连连长、红八军团二十六师六十一团营长。
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
在遵义会议前后,黄思沛任红三军团第十团三营营长,参加了中央红军两次攻打遵义的战斗,第一次是1935年1月7日~1月19日,第二次是1935年2月27日~3月10日,黄思沛还打了头阵。
其中在二战遵义过程中,他带着部队向遵义进军,他想敌人怎么没动静呢?等爬上城墙才发现,原来敌人怕红军,早吓跑了。
开国上将王宏坤之子:我们要读懂他们的大爱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4期王宏坤之子王伟伟当了将近十年的舰艇兵,父子两代都和海军有着不解之缘。
王伟伟去海军的日子是1969年2月24日,这正好是16年前父亲陪着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的日子。
历史竟这样巧合!在开国将帅中,有一对堂兄弟很耀眼,哥哥是大將,弟弟是上将,这就是王树声和王宏坤。
他们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那里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乡”。
人民海军创建人之一王宏坤的儿子王伟伟当了将近十年的舰艇兵,父子两代都和海军有着不解之缘。
在父亲旧居门口,他控制不住泪奔2016年十一长假期间,王伟伟和夫人以及朋友一行三人开始自驾南行之旅,寻觅父亲打仗的足迹。
1933年7月,王宏坤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能征善战,被徐向前元帅誉为“红四方面军的一杆枪”。
从红四军这个革命大熔炉共走出了王宏坤、王建安、周纯全、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洪学智、陈伯钧、张宗逊9位开国上将及王近山等20多名开国中将。
王伟伟第一站到达的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军区旧址。
1944年5月11日,根据党中央指示,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王宏坤被任命为第一副司令。
在位于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一进门,王伟伟看到一排雕塑,父亲在最右侧,旁边是刘伯承、邓小平等129师的领导。
王伟伟表示,那时父亲一直带病工作,雕塑者抓住了他个子瘦高和身体十分虚弱这两个特点,雕塑形象是用身披大衣来遮挡着身体。
旧居屋内的陈设十分简朴,基本上是父亲当年用过的用品,保护得十分完好,这让王伟伟十分感动。
王伟伟在故居门口接受了清丰县电视台的采访。
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回想起父亲的音容相貌,这位近70岁的老人生平头一次在大庭广众下像小孩一样哭得那样伤心。
历史的惊人巧合王伟伟是哈军工最后一届毕业生,65级。
从哈军工毕业后,王伟伟自然而然成了一名海军军人。
他近年来写了7篇总计将近5万字的舰艇生活,回过头来才发现,他去海军的日子是1969年2月24日,正好是16年前父亲陪着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的日子。
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龚曲此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军事家,他对党和人民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人民,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学习龚曲此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以下是我对龚曲此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龚曲此是一位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以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先,毫不动摇地跟随党的领导,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无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战争中,龚曲此都始终不离不弃地与党同心协力,始终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他的忠诚精神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让我明白了共产主义者应该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革命事业中保持初心和信仰。
龚曲此以无私奉献和无私奉献为荣。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他总是把个人的利益放在最后,为党和人民事业付出了一切。
他毅然决然地关心群众,关心革命工作,关心下级干部和战士的生活。
他始终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毫不犹豫地将个人的一切付出给了革命事业。
他默默无闻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不求回报,只为了能够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发和动容,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的利益融入到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才能够真正服务于人民,并取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龚曲此的百折不挠的斗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年代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也从不止步,一直坚持奋斗到底。
他在长征途中遭受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折磨,但他仍然坚持坚持运动,坚持前进。
他在抗日战争中也同样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和敌人的武装镇压,继续进行着斗争,坚持对抗日侵略势力的战斗。
他的斗志和毅力使我深受鼓舞和敬佩,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才能够取得胜利,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龚曲此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所具有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这些品质对于每一个共产主义者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和可贵的精神财富。
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2期文水新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
不久,首先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耿飚、袁仲贤、姬鹏飞、彭明治等出任驻外大使。
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新中国的“将军大使”。
“将军大使”是一个泛指,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建国后并没有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军衔。
细览新中国的开国将帅谱,其中有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谢甫生、刘新权、伸曦东、刘春、王若杰、李耀文、刘振华、柴成文等11位开国将军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含1人为特命全权公使)。
在1 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李耀文、刘振华两人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驻外大使中的开国中将: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中将中,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等三人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
第一批驻外大使的规格较高,大都为军队的兵团级干部担任,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更是人民军队中资历颇深的高级将领。
彭明治,1905年4月生,湖南常宁人。
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
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三河坝战斗中负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参谋长、一师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开始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一批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陆续聚集京城。
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彭明治参加了外交部举办的大使培训班。
经过短期培训后,1950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1952年7月改称波兰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毛泽东题词布质奖状背后的军工英雄故事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4年第01期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表彰先进、鼓舞士气、激励干劲,颁发了各种各样的奖状。
其中,一张印有毛泽东题词“生产战线上的英雄”的布质奖状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本文讲述的是奖状获得者、军工英雄刘贵福为我国枪械研制不懈奋斗的故事。
毛泽东题词褒奖刘贵福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前线,艰苦抗战。
由于兵员迅速增扩,物资补充不足,武器十分缺乏,毛泽东发出指示,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自己动手制造武器。
1937年10月22日,毛泽东致电在山西前线的周恩来等人:“请你们立即开始用一切方法在山西弄到一部分造枪机器及若干造枪工人,准备在延长设立兵工厂造枪,即造土枪亦好。
”刘贵福就在这个时候来到延安。
刘贵福,1907年生于山东德州宁津县。
因家境贫寒,很小就到枪械所、修造所、兵工厂、炮厂学艺。
但当时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为了学得一身本领,他采取偷学、勤学、多学的办法造武器。
偷学——就是师傅不教,自己偷偷学。
当时,有的师傅不把重要手艺显露出来,只在深夜悄悄加工。
夜深人静时,刘贵福来到车间藏起来,偷偷学。
很快,他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到了手。
勤学——就是别人休息他不休息。
刘贵福勤于思考,经常琢磨怎样造枪、造炮。
久而久之,他的技能明显高于其他人。
多学——刘贵福不耻下问,多学多问。
步枪、手枪、机关枪、重机枪、各种炮的制造方法,他样样精通,这对他到延安后大显身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七事变后,饱受战争摧残的刘贵福看到学生在街头宣传抗日救国,便起了投奔八路军的念头。
他在山西风陵渡认识了一位叫赵国强(1950年任中国兵工工会主席)的八路军干部,赵国强动员他参加八路军。
于是,刘贵福带领16名工友来到临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八路军兵站部部长杨立三亲切接见了他们,并说:“现在前方作战缺少武器,急需你们支援。
希望你们做好吃苦的准备。
胡奇才——开国中将胡奇才介绍中文名:胡奇才别名:胡其财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黄安出生日期:1914年9月逝世日期:1997年7月3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荣获一级八一勋章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代表作品:《坎坷的路》(胡奇才将军回忆录) 军衔:中将胡奇才(1914—1997),原名胡其财,湖北省红安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奇才,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
一九三零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军委警卫营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三十三团、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十二师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副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六队队长,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大队长,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副司令员,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第一支队司令员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四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赴朝参观团团长并代二十兵团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顾问组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革命历程胡奇才,男,1914年9月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原名胡其财。
开国大校龚杰龚杰,1902年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东南乡龚家村人。
原名龚振英。
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1926年,龚杰参加农民协会和平江县农军队伍。
1927年9月,龚杰参加秋收起义,随即参加红军,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1营1连机枪手。
1928年7月,龚(二)杰任平江县游击队副队长。
后编入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
抗日战争时期,龚杰历任新四军排长、连长、连指导员、团组织股长、营教导员、营长、第7师巢无独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政委。
有资料显示:1938年4月,龚杰任新四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
(三)解放战争时期,龚杰历任鲁中南纵队第47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30军88师副政委、政委、第26军88师政委。
(四)1950年10月,龚杰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6军88师政委。
回国后,龚杰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主任、副政委、江苏省军区镇江军分区第二政委。
曾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
1976年9月,在举国沉痛哀悼毛泽东主席的日子里。
一天,镇江军分区接到中央通知,通知龚杰立即赴京参加吊唁活动,为毛主席守灵。
这是一项特殊而庄严地使命。
龚杰为什么能收到这样非常特殊的通知呢?这得从龚政委珍藏的一帧照片说起。
毛主席逝世后,他一直捧着这张照片,老泪纵横,悲恸万分。
这张照片上后排左起第二人是毛泽东,右起第四人是龚杰。
这张照片上共有十八人。
照片上方有毛泽东的题词,上面写道:1927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
1937年五月于延安城。
”这张照片说明了一切。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时创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共有5000余人,十年以后留在革命队伍里的仅数十人,而参加延安城合影的只有18人,其中一人就是龚杰。
四十九年以后的9月9日,毛主席又离我们而去了。
想到这,龚政委决心赴京,为毛主席守灵。
然而,此时的龚杰已年过古稀。
身上的多处枪伤且不说,单是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已使他寸步难移,而几天来,毛主席逝世给他带来的忧伤更加剧了他的病情。
廖乾五将军与九江市第一次解放
殷育文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今年5月17日,是九江市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其实,早在82年前,九江市就被解放过一次.那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在九江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为争取革命领导权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特别提到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五将军,他为结束北洋军阀在九江的统治和九江市的第一次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九江人民永远怀念.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殷育文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廖乾五的军队政治工作实践 [J], 陈爱平
2.廖乾五与铁甲车队 [J], 陈爱平
3.廖乾五的军队政治工作实践 [J], 陈爱平;;
4.廖乾五与南昌起义 [J], 陈爱平
5.廖乾五与大革命时期军队政治工作 [J], 纪安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志愿军88师政委,长津湖后受处分,1976年缘何受命重任?出品|一苇渡撰文|左岸布衣编辑|三园庄主胶东人写的胶东人、胶东事。
龚杰是湖南平江县人。
平江是著名将军县,开国将军达到52位。
列红安、兴国、金寨之后居第4位。
1907年9月出生于平江县长寿镇共和村一户雇农家庭1926年初夏龚杰在农民运动日益高潮的影响下参加了打土豪斗地主减租减息等革命活动。
是年8月由叶挺率领的北代军先遣团到达平江龚杰积极为北伐军当向导运送枪支弹药及伤员,并随北伐军艰苦奋战攻下了平江县城。
接着随军北进一直战斗到攻克武昌才奉命返回平江。
1927年4月龚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9年参加了平浏农民自卫军。
秋收起义后不久编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2连任排长。
4次负伤3次归队龚杰对革命前途信心坚定,他曾三次因负伤回到地方,又3次伤愈归队。
第1次负伤发生在随部队开赴井冈山途中,遭遇敌人,发生激烈战斗而受伤,部队让其回家养伤。
伤未愈,龚杰参加了家乡的游击队。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参加起义的龚杰随游击队一起编入红5军,被编入4团1连任排长。
第2次负伤发生在1930年8月。
1930年6月,红5军和红8军在湖北省大冶县合编,成立红3军团,彭德怀为军团总指挥滕代远为政委。
接着龚杰随3军团参加第一次攻打长沙,战斗中受轻伤,他坚持留在部队作战。
1930年8月23日,红1军团与红3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红一方面军和总前委。
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朱德任总司令。
成立次日,红一方面军决定分3路第2次攻打长沙。
这次战斗打得十分惨烈,龚杰在战斗中右臂负重伤,被护送回乡治疗。
当时革命形势已十分严峻,龚杰伤势又十分严重,只能用草药、用土方治疗,费尽周折,一年多才基本痊愈。
伤一好,他立即返回湘鄂赣边区的红军部队。
转战南北1934年秋龚杰被分配到红2师46团2营担任政委。
龚楚:“红军第一叛将”的跌宕人生
李金明
【期刊名称】《湘潮》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龚楚,一个在革命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党的许多重要军事活动,并在红军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
在红四军时,就曾经被称为"朱、毛、龚"。
这么重要的人物,最后却变成了叛徒,龚楚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李金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4
【相关文献】
1.“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回乡记 [J], 徐天;
2.中共叛将龚楚的多变人生 [J], 商豫
3.逃亡大半生叶落归根红军第一叛将龚楚 [J], 李崇寒;
4.“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回乡记 [J], 徐天
5.“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回乡记 [J], 徐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国大校龚杰
龚杰,1902年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东南乡龚家村人。
原名龚振英。
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1926年,龚杰参加农民协会和平江县农军队伍。
1927年9月,龚杰参加秋收起义,随即参加红军,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1营1连机枪手。
1928年7月,龚
(二)杰任平江县游击队副队长。
后编入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
抗日战争时期,龚杰历任新四军排长、连长、连指导员、团组织股长、营教导员、营长、第7师巢无独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政委。
有资料显示:1938年4月,龚杰任新四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
(三)解放战争时期,龚杰历任鲁中南纵队第47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30军88师副政委、政委、第26军88师政委。
(四)1950年10月,龚杰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6军88师政委。
回国后,龚杰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主任、副政委、江苏省军区镇江军分区第二政委。
曾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
1976年9月,在举国沉痛哀悼毛泽东主席的日子里。
一天,镇江军分区接到中央通知,通知龚杰立即赴京参加吊唁活动,为毛主席守灵。
这是一项特殊而庄严地使命。
龚杰为什么能收到这样非常特殊的通知呢?这得从龚政委珍藏的一帧照片说起。
毛主席逝世后,他一直捧着这张照片,老泪纵横,悲恸万分。
这
张照片上后排左起第二人是毛泽东,右起第四人是龚杰。
这张照片上共有十八人。
照片上方有毛泽东的题词,上面写道:1927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
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
1937年五月于延安城。
”这张照片说明了一切。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时创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共有5000余人,十年以后留在革命队伍里的仅数十人,而参加延安城合影的只有18人,其中一人就是龚杰。
四十九年以后的9月9日,毛主席又离我们而去了。
想到这,龚政委决心赴京,为毛主席守灵。
然而,此时的龚杰已年过古稀。
身上的多处枪伤且不说,单是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已使他寸步难移,而几天来,毛主席逝世给他带来的忧伤更加剧了他的病情。
在家属的劝阻下,他放弃了赴京守灵的打算。
龚杰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红星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8年12月14日,龚杰因病在镇江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