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90.48 KB
- 文档页数:58
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培养植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包括种子、茎、叶和根的细胞和组织,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分化,从而产生新的植株。
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林业和植物学研究中。
以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 材料准备:首先,选择适合的植物作为材料,常用的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植物。
收集新鲜的种子、茎、叶或根,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污染。
2. 植物组织的分离:将植物材料切成小块或将细胞分离开来。
对于植物的种子,可以直接将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后,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于茎、叶和根等组织,则需要进行切割处理。
3. 培养基的准备:制备适当的培养基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步骤。
培养基通常由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组成,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组织的不同类型,可以使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培养基。
4. 培养基的调整:将分离的组织放入培养基上,可以将培养基涂覆在组织表面上,或者将组织植入培养基中。
然后,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将组织培养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
5. 激素的添加:植物生长激素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分化的关键因素。
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添加适量的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常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愈伤组织生成素等。
6. 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一种可分化细胞。
通过搅拌、震荡或辐射等途径,诱导组织分化成愈伤组织,然后将其继续培养。
7. 植株的再生:通过培养基中激素的平衡调节,可以使愈伤组织再生为整个植株。
在培养基中,植株的幼苗养分丰富,需要的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可能与之前的不同。
8. 培养环境的控制:为了使植物组织正常生长和分化,需要控制培养环境的参数。
例如,可以调节培养基的pH值、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9. 组织转化:经过培养,植物组织中可以引入外源基因,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这被称为转基因。
第五章组织培养技术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 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上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一、概述(一)概念1.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的外植体接种于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完整植株的方法。
2. 外植体:是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材料,它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3. 愈伤组织(Callus ):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二)组织培养类型1. 根据接种的外植体不同分:胚胎培养;器官培养;3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2. 根据培养基态相不同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3. 根据培养过程不同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三)植物组织培养历史植物组织培养是20 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以下过程:思想准备阶段;理论奠基阶段;技术建立阶段;形态发生阶段;应用研究阶段;1902 年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 提出了细胞全能性概念。
1939 年White 报道了烟草组培成功。
并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
同年,Gautheret 与Nobecourt 培养胡萝卜成功。
三人被誉为植物组培奠基人。
罗士韦是我国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植物的快速繁殖:⑴园艺、花卉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⑵抢救濒危珍稀植物⑶进行某些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2•培育无病毒的植物,如脱病毒草莓等;3•制造人工种子。
4 突变体的筛选培育5 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6 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7 基因工程的应用等二、实验室设计和设备(一)实验室设计一般具有:1. 准备室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分装、高压灭菌,植物材料的预处理,重蒸馏水的制备以及进行生理、生化因素的分析等各种操作都要在此室中进行2. 缓冲室进入无菌室前需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利用无菌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以实现繁殖、繁育新品种、生物合成化合物、环境污染处理等目的的技术。
其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材料的品质和数量,还可以在无限制地产生同一种植物。
方法一:赤潮法(Embryogenesis)这一方法是利用赤潮细胞发生器官(如胚性板)的细胞分化,诱导植物组织的胚胎发生,进而实现植物再生。
该方法适用于很多种植物,如玉米、大麦、水稻等。
步骤为:1. 准备培养基:含有赤潮素、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和适当的糖类和盐类的基础培养基。
2. 处理材料:将植物的姿态板或种子材料在高温(35-40C)下进行消毒,使其无菌。
3. 材料分离:将消毒材料放入无菌条件下进行材料分离。
4. 培养细胞:将细胞或组织放入含有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中,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促进发生素感应化。
5. 发生胚胎体:促进胚胎形成,通过培养发生胚胎胶囊或胚胎体。
6. 块茎冷藏:利用低温存储胚胎体或胚胎胶囊。
方法二:组织培养(Organogenesis)组织培养方法是通过培养植物的基本组织如叶片、茎尖、芽分根进而再生整个植株。
步骤为:1. 材料处理:对种子或植株进行表层消毒处理。
2. 制备组织片:将消毒好的植株切成组织片段,如茎尖、叶片等。
3. 培养基准备:准备无菌的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的必需胰凡陈列如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和植物激素等。
4. 组织分化:将组织片段放入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分化成根、茎、叶等。
5. 干涸与移栽:将培养的加上适量水后,移栽到含有生长素适量的培养基中,促进植物以正常生长的形式营养。
方法三:悬浮细胞培养(Suspension Culture)在此方法中,使用悬浮培养细胞进行植物细胞或组织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
步骤为:1. 培养基准备:通常使用植物基础培养基加入氨基酸、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
2. 细胞处理:将细胞分散在含有培养基的匀浆器中,使其悬浮在培养基中。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成、仪器设备及无菌操作技术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第四章器官培养技术第五章植物胚胎培养第六章花粉及花药培养第七章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第八章组培培养技术在中药学上的应用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1. 概念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广义上是指无菌条件下,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甚至包括完整植株进行培养的技术。
2.主要特征(1)在培养容器中进行;(2)无菌培养环境,排除了微生物如真菌、细菌以及害虫等的侵入;(3)各种环境因子如营养因子、激素因子以及光照、温度等物理因子处于人工控制之下,并可达到最适条件。
(4)通常打破了正常的植物发育过程和格局;(5)随着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显微结构进行操作成为可能。
二、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根据不同分类的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根据培养材料不同分为:(1)完整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对幼苗和较大植株等的培养。
(2)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包括成熟胚、幼胚、子房、胚珠等的培养。
(3)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包括离体根、茎、叶、果实、种子、花器官的培养。
(4)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如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培养。
(5)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指对单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指对去掉细胞壁后所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
2、根据再生途径分为:(1)器官发生途径(Organogenesis):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植物器官可以直接由外植体上诱导。
如茎尖培养。
间接器官发生途径:成熟细胞经过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及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过程而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的用途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基于细胞和组织的体外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农业、园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以下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主要用途:
1. 植物繁殖与繁育: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植株再生和植株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繁殖速度和繁殖量,以获得大量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株。
2. 基因转化与遗传改良: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导入外源基因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实现基因转化。
这为植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包括抗病虫害、耐逆性和提高产量等方面的改良。
3. 药物和化学物质生产: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以生产药物、天然产物和化学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可控和可重复的优点,为药物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可持续的生产途径。
4. 培育优良品种和育种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筛选和培育优良的植物品种,包括抗病虫害、适应性强和高产性等特点的育种。
这为农业生产和园艺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5. 保存和恢复濒危植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保存和恢复濒危植物种质资源。
通过体外培养,可以保存和繁殖濒危植物,以防止物种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6. 研究植物生理和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和生物学提供了实验材料和平台。
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处理方式,可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响应环境的机制。
总的来说,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科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为植物繁殖、遗传改良、药物生
产、品种培育、濒危物种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再生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方法。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植物育种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步骤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植物的无限生长能力和组织再生能力。
在无菌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组织被分离、培养,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光照、温度和激素等环境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再分化,最终形成新的植物器官或整株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步骤1. 材料准备:收集植物组织样品,如叶片、茎段、花器官等,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2. 培养基配制:根据具体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包括基础盐、有机添加物、糖类、维生素和激素等成分。
3. 组织切割和培养:将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小块,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培养。
4. 培养条件管理:根据不同材料的需求,调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以及培养基中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等条件。
5. 组织再分化和生长:培养的初期,细胞和组织会发生再分化现象,形成愈伤组织;随后,再生出新的植株。
6. 生根和移栽:对于培养的植株,进行生根处理,并移栽到土壤中进行进一步生长。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大量繁殖,并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便利。
2. 植物育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繁殖无性系、获得遗传变异体、加速杂交育种过程等,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纯度。
3. 生物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基因转导、基因工程以及体外合成药物等生物工程领域。
4. 药用植物生物学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药用植物,并提取有效成分,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
5. 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与科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实验内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科普教育。
第八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基本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离体培养和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二、培养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方式大致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类。
固体培养即将植物材料培养在加入一定量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上,最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其用量为6-10g/L,以不液化为原则(半固体)。
用量太高,培养基过硬,培养材料感好,生长不好;用量太少,则培养基太软,材料在培养基中不稳定,甚至下沉,从而影响组织的呼吸。
培养基的硬度还可能受到所用琼脂的质量、培养基pH及无机盐浓度的影响。
固体培养基的优点是简便,只要具备培养室(箱)、接种室(箱)以及一般是实验室的玻璃皿就可以开展工作。
其缺点是被培养的材料只有一部分表面能与培养基接触,因此与组织接触处的营养物质很快被吸收掉,而其他区域补充又来得较慢,形成了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差异,影响组织的生长速率。
液体培养即植物材料被培养在不加凝固剂的液体培养基中。
液体培养基常用摇床或转床来振动培养容器,振动速度一般为50-100次/分。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是被培养基所包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分布均匀,不会出现浓度差异现象,同时培养物的供氧情况也得到改善,有利于它的代谢、生长。
因此,在液体培养中,培养物的生长速度要比固体培养快得多。
三、培养基及配制(一)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植物材料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的基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一小部分组织取出并在营养物质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分化、发育形成一定的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组织培养发生在细胞分化、激素和营养成分控制下的一系列生命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培养基的组成和营养物质的提供等手段,可以使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得到调控和重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愈伤组织快速繁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不同形式,其中以愈伤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最为常见。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前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杂交育种、基因编辑和基因转化等领域,通过人工转化和调控植物基因,可以培育出病虫害抗性、逆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
2. 中药材生产中药材是中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采取传统的野生收获方式,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中药材得到快速繁殖和高效生产,同时也可以将传统采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还保护了植物的增殖及其遗传多样性。
3. 果蔬育种在果蔬育种方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繁育抗性、保持果菜种质资源、优化果菜品种和提高果菜生产效益等方面,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果菜的产量、品质与增值。
4. 生物制剂和生物燃料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被运用于生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包括细胞培养和发酵,并且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种,充分解决了传统菌种分离与选育难度大和工业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第二代能源生物木质纤维和生物燃料。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肯定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与其他技术相比,它的问题比较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较大。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手段及注意事项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繁殖的技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基因工程以及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等目的。
下面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手段及注意事项。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手段1.材料准备:选择优良的母本植株,将其嫩茎、新芽、子叶等组织取出,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一般采用漂白粉、酒精等方法,以确保材料的无菌状态。
2.培养基配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配制。
培养基可以分为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物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通常包括无机盐、糖类、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成分,而添加物培养基则根据具体实验需要添加特定的物质。
3.无菌操作:将材料放入培养室中进行无菌操作,保证实验的无菌条件。
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台面、工具、培养器皿等,以及操作者本身的无菌状态。
4.培养条件控制:根据植物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
不同植物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观察和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观察可以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以及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等方面。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1.消毒措施:在进行组织培养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性的污染。
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漂白粉、酒精或高温高压等方法,具体方法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2.培养器皿选择:选择适合的培养器皿进行培养。
常用的培养器皿有培养瓶、琼脂瓶、培养皿等。
不同的植物和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器皿。
3.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配制要准确无误,按照配方进行称量和溶解。
培养基的pH值要适宜,一般在5.5-6.5之间。
4.无菌操作: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保持无菌操作。
操作者要穿戴无菌衣物、戴手套,并将操作区域消毒。
工具和培养器皿要进行高温高压消毒或用酒精擦拭。
5.培养条件控制:不同的植物对于培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具体植物的特性进行调整。
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
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的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应用组培技术而获得的芹菜苗已成苗地取代了种子繁殖的传统方法。
我国目前在番茄、辣椒、马铃薯、生菜、人参和果品生产中也已广泛投产应用。
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也就是说每个植物细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不会表达。
组织培养基于此原理就可以将已处于分化终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丛生芽。
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必须无菌操作2.材料:刚生长不久,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茎尖,芽尖,感染病毒的机会很小3.植物细胞全能性,确保组织能培养成植株。
4.在无菌操作室中完成接种工作,然后放于培养室[光照(日光灯照射),温度(30度)]中培养。
所以说完成操作后,在培养室中培养时就需要光照条件了。
改良(一)增加遗传变异性,改良作物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从小孢子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这是一条育种的新途径。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节约人力物力,较快地获得优良品种,目前已有四十多种植物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我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树、橡胶、辣椒等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工作上,处于领先地位。
胚培养、子房培养、胚珠培养:为了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采用胚、子房、胚珠培养和试管受精等手段。
最早成功的例子是两个栽培种亚麻的杂交胚发生败育,利有杂种胚培养克服了一些障碍,得到种子。
现在在棉花、黄麻上也获得成功。
从玉米的离体子房培养,经体外受粉可以得到种子。
突变体的选择和应用:由于植物的单细胞培养成功,可以用这个方法诱发单细胞进行突变,通过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然后使细胞分化成植株,再通过有性世代使遗传性稳定下来,这是从细胞水平来改造植物的一种途径。
除细胞外,愈伤组织、花药、原生质体都可诱发突变。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繁殖和增殖植物的技术,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组织的再生能力进行植物的培养和繁殖。
这项技术可用于制备大量的植物材料,以及对杂交种、转基因植物等进行改良。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再生能力进行植物的增殖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外界生长因子和适宜的培养基,使植物组织细胞分裂再生,从而实现植物的繁殖和培养。
2. 植物组织培养的种类植物组织培养可分为多次分裂培养(如愈伤组织)和单倍体培养(如代替细胞培养)两种类型。
多次分裂培养指在培养基上,使愈伤组织或其他再生植物组织分裂,并产生新的愈伤组织或再生植物;而单倍体培养是指通过不同的诱导技术获得单倍体植物细胞,以此作为材料进行繁殖。
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和生产。
它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特定的植物材料,如草药、植物药等;可以用于繁殖、保存、传播珍稀植物资源;可以用于培育抗病、高产、高质植物品种;可以用于进行植物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研究。
4. 植物组织培养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制备转基因植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转移过来的基因材料嵌入到植物的体细胞上,再将这些改造过的植物组织加到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形成整个植株,同时这些植株也具备了转移过来的特性。
5. 植物组织培养的局限性和挑战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条件的严格要求;不同植物的不同培养成本;组织培养存在一定风险;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制备的新植株可以丧失一些传统的植物品质等。
综上所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同时,其应用也需要我们在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积极努力,以找到最适合植物的培养条件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其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和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新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原生质体等,无菌条件下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植物激素等),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上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基本过程及应用1.原理:细胞全能性。
2.基本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新植物体。
将已消毒的材料,在无菌的环境下,剥去芽的鳞片、嫩枝的外皮和种皮胚乳等,切成小片制成外植体;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这些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生长成为一株新植物体。
整个过程要确保无菌条件,并调节温度、营养、激素等因素以满足植物组织培养的需要。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使用组织培养法获得脱毒苗已经在草莓、葡萄、康乃馨等获得成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人们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挽救濒临灭绝的植物;甚至,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年限。
■例1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
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
(1)在生产前,需先加入紫草细胞作为反应器中的“种子”。
这些“种子”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紫草叶肉细胞经过_________而获得的。
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__________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一、授课章节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一)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三)植物的再生功能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III.作业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组培工厂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结构的具体功能。
2.理解组培工厂的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能够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组培工厂。
3.掌握厂房的基本组成,仪器设备配备与设计要求。
4.了解常用仪器与用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组培工厂的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
难点: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组培工厂。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组培工厂现场或实验室。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复习: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及应用。
提问: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那么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生产需要一些基本的仪器和设备,今天我们来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II.新课一、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一)设计原则1.环境清洁、安静、远离污染源。
2.按照工作的目的和规模决定厂房的设计。
3.按照自然工作程序先后合理布局,避免生产环节倒排。
4.经济实用,节能安全。
(二)具体要求1.厂房选址时应选择周围安静、阳光充足、无高大建筑物遮挡的环境;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要求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送。
2.厂房各车间的大小和比例相对合理,车间的设计和设备的配置、摆放与其功能相适应。
3.厂房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生产准备(器皿洗涤与存放、培养基制备、各种器具的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
4.厂房的建筑与装修材料要耐腐蚀,便于消毒和清洁。
(三)厂房基本组成厂房根据结构和应用范围一般设计为药品配制间、洗涤间、培养基制作间、缓冲间、无菌操作间、试管苗培养间、试管苗驯化移植间。
1.药品配制间(1)任务:主要用于化学药品的储藏、称量和溶液的配制。
(2)设计要求:干燥、通风、无直射光线。
房间内设立工作台,工作台最好用抗盐碱,耐腐蚀的台面,要牢固、平稳,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注意磁力搅拌器与电子天平要分开台面放置。
(3)仪器与用具配置:大型工作台、药品柜、普通冰箱、电子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烧杯、量筒等。
2.洗涤间(1)任务: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外植体的预处理与清洗;试管苗的出瓶、清洗与整理等工作。
(2)设计要求:房间内应宽敞明亮,方便多人同时操作;配备大型水槽,上下水道要畅通;地面、天花板及墙壁应耐湿和便于清洁;应有晾干台,用于放置洗涤后的培养器皿。
(3)仪器与用具配置:水槽、晾干台、周转箱、烘箱等。
3.培养基制作间(1)任务:主要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
(2)设计要求:房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方便多人同时操作;目前灭菌大多采用电加温,墙体建筑时要预先设计电路线,确保用电线路和灭菌锅的用电安全。
在灭菌锅上方的墙壁设置换气窗,利于通风排气。
地面、墙壁应用耐湿材料铺设,防水、防潮、防腐蚀。
(3)仪器与用具配置:托盘天平、酸度计、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周转箱、储物柜等。
4.缓冲间(1)任务:防止工作人员进出时带进杂菌。
(2)设计要求:面积一般2~3m2为宜;缓冲间应安装紫外灯,用以照射灭菌;配备鞋柜、衣柜、拖鞋,用于工作人员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3)仪器与用具配置:紫外灯、鞋柜、衣柜、工作服等。
5.无菌操作间(接种间)(1)任务:进行植物材料的分离接种及培养物转移。
(2)设计要求: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
地面、天花板及四壁要求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
配置推拉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房间密闭,干爽安静,清洁明亮。
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灯,用以照射灭菌。
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3)仪器与用具配置: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空调机、医用小推车、接种器具消毒器、酒精灯、接种工具、搁物架等。
6.试管苗培养间(1)任务:接种材料的培养生长。
(2)设计要求:培养间的大小可根据生产规模和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它附属设备而定。
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
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宜,周围墙壁和天花板要求光滑平坦、有绝热防火的性能。
能够控制光照和温度,并保持相对的无菌环境;适当位置安装紫外灯进行照射灭菌。
(3)仪器与用具配置:培养架、空调机、光照时控器、温度计、摇床等。
7.试管苗驯化移植间(1)任务:进行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植。
(2)设计要求:通常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其面积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要求能够控温调湿、控光通风、控菌防虫。
(3)仪器与用具配置:移栽容器、弥雾装置、遮阳网、移栽基质等。
二、基本仪器设备和用具(一)灭菌设备1.湿热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用于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其它可高温灭菌用品的灭菌,根据规模大小有小型手提式、中型立式、大型卧式等不同规格;根据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等不同类型。
2.过滤灭菌设备(防细菌滤膜):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直径为0.45μm以下,当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在需要过滤灭菌的液体量大时,常使用抽滤装置;液量小时,可用注射器。
主要用于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等不耐热物质的灭菌。
3.干热灭菌设备:利用高温烘烤或灼烧的方法进行灭菌,包括烘箱(器皿和器械的灭菌)、酒精灯(用于接种工具的灭菌)、接种器械灭菌器等。
4.其它灭菌设备:利用紫外光波、超声波、臭氧等杀菌,主要用于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常用设备包括紫外灯、超声波清洗器、臭氧发生器等。
(二)接种设备与用具1.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
根据风幕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水平风和垂直风两种;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人单面、双人单面、双人双面等。
2.接种工具:外植体接种或培养物继代转接时使用的各种工具。
常用的有:尖头镊:用于分离植物组织等;枪型镊:用于夹取植物器官继代转接和外植体接种;解剖剪:用于幼嫩组织、细胞团等剪取;弯头剪:用于转接、剪取试管苗茎段等;解剖刀:用于外植体或培养物切割;接种针:用于茎尖剥离和愈伤组织转移;切割盘:用于原球茎、愈伤组织、植物器官等切割分离。
3.显微镜:包括双目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生物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于剥离茎尖和进行培养物的观察、分析、拍照等。
(三)培养设备与用具1.培养架:试管苗在培养间里培养时通常摆放在培养架上。
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8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20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
培养架长度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1.3m,宽度一般为60cm。
2.恒温振荡器:用于液体培养时改善培养过程的氧气供应状况。
3.光照培养箱:对于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特别严格的培养物,可培养在能自动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的智能光照培养箱里。
4.培养器皿: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培养容器。
(1)三角瓶:主要用于外植体静置培养、振荡培养或试管苗继代培养。
规格有50mL,l00mL,150mL,250mL,500mL等,一般使用l50mL三角瓶。
优点:其培养面积大,利于组织生长;透光度好;由于瓶口较小,不易污染。
(2)试管:主要用于茎尖培养、液体培养。
试管要求口径大,长度稍短、以2cm×15cm、2.5cm×15cm、3cm×15cm 为宜。
优点:占空间少,单位面积容纳的数量多。
(3)果酱瓶:主要用于继代和生根培养。
优点:在工厂化大批量生产时使用,价格低廉,成本低;口径较大,便于操作。
缺点:污染率较高;透光性稍差。
(4)塑料瓶:主要用于兰科植物的培养。
有100mL、150mL、200mL、250mL 的规格。
优点:密封好、透气性差、瓶内湿度大;质轻,便于操作,不易破损,污染率低;长方盒形的培养株数多,且叠摞起来节约空间。
缺点:可重复利用性较差。
(四)称量设备与用具1.天平:用于进行琼脂、蔗糖和各种药品的称量,需要有称量微量元素和植物激素等的分析天平;称量大量元素、蔗糖和琼脂等的托盘天平等不同精度的天平。
2.烧杯:用于配制培养基母液时溶解各种化合物,规格有50~1000mL不等。
3.量筒:用于量取不同体积的液体,规格有50~1000mL不等。
4.试剂瓶:用于贮存不同容量的溶液,规格有50~1000mL不等。
5.移液管:用于吸取各种用量较少的母液,规格有0.1~10mL不等。
6.容量瓶:用于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进行定容,规格有50~1000mL不等。
(五)环境控制设备与用具1.空调机:自动控制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温度,为培养物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2.冰箱:用于母液和某些试剂的贮存及培养材料的保鲜或与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