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谱化验单解读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35
抗核抗体谱17项表解读抗核抗体谱17项表是一种针对人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个测试项目的每一项指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系统的情况。
1. ANA(抗核抗体)ANA是抗核抗体的缩写,它是一种针对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的抗体。
ANA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ANA阳性的结果并不一定代表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但它可以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初筛指标。
2. ds-DNA(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是针对双链DNA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ds-DN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3. SS-A/Ro(Sjogren综合征A/Ro抗体)SS-A/Ro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A/Ro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A/Ro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4. SS-B/La(Sjogren综合征B/La抗体)SS-B/La抗体是针对Sjogren综合征B/La蛋白质的抗体,它通常会在Sjogr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S-B/La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5. Sm(Smith抗体)Sm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的抗体,它通常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Sm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6. RNP(核糖蛋白复合体抗体)RNP抗体是针对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RNP抗体的检测结果通常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阳性结果通常会被进一步分为低、中、高三档。
7. Sm/RNP(Smith/RNP抗体)Sm/RNP抗体是针对Smith抗原和核糖蛋白复合体的抗体,它通常会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抗核抗体谱ANA意义抗核抗体(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是一类自身抗体,可以针对人体细胞核内的多种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
ANA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出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抗核抗体谱ANA是指对抗核抗体组分进行分析,检测不同种类的抗核抗体,从而了解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抗核抗体谱ANA的检测结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型抗体(特异性抗体),另一类是非核型抗体(非特异性抗体)。
核型抗体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核抗原结构如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核心蛋白(Histones)等,其特异性非常高。
而非核型抗体则是指那些针对核抗原之外的细胞内抗原产生的抗体,如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Sm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ANA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提醒医生在疾病诊断中要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抗核抗体谱ANA的阳性结果是一种非特异性标志,意味着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异常激活或炎症反应。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抗核抗体与一些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dsDNA抗体的关联性较高,系统性硬化症(SSc)与抗Scl-70抗体的关联性较高等。
但也必须考虑到抗核抗体阳性结果也可以出现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感染性疾病中。
抗核抗体谱ANA的检测结果还可以提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辅助治疗方案制定的参考。
一般来说,抗核抗体阳性的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高。
抗核抗体谱ANA检测还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例如,SLE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时,抗核抗体滴度会明显下降,疾病活动性较低时,抗核抗体滴度也较低。
抗核抗体(ANA)谱日期:2007-10-03 来源: 转载作者:管理员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
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等。
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
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
ANA 主要存在于风湿病,是风湿病常用的筛查项目。
测定本抗体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放射免疫法(Farr法)、ELISA、血凝法等,我国的临床工作者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尤其是IFA法,免疫荧光法测定杭核抗体常见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抗核抗体的分类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1、抗DNA抗体: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DNA)和抗单链(ss-DNA)抗体之分。
抗ds- DNA 抗体与S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
抗ss- DNA抗体则与抗ds-DNA不同,可在多种疾病出现,包括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故在临床上实用价值不大。
而抗ds-DNA抗体被认为是SLE所特有。
抗DNA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在一些SLE患者,DNA大分子存在于循环中或粘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这些循环或器官原位抗原型DNA均可与循环自身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在一些器官如肾脏,肺和脑组织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导致组织损伤。
抗核抗体谱(ANA)20项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疾病的血液测试,它能够检查一系列不同的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内或核周围成分的自身抗体。
ANA谱通常包括以下一些主要项目:
1. 抗双链DNA抗体(dsDNA)
2. 抗单链DNA抗体(ssDNA)
3. 抗核糖核酸酶P抗体
4. 抗Sm抗体
5. 抗RNP抗体
6. 抗Ro/SS-A抗体
7. 抗La/SS-B抗体
8. 抗组蛋白抗体
9. 抗硬皮病相关70kDa抗体(Scl-70)
10. 抗Jo-1抗体
11. 抗角蛋白抗体
12. 抗着丝点抗体
13. 抗中心粒抗体
14. 抗磷脂抗体(如狼疮抗凝血因子、心磷脂抗体等)
15. 抗线粒体抗体
16. 抗肌动蛋白抗体
17. 抗胃壁细胞抗体
18. 抗平滑肌抗体
19.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20. 其他可能存在的特异性抗体
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核抗体在特定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常常会呈阳性反应,因此ANA谱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病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ANA谱中某些抗体呈阳性,也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某种自身免疫疾病的依据,因为有些健康人也可能有低水平的ANA。
临床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抗核抗体谱诊断临床意义及指标解读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作为自身免疫病(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是临床应用中广泛的、基础的一组自身抗体。
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非单一抗体,而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组合,也可称其为抗核抗体谱,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
ANA对疾病有诊断意义ANA作为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系统性(非器官特异性)AID患者(表1)。
抗核抗体解读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意义(1)ANA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织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2)在非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中,也可出现ANA阳性;(3)正常人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阳性率高达11.27%,但抗体滴度低,并且其常表现为IgM型;(4)ANA也可见于某些AID患者的临床前期。
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ANA滴度(量值)常见的抗核抗体滴度包括1:100、1:300、1:1000、1:3200,一般认为抗核抗体1:32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但若抗核抗体滴度为1:100却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时,也可认为有临床意义。
由于机体自身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生理性的自身抗体。
因此,ANA滴度(量值)与疾病相关性无明确定论,但ANA滴度(量值)越高与AID的相关性越大。
ANA滴度(量值)与病情没有必然联系,不推荐使用ANA滴度(量值)的变化来反应AID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
但对于某些ANA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滴度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监测。
抗核抗体谱20项意义抗核抗体谱20项是一种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人体中特定的抗核抗体。
这些抗体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并与细胞核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以下是抗核抗体谱20项中各项的意义:1. 抗核抗体 (ANA): 如果结果呈阳性,可能提示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
2. 抗双链DNA抗体 (anti-dsDNA): 阳性结果通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
3.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anti-Sm): 阳性结果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 抗核渔蛋白抗体 (anti-RNP): 阳性结果常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5. 抗核糖核蛋白P抗体 (anti-RNP/Sm): 阳性结果通常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关。
6. 抗胞质抗体(ACA): 阳性结果通常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
7. 抗磷脂抗体 (aPL):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8. 抗核小体抗体 (anti-nucleosome): 阳性结果常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9. 抗组蛋白抗体 (anti-histone):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药物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抗线粒体抗体 (AMA):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11. 抗胃泌素细胞抗体 (anti-gastrin cell): 阳性结果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胃炎有关。
12. 抗肝细胞抗体 (anti-liver/kidney microsome): 阳性结果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
13. 细胞质抗体 (anti-cytoplasmic):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
14. 抗线粒体抗体 (anti-mitochondrial): 阳性结果通常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
15. 抗滑膜细胞抗体 (anti-synoviocyte): 阳性结果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
医院
抗核抗体谱(A N A谱)检验报告单
姓名:性别:男年龄49 科室:内二住院号759032 床位
号:检测抗体结果正常值相关疾病
抗nRNP抗体阴性阴性MCTD夏普综合症(混合结缔组织):95%;SLE(红斑狼疮):38%。
抗Sm抗体阴性阴性SLE(红斑狼疮):20%
抗SS-A抗体阴性阴性SS(干燥综合症):40-80%;SLE(红斑狼疮):30%;新生儿SLE(红斑狼疮):96%。
抗Ro-52抗体阴性阴性与其它抗体(如:SSA)同时出现时则高度提示该抗体(SSA)的疾病特异性。
抗SS-B抗体阴性阴性SS(干燥综合症):40-95%;SLE(红斑狼疮):20%;新生儿SLE(红斑狼疮):78%。
抗Scl-70抗体阴性阴性PSS硬皮症(弥散型):25-75%
抗Jo-1抗体阴性阴性PM/DM(多发性肌/皮肌炎):25-35%
抗着丝点抗体
(CENP B)
阴性阴性PSS硬皮症(局限型):70-90%
抗dsDNA抗体阴性阴性SLE(红斑狼疮):40-90%
抗核小体抗体阴性阴性SLE(红斑狼疮):50-95%
组蛋白抗体阴性阴性药物性SLE(红斑狼疮):100%;SLE(红斑狼疮):56.4%。
抗核糖体
P蛋白抗体
阴性阴性SLE(红斑狼疮):9.4%
抗线粒体抗体
M2
阴性阴性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7% 检验者:审核者:日期:
此实验结果仅对此次标本负责!。
抗核抗体(ANA)荧光片判读与讲解北区FAE 李建彬2012年11月14日ANA筛查:基质组合检测ANA:“金标准”标准基质:HEp-2细胞+灵长类肝ANA读片要点HEp-2细胞:选取多个视野判断HEp-2细胞: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细胞综合看 HEp-2与肝片综合看ANA 筛查:基质组合 灵长类肝-猴肝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ANA筛查:基质组合细胞分裂周期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ANA核均质型: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核膜型:板层素、gp210等核颗粒型核仁型:Scl-70、RNA多聚酶、PM-Scl和原纤维蛋白等核浆点型:着丝点、核点等胞浆颗粒型:线粒体、Jo-1、核糖体等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核糖核蛋白:Sm、nRNP、SS-A、SS-B细胞核细胞浆Ku细胞周期蛋白:I型(PCNA)和II型抗核抗体谱的分类模板片示例抗核抗体(ANA)核均质型●HEp-2:间期细胞核呈均匀荧光,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荧光增强●肝片:肝细胞核阳性,呈均匀荧光。
荧光强度与HEp-2基本一致●靶抗原: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粗颗粒型●肝片:肝细胞核呈颗粒样荧光。
核仁阴性;荧光强度与HEp-2基本一致●HEp-2:间期细胞核呈颗粒样荧光,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染色体周围呈颗粒样荧光●靶抗原:nRNP 、Sm核细颗粒型●肝片:肝细胞核呈颗粒样荧光。
部分核仁阴性;荧光强度明显弱于HEp-2●HEp-2:间期细胞核呈细颗粒样荧光,部分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染色体周围呈颗粒样荧光●靶抗原:SS-A 、SS-B抗Ku 抗体●肝片:(灵长类)肝细胞核呈现网状荧光●HEp-2:间期细胞核呈现细颗粒样荧光;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靶抗原:Ku蛋白细胞周期蛋白I 型(PCNA )●肝片:荧光模型不典型●HEp-2:半数间期细胞核呈现亮的、细颗粒样荧光,核仁阴性;另半数间期细胞荧光模型相同,但强度弱10倍以上;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周围有较弱的颗粒荧光●靶抗原:DNA 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细胞周期蛋白II 型●肝片:荧光模型不典型●HEp-2:部分间期细胞核阳性,部分间期细胞核阴性;分裂期细胞核均阳性,呈颗粒样荧光,浓缩染色体为阴性●靶抗原:cyclin蛋白着丝点型●肝片:肝细胞核内可观察到10-20个荧光点;荧光强度明显弱于与HEp-2细胞●HEp-2:间期细胞核内出现大小数目相同、均匀分布的点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处出现浓缩点状荧光●靶抗原:着丝点蛋白核点型●肝片:肝细胞核内出现大小、数目不均一的点状荧光;荧光强度与HEp-2基本一致●HEp-2:间期细胞核内出现大小、数目、强度不均的点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