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与设备第五章、发酵工业种子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21.68 MB
- 文档页数:47
发酵工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发酵工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下列产品中属于发酵第三个阶段代表性的主要产品是()A:酒精 B:青霉素 C:甘油 D:枸橼酸 E:胰岛素答案:青霉素2.下列不属于发酵过程常利用的微生物的选项是()A:霉菌 B:酵母细胞 C:放线菌 D:大肠杆菌 E:CHO细胞答案:CHO细胞3.发酵工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A:菌的代谢与调控 B: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 C: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 D:培养基灭菌 E:菌种构建与筛选答案:菌的代谢与调控;产品的分离纯化和精制;发酵反应器的设计与自动控制;培养基灭菌;菌种构建与筛选4.根据微生物的发酵产物不同分为()A: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B:微生物酶发酵 C:基因工程细胞发酵 D:微生物菌体发酵 E:微生物的转化发酵答案: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基因工程细胞发酵;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发酵5.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sky)和贝杰林克(Beijerink)建立丙酮-丁醇单菌发酵,实现真正的无杂菌发。
()A:错 B:对答案:错6.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是现代发酵工业的开端。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初级代谢产物的是()A:核酸 B:核苷酸 C:色素 D:脂肪酸 E:酒精答案:核酸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一种抗生素只有一种组分 B: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 C:次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阶段大量产生 D:L-氨基乙二酸是青霉素合成底物答案:一种菌只能产生一种抗生素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底物只能被一种酶催化 B: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 C:次级代谢而产物的合成酶对底物要求的特异性不强 D: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不能共用前体答案:次级代谢产物不需要酶催化4.下列属于青霉素构建单位的是()A:L-缬氨酸 B:L-半胱氨酸 C:L-α-氨基乙二酸 D:L-谷氨酸 E:L -组氨酸答案:L-缬氨酸;L-α-氨基乙二酸;L-谷氨酸5.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后的修饰包括()A:氨基化 B:羟基化 C:酰基化 D:甲基化 E:糖基化答案:氨基化;羟基化;酰基化;甲基化;糖基化6.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常见的调节蛋白活性的方式,即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蛋氨酸残基的羟基进行磷酸化。
第一章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厌氧发酵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兼性厌氧发酵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分批发酵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第二章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试验方案设计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菌种分离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初筛)菌种纯化复筛菌种纯化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较优菌株1-3株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
发酵工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学时:64 学分数: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较深刻的微生物学观点,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能了解现代发酵工程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发酵工程的基本内容;发酵工程的后处理。
重点:发酵的概念;发酵工程简史;发酵工程的应用。
难点:发酵工程的一般过程。
学生掌握要点:发酵工程的发展史中四个时代和发酵工程应用领域。
第二章工业发酵菌种的选育(4 学时)知识点:菌种的来源;发酵高产菌种选育;菌种退化和菌种保藏。
重点:微生物选择性分离;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
难点:诱变育种的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技术。
第三章工业发酵培养基(2 课时)知识点:发酵营养基质的组成;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种类;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选择;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配制方法。
重点:掌握工业发酵用培养基的要求、培养基的构成以及培养基各组分的作用;掌握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熟悉淀粉糖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
难点: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淀粉糖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
第四章工业发酵过程灭菌(4 课时)知识点:常用的灭菌方法;培养基与发酵设备的灭菌;空气除菌。
重点:掌握微生物热死动力学;掌握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及控制方法;重点掌握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掌握空气介质过滤除菌的工艺过程。
难点:无菌空气的制备方法和要点。
学生掌握要点: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无菌空气的制备方法和要点。
第五章种子扩大培养(2 课时)知识点:种子制备工艺,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重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工业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fermentation process)课程编号:学分:2.0学时:44 (其中: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后续课程: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发酵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专业一门较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发酵工业菌种、工业培养基设计、发酵工艺的无菌技术、发酵动力学、发酵中氧的供需、发酵的过程控制等内容。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课程以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涉及的工程知识为教学内容,融合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食品加工中遇到的生物技术关键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1.发酵工程的定义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2.发酵工程的发展史;3.发酵工业的特点及其范围;4.工业发酵的类型与流程;5.发酵工程展望及应用前景。
[重点]1.发酵及发酵工程的概念;2.工业发酵的类型和流程;3.发酵工业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难点]工业发酵的类型和流程。
[基本要求]1.掌握发酵及发酵工程的概念,了解发酵工程的地位和发酵工程发展史;2.掌握发酵工业的特点及其范围、工业发酵的类型与流程;3.了解发酵工程展望及应用前景。
[实践与练习]发酵工业的特点有哪些?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4学时)[知识点]1.常用的工业微生物;2.发酵工业菌种筛选的原则与基本技术;3.发酵工业菌种改良;4.发酵工业菌种保藏。
[重点]菌种改良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难点]菌种改良的方法。
[基本要求]1.了解微生物分离筛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菌种改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