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博士入学复试报告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4
武汉大学博士生入学复试报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一、科研经历(一)XX年X月,参加XXXX征文活动,递交论文,稿件入选。
(二)XX年X月,参加XXXX组织的XXXX征文活动,递交论文,稿件入选。
(三)主持申报XXXX招标课题《XXXX》,获准通过。
二、科研成果(一)发表的论文(二)获奖情况三、学科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特别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思想及著作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专题史,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别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化思想史;三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展望(《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一)导论1.软实力研究的兴起(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首创软实力概念,开软实力研究之先河。
(2)美国软实力战略的单向度特征:向外输出文化价值观,在全球扩展美国的文化霸权。
2.中共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1)中共十七大顺应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时俱进的新成果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战略吸收了美国软实力战略思想的合理因素,摒弃了其中的文化霸权思维(2)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具有双向度特征,即对内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对外通过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力图既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促进世界的文化和谐。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中的灵魂和核心地位1.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确保其正确的发展方向2. 马克思主义奠定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观基础3.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战胜腐朽文化的思想武器(三)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组成要素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2.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为归依的民族向心力3. 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为基础的文化保障力和国际文化竞争力4.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对外文化传播力5. 以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桥梁的对外文化影响力(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1.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利用强势媒体和发达的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威胁我国文化安全2.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面临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文化误读,国家形象受到损害3.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弱化了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迟缓使中国文化的现代气息不足,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降低5.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低水平、非均衡发展制约了中国文化的保障力和国际竞争力6. 文化传播创新度低,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五)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促进马克思主义转换为核心文化软实力1.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中国文化正确向前发展2. 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契机,赋予中国文化新的时代特色3.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重要着力点,增强中国文化的公众认同度(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中国文化的发展根基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撑力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导向力3.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文化创造力4. 发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力(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中国文化的发展根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的时空维度1. 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2. 为中用,博采众长,批判地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拓展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国文化的民生保障力和国际竞争力(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中国文化的发展根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的时空维度1. 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提过国民整体文化素质2. 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消除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3. 繁荣文化产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认同力、影响力(九)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认同力、影响力1. 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话语权2.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力、影响力3. 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误解,树立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
武汉大学考研复试内容、参考书目、复试准备、复试资料102—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一、复试方式和内容A.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
专业课笔试:听力与写作笔试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培养潜力。
2. 综合面试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以及对所学语言的表达能力.B.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专业课笔试:翻译硕士专业课笔试:听力与写作学科教育(英语)专业课笔试:写作2.综合面试翻译硕士: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以及英汉语言互译的能力.学科教育(英语):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以及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复试要求及成绩核算2.成绩核算:初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
计算方法如下:初试成绩(60%):政治+外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 复试成绩(40%):专业课笔试+面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 * 0.6 +复试成绩÷ 2 * 0.4按上述公式核算最后成绩,依次排序,作为录取依据。
二、复试分数线:1、学术学位基本复试分数线: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复试分数线:总分:355分;政治55分、二外 60分、专业课、95分采取差额复试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复试分数线:总分:385分;政治55分、二外 60分、专业课、95分采取差额复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本复试分数线:总分:370分;政治55分、二外60分、专业课、95分采取差额复试2、专业学位硕士基本复试分数线:总分:370分;政治60分、二外60分、专业课、100分采取差额复试今年我院招生总数为125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75人,专业学位50人(学术学位推免生24人,专业硕士推免生8人)103—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复试方式和内容1.专业综合课笔试.按2013年招生简章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的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