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33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始于1949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所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机构——北
京外国语学院。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起来。
1964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这是中国第一本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
此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6年出版的《汉语教程》。
除了教材的更新,中国还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1965年,中
国政府开始资助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其他学科,这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教师培训、汉语考试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汉
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探索
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政府和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外交流和人民的需求。
- 1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案(一)绪论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 ers”。
1978年在北京召开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王力实际上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问。
在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朱德熙如果教外语是一门学科,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科。
——王还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初创阶段(1950年—1961年)特点:(1)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文教学区别开来,摸索一条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
(2)很多著名语言学家如吕叔湘、周祖谟、朱德熙等先生在初创阶段就亲自参加这项工作,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着雄厚的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实力,也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语言学家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好传统。
(3)二次大战期间协助赵元任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主持“军队特别训练课程中文部”,用听说法进行汉语教学工作的邓懿先生,和40年代末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过三年汉语教学的王还先生,都作为组织者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初期的教学工作,这又使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可能借鉴、吸取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好经验和新成果。
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概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旨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基本概念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指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一门专业,意在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它旨在帮助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发展历程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与外界交流的需求。
最早的国际汉语教育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政府通过援助项目向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派遣汉语教师。
随着对外汉语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汉语教育机构和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三、重要性1. 文化交流: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文,外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中国也可以通过国际汉语教育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2. 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希望与中国进行商务合作。
具备良好的汉语能力可以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3. 友好关系:国际汉语教育也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提供了契机。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智慧,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
四、挑战1. 教师培养:国际汉语教育需要大量的优秀汉语教师。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高水平的汉语教师,这给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教学资源: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对于国际汉语教育至关重要。
这包括教材的编写、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开发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等。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结论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增进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65年出版的《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⑪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⑫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⑬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⑭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⑮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⑯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自198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后,这一总体指导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体现。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采取了一系列建国以来首次颁布的重大举措。
1990年6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12号令,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随后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担任。
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21号令,颁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把HSK确立为国家级考试;后又于1997年8月成立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此后,“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目录上。
1995年,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向我驻外使、领馆发出了教外专653号文件,要求各驻外使、领馆在国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成立于1987年由八个中央部委和一所高校组成的国家对外藏语教学领导小组调整扩大为全部由中央十一个部委组成,即: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署了教育部令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将授予在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学者和友人。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汉学”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20世纪50年代起,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在中国高校内设立专业,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资源丰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语言培训机构等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汉语教学也逐渐兴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2. 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师资力量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逐渐壮大。
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1. 教育市场拓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将进一步拓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数字化教学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
在线课程、智能教学等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国际化师资队伍:为了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需要建设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
一、创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5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部,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试点工作。
此后,对外汉语教学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二、教材编写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材编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
1952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开始编写《汉语拼音方案》,它提供了拼音的规范与标准。
195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了《汉语教程》第一册,标志着对外汉语教材的正式出版。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实践和交流。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创造对话、问答等交流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此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注重特色文化的传播,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当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教学设施。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浪潮中,汉语的地位日渐重要。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为了语言教学和国际交流的热点话题。
本篇文章旨在梳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其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历史起源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国就开始了向外国传播汉语文化的教学活动。
进入近现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也日益完善。
通过实施国际汉语教育,使更多外国人有机会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2. 教育体系的完善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教育体系。
包括专业的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团队的建设等。
同时,汉语水平考试(HSK)等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为评价和认证学生的汉语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
在线教学平台的兴起使得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汉语。
此外,语言实践教学、跨文化交际训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制约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是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语言使用和交际方式的差异,需要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克服这些障碍。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语言学习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未来发展展望1. 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将继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简史回顾与现状分析作者:吴佳宝尹士伟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从东汉时期,中印两大文化圈互相往来开始,便拉开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帷幕。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外汉语教育从非正式逐步走向系统化,服务化,制度化。
但这其中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希望能够促进对外汉语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现状;可持续性发展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一)明清以前的对外汉语教育追溯对外汉语发展历史,我们可知,东汉时期,中印两大文化圈因通商和译经之需,两大文化开始互相接触,虽然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文化交流,也并未建立制度,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但是也算是开始出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标志性事件。
东晋到隋期间,对外汉语逐渐走向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秦苻坚和秦姚兴开始组织译场,使翻译事业官家化。
经过隋唐宋元时期,对外汉语教育由于服务于经、史、哲、宗教、商贸等其他目的而逐渐显现出其服务化和制度化,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师和教材。
(二)明清时期对外汉语教育明清时期的汉语学习与天主教传教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罗明坚与利玛窦等传教士的汉语学习成绩优异,在华期间他们还和自己的汉语教师共同翻译了许多经典书籍,并开启了中文拉丁拼音化的历程,出现了最早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的《葡汉词典》。
(三)近代对外汉语教育近代,老舍、萧乾分别在英国开展了汉语教学,老舍先生不仅编写了针对北京,适用于成人使用的汉语教材,还用其标准的北京话为其教材录音,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多媒体对外汉语教材。
民国前半期,日本文部派人来华留学,日本学者学成归国后,还创办了汉语学院,传授自己的汉语。
(四)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育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它不仅有专门的教材,还有章程和学习计划,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1年将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和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出国培训部一同并入,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中文教育,也称为汉语国际教育或全球汉语教育,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加速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现象。
它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为那些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提供学习机会。
从历史角度来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一些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开始自发地组织汉语学习小组,以满足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需求。
这些小组逐渐发展成为汉语补习学校,为海外学生提供正规的汉语教育。
进入21世纪,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汉语教育。
目前,全球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设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成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教学方法上,国际中文教育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体验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汉语学习更加灵活多样,也更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等。
这些问题需要国际中文教育界共同努力解决。
总的来说,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现象,在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深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语言之一。
这无疑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然而,这一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详细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最初以本土化的中文教学为主,主要针对的是外国留学生的基础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汉语教育的基础体系。
2. 全球化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世界各国纷纷在本地开设中文课程,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丰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语言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对外汉语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2. 教育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
3. 文化传播广泛: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普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 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和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学方法和教材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 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得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机遇:1. 政策支持: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全球对中文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技术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在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面向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
初期的教学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逐渐增加。
2.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汉语课程,培养本土化的汉语教师。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际化阶段进入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国际化阶段。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对象也更加广泛。
此外,国际汉语教育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传播。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交际技能等方面。
同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2.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一领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传播。
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国际汉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展望1. 多元化发展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需求。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1950年,中国政府开始组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班。
此后,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班,如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1960年代,中国派出了一批汉语教师赴外任教,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全球推广。
同时,中国的汉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如《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
1980年代,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同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开始向海外推广,如在越南、柬埔寨等国设立汉语教学点。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创新,如开展网上汉语教学、移动汉语教学等。
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化,建立了一批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等。
可以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1 -。
对外汉语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
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以下是对外汉语发展的关键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
学主要以汉语教师出国教学为主。
在中国,全国各地的大学也开始开设汉语教学的课程。
2. 发展阶段(1950年至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重
视对外汉语的教学和推广。
1950年成立了中国外语学会,并
开始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和出国教学。
1957年,中国政
府决定建立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教授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人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3. 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汉语
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0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心成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机构。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学习汉语,中国也开始派遣汉语教师到海外进行汉语教学。
2006年,中国启动了“汉语桥”比赛活动,以
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4. 现代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
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大力支持海外孔子学院等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
此外,中国的线上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
习汉语。
总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初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全球化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实际上也包含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
《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
”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 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
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
在国外已经酿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
”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记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